登陆注册
4910800000050

第50章 外篇(下)(15)

一句名言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穷达荣辱既然与人生同在,何不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遭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喜也好,悲也好,智慧的人总能从困境中看到希望之光,从成功中洞察潜在的危机。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一位朋友讲过他的一次经历:

一天下班后我乘中巴车回家。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对情侣,他们亲热地相挽着,其中一个背对着我,女孩的背影看上很标致,高挑,匀称,活力四射,她的头发是染过的,是最时髦的金黄色,她穿着一条今夏最流行的吊带裙,露出香肩,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孩,时尚,前卫,性感。他们靠得近,低声絮语,这位高个女孩不时发出欢快笑声。笑声不加节制,好像是在向车上的人挑衅:你看,我比你们快乐得多!笑声引得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他们,大家的目光里似乎有艳羡,不,我发觉到他们眼神里还有一种惊讶,难道女孩美得让人吃惊?我也有种冲动,想看看女孩的脸,看那张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但女孩没回头,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情人。

很巧,我和那对恋人在同一站下车,这站我有机会看看女孩的脸,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将会看到一个多么令人悦目的绝色美女。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赶上他们并回头观望时,我惊呆了,我也理解了片刻之前车上的人们那种惊诧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啊!那是一张被烧坏了的脸,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真搞不清!这样的女孩居然会有那么快乐的心境。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你必须握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来支配自己的命运。你是否能够对准自己的心下达命令呢?倘若生气时就生气,悲伤时就悲伤,懒惰时就懒惰,这种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好的现象。释迦牟尼说过:“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尊贵。”由此可知,妥善调整过后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愉快,欢乐,充满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知北游

在《庄子》全书中,对“道”谈得最集中最透彻,观点最为清晰成熟的要数本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中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明代陆长庚就认为此篇“所论道妙,迥出思议之表,读《南华》者,《知北游》最为肯綮。”

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篇文还认为“道”具有整体性,无处不在但又不存在具体形象,贯穿于万物变化的始终。篇文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这无疑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观。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必去加以改变。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知北游》总论中这样评说:“前篇通体发挥一‘真’字,此篇通体幕写一‘无’字。真者道之本根,无者道之化境,由真以返于无,即无以窥其真,一部《南华》,只此二字尽之矣。《中庸》论性命之旨,不外一‘诚’,诚即‘真’字实际,而终之以无声无臭,亦犹《知北游》之以无为谓归结全篇也。”

【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①,而适遭无为谓焉②。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③。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④。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⑤。道不可致⑥,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⑦。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⑧!生也死之徒⑨,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⑩!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奥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⑾,万物有成理而不说⑿。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⒀,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⒁,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⒂。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⒃;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⒄。此之谓本恨,可以观于天矣。

【注释】

①隐弅(fén):假设之地名。②无为谓:虚拟之得道者,与自然合一无为不言之人。③不知答:意思是说,无为谓视大地万物为一体,无分别之心,故对所问不知答。④不近:与道不相近。⑤不言之教:不用言语的教化。⑥致:招致、取得。⑦华:通“花”。比喻漂亮的外在形式。⑧大人:至人,与天道无为一体,故复归大选则易。⑨徒:类。⑩纪:纲纪、条理。⑾明法:明确的规律。⑿成理,万物生成之理。⒀彼:指天地。神明:天地蕴含的活力、创造力,虽无形可见却无所不在,主宰一切,它是极精微的。⒁死生方圆:物或生或灭,或方或圆,变化无方,形态各异。⒂扁然:犹遍然,普遍地。⒃故:陈旧,不故:言其新故相除,永葆生机。⒄油然:流动变化无所系着之状。万物畜:万物为其畜养。

【译文】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问了好几次无为谓都不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回答。

知从无为谓那里得不到解答,便返回到白水的南岸,登上名叫狐阕的山丘,在那里见到了狂屈。知把先前的问话向狂屈提出请教,狂屈说:“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知从狂屈那里也没有得到解答,便转回到黄帝的住所,见到黄帝向他再问。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方才能够懂得道,没有安处、没有行动方才能够符合于道,没有依从、没有方法方才能够获得道。”

知于是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无为谓和狂屈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谁是正确的呢?”

黄帝说:“那无为谓是真正正确的,狂屈接近于正确,我和你则始终未能接近于道。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的是不用言传的教育。道不可能靠言传来获得,德不可能靠谈话来达到。没有偏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讲求道义是可以亏损残缺的,而礼仪的推行只是相互虚伪欺诈。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能获得德,失去了德而后能获得仁,失去了仁而后能获得义,失去了义而后能获得礼。礼,乃是道的伪饰、乱的祸首’。所以说,体察道的人每天都得清除伪饰,清除而又再清除以至达到无为的境界,达到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了。如今你已对外物有所作为,想要再返回根本,不是很困难吗!假如容易改变而回归根本,恐怕只有是得道的人啊!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知道它们的端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合,气的聚合形成生命,气的离散便是死亡。如果死与生是同类相属的,那么对于死亡我又忧患什么呢?所以,万物说到底是同一的。这样,把那些所谓美好的东西看作是神奇,把那些所谓讨厌的东西看作是臭腐,而臭腐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神奇,神奇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只不过同是气罢了’。圣人也因此看重万物同一的特点。”

知又对黄帝说:“我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回答我,不是不回答我,是不知道回答我。我问狂屈,狂屈内心里正想告诉我却没有告诉我,不是不告诉我,是心里正想告诉我又忘掉了怎样告诉我。现在我想再次请教你,你懂得我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又说回答了我便不是接近于道呢?”黄帝说:“无为谓他是真正了解大道的,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狂屈他是接近于道的,因为他忘记了;我和你终究不能接近于道,因为我们什么都知道。”

狂屈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黄帝的话是最了解道的谈论。

天地具有伟大的功德而不言说,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生长有明显的规律而不说明。所谓圣人,就是推原天地有功而不自夸的美德,就是通达万物自然生成的妙理。所以至人任其自为,圣人无所造作,只是效法天地自然无为之道。

天地神明非常精妙,参与万物的无穷变化。万物或死、或生、或方、或圆,难以知晓它的根源,万物自古以来原本就这样普遍存在着。“六合”虽然十分的巨大,但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秋毫虽然是最小的,也要仰赖于道方才能成就其细小的形体。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着,它们一生都不曾死守故旧而一成不变,阴阳与四季不停地运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暗昧模糊似亡而存,流动变化没有形状而神妙莫测,万物接受它的养育却不知不觉。这就是最根本的道理,可以由此效法自然的天道了。

【品读庄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所谓真知是对道的认识,而不是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都是道在演化过程中的表现,都是稍纵即逝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而只有道自身是永恒的,真实的。

所谓真知,不是对天地万物的认识,而是对道自身的认识。可是道又不能用通常所说的方法去认识,因为它与天地万物不一样,无形无象,不可用目视,不可用数量,不可用耳听,不可用心想。所以就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情况,凡是认为自己有了真知的人恰恰是最无知的,那些认为自己无知的人,或许倒是对道有所体悟。

其实,不只是“道”这种高深的食物,任何优秀的品质都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装饰和渲染的。

好酒品无言

曾经有一个了不起的品酒师。一个朋友邀请他去家里,看看自己的收藏。朋友想得到这个人的赞赏,就拿出一种最名贵的酒。那人品尝了一下,却保持沉默。他没有说任何话,甚至不说它是好的。那个朋友觉得受了伤害,然后又拿出一种非常粗糙的普通的酒。

那人品尝了一下说:“非常非常好,很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说:“我被搞糊涂了,我给你最稀有、最名贵的酒,你保持沉默;但对这种普通的,一点都不名贵、粗糙的酒你却说非常非常好!”

品酒师说:“对第一种酒,没有人需要说什么,它本身已经说明;但对第二种,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会受挫!”

其实品人亦如品酒,真正的好酒永远都不再需要额外的夸赞,它自身散发出来的香气已经说明了一切,正像诗里写的那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原文】

啮缺问道乎被衣①,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②,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③,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④,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注释】

①被衣:虚拟之人名。②瞳(tóng)焉:无知直视的样子。③真其实知:真正纯实之知。④媒嫌晦晦:懵懂无知的样子。媒:作昧。

【译文】

啮缺向被衣请教有关道的学问,被衣说:“你端正你的形体,专注你的视觉,自然的和气便会到来;收敛你的心智,专一你的思虑,神明就会停留。德将会使你显出美好来,道将留在你的身上。你无知而直视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你不要去追究事物的原由。”

话未说完,啮缺已经睡着了。被衣见了十分高兴,唱着歌儿离去,说:“身形犹如枯骸,内心犹如死灰,朴实的心思返归本真,而且并不因为这个缘故而有所矜持。浑浑噩噩,既然如此无心,我就不必再对他讲什么了。那将是什么样的人啊!”

舜向丞请教说:“道可以得到并占有吗?”丞说:“你的身体尚且不是非你所有,你怎么能占有大道呢?”舜说:“我的身体不是由我所有,那谁会拥有我的身体呢?”丞说:“这是天地造化赋予你的形体,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据有;这是天地给予的和顺之气凝积而成,性命也不是你所据有,是天地真气的运行;即使是你的子孙也不是你所据有,这是天地所给予你的蜕变之形。所以,出行不知去哪里,居处不知道身在何处,饮食不知什么滋味。都是天地之间气的运动,怎么能得到并占有呢?”

【品读庄子】

心不在焉岂能得道

本章节中通过被衣向啮缺传授“道”,啮缺反而睡着了的故事,说明虚静无为、无心、无知就可以得“道”。宣扬“道”法自然,无为就能得道。

不过,结合现实生活,无论是听别人假话,还是自己做事情也好,“心不在焉”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样三心二意地做事情也是很难成功的。

心诚则灵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室宗亲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既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辅佐他成就大业。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机的诚意。

过了几天,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不请也罢。张飞则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带着他俩三访诸葛亮。

这一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成为一代名相。

这就是三国时有名的“三顾茅庐”的典故,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本是隐居卧龙岗的散淡之人,然而在刘备诚恳的请求下,终于盛情难却,最终辅佐他建立了蜀国,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类推荐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一日一省

    一日一省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人生哲学枕边书

    人生哲学枕边书

    寓言是智慧的镜子,也是心灵的参照。当我们打开一本寓言,无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地跳跃在眼前。它们聪慧、可爱、机智、灵敏又狡诈,用无数智慧和愚蠢给我们做人以启示。好好翻看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故事带给人们的启发远比苍白的说教来的实在。说教考验人的耐心和记忆力,在急躁、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里,没有产生寓言的条件,所幸的是,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遗产,表达着不同的生活哲理。希望你翻开本书,能够使你的心得到智慧的铭迹,使你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热门推荐
  • 桃花树下桃花妖:冷王的圈养小刁妃

    桃花树下桃花妖:冷王的圈养小刁妃

    初见时,他美似谪仙,更似桃花妖般的妖冶。他带她逃离火坑,相随相伴五年,他的温柔一次次的让她沦陷,五年里,他将她宠上了天,她误以为他们是相爱的。做梦也没想到,他竟然会以死从她身边逃离。再次的重逢,她才知道一直以来她不过是他儿时玩伴的影子,为博取那人一笑,他竟对他们的孩子狠下毒手。“除了她,没人有资格替我生孩子,只要能让她开心,杀了你又何妨。”最恶毒的语言取代了曾经的甜言蜜语。?“既然你已经找到了你真正所爱之人,那么请你放过我吧,就算是死,也求你给我一个解脱。”她不止一次的祈求。?而他一次次的将她伤的体无完肤后,却不愿放她离开,只因在迎娶那人之前,她是与他最合拍的床伴。???
  • 眷女小俏医

    眷女小俏医

    一位医术高超的帅哥医生,凭借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受睐于各种美女,又几经波折,一个个离人心弦,勾心斗角汇于彩面。
  • 魂穿之带我回家

    魂穿之带我回家

    星弄从小就生活在农场,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里面超生了三个哥哥,她一直怀疑家里面生她出来就是为了多一个劳动力,三个哥哥整天游手好闲,她一个全省考试第一的高材生回到家也要每天干活。当某天她终于爆发的时候,她的大哥失手把她推到家后面的河塘里面了。
  • 剑隐偏锋

    剑隐偏锋

    “剑本凡铁,因执拿而通灵,因心而动,因血而活,因非念而死。”“弥兰?怎么听起来像花呢?”“师父说,我有姓,但不能告诉我。嗯,就是这样。”“你若敢伤她一根汗毛,我便屠了这整座城;你若断了她一根头发,我便弑了天下人。”为何桃源进的来出不去?为何神话时代结束后又出现了妖魔?为何千万尸骨突然全体撤退?为何术家二女死而复生?为何帝天家人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这个世界,这片天下,这尊王座,已经在腐朽中浸泡太久。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它们重见光明。”“所以你便要杀尽天下人?!”
  • 剑动九州

    剑动九州

    仙道飘渺,魔道苍茫。凌剑身怀剑仙系统穿越至上古九州,重生成一个小门派的弟子。面对着浩大的修真世界,凌剑凭借着剑仙系统出人头地,翱翔九天,成就了一代剑仙。
  • 天地末法

    天地末法

    “请睁开眼看这世界,道德沦丧,礼乐崩坏,众神何在?诸佛何在?当你拿起那柄斧头,你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 反派被养歪了肿么破

    反派被养歪了肿么破

    墨羽现代有个弟弟,他的弟弟是个基佬,作为哥哥的他表示很遗憾。某一天,他穿越到了一部古代小说,又有了一次养弟弟的机会,于是,下定决心要把弟弟打造成为一个完美的男人。可是,最后弟弟还是弯掉了?这是为毛呢?为毛呢?明明已经把弟弟可能变弯的种种事件都抹杀掉了啊!为毛呢?为毛弟弟变弯要推倒的还是自己呢?老天爷啊!我是直男啊!直男啊!为了弟弟,节操可不要,可是贞操不能掉啊!能不能放过我啊!!!!
  • 带着美男四海除妖

    带着美男四海除妖

    她本是一名散修的除妖人,遇妖则除,只不过这次她竟然把这头妖孽收进自己的床上给暖被窝了!
  • 情何为情

    情何为情

    一女子因情而,重生,因情而修道一生,无奈之下她带这异世的修为,回道地球,而一场惊变,屠苏,景天,悟空,....等各路人士齐聚地球..一场女子的修道一途。。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快,甚至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参与多边贸易机制时也参与到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去。从发展趋势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也将造就更高级的经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