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800000052

第52章 外篇(下)(17)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日⑧:“子知道乎?”

无穷曰:“吾不知。”

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⑨?”

曰:“有。”曰:“其数若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⑩:“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⑾。”

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⑿;无应应之,是无内也⒀。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注释】

①妸(ē)荷甘、神农、老龙吉:应拟人名。②隐几:凭靠小几。阖户:关门。瞑:同眠。③奓(shē):推开。④曝(bó)然:手杖掉地发出之声。⑤慢訑(dàn):怠慢荒唐。⑥弇堈(yǎn gāng)吊:虚拟人名。⑦体道者:与道相合之人。系:凭依、归依。⑧泰清、无穷、无为、无始:皆为虚拟之人名。⑨数:道理,规律。⑩中:仰。⑾道不当名:道之实与名是不相应的,不相符的。⑿无问问之,是问穷也:道是不可以问的,不可问而又要问。⒀无内:没有内容。

【译文】

妸荷甘和神农一起在老龙吉那里求学。神农靠着几案,大白天关着门睡觉,中午时分,妸荷甘推门而入说:“老龙吉死了!”神农扶着拐杖站起来,“啪”的一声丢下拐杖,笑着说:“先生知道我浅陋放荡,所以丢下了我死去了。完了,先生竟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至理名言来启发教育我,就撤手死去了!”

弇堈吊知道了这件事,说:“那些已经领悟大道的人,是天下的君子所仰仗的。如今老龙吉对于道,连秋毫之末的万分之一也未能得到,尚且懂得深藏他的谈吐而死去,又何况真正体悟大道的人呢!大道看上去没有形状,听起来没有声音,对于人们所谈论的道,常常把它称为‘冥冥’,所以常被议论的道,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道。”

于是,泰清向无穷请教:“你懂得道吗?”

无穷回答:“我不懂。”

又向无为。无为回答说:“我懂。”

泰清又问:“你懂得的道有名目吗?”

无为说:“有。”

泰清说:“道的名目怎么样呢?”

无为说:“我知道道可以尊贵,也可以卑贱,可以聚合,也可以离散,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道的名目。”

泰清拿这话去问无始,说:“像这样,那么无穷的不懂和无为的懂得,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懂的才是深奥玄妙,懂得就是浮泛浅薄;不懂的处于深奥玄妙之道的范围内,懂的却刚好与道相违背。”

于是泰清有所醒悟而叹息,说:“不知晓就是真正的知晓啊!知晓就是真正的不知晓啊!有谁懂得不知晓的知晓呢?”

无始说:“道不可能听到,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见,看见了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传,言传的就不是道。要懂得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体正是因为产生于无形的道啊!因此大道不可以称述。”

无始又说:“有人问关于道的问题,但是不做任何回答的,可以说就是不知道;就是那个问道的人,也是没听说过道。道是不能问的,有人问也不应该回答。没有必要去问但还是要问,那就是白问;没有必要回答却做出回答,是心中没有真道的表现。以心中没有真道而去回答那空洞的询问,像这样的人,对外不能观察宇宙的广大,对内不能了解道的根本。因此他不能超越昆仑这座大山,也不能逍遥于太虚幻境。”

【品读庄子】

何以为“道”

本章节神农和妸荷甘一起学道的寓言故事,谈论了世人所闻的“道”的真假。世人所闻的道是悟得一点道的人谈出来的,并且悟得一点道的人在传承的时候也没有尽传。

既然道不是真正的道,又怎么能通过学习来得道呢?只有靠自己去悟得了。不难看出神农的“放杖而笑”亦可以说是一种得“道”。

【原文】

光曜问乎无有曰①:“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②,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③。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

大马之捶钩者⑤,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⑥。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曰:“臣有守也⑦。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⑧,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冉求失问而退⑨。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⑩,神者先受之⑾;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⑿!不以生生死⒀,不以死死生⒁。死生有待邪⒂,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⒃。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己者,亦乃取于是者也⒄。”

【注释】

①光曜、无有:皆虚拟之名。②孰:通“熟”。熟视:仔细观察。③搏:触摸。④有无:光曜无形体,听不到摸不着,故言有无。但还可以看见,未达绝无形迹之无无。⑤大马:官名,指楚国之大司马。捶:锻造。钩:剑名。⑥豪芒:锋利有光芒。⑦守:持守,毕生专心持守于此。⑧长:长期。⑨失问:失去问意。心有所悟,不想再问。⑩昭然:明白。昧然:胡涂。⑾神者先受之:用空虚的心神先接受领会。⑿未应:不要应答。⒀不以生生死:死者自行死去,新生者并不是使已死者复生。⒁不以死死生:新生者自生,死去者也不是使新生者死去。⒂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之意。死与生并不相互依赖,它们各有自己的体系。⒃无已:没有止境。⒄取于是:圣人即是取法于自然之理。

【译文】

光曜问无有:“先生你是有呢?还是没有呢?”光曜得不到回答,便仔细地观察他的形状容貌,一副深渊空虚的样子,整天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光曜说:“真是最高的境界了,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能够做到有无的地步,却不能达到无无的境界,等到做到了无,却又成为有了,该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啊?”

大司马有个锻打钩剑的人,已经八十岁了,干起活来竟然没有一点差错。大司马说:“你是凭借技术呢,还是有什么门道呀?”

那个老人回答说:“我遵循着道。我二十岁时就喜好锻制带钩,对于其他外在的事物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是带钩就不会引起我的专注。锻制带钩这是得用心专一的事,借助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而且锻制出的带钩得以长期使用,更何况对于那些无可用心之事啊!能够这样,外物有什么不会予以资助呢?”

冉求向孔子请教:“开天辟地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

孔子说:“可以,古今都是一样的。”

冉求不想再继续问下去便退出屋来,第二天再次见到孔子,说:“昨天我问‘开天辟地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先生回答说:‘可以,古今都是一样的。’昨天我心里还很明白,但是今天就糊涂了,请问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昨天你心里明白,是因为心神先有所领悟;今天你糊涂了,是因为你的心神又被思虑变得迷惑起来。没有古就没有今,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不曾有子孙而存在子孙,可以吗?”冉求不能回答。孔子说:“算了,不必再回答了!不要因为活着就想让死去的活过来,不要因为死去了就想让活着的也死去。人的死和生相互有所依赖吗?其实全存在于一个整体。有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类吗?使万物成为具有各类形体事物的并不是具有形体的事物。万物的产生不可能先行出现具象性的物体,而是气的聚合而产生万物。造化孕育出万物,于是万物才连续不断繁衍生息。圣人对于人的怜爱始终没有终结,也就是取法于万物的生生相续。”

【品读庄子】

专心如一

本章节中借用“大马之捶钩者”的寓言故事,讲行事须集中精力,修“道”也要专心如一。

道家虽然讲究无为、忘我,但是《庄子》一书中,关于用心专一的寓言故事不在少数,比如庖丁解牛、粘蝉老人等。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专注。不过,我们也不能教条地把庄子的“无为、忘我”理解成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忘记。庄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庄子,而不是无知无为的村野农夫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板说我前途无量

有一个男孩在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平淡得出奇,一天天的日子就这样过去。有一天,男孩对他的朋友抱怨说:“老板真抠门,工资给的这么少,我拼死拼活地干,什么也没得到。我想离开这家公司,到更好的地方工作,你看怎么样?”他的朋友说道:“这是个好想法,我赞成你离开这家公司。不过你现在应该把这家公司方方面面的技能都学到,这样出去的话才更好办。”

于是,男孩听从了这位朋友的建议,每天上班都比公司里的其他同事要早,关注公司的每一件事情。为了学到一些技能,他努力与同事搞好关系,不懂就问。时间一天天过去,男孩没有离开这家公司,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和锻炼。终于有一天,他惊喜地对他的朋友说:“我被提升了,而且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我平时的刻苦和努力,再加上与同事、领导的良好关系,老板非常赏识我,说我前途无量……”

如果我们抛弃生活的平淡与辛苦,抛弃工作的压力与不利,专注做每一件事情,专心于每一个过程,执着于每一项工作,使自己得到一次次的锻炼提高,得到一次次的超越,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成功就在下一站。

【原文】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①’回敢问其游②。”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③。安化安不化④,安与之相靡⑤,必与之莫多。豨韦氏之囿⑥,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罄也⑦,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⑧,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⑨!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⑩。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⑾。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注释】

①将:送。这句意思是,不送不迎,听其自然。②游:指精神之出入自在。③一不化:恒常保持淡漠无心。④安:习惯。⑤靡:顺。⑥豨韦氏:远古之帝王。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之园林。⑦罄:诋毁。⑧皋壤:平原。⑨直:但。逆旅:旅舍。⑩能能:能作到力所能及的。⑾至言去言:至道之言去掉言说。至为去为:至道之为去掉有为。

【译文】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

孔子说:“古代的人,外表随外物变化而内心却恬静少变,现代的人,内心游移而外表不变。顺应万物而行事的人,内心与外表都宁静不变。任凭外界变与不变,都能泰然处之,非得施与时也不会过当。豨韦氏的苑囿,黄帝的园圃,有虞氏的宫阙,商汤周武的屋宇。身为君子,像儒学墨家的师祖,尚且用你是我非相互诋毁,何况现代的人呢!圣人与物相处而不伤害物。不伤害物的人,物也不能伤损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本来就是人所不能避免的。那些人强求避免人所不能避免的东西,岂不是很可悲吗!最好的言语是放弃言论,最好的作为是放弃作为。使人无所不知,这种做法就太浅陋了。”

【品读庄子】

顺其自然固守无为

本章节通过孔子与颜渊的对话,再次阐发为人处世之道,说自然无为的作用和意义。

顺其自然,我们可以活得轻松潇洒,不被外物所累;活得有意义,所以我们可以从容面对死亡,然后顺其自然地走向死亡。可问题是要做到顺其自然是何其之难。

当今社会有太多无奈和迫不得已,我们好像离自然之道越来越远。我们必须遵循所谓的规矩,服从集体,总之我们不能率性而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生活,甚至有人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我们真的只能这样吗?庄子认为人应该“外化而内不化”。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外化而内不化”就是一种顺其自然。“外化”是适应外界的环境,识时务者为俊杰,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改善自我,这是顺应大自然进化的自然之道。而且“外化”是为了“内不化”,适应外界的环境是有原则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德伦理的基本底线我们必须坚守。如果我们为了所谓的“外化”而放弃这些原则,那么所有因放弃原则而得到的事物都将成为我们心中的块垒,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心结。它们会成为我们无法顺其自然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梁漱溟最得孟子真传。这里不是说他学问好,而是说他有骨气。梁漱溟之与冯友兰,好比鲁迅之与胡适,不是一个档次。人得自然之道,当然浩淼如星空,浩瀚如海洋,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从这里来的。
  • 为中国哲人申辨

    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热门推荐
  • 万域天尊

    万域天尊

    传说,得到万狱古图者,翻手可顶苍天风云,覆手可灭万古霸主。且看一个落魄少年,如何手执万狱古图,掌控十方轮回,逆袭太古仙路。废柴又如何?携宝寻身世之谜,踏破穹苍诸路。弹指间,诸天万界,天翻地覆!
  • 我做枪手那些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做枪手那些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作者本人为人替考的“枪手”岁月。作者当年是一杆老枪,以一支笔纵横各种考场多年,见识过将学历当遮羞布的许多种人——固然作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枪手并不比人家高尚,不过正是由于这么多年的同流合污,才更看清这些人的卑鄙无耻。作者将自己的经历讲述出来,不是为虚情假意的忏悔,不是为矫揉造作的道歉,而是愿意作为一个污点证人,来证明这个有时候所谓考试和学历只不过是一场玩笑和欺骗。我脑海中立刻想起鲁迅的那句话:“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顿时豁然开朗,既然我是为了生存,做点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我就这样通过这么一套狗屁不通的逻辑支撑自己从一个考场到另一个考场。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鲁迅还有一句话:“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犹如当头棒喝,我那套逻辑是多么荒谬,我就是将苟活当做生存,将放纵当做了发展。如果说那些委托人是为了私欲和欺骗,我们这些枪手这样自欺欺人何尝又不是为了私欲和欺骗。耶律小丹,契丹人,大辽国虎贲中郎将。
  • 车头灯不亮(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车头灯不亮(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这是作者深情回顾自己家族历史和父亲往事的一篇佳作。从民国、新中国直到新时期,这是一道社会变革动荡剧烈的历史长河。一个男人,从为人子而为人父、从农家子弟而为知识分子地穿渡这一历史长河时,会有何种遭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今天的80后、90后听来,也许很荒诞很恐怖,简直匪夷所思。可不幸的是,它却是真实的。而且它还应几乎同一的发生在许多人身上,这便成了一个沉重的值得省思的命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当这故事与某特定人、特定历史紧密结合了,便会有特定的意味。作品构思巧妙,文笔成熟,用一个个小故事珠串壁联,简洁地勾画了一个人的一生。它试图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历史是汪洋,人是小舟。洋能载舟亦能覆舟,何浮何沉,全在二者的调适。不过汪洋恒强,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余下只能是小舟如何顺应。但胜利者并不一定总是强权者。持一颗平常心,守一道良心线,走能走的路——即使平凡,也会非凡。凡一,中文出身,浸濡文字有如鱼之得水,喜码方块汉字,看它神奇排列,砌出许多思想与神奇,将其与人分享,视之乐事也。
  • 霸道夫君懦弱妻

    霸道夫君懦弱妻

    她,一朝穿越成为了丞相府最不受宠的嫡女,再次睁眼,懦弱退去,狂颜轻笑。他,世界首富,古代黑道的老大,皇帝中的皇帝!“老大,如果某天我结婚了,你会来参加我的婚礼嘛?”某女双眼发光,大红包啊……“当然,新郎不去,你怎么拜堂?”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历史年鉴之1900

    历史年鉴之190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那年冬夏

    那年冬夏

    从清纯到了解人性,从天真到沉稳,那年冬夏,带你回忆青春是的初恋……
  • 半雨青城

    半雨青城

    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我就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有你也是好的。我不喜欢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 铠甲勇士裂魂

    铠甲勇士裂魂

    裂魂,一套为了拯救世界而创造的铠甲,一步步地打败了一个个战傀,拯救了世界。
  • 重生之蚀骨千金

    重生之蚀骨千金

    21岁的伊枫死于一场后母和未婚夫精心策划的车祸,随后家产被侵吞,爷爷被害死。自己也与青梅竹马的真正爱人擦身而过。一觉醒来,她却回到了四年前。命运将她送回一切变故和悲剧的起点,年轻女孩的眼里燃起复仇的火焰。“我不会放过你们。”那些谋害我的、算计我的、妄图剥夺我的人。“这世界上不存在爱与宽容。”因为面对的不是人,是渣滓。“有的,只有血债血偿。”
  • 佛门小道士

    佛门小道士

    小道士清风,被师傅寄居在一个很是奇葩的寺院里。从此,小道士便开始了与几位师兄一起修习佛法,降妖降魔的人生。斗法五行山,打败想用童男童女炼就不死药的混沌尊者;大闹花果山,帮助悟空和尚夺回自己的故乡;上天庭,下幽冥,持剑而立,不惧风雨。四海腾龙,九霄惊变,搅个天翻地覆,誓要将一切束缚尽皆破碎。一个群:西游却东行28381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