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800000064

第64章 杂篇(上)(12)

不发言论,万物自然齐谐。齐谐中参与了主观言论就不再齐谐了,主观言论一参与齐谐也就无法齐谐了。所以说:要说无声的语言。说无声的语言,是一生都在传达真意,却从未曾开口说话;一生都没开口说话,但却并不是没有说话。有的是肯定的,有的是不肯定的;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怎样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正确的。怎样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就是不正确的。怎样是肯定的?肯定的就是肯定的;怎样是不肯定的?不肯定就是不肯定的。万物本来就有它正确的一面,万物本来就有肯定的一面;没有一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没有一物不存在肯定的一面。没有无心之言日出不穷,顺随自然,谁又能够得以长久呢?万物都有种类,以不同的形象互相代替,循环往复,没有先后次序,这就叫做自然均等统一。自然均等统一,也就是自然的法则。

【品读庄子】

说话切忌随心所欲

庄子很讲究说话的技巧。不仅是自身注重说话的技巧,更是将其从经验之中抽取出来,做了艺术上的提炼和概括,将其分为“寓言”、“重言”、“卮言”三种形式。

庄子很明了地分析了要用这三种形式的原因:使用寓言和重言是为了让人相信,这是从接受者的心理感受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使用卮言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变化了的客观事物,以避免用自己的主观代替客观。在这三种说话形式中,寓言和重言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人的说话艺术、思维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古代很多深刻道理便是通过寓言的形式保留下来并深入人心的,比如庖丁解牛、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黔驴技穷等等。而将这种形式从实践的运用中总结出来,使之上升为一种艺术形式,则是庄子的一大贡献。

而重言就是现代所说的引语。它是借助于名人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做论证。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很盛行,老庄孔孟皆如此。庄子将它总结出来,大大增强了人们运用它的自觉意识。现代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引古人之语,引当代伟人之语,不能不说与庄子的明示有相当的关系。

相对地,卮言的影响就小一些,它没有固定形式,只是一种随时随物而变化的大原则。比如说话要看对象,不要对牛弹琴,又如说话要分场合,不要随心所欲等。

而庄子在这里则特别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背后原因的同一性,这个同一性就是各行其是,各顺自然,以此说明:说话要适应事物复杂性、多样性的根本方法是顺事自然、顺物自然。这就是庄子用了很大篇幅所要说明的问题。他的论述看上去颇难把握,实际上也只是让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切忌随心所欲、违背物性和事理。

说话的艺术

急事,慢慢地说。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小事,幽默地说。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远。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别人的事,小心地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尊长的事,多听少说。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夫妻的事,商量着说。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原文】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①。”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②。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③,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④,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

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生有为,死也,劝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阳也,无自也。而果然乎?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注释】

①服:用心。知:学习。②复灵:恢复灵性。③蘁(wù)立:不及,比不上。违逆。④不洎(jì):不及,比不上。

【译文】

庄子对惠子说:“孔子活了六十岁而六十年来随年变化与日俱新,当初所肯定的,最终又作了否定,不知道现今所认为是对的不就是五十九岁时所认为是不对的。”

惠子说:“孔子勤于励志用心学习。”庄子说:“孔子励志用心的精神已经大为减退,你不必再妄自评说。孔子说过:‘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如今发出的声音合于乐律,说出的话语合于法度。如果将利与义同时陈列于人们的面前,进而分辨好恶与是非,这仅仅只能使人口服罢了。要使人们能够内心诚服,而且不敢有丝毫违逆,还得确立天下的定规。’算了算了,我还比不上他呢!”

曾参第二次出来做官内心感情较前一次又有了变化,说:“我当年做官双亲在世,三釜微薄的俸禄也令人感到快乐、自那以后再次做官,三千钟的丰厚俸禄也赶不上赡养双亲了,所以我心里很悲伤。”

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至孝的人,可以说是没有牵挂俸禄的过错吧?”

孔子说:“曾参的心思已经跟俸禄联系起来了。如果内心没有牵挂,会出现悲伤的感情吗?对待俸禄心无所系的人他们看待三釜乃至三千钟,就像是看待雀儿和蚊虻从眼前飞过一样。”

颜成子游对东郭子綦说:“自从我听了你的谈话,一年之后就返归质朴,两年之后就顺从世俗,三年豁然贯通,四年与物混同,五年神情自得,六年灵会神悟,七年融于自然,八年就忘却生死,九年之后便达到了玄妙的境界。”

东郭子綦说:“生前驰逐外物恣意妄为,必然要走向死亡,劝诫人们事事求取平正。生命的终结,有它一定的原因;可是生命的产生却是感于阳气,并没有什么显明的迹象。你果真能够这样认识人的生与死吗?那么生与死何处算是适宜?又何处不算适宜呢?天有日月星辰和节气的变化,地有人们居住区域和寓所的划分,我又去哪里追求什么呢?没有人能够真正懂得生命的归向与终了,怎么能说没有命运安排?没有人能够真正懂得生命的起始与形成,又怎么能说存在命运的安排?有时候可以跟外物形成相应的感召,怎么能说没有鬼神主使呢?有时候又不能跟外物形成相应的感召,又怎么能说是存在鬼神的驱遣呢?”

【品读庄子】

追求真自由

本章节中,“庄子对惠子论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曾子再仕而心再化,严惩子游论其所学九年而大妙”主旨都是在讲“顺化”。所谓“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正是道家与儒家“与时俱进”、“随时处中”学问的表述。

刘凤苞在《南华雪心编·寓言》对“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一段这样:“此段借子游一番议论,演说上乘真解,妙绪纷纶,足令花雨漫空,海潮自涌。叙他自闻道后,学与年进,一‘化’字可以概括终始。中幅即承上不知生死而言,……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羁縻。末幅又从生死拓开言之,……写得闪烁飞腾,有回风舞雪之致。”

像文中曾参那样淡忘利禄诱惑的人,虽然已经做得不错,但内心仍被哀乐困扰,还远未悟道。而从颜成子这样修道、悟道、最后得道的九个阶段和九种境界来看,道不是顿悟就能得,要经过逐渐地体悟才能得道。由此看来,只有放弃智求,汇入天然,去骄矜之心,无所待,才能得真自由。

似是而非的善举

甲老板每月只发给员工应得工资的80%,剩下的留存下来,要等到年终再发放;乙老板每月只发给员工基本的生活费,其余的工资则寄到员工家里。乙老板的解释是,很多年轻人工资一发到手就花光了,尤其是那些谈恋爱的,男孩儿的工资会被女友骗光,因此,把工资寄回家是出于对员工的爱护。

同样是少发工资,哪个老板更坏?甲老板的伎俩大家一看就明白,他是企图通过留存的20%的工资来牵制员工,以免他们在年终前辞职走人了,这种老板堪称周扒皮转世,心狠手辣。而相比之下,乙老板的做法则厚道得多——他不仅没有克扣工资,而且还有效防范了其手下的员工成为“月光族”。遇上这徉的老板,实在是幸事一桩。

但是有人说,更邪恶的实际上是乙老板。此话怎讲?

出于善意的举动不一定能指向好的结果,甚至可能违反最初的好意。以“工资寄给员工家里”这一举动来说,我们很容易找到它的漏洞。如果员工家里有一位好赌、嗜酒成性的父亲或兄弟,那么员工的辛苦钱不是同样打了水漂?更糟糕的是,如果员工实在是有用钱的需要,然而自己手头的钱却无法满足,那么他会不会产生偷盗、诈骗的念头?

【原文】

众罔两问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奚稍问也①!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②,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故。”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③,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注释】

①搜搜:随意运动。奚:何。②栉:梳子。③睢睢盱盱:飞杨跋扈的样子。

【译文】

影外的浅影问影子说:“你刚才低头而现在仰头,刚才束发而现在披发,刚才坐着现在又起来,刚才行走现在又停步。这是为什么呢?”

影子说:“自然而然的动作,有什么值得好问的呢!我做这些动作,但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我犹如蝉壳、蛇皮,只是像蝉、蛇,但并非蝉、蛇。有火和日,我就出现;在阴与夜,我就隐没了。人身,是我的依赖,更何况那没有依赖的呢!他来我就随他来,他去我就随他去,他动作我随他动作,这些自然而然的动作,又有什么值得问的呢!”

阳子居向南去沛地,老聃向西游学到秦地。阳子居到郊外迎接老聃,到了大梁而见到了老子。在路上,老子仰天而叹说:“以前认为你是可以教化的,现在看来不行啊。”

阳子居没有做声。到了住宿的地方,阳子居侍候老子洗梳用具,然后把鞋脱到门外,双膝跪行到老子前说:“刚才弟子想要请教先生,看先生没有空。所以没敢开口。现在先生闲下来了,请问一下我的过错。”

老子说:“你那傲慢的神态,谁还会和你相处?极其清白的反像有污垢,道德极其高尚的反倒像有什么不足。”

阳子居肃然起敬说:“敬听先生您的教诲。”

阳子居刚来时,旅舍的人把他迎到屋中,男主人拿坐席,女主人拿洗梳用品,其他客人赶快给他让座,烤火的赶快躲开了火灶。到他离去时,旅舍的人已经都和他争抢坐席。

【品读庄子】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本章节中“罔两问于景”是一则很著名的寓言,通过罔两与影子的对话,说明了有所待的人就会有所拘泥,不可能达到无所依赖,自由自在的大道境界。“阳子居南之沛”说的也是阳子居在得到了老子的教诲之后,精神境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中,庄子借老子的口说:“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真正修养高尚行为清白的人,总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干净;真正品德优秀的人,总会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做人要保持自然的人品,不能恃才傲物,也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装腔作势,而应该放下所有的拘泥,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敬。

同类推荐
  • 周易江湖

    周易江湖

    《周易》是出了名了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为您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周易的秘密……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语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语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热门推荐
  • 人族帝师

    人族帝师

    穿越成了顾家三少爷,觉醒天赋,寻找天才,做人族无上帝师!
  • 观星者

    观星者

    汇集一个个短片故事在这里,每一篇故事如同星星一般,最终会成为繁星密布的一本书。
  • 淡蓝色纸鹤

    淡蓝色纸鹤

    没想到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便被安排做一初中班的班主任。这真使我有点受宠若惊。我想,这是对我奇一种信任吧,于是我便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这个班带好,把学习成绩抓上去。可是没想到,刚刚接手工作不久,我竟发现班里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关系有点微妙,尽管他们并不公开,也并不走分,一般人不易察觉,但作为“过来人”的我,心里却是明的。因为这个年龄时的我,也曾有过相同的一幕,那令我移感、困扰至今的一段感情经历。
  • EXO之血族公主爱上狼族王子

    EXO之血族公主爱上狼族王子

    我是小学生,第一次写,不喜勿喷。然后呢,融妞儿是不会弃文的。放一百个心吧!最近时间有点赶,更新时间不定。么么哒!这本书的男主角是边伯贤,鹿晗,朴灿烈,金珉锡,吴世勋和张艺兴!么么哒!
  • 杀手咏叹调

    杀手咏叹调

    是的,她是一个杀手,十二年前惨遭父亲遗弃就已经决定今天这条路。当年如果不是龙太子收留了她,她会在哪里?也许跟她的妹妹一样还没有成年,就离开了这个人世。可是如果她死了,她弱智的弟弟,严重忧郁症的妈妈要怎么办?所以她不能死,她要活下来,不择一切手段的活下来。别人的命对她来讲只是草芥,这个世界在她的眼里,不过是一首曲调。是的,他是卧底,他的任务就是要让她爱上他,那个遗弃她的父亲给他下的任务。作为警察,他要做的就是消灭坏人。可是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坏人吗?当你认为自己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的时候,你能分得清正义与邪恶的绝对区别吗?
  • 万罗大帝

    万罗大帝

    三年前,万罗当代武帝陨落,帝国分崩离析,其子以血珀毁去苍龙血脉,得以保身,而后加入血袍,自此行走于夜间。他手中一柄剑,斩杀世间敌,在无尽的杀戮中,走上一条逆天而行的称帝之路。
  •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明明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还有好多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做!我不甘心就这样死了!所以我真的不想死!不想死!”我抱着叶子晴,哑然无语。只能任由那泪水,湿了衣襟,侵蚀胸膛,灼伤心口。她说,她不想死……而我,无能为力……
  • 炼狱重生:狂情二少

    炼狱重生:狂情二少

    他确实是个天才,岛上明道首富之子,暗道排行第一却被叫做二哥。他从不上学,因为学校太浪费时间,他十九岁因一篇论文被取中去哈佛商学院拿了个MBA,算是有个学历装点门面。她多半是个白痴,内地乡村贫农之女,下田抓鱼上树逮知了号称假姑娘她稀里糊涂,不知何时怎么就失了身,她十六岁被人说“喜欢”却愁苦三日不知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旁人都奇怪的看着她。
  • 魔君霸宠之狂妃逆九霄

    魔君霸宠之狂妃逆九霄

    原来传说中的彼岸石真的存在,原来,她自以为16年的姐妹情,对她来说却只不过是16年的怨恨。原来,这段怨情,竟会使她变成玄晋大陆上臭名远扬的废材草包。废材草包?为何那双星眸中有的只是绝代的风华?又为何世间的顶级高手都对她宠溺入骨?为何她会有世间神秘莫测的彼岸石?一切都是巧合,还是命中的注定?原来是魔,原来我们都是魔。既然天要挡我们,那就逆天;既然佛要拦我们,那便弑佛!且看魔君如何霸宠魔妃。且看魔妃又如何逆尽九霄!
  • 军霸的生涯

    军霸的生涯

    在即将扬帆起航的蛟龙航空母舰上,一群热血青年在此诉说着他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