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800000070

第70章 杂篇(下)(6)

本篇以“说剑”命名,内容主要是庄子通过向赵惠文王谈论为剑之道,来劝说他放弃游乐小技,而去往天子、诸侯应具备的大道。历来学者多认为此篇非庄子自作,由于文中提到了赵惠文王,故应是战国中晚期或秦汉人所作。文中的庄子,更像是一个战国时纵横驰说的策士形象。庄子在首次见到赵惠文王时,陈说为剑之道,颇能见到道家学说的味道,如“示之以虚”、“后之以发”,这些在老子或庄子那里都可以找到依据。但在具体陈说“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及“庶人之剑”时,则更多显露了儒家入世的思想。这一段论说,实际上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这些都是战国策士论说的有力武器。

所谓“天子之剑”,其实就是治理天下之道,因而具有王者气象,虚廓大度,是谈论从根本上治理国家的。而“诸侯之剑”是治理邦国之道,以用人为主,其中所显露的是霸者味道,而缺少蕴藉深沉。至于“庶人之剑”,就是赵惠文王所喜爱的击剑之术。这只不过是徒逞匹夫之勇而已,“无异于斗鸡”,流血伤亡而外一无所用,故而受到庄子的奚落。

北宋王雱曾评论说:“夫天下国家者,圣人之利器,而其用必在于善藏,而其全不可以示人。庄子因而作《说剑》篇。”

南宋褚伯秀也说:“《说剑》一篇,辞雄旨微,铿绚千载,岂浪鸣哉!《汉书》:‘司马氏在赵者,以传《剑论》显。’则剑术其来尚矣,故漆园借此以发胸中之奇。或者泥于形似,遂认为说客纵横之论。经意一失,指夜光为鱼目者有之。”

本篇情节紧凑,结构简单,是一篇优秀的先秦小说。

【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①,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

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②。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③,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④?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髻垂冠⑤,曼胡之缨⑥,短后之衣⑦,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⑧。”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

【注释】

①夹门:聚于门下。②币从者:犒劳随从。③当:合乎。④事:使用。⑤突髻:发髻从两旁突起。垂冠:谓帽子低倾。⑥曼胡之缨:粗实而没有纹理的冠缨。曼胡,粗实。⑦短后之衣:后幅较低的上衣,便于跳跃。⑧治:制作。

【译文】

过去赵文王酷爱剑术,各方精于剑术的人蜂拥而至,因剑术而成为门客的超过了三千人。赵文王整日少理国政,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每年死伤都在百余人以上,可赵文王依然乐此不疲、不能满足。如此整整过了三年,赵国的国家实力日益衰落,各国诸侯纷纷图谋攻取它。

对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太子悝虽然十分忧虑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对近侍的人说:“谁要是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剑,我赏他一千金。”

左右的人推荐说:“庄子可以胜任。”

太子派人携千金去见庄子,庄子并不接受,而和使者一同去见太子,问:“太子有什么吩咐,为何踢我千金?”

太子回答:“我久闻先生明达圣贤,诚奉千金以犒劳先生的仆从。先生不肯接受,我无话可说。”

庄子说:“据说太子准备让我去说服赵王,阻止他对剑术的爱好。但是,一旦我对上劝说而违逆了赵王的心意,对下自然也就不合乎太子的旨意。那么,我自身就会遭到戮刑而死。倘若这样,我怎能还用得着金子呢?反之,如果对上我能够说服赵王,对下又能合太子意愿,那么,我在赵国想得到什么难道还会有困难吗?”

太子说:“是的。父王所接见的,只有精于击剑的人。”

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果先生穿着孺士的衣服去进见,事情肯定会弄糟。”

庄子说:“请为我备好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品读庄子】

从侧面入手也是做事的好方法

庄子注重说话技巧,常用隐喻起到意想不到的强大效果。

文中,赵王喜剑误国,要是从正面劝说,无疑是老虎嘴上拔毛,会引来杀身之祸,而庄子的一系列隐喻在下章节中大获全胜,赵王得以及时迷返,能达到这样的成功劝说,就在于庄子从赵王好剑这点出发,以隐喻的方式,抓住剑术的功用,找到了赵王好剑的内在原因,抓住了赵王的心,才使得赵王幡然醒悟。说话技巧的效果如此可见一斑。

诸多难以突破的困难,正面无法解决时,不妨迂回着手,采用曲线救国的方法,或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原文】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①。”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②,晋魏为脊,周未为镡③,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④;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⑤。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⑥,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⑦,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⑧。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⑨。”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⑩,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⑾。

【注释】

①敦剑:舞剑。②锷:剑刃。③镡(xín):剑柄。④常山:北岳恒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因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为“常山”。⑤决:劈断。绝:斩断。地纪:大地的根基。⑥案:通“按”。⑦三光:指日、月、星。⑧宾服:协服,顺服。⑨窃:私下。薄:轻视。⑩宰人:膳夫。上食:进上饭菜。⑧服毙:自杀。服,通“伏”。

【译文】

庄子进入宫殿大门之后不快步上前,见到赵王也不跪拜。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为什么先让太子向我推荐呢?”

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如何能遏阻与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那你就是天下无敌了啊!”

庄子说:“运用剑术的方法,先把自己的弱点显示给对方,给他可乘之机,后发制人,出剑速度要快,必须先刺中对方。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

赵王说:“先生先回馆舍里休息,等我把击剑的比赛安排好之后,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

庄子说:“我已经盼望这一天很久了。”

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先生说说这你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百姓剑。”

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

庄子说:“天子的剑,把燕溪、石城当作剑端,把齐国的泰山当作剑刃,把晋国和卫地当作剑背,把周地、宋国当作剑环,把韩国、魏国当作剑把,用四夷包着,把四境和四时当作剑鞘,渤海缠绕,常山当做纽带,根据五行治理天下,根据刑法奖赏驾驭百姓,行动以阴阳为依据,用春夏之气仗剑,用秋冬之气舞剑。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候,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

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

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章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此剑一用,如雷霆展动,四境之内人人宾服。这就是诸候之剑。”

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拉着庄子的手来到殿上。御厨端上饭菜,赵王绕着餐桌地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先坐下来安定一下,剑术的事我都已经上奏完了。”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杀而死。

【品读庄子】

以“天子之剑”治国

文中庄子通过“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的递进,劝说赵王运用“天子之剑”治天下,这是庄子治天下思想的实例体现。

《天道》篇中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这是对帝王的评判。“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颐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这说的也是帝王“治国”,帝王须以天地为本元,以道德为宗主,以无为为永恒。不仅如此,道德境界做到这些的同时,还须使他的民众心悦诚服地归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天子之剑”的至高境界。

庄子以“天下之剑”劝说赵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劝解赵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明王之治”。

渔父

“渔父”是隐者的代称,又是古人所喜爱的一个“意象”,究其蕴意有三。其一,“渔父”必有舟。舟船无须土地,不赖封邑,以不系之舟浮于水上,犹之浮游天下之间。其二,“渔父”必有钓。钓者听其自然,不加勉强,“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所谓愿者上钩,钓名、钓利、钓官莫不如此,犹之出处进退之道。其三,“渔父”必有水。老子有言,“上善若水”,容与中流,犹之从容中道。

当然,如吕尚、范蠡,是确曾做过渔父者,故“渔父”之为无名隐者,亦在虚实之间。

本篇历来也多有指责,认为是伪作,但本篇的思想跟庄子一贯的主张还是有相通之处,对儒家的指责不如《胠箧》、《盗跖》那么直接、激烈,守真和受于天的思想也与内篇的观点相一致,而且渔父本身就是一隐道者的形象,因而仍应看作是庄派学说的后学之作。

关于本篇的宗旨,南宋褚伯秀说:“渔父,或谓范蠡扁舟五湖、屈原泽畔所逢者。窃谓亦不必泥其人,但隐德藏辉、潜身湖海,若太公望、严子陵、张志和、陆龟蒙之徒,其间有并姓名俱隐者,岂得而尽考!”

郭象《庄子注·渔父》篇末总评:“此篇言无江海而闲者,能下江海之士也。夫孔子之所放任,岂直渔父而已哉!将周流六虚,旁通无外,蠕动之类,咸得尽其所怀,而穷理致命,因所以为至人之道也。”

北宋王雱《南华真经新传·渔父》题解:“夫能忘忧保真,脱于世俗之拘系,而乐于江海之游者,此帷林渔父若是矣。庄子因而作《渔父》篇。”

林云铭《庄子因·渔父》篇末总评:“篇意以无位而设教,固属多事,必贵真而去伪,方为圣人。”

【原文】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①,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②,被发揄袂③,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注释】

①缁帷:树林名称。缁:黑色。②交白:全部,都。③揄袂:挥动衣袖。

【译文】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的地方便停下脚步,左手抱着膝盖,右手托起下巴听孔子弹琴吟唱。曲子终了渔父用手招唤子贡、子路,两个人一起走了过来。

渔父指着孔子说:“他是干什么的?”子路回答说:“他是鲁国的君子。”渔父问孔子的姓氏。子路回答:“姓孔。”渔父说:“孔氏钻研并精通什么学问?”子路还未作答,子贡说:“孔氏这个人,心性敬奉忠信,亲身实践仁义,修治礼乐规范,排定人伦关系,对上来说竭尽忠心于国君,对下而言施行教化于百姓,打算用这样的办法造福于天下。这就是孔氏钻研精习的事业。”渔父又问道:“孔氏是拥有国土的君主吗?”子贡说:“不是。”渔父接着问道:“是王侯的辅臣吗?”子贡说:“也不是。”渔父于是笑着背转身去,边走边说道:“孔氏讲仁真可说是仁了,不过恐怕其自身终究不能免于祸患;真是折磨心性劳累身形而危害了他自己的自然本性。唉,他离大道也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品读庄子】

苦心劳形危其

真本章节中渔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话,批评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都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庄子创作“渔父”,是为了告诫世人远离功名利禄,以一种闲适的心情生活。“渔父”的形象实为道家的人格模型,他生活于船中,随波逐流,不理会世俗事务,过着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出世生活。

蝙蝠的诡辩

同类推荐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博采谋略经典,毛泽东盛赞的处事宝典!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 世界人权报告

    世界人权报告

    全书共分为5章,对近几年国际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热门推荐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世界之旅行

    我的世界之旅行

    主角武夷在玩mc时停电穿越到了神奇的我的世界,开始了我的世界之旅
  • 我家幼稚先生

    我家幼稚先生

    “哼”“怎么啦?”“贱婢!跪下!”“你再说一遍?”“我跪下!”
  • 阎罗当道

    阎罗当道

    我为阎罗,阴兵开道,百鬼随行。我掌轮回,要谁入轮回,谁就入轮回······一个老者的临终之托打破了他平凡的生活,是奇遇还是弥天阴谋,初入江湖身不由已,闯!抢!杀!他搅动黄泉,让百鬼慑服;他荡剑九州,让群英俯首;他屠戮万生,让妖魔辟易;他一战九霄,让仙神泣嚎。钟离说,他的命自己掌握,你们的命他也要插手!
  • 乱世妖妃

    乱世妖妃

    她师承隐世仙门,为南门最后传人,耗费三年辅佐夫君登上帝位,本应从此尽享荣华,却忽然发现自己身中无解剧毒,最终魂断天绝峰。两年后,她华丽变身,高调归来,什么奸妃,什么佞臣,什么妖魔鬼怪,敢挡她的路……关门,放刀刃!
  • 狂怒剑神

    狂怒剑神

    今日,这里注定血流成河。今日,这里注定更名血海。上一世,你陪我堕入轮回,无怨无悔。这一世,我为你血染九霄,义无反顾。
  • 命运之宛若天堂

    命运之宛若天堂

    该剧讲述了主角卫宫士郎在一次意外中召唤出古代英雄,被卷入一场名为“圣杯战争”的事件,为了实现老爹,卫宫切嗣的理想,而决定参与这次战争,然而自己的学妹,间桐樱也同样被卷入,为了解决她,背叛了自己从小的理想,10年活下来的信念由理想转化为保护一个人……FateHeavensFeel小说(命运之宛若天堂),游戏Fate/StayNight的最后一线,间桐樱线。简称HF线(宛若天堂),该线中亦提到的HeavensFeel翻译为“天之杯”,是“五大魔法中”的“第三法”。此线路揭示了圣杯战争的本质。也是最为阴暗的线路。
  • 英雄联盟之王者之路

    英雄联盟之王者之路

    他擅长刀妹,刀妹一削再削。他擅长卡萨丁,卡萨丁大改重做。他擅长卡兹克,卡兹克被连续改动六次。拳头视他为bug,对手视他如魔鬼,只有队友才知道当他锋芒毕露的那一刹是多么的可靠。他叫夏炙,他誓要在英雄联盟的电竞道路上走出一条专属于他的……王者之路!
  • 何以致卿心

    何以致卿心

    她,于萱,现代孤儿,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穿越到莫名朝代红国.他,红国左相,绝世容颜,却冷情淡薄,心不为任何人进驻.当她和他,相遇,相知,相爱.本想幸福已然敲门.谁知他竟带着红国国主的妃子离开,却独独抛下了她.她疑惑,悲愤,不甘,于是她奔赴华国,只为寻那一个解释.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