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300000013

第13章 学会低调,把姿态放低

一个人如果太看重自己,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股自傲的霸气填满胸中,很容易走向偏执狂妄的误区。因此,一个人无论怎样红极一时,如众星捧月;无论怎样素净质朴,如深山一隅的小草,都要心怀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的意识,这是内心祥和,物我两忘的表现,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低下你那高傲的头吧

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每一个人的能耐总是十分有限,没有一个人样样精通,所以,人人都可在某些方面成为我们的老师。当自以为拥有一些才艺时,你要记住,你还十分欠缺,而且会永远欠缺。正所谓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定不要自命清高,狂傲自负,不然,成功将与你无缘。

自负的人通常是相当自恃、有野心和难以相处的,而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相当的骄傲,尽管他们表现得很有自信,但是他们仍然会对形势估计不足而犯下大错。

一个骄傲自负的人常会认为,世界上如果没有了他,人们就不知该怎么办了。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世界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这样的人总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骄傲,他们就失去了为人处事的准绳,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如东汉的祢衡。

祢衡很有才华,但性情高傲,总是看不起别人。当时,许都是新建的京城,贤人达士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有人向祢衡说:“你何不去许都,同名人陈长文、司马伯达结交呀?”祢衡说:“我怎么能去同卖肉打酒的小伙计们混在一起呢?”又有人问他:“苟文若、越稚长将军又怎么样呢?”祢衡说:“苟文若外貌长得还可以,让他替人吊丧还行;越稚长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让他去监厨请客。”

祢衡和鲁国公孔融及杨修比较友好,常常称赞他们,但那称赞却也傲得可以: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其余的都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祢衡称孔融为大儿,其实他比孔融小了将近一半的年龄。

孔融很器重祢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延推荐之外,还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他。

于是曹操便很想见见祢衡,但祢衡自称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见曹操,反而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曹操十分恼怒,但念他颇有才气之分,又不愿贸然杀他。但后来,祢衡屡次侮辱曹操以及他手下官员,最终被杀。

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我们才能容得下东西,而自满,除了我们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东西。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

但是打从一开始,这人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于是只好不断地为他倒茶。只见杯中的水已经注满了,可是大师仍然继续倒水。

这人见状,急忙说:“大师,杯子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这时大师看着他,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变作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因而,学会把自己的意念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我们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功高盖主,懂得何时退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巨额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太子去世。过了两年,昭王立安国君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被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儿子名叫子楚,被作为秦国的人质派到赵国。由于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在赵国生活十分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买卖,结识了子楚。他明白,子楚肯定是因为不被喜爱才被送往赵国做人质。按照一般的商人思维,对这样的人投资是毫无价值的。顶多给他一点好处,也许他哪天撞上了好运,侥幸回到秦国去,当了一路诸侯,以后见面也可以给点照应。但是吕不韦并不这样看。他觉得子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他有个父亲是秦王太子,虽然太子有众多子女,自己又不被喜欢,但是他毕竟是太子的亲生儿子,他是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秦王的。这就是这个人最大的投资价值。吕不韦于是问父亲:“耕田之利多少倍?”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再问:“珠玉之利多少倍?”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接着问:“如果立主定国,那么利益又是几倍?”父亲很惊异地说:“如果能这样,利益当然是无数倍。”于是吕不韦认定子楚奇货可居。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为子楚出谋划策,他对子楚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已经被立为太子。我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现在您的众多兄弟中,您排行中间,而且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赵国当人质,即使哪天秦王驾崩,安国君继位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你的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子楚一听,便问吕不韦该怎么办。吕不韦说:

“您现在生活十分困窘,又长期客居在此,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

我虽然也不是很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尽力让他们立您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意将秦国的土地与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了一些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吕不韦将所有宝物都献给了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而且常常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父亲和夫人。华阳夫人一听十分高兴。吕不韦又让人劝说华阳夫人道:

“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男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会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但没有儿子。不如趁这个时候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且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的儿子又能继位为王,始终也不会失势。现在子楚贤能,而且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且他的生母不受宠爱,于是他只有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您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宠。”华阳夫人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向太子提议立子楚为继承人,太子也答应了。

吕不韦又选了一位美貌女子送给子楚,这个女子为子楚生了个儿子,叫政,这就是日后的秦始皇。

不久子楚和吕不韦密谋,逃回了秦国,而将妻子和儿子留在了赵国。又过了几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安国君继位不久就去世了,子楚即位,他就是庄襄王。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把河南洛阳的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赢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仲父。吕不韦权倾朝野。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且都极力在这方面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也应该在这方面超过他侗。于是他召集了许多文人学士,给他们十分好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组织自己的食客编了《吕氏春秋》,名闻天下。

秦王赢政逐渐长大,渐渐对朝政有了自己的主见,但吕不韦仍然把持着朝政,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开始激化。后来秦始皇终于找到个理由,将吕不韦罢免,止他回到自己河南的封地去。

又过了一年多,各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赢政怕他发动叛乱,于是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已经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寡人又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现在命令你和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看就明白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于是就喝下鸩酒自杀。

历史上对吕不韦并没有多少好评,但是对他卓绝的经商头脑确实赞叹不已,尤其是他所认定的“奇货可居”,正说明了吕不韦这个人眼光十分敏锐,而且看得长远。但是吕不韦唯一看不长远的是,他没有看到自己干涉了一个英明国君的成长,他已经权倾朝野,还要著书立说,求得盛名,更不为秦王赢政所容。后世很多人猜测吕不韦之所以没有反叛赢政,是因为赢政是他的私生子。吕不韦和赢政不管是不是父子关系,他们的矛盾最终是要激化的。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十分强硬的人。而最终会采取极端行动的必然是赢政,因为吕不韦功成之后还居高位,功高盖主,不知道自我保全。

一个人要想求得保全,就要学会得意浓时便可休。

张扬易惹祸端

关于如何做人,有一本书写道: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疯狂就会使人跌入万丈深渊。细细想来真是这样,做人不要太张扬。太张扬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招人白眼,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姜太公因为功高,周王把齐国封给了他。齐国有一个叫华士的人,为人十分清高,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与诸侯交往。太公命人去召他为国效力,连去了三次,华士都拒绝了,太公便叫人杀了他。周公问姜太公:“华士是齐国的杰出人物,你怎么杀了他呢?”太公说:“这个人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往,难道我还能希望他向我称臣,并且和我友好交往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是可以放弃的人,也是自我放纵的人。如果不杀这种人,反而纵容他,那么全国的民众都会仿效他,谁还会知道君王是谁呢?”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

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之,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两个人并没有掩盖他们自己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而华士和少正卯两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不要高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如果为人高调,又和别人私人关系较好,或许别人会在一段时间内纵容,但心中已不愉快了,迟早会招来祸患。如果为人高调,又喜欢标新立异,自诩不和别人“同流合污”,那么肯定也不能和别人相处长久,而且过得不愉快。

为人高调很难找到朋友。虽然大多数人喜欢和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但是人们不喜欢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二者并不矛盾。比自己聪明优秀是自己由衷钦佩的,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其实是并不心悦诚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如果你想多一些朋友,就表现得比别人笨一些;如果你想多一些敌人,就尽可能地表现比别人聪明些。为人高调的人是表现得比别人聪明的人,是很难交到很多朋友的。

别太热衷功名

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有一个人对他很是同情,每天都给这个乞丐一百块钱,乞丐开始十分感激。后来,每回见到这个人就知道钱来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一个月后,这个人不来了,乞丐对此很生气。又这样过了几个月,乞丐看到了这个人,于是跑过去问他这些天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不过来给他钱?这个人说他最近结婚了,经济上有些拮据,所以没有给他钱。乞丐一听,很是生气,大声说道:“好啊!你居然拿我的钱去养老婆?”

人在不知不觉中会养成这种依赖的心态,可能他们还觉得自己理直气壮,理所当然,而别人却因此而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富有的人来说,固然可以通过做善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心,但是一定不要让别人过于依赖自己,否则自己会陷入到一个怪圈当中,倒不如当初就不给。富裕的人应该避免拥有盛名,一个人太富容易招祸,而不是招福。

有才华的人也要避免拥有盛名。拥有盛名的才子才女们要不断花费大量的时间到无用的事情上去,而且还容易才华枯竭。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并没有左拥右簇,相反是冷冷清清,正是因为冷冷清清,他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拥有盛名的人周围往往热闹非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安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事情。他们只有不停地应付别人,而且不能怠慢,把自己弄得很是疲惫,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的时间了。很多文学家在出名以后就很少有杰出的作品产生,虽然有他们的思维定型的原因,但他们没有时间去改变思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盛名是不应该背负的,拥有盛名的人往往过得并不如意,原因就在于盛名给他们带来了很多负担。人的处境往往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人生就像爬山,爬了上去,也还是要下来的,爬得太高,在自己的心态没有平和的情况下,一旦跌落下来,会摔得很重。如果一个人不幸背上了盛名,就应该学会低调。

名声是把双刃剑,用它装点自己的时候,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埋下隐患。正如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不是那种誉满天下的人,而是那种荣誉毁誉都满天下的人。所有人都说我们好,我们拥有个好名声,不见得我们很伟大,而有的人对我们崇敬有加,有的人对我们恨之入骨时,或许我们才是个伟大的人。

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在时势未到的时候,人一定要学会韬光养晦,待时而动。那些很是贫穷的人家要将地都打扫得千干净净的,而那些穷人家的女儿也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这样的话,虽然并没有十分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但是却能透露出一股自然朴实的风雅。其实对于有才的君子来说,绝对不应该为了一时的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而自暴自弃。

人要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而是自己的生存根本。一个人要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存之本,有了它,就不用担心自己将来没有发展。

人要学会韬光养晦,待时而动。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韬光养晦的故事。

曹操灭掉吕布以后,把刘备也带回了许都。刘备为防受害,每天以种菜度日。

不久,许田围猎,曹操过于猖狂,居然挡在皇上面前接受群臣对陛下的称颂。

关羽动了杀机,刘备急忙制止。刘备隐隐感觉到有事情会发生。

果然没有过多少日,曹操便派了一大队人来请刘备过府。刘备心里十分惶恐。

一见曹操,曹操便冷言对他说:“看你在家做的好事!”刘备大惊。幸亏曹操随即说:“你在家种菜园不容易吧!”刘备这才放宽了心。曹操就是这种人,生性多疑,喜欢诈人,在平时的言语中这种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幸亏刘备反应有点迟钝,而曹操也把刘备当为上宾,不想让他尴尬。

曹操邀刘备过府是请他喝酒的。曹操很久没有见过刘备了,探子回报说刘备在家种菜园,他不信。世人都说刘备是何等英雄,怎么会甘于去种菜园呢?正好府中梅子青青,于是决定以青梅煮酒来请刘备过府一聚。刘备得知原来是喝酒,心便宽了许多。

曹操想了想,没有多少话题可说,总不能老提人家吕布吧,吕布都已经是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而且提到吕布会让刘备想起徐州,好不容易他自甘堕落在家种菜园,让他想起徐州来干什么?于是就决定和刘备论一下天下英雄,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看一下刘备是否真的沦落为种园人。

当曹操说到“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时,刘备吓了一跳,筷子掉到了地上。正好这个时候有一个响雷打过,掩饰了他慌张的神情。曹操看了一眼刘备,很是不解。刘备慌忙解释说自己怕打雷。曹操没有多想,随口很轻蔑地说:“大丈夫会怕打雷吗?”刘备谢天谢地,果然让曹操消除了对自己的疑虑。曹操像吞了只死苍蝇一样,对自己认定刘备是英雄感到好笑,这种人连打雷都害怕,怎么可能是英雄呢?真是好笑。世人对他的评价太高了,太虚了,他连刘表都不如。

刘备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怕打雷,而是不想让曹操知道自己有野心,因为刘备知道如果让曹操知道自己有野心,曹操会害怕的。曹操认为刘备怕打雷无所谓,只要能够保住性命就行。其实是英雄也罢,不是英雄也罢,在任何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要求得自身的安全,如果自己性命都丢了,还谈什么英雄,还平什么天下。

懂得适时收敛光芒

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示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遭遇灾祸,做到很高的位置。

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为大将,统帅全国所有的兵力。但是王翦大军出发没有多远,他就命令人回去找秦王赢政讨封赏。部将们疑惑不解。王翦解释说,现在他率领的是秦国所有的兵力,秦王很难放心,如果秦王不放心,这场仗就很难打赢。向秦王讨封赏,秦王就会以为他是个有得失心的人,自然不会拿全国军队反戈一击,这样才能平定楚国。像王翦这样的大将遇到秦王赢政这样雄才伟略的国君时,都不免要装作糊涂,可见要取得国君的信任有多难。当时朝廷中一定有人妒忌王翦,怕他得胜归来位置远远高于自己,必然会向秦王进谗言。这种情况下,如果王翦只是一味地以军事为重,不懂得周旋之道,可能就真的会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过于优秀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而有嫉妒心的人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往往越突出。因此我们不要过于优秀。

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不能合群,因为大家不愿意和过于优秀聪明的人在一起,他们没有一种欣赏的眼光,而且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会很孤单。试想,如果别人与我们相比处处不如我们,他自然不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这还没有算那些有嫉妒心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学会主动示弱

马超是为人过刚的典型例子。作为三国中的骁将,他联合韩遂一起对曹操发动进攻,而且节节胜利。而曹操则利用马超过刚的弱点,用反间计来离间马超对韩遂的信任。马超过刚,他昕不进别人的劝告,却听信了谗言,逼迫韩遂投降了曹操,使马超军队大败。后来马超又被杨阜算计,被屠了宗族。这都和马超为人过刚有很大关系。

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分地相信自己,过分地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就容易表现得过刚,自然也会伤害周围的人。

明成祖朱棣攻破南京后,让方孝孺为他起草诏书,方孝孺不愿意,朱棣一再逼迫,方孝孺于是拿起笔写了四个字“燕贼造反”。朱棣十分愤怒,对方孝孺说:

“难道你不怕我诛杀你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说:“你诛杀我十族我都不怕!”于是朱棣真的把方孝孺的朋友、师生算作第十族一并诛杀。方孝孺的回答很硬气,但是他的那些朋友和师生却死得实在是太冤枉。

相对而言,五代十国的冯道做人就不那么刚烈,而是韧性很强。他的经历比较离奇,他生活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但并没有死在乱军之中,相反他最后活了七十三岁,与孔子同寿。冯道在五代十国时期十分有名望,他并没有像那些乱世诸侯一样揭竿而起,而是当了一辈子官。他当官不说,而且在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契丹六个政权中当官,在相位上近三十年。他五次被封公,死后被封为瀛王。

冯道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不同的人对他的评价不同,比如欧阳修说他不知道礼义廉耻,司马光说他是奸臣中最奸诈的;而苏轼却说他是佛,李贽把他归为圣人。这些有争议的评价我们暂且不管,关键问题是冯道在乱世中好好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人如果太刚不仅会让自己受伤,而且也会让身边的人受伤。太刚往往表现为太讲原则,很多事情认为自己办不到,即使丢掉自己现在的一切,也办不到。让他说别人一句好话,他做不到;让他揽上一个别人犯的错误,他做不到,他认为谁犯的错,谁就应该承担责任。这种人太刚,不能灵活机动,做人不够聪明圆滑。

冯道不是一个过分讲原则的人,他比较务实,怎样做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他就怎样做。比如他并没有立石重睿为皇帝,而是去迎立石重贵。后世有人以这件事情为由来说明冯道这个人圆滑,是个奸佞小人。按照忠臣的一贯做法,无论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是先皇嘱托的,就一定要好好辅助。如果地方势力起兵造反,大臣就要组织抵抗,实在无法抵抗就要死节,而绝对不能投降。如果地方势力不造反,大臣就要尽心辅助幼主,即使幼主是个昏君,只要自己尽心,也可以被称为忠臣。到幼主长大成人,忠臣就要交权,但在这个时候交权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陷害,而且容易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后世会把忠心辅助幼主的过程叫做奸臣当道。与其惹出这么多麻烦,倒不如像冯道一样务实,去迎立长君。

必要时要笨一些

至巧不敌至拙。一个人说十句话,如果有九次都正确,人们往往不会称赞你,因为只要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就会受到众多的指责;一个人如果十个谋略有九次成功,人们往往也不会十分赞赏,因为如果有一次谋略失败,人们就会纷纷批评起来。因此,聪明的人应该宁可保持沉默,也千万不要浮躁多言,宁可表现出来十分笨拙,也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卫国人吴起是个十分善于用兵的人,他曾经为鲁国国君出力。后来鲁国遭到齐国的进攻,鲁国国君特别想任用吴起为将军,然而这时,有人偷偷告诉国君说吴起的妻子就是齐国人,如果任命他当将军,鲁国恐怕会很快灭亡。国君听说后,就不敢用吴起,然而吴起一心想成功立业,于是杀了妻子,用此来表明他绝对不会去亲附齐国。鲁国国君看到以后,被吴起的诚意所打动,于是任命他当将军,不久,鲁国军队就把齐军打得大败。

吴起获得胜利以后,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这些人开始诋毁吴起。他们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来鲁国,通过他所学的兵法来侍奉国君。

国君一怀疑他,他就立即杀掉妻子来表明心迹,无非是想谋求一个职位。然而,鲁国是个太小的国家,现在却成了战胜国,相信过不了多久,其他各国都会过来谋算鲁国。而且鲁国和卫国本来很友好,如果国君重用吴起,那么必然和卫国结仇。鲁国国君听到这话,逐渐开始疏远吴起。

为此,吴起郁郁不得志,于是跑到魏国去。魏王问大臣:“吴起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大臣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且十分爱好女色,但是如果让他去打仗,恐怕司马穰苴都不会是他的对手。听了这话,魏王决定起用吴起为主将。吴起果然不负魏王重托,攻打强大的秦国也能大获全胜,夺得了五座城池。

吴起当主将的时候,和士兵同甘共苦,跟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睡觉从来不铺垫褥,行军打仗也从来不乘车马。有一次,有个士兵生了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这件事被士兵的母亲知道了,立马放声痛哭起来。有人很是不了解,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小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这么悲伤?那位母亲说:“当年就是吴将军替孩子的父亲吸吮毒疮,所以孩子的父亲在战场上只知道向前冲,从来不知道逃跑,结果死在敌人手中。现在吴将军又替儿子吸吮毒疮,我都不知道他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可见吴起是多么受到士卒爱戴。魏王也因为吴起十分善于用兵打仗,而且特别廉洁,待人很是公平,于是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主要对抗秦国和韩国。

魏王死后,新的大王即位。刚开始的时候,新大王对吴起很是器重。但是有个叫公叔的人当了国相。公叔虽然娶了国君的女儿,但是他对吴起特别畏忌。公叔的侍从分析吴起的为人,认为吴起为人有骨气又特别喜爱名誉和声望,因此劝告公叔跟国君说吴起特别贤能,但魏国实在太小,又与强大的秦国接壤,吴起必然没有长久留下的意思,国君必然会问这该怎么办。公叔可以建议大王用下嫁公主的办法来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打算长期留在魏国,一定会十分开心地答应娶公主。如果他并没有长久的打算,他肯定会推辞。然后公叔再找个机会请吴起一起到自己家中,故意让妻子对自己大发雷霆,而且对自己很是鄙视。这样吴起就会认为公主们都是这样,肯定会有损他的威望,于是绝对不敢娶公主。公叔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依计而行,果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刁蛮,很是委婉地谢绝了大王。于是大王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吴起担心因此而遭到祸害,于是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楚王早就听说吴起很是贤能,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国相。吴起果断地进行改革,而且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法律,依法而行,这对那些肆意妄为的王公大臣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于是他招来很多的怨恨。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军事力量,不但向南平定了百越,吞并了陈国和蔡国,而且还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联合进攻,并且讨伐了秦国。各国都对楚国的强大十分忧虑,楚国的一些人也对吴起十分嫉恨,但是由于有楚王的保护,吴起也能够令行禁止,有很高的声望。等到楚王一死,一些对吴起有仇的人就发动亲信攻打吴起,吴起逃无可逃,只得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楚王的尸体上。于是,那帮人趁机用箭射杀吴起,但同时也射中了楚王的尸体。后来太子即位,将那些人统统诛杀,因此而被诛灭的人有七十多家。

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令行禁止,因此得罪了很多的人。如果吴起能在楚国变法成功之后,在楚王去世之前及时身退、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或许还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用不着被乱箭射死。当然吴起很是聪明,他临死的时候还设计了一个圈套,最后让他所有的仇人都陪上了性命。

吴起可谓是聪明绝顶,他知道如何得到国君的信任,他知道如何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也知道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军事大国。他对外用兵,很少有吃败仗的时候。他也遇到十分善待他的国君,但为件么他不得善终呢?原因就在于他太聪明了。殊不知至巧不敌至拙,他如果表现得十分笨拙,肯定会麻痹很多仇敌,肯定也不会遭到如此的攻击。

学会低头向人求助

每个人并不都厌烦别人的求助,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能给别人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是个重要的人。很多朋友都是开始于求助,发展于帮助,最后以建立深厚友谊而圆满结局的。

两个人结伴外出旅游,走到一处山谷里,一个人陷入了沼泽地,他越陷越深,很快地他就只有一个头露在外面了。

他的同伴听到了他的呼叫声,“我就要死了!我就要死了!”同伴回头,吃了一惊,连忙转过身,说:“不要急!快!快!快把手伸给我!”他向陷在泥潭里的人大声呼喊:“我一定能把你救上来!”

可是那个人依然在那里狂叫:“我就要死了,我就要死了!”

“把你的手伸给我!我就能帮你!我就会把你救上来的!”上面的人焦急而耐心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我临死怎么还能欠你一个人情呢!你还是不要帮助我了吧!”

泥沼下的人仍旧没有伸出他的手,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当他的同伴把这个消息带给死者的家人时,他说:“如果他把他的手伸给我就好了,但是他说不想欠我人情!”

死者父亲听后号啕大哭:“他真傻啊!人活世上哪有不求人的时候呢?”

人活在世上,哪有不求人的?这也许是老人大半生的经验所得。

所有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喜欢请求别人的帮助。也许是害怕欠下人情债,有朝一日还需要自己偿还;也许是害怕别人麻烦。但是,事实上,从人性的弱点看来,人并不都厌烦别人的求助,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能给别人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是个重要的人。因此,我们也不必独自硬撑着困难,必要的时候,轻松说出:“可以帮帮我吗?”这非但不会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反而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人缘。

有这样一个故事。哥哥在城市工作,弟弟在乡下种地。哥哥收入丰厚,常常明里暗中帮助弟弟,后来弟弟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创办了一家企业。当了老板的他计:刚万事不求人,但有一天还是忍不住对哥哥说:“虽然我现在什么都不缺,但是我还是有件事要求你……我求求你,你求求我吧!我求你求我吧……”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证明自己,找到一种成就感。

问问自己,当别人向我们请教某个问题或者需要我们给予帮助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是不是激荡着欣喜和些许的得意?

“别人向我求助,一定是我身上具有某种能力,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一定是我的某些品质让他信任我!一定是我有某些潜力让他对我有所期待……”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思考,求助实际上是对求助对象一种变相的赞美和认可。

学生请教老师,是因为老师的博学;下属遇到麻烦,转向上司,是因为上司的权力和决策能力;行人迷路求助于交警,是因为交警的热心和对路况了如指掌:当我们出现意外,求助于某个朋友,是因为他有解决相关事情的能力,或者是因为他的友好和耐心…,

总之,没有无缘无故的求助,任何一个求助的背后都包含着求助者对求助对象的信任、期望和认可。因此,大多数人在被要求给予帮助的时候总是愿意尽心尽力,所以,不必担心我们的求助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尽管说出“你可以帮帮我吗?”

这句话。只要我们的要求不过分,不让对方觉得为难,别人会乐于帮助我们的,甚至以帮助我们为荣。

“可以帮帮我吗?”这句话把别人供奉在比我们高的位置,别人自然会喜欢。被帮助的人充满了感激,帮助别人的人充满了成就感,而且在帮助的过程中,我们和对方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而共同努力,相互鼓励,增加了接触的机会,加深了彼此的印象,增进了双方的感情。

同类推荐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忘记过去才可以活在当下;敞开心扉,接受当下的一切;放下包袱,轻松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现在这一时刻;学会珍惜,善待当下人和当下事等。
  •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是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80后”群体。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低收入,没有劳动保障;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受关注度正逐渐呈直线上升。本书通过阐明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这一普遍适用的深刻人生哲理,以及从面试开始教你怎样运用口才、为人处世、人脉的运用、在职场中的运筹帷幄,启发读者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心态的束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人生,对待生活、工作,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收获事业、财富、健康、幸福和成功。
  • 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为什么工作上毫无起色,人缘也不是很好;为什么一直自认为踏实勤勉,升迁的机会却总是轮不到自己;为什么对人推心置腹,却得不到一个长久的朋友……本书通过分析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用于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力法则,帮助你玩转职场和人脉场,让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引导你走向成功的道路。
  • 许家印内部讲话

    许家印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恒大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许家印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等,纵观商海风云,许家印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他是如何带领恒大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使其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广的地产企业呢?他又是如何在前途黯淡遭人唾骂的中国足球大背景下扛起中国足球大旗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如果你听过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门德尔松、毕加索、奥本海默、托洛茨基、基辛格、洛克菲勒、普利策、迪斯尼、华纳兄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犹太人骄傲地自称是上帝的选民。《塔木德》是这个古老民族流传至今的智慧结晶,是犹太人终生研读的人生指导。《就这样HOLD住幸福》解析犹太人必读圣经中关于幸福的箴言,并将内容本土化。
热门推荐
  • 无限未来的求生

    无限未来的求生

    生存是什么?生存就是活着,活着,生命在继续,生存就是不择手段的活着.你可以卑鄙,可以无耻,还可以下流.只要能在这个世上活下去就好.只有占据绝对优势的一方,才有话语权的资格,主人公协好友被迫进入无限的诡异世界,从此死亡作伴,诡异的世界与元世界的开端发生摩擦,空间相位错位,消除负面能量,仅仅为了生存,选召者们的勾心斗角,尝遍磨难,恐怖的魔物在无限世界缓缓苏醒,究竟该怎么办!!
  • 异种讨伐

    异种讨伐

    黑暗势力从宇宙深处而来,逐渐渗透进地球,企图毁灭它。男女主角将在不同位面的宇宙之中,利用各自不同的能力讨伐异种。地球是他们的母星,他们必将为之而战!
  •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失落的黎明

    失落的黎明

    2049年,中国建国100周年盛典,中国总理到机场迎接前来参加庆典的美国总统,结果在机场发生了炸弹爆炸的恐怖袭击事件。不久,南太平洋的蝴蝶岛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了离奇一幕。世界即将发生剧变,人类面临未知的未来。这是新时代的黎明,还是黑暗的前奏?中国国安部训练出来的秘密行动人员与国防部秘密训练出的突击队员携手合作,向世界头号恐怖组织发起了反击……他选择了责任与忠诚,却辜负了爱情……而他选择了忠诚与责任,却对不起兄弟……
  • 吸血别恋

    吸血别恋

    吸血鬼登场?一边呆着去吧!当今可是半吸血鬼的天下!男人也绝美?这有什么稀奇,禁忌之爱产生的混血儿魅力谁人能挡?颠覆了传统印象,走入半吸血鬼的情感世界,揭开冰漠面具下的丝丝柔情!
  •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这是一本为女人量身定做的男性心理书,它不仅对男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男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男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都市之王牌仙尊

    都市之王牌仙尊

    他,给某国王带了顶大绿帽。他,拐了汶唐超级金融势力的公主。他,对极道美女党魁始乱终弃。会炼丹,能画符,专治各种现代医学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装甲部队打不过,导弹轰不死。逗逗美女,走走登天仙路。彪悍无敌的幸福生活。
  • 落日航迹

    落日航迹

    抗日之骁骑营舰队不管是抢、是骗、是诈!骁骑营舰队将夺回属于祖国的财富!挣回属于中国人的面子!作为一个小人物回到抗战年代,,想要利用先知的能力去改变中国的命运,几经周折,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落日中彷徨的主角带着沉重的心灵创痛,夜幕下将何去何从?如果你想了解主角穿越和整个故事,请你从第一卷看起!如果你想看主角如何发展,请你从第二卷看起!如果你想看主角如何打鬼子,请你从第三卷看起!书友群已建立欢迎加入:落日航迹航标灯55535284
  • 終極系列之只對你有感覺

    終極系列之只對你有感覺

    “我…终于笑出来了。”女主夏紫洛在不同时空感受带了不同感觉,一次次遇到爱自己的人,最终,夏紫洛会选择谁呢?大家拭目以待……本书不是言情==真的不是哦。
  • 魅落and邪帝倾天下

    魅落and邪帝倾天下

    她,21世纪的天才人物,国际第一特工,世界第一杀手兼大盗,美国第一集团的大BOSS,身价千亿,这样精彩绝艳的她,不料,遭男友的背叛,一朝穿越,成为夜府的草包废物花痴四小姐。他,帝国的邪王殿下,帝都第一美男,杀伐果断,冷血无情,有一天,当她遇上他时,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暴呢?敬请阅读,落zhi邪帝and后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