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7100000032

第32章 遵义章第五 成大事者须遵循的规律(4)

自从IBM公司创立以来,就有一套完备的人事运营系统,直到今天依然不变。任何一位有能力的员工都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位正规聘用的员工因为裁员而失去1小时的工作。IBM公司如同其他公司一样也曾遭受过不景气的时候,但IBM都能很好地计划并安排所有员工不致失业。也许IBM成功的安排方式是再培训,而后调整新工作。例如在1969—1972年经济大萧条时,有1.2万IBM的员工,由萧条的生产工厂、实验室、总部调整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有5000名员工接受再培训后从事销售工作、设备维修、外勤行政工作与企划工作。大部分人反而因此调到了一个较满意的岗位。

小托马斯·沃森说:“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若要生存并获得成功的话,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则,可供全体员工尊重,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对此规则产生信心。”

在管理中,因为思想上不尊重人所以也就不注重对别人思想的尊重,不尊重便难得使思想与思想见面,常常所见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见面而不是思想与思想的见面。很多时候,我们都急于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处理,其结果总有一种坐地指挥、颐指气使的姿态和架势,难免让人厌恶和反感,因为这种厌恶和反感,即使是好的思路、好的办法也很难如愿地执行下去,不是变了味就是被延误了,结果与愿望相违背,使思路大打折扣。更为主要的是因为这种思想上不尊重的原因,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埋下了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其后果是难以言述的。

7. 明辨亲疏贤恶

原文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译文

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二心的人,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谗者,善揣摩人主之意而中之;而忠者,推逆人主之过而谏之。谗者合意多悦,而忠者逆意者多怨;此子胥杀而吴亡;屈原放,而楚灭是也。

【王氏注】赏罚不分功罪,用人不择贤愚;相会其间,虽有恭敬模样,终无内敬之心。私意于人,必起离怨;身孤力寡,不相扶助,事难成就。亲近奸邪,其国昏乱;远离忠良,不能成事。如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纳子妻无祥公主为后,不听上大夫伍奢苦谏,纵意狂为。亲近奸邪,疏远忠良,必有丧国、亡家之患。

■ 解读 ■

张商英说:“谗者,善揣摩人主之意而中之”,虽带有颇多时代色彩,然亦是至理明言。现代生活中亦不乏“谗者”,为了自己私利而阿臾奉承的人。我们为人处世,当明辨于此。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要学会识人。与人交往之中,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时,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识人并非很容易的事。

颜回偷吃

《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上说:孔子被困陈、蔡之间,一连七天都没有进食。估计实在是累坏了,也顾不得礼仪,在白天都躺着休息,以保存体力。后来颜回想办法讨到了一些米,就拿回来煮饭。饭快要煮熟的时候,正好孔子路过,远远看见颜回从锅子里抓了一点饭出来自己吃掉了。等到颜回拿着饭请孔子吃的时候,孔子假装不知道,起身说:“我梦到祖先了,应该拿这些清洁的食物先祭祀他们。”颜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到锅里了,我抓了出来,扔掉总不太好,所以自己吃掉了。”孔子听后十分感慨,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原以为眼见为实,谁知道实际上眼见的未必可信;凭借内心来做一个衡量,到头来也不可靠。看来要看懂一个人真不容易啊!”

孔子从误会颜回这一事件中,引发出深刻教训:明明亲眼看到颜回的偷食行为,而实际上却是颜回在剔除污秽,以干净的饭食来敬奉老师,可见“目不可信”。孔子平时对颜回最信任,对他的高尚品德曾多次赞誉,而今却也产生疑惑,可见“心不足凭”。由此可见,真正对一个人的了解,必须经过反复实践,不可凭一时的印象来评价人。

■ 职场活用 ■

身处职场之上,利益冲突很多,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本质及其环境,作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随意臆断。诸葛亮有七句话用以说明如何识人:“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如果能做到这些,识人自然不在话下。

苏轼识人

一天,苏轼与朋友谢景温出游。两人且说且笑,一路相谈甚欢。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树上跌落下来。

两人定睛一看,才发现黑影不过是只受伤的小百灵。苏轼凑过去,发现百灵的腿上有伤,可能就是因为这伤才使它从树上坠落下来。苏轼刚想将鸟捡起来,谢景温却大步走了上来,抬腿便将百灵踢到了一旁。“兄台何必为了一只惊吓了我们的畜生耗费心思,我们还是赶路吧!”苏轼面色凝重,却一言不发,继续和谢景温向前走。

一路上,谢景温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好不潇洒。而苏轼只是偶尔应两声,全然没了兴致。走着走着,两人发现前面是一座独木桥,此桥凌空驾于瀑布之上,桥下景色壮观,却也极险。

苏轼见桥面狭窄,禁不住一阵颤抖,不敢过去。谢景温见此形状,嘲笑苏轼胆小,拉起他的手就向桥上迈。苏轼本能地抽回了手,谢景温大笑着信步走了过去,留下苏轼自己在桥边发呆。

郊游回来之后,苏轼便与谢景温断交,从此不再往来。有朋友问苏轼为何如此,苏轼说:“轻贱生命之人,不可为友。”朋友却不以为然。苏轼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陷入了沉思。多年后,谢景温成为一代权臣,杀戮无数,苏轼也险遭毒手。谢景温成了北宋有名的奸佞小人,时人皆叹苏轼果能识人。

■ 管理活用 ■

作为管理者,要选贤任能,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知人识人。不了解人就不可能用好人。现实工作中,常常可以遇到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核对某个人能否提拔时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即便是同一类表现,由于认识角度不同,其结论也会大相径庭。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关系到企业的成败。管理者要大胆任用贤人,但必须慎重行事,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考核,绝不能光凭少数人的意见就轻率做出决定。

孟子识别人才

孟子觐见齐宣王。齐宣王问道:“我应该怎样去辨识那些缺乏才能的人而不使用他呢?”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进之人,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对此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因此,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贤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贤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确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察,证实他的确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近之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可杀,然后去考察,证实他的确该杀,然后处死他。这样,这个人就是全国杀掉的。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孟子所说识别人才之术,强调了对人才考察的重要性。这一点对现代的管理者同样适用。鉴别人才时,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标准应该是:其一,要求德才兼备,但不能求全。唐朝贞观年间,魏征曾向唐太宗提过一个忠告:对于身边大臣处理问题中的非重大失误和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非本质性缺点,应当不闻不问,否则告状信会像雪片一样飞来,使大臣们处于为难境地,最后会导致大臣提出辞呈离去,整个朝廷就没法治理好了。这一条建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其二,要看能力、重业绩。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过:“对公司有功的人应颁发奖金,而不是职位,职位要委授给那些具有相应才华的人。”处理好这两点,就能很好地识别人才,运用人才。

8. 贪恋女色使人昏聩

原文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

译文

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定是一个昏聩的君主。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如太平公主,韦庶人之祸是也。

【王氏注】重色轻贤,必有伤危之患;好奢纵欲,难免败亡之乱。如纣王宠妲己,不重忠良,苦虐万民。贤臣比干、箕子、微子,数次苦谏不肯;听信怪恨谏说,比干剖腹、剜心,箕子入宫为奴,微子佯狂于市。损害忠良,疏远贤相,为事昏迷不改,致使国亡。后妃之亲,不可加于权势;内外相连,不行公正。如汉平帝,权势归于王莽,国事不委大臣。王莽乃平帝之皇丈,倚势挟权,谋害忠良,杀君篡位。侵夺天下、此为女谒公行者,招祸乱之患。

■ 解读 ■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云:“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龚自珍在年轻时,热衷于指画江山,臧否人物,然至“垂暮日”,阅尽人世沧桑之后,才慷慨万端地写下“温柔不住住何乡?”此语常被人曲解,以作贪恋女色的借口。其实迟暮之年的英雄回归“温柔乡”,这是一颗受尽沧桑的心灵对爱的真诚理解,与那种逢场作戏,寻求感官刺激的贪恋迥然不同。

■ 处世活用 ■

为人处世,凡事要讲究度。《礼记·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好的、喝好的,以及喜欢男女间的关系,这是人生根本的欲望。但人们似乎常常忘记了后一句话:“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至于死亡和贫穷痛苦,那天底下的人都害怕,都讨厌碰上。过度地追求享乐,其最后的结果也只会剩下“人之大恶”了。

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上连年旱灾,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叫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并将其买下,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让她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佞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从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才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惑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恶,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来很平静,这是天生的本性。有感于事物而活动,这是本性的欲求。与事物接触而懂得去认识,然后好恶就体现出来,好恶在内心中没有节制,知识在外部加以诱惑,不能反过来要求自身,天生的理智就泯灭了。事物感动人没有穷尽,而人的好恶没有节制,就是与事物接触而人融化在事物中了。人融化在事物中,就是泯灭天理而穷尽人欲的。于是就有悖逆诈伪的心思,有淫佚作乱的事情。因而强者威胁弱者,众多的压迫寡少的,狡猾的欺诈迟钝的,勇敢的欺负怯懦的,疾病的人得不到照顾,老幼孤独不能各得其所,这就是大乱的表现。

这段话阐述了个人欲望无节制地发展所造成的恶果。不论哪种欲望,都不能无节制地发展。否则,误己误人是必然结果。

9. 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

原文

私人以官者浮。

译文

私下将官职授于人,此人必定是肤浅的人。

名家注解

【张商英注】浅浮者,不足以胜名器,如牛仙客为宰相之类是也。

同类推荐
  •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本书将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为你介绍色彩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具体内容包括色彩世界的真面目:色彩感知觉的神奇魔力色彩透露个性:十二种颜色的性格大透析等。
  • 人性的优点全集(励志珍藏版)

    人性的优点全集(励志珍藏版)

    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10位伟大的励志导师带你步入成功的人生。本书详剖这些人物本人及其励志精神,并介绍一些从烦恼中站起来,创新人生的实证,本书融哲学性、理论性、实用性为一体,为读者开启人性的优点。
  •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Mbook随身读)

    心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轻松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就能使自己积极、乐观地对待所有问题;如果我们能轻松地会意对方的心理,就可以实现完美的交际……学好心理学,可以让自己在社交、爱情、职场、生活等诸多方面占尽优势、游刃有余。《MBook随身读: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迅速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握人际交往主动权,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内向的革命

    内向的革命

    一本书引领一场“内向的革命”!将阿玛斯“钻石途径”的思想精粹排列组合,娓娓道来一代大师所带给人们的灵性的传承!跟随本书脚步,你将会亲身经历一场向内而发的革命,你在其中将会发挥出人性本体的最大潜能,从而活出充满关爱、智慧、慈悲、行动力、至乐、祥和的人生。
  • 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

    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

    7天互换体验,改变孩子一生!他们是一群低头行走的少年,看不到关爱的目光。他们淋着滂沱大雨,仿佛这才是青春的撞击,却忘了阳光的温度。他们把冷酷当作酷,把草率当作帅,直到他们用暴力的行为,无情的言语刺痛最亲的人。他们,曾一度让老师和父母伤心绝望,被视为“无可救药的坏小孩”,但在经过7天与农村孩子互换变形,被远山与自然的力量感动之后,改变也开始一点一滴显现——体会了他人的艰辛,懂得了责任,宽容和感恩。成长没有标准答案,即使他们曾经叛逆、迷茫,但终究还会坚定而执着地成长!
热门推荐
  • 墩子

    墩子

    突如其来的灾难当中,一个叫墩子的维修工与一群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朋友开始了他们的历险之路。面对着成群的丧尸和不可捉摸的人心,他们将何去何从……墩子:“这世上,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事是你搞不砸的!”本书没有异能,没有进化,只是普通人在危机中的生存与历险的过程。
  • 灵武狐狼

    灵武狐狼

    一个平凡的80后屌丝男士,穿越到了一个人的平均寿命超过120岁的真武大陆,他没有得到超越普通人很多的超级天赋,也没有其他穿越者超强的幸运值,他只是在穿越后发了一把死人财和一颗执着寻找回家之路的心,看他怎么从真武大陆的芸芸众生脱颖而出,看他怎么样将天才们踩在脚下,看怎样冲破层层阻碍找到回家路。对作品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可加入qq群:475578428
  • 星空武神

    星空武神

    少年陈默是一名对于科技十分热衷的少年,对于武学,陈默却是一名标准的外行。不过再一次偶然的机遇之下,陈默对于武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使得陈默成就了一段武神传说。
  • 武踏巅峰

    武踏巅峰

    混沌大陆,武者为尊。身为天脉武者的陈昱,拥有超出普通武者无数倍的修炼速度。九转玄功,在三千大世界中,纵横天下,武踏巅峰!
  • 赤松子中诫经

    赤松子中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界之掮客

    三界之掮客

    一个灵魂,三个世界。身体留在当下,灵魂却在三个世界间流转。三个世界,一个地球,所以资源成为争夺的焦点,而在三个世界间明争暗斗之时,却有另外的势力正暗暗地关注着三界的乱象,觊觎这三界中各自灵魂的能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加入,是否能够改变三界,或者说三界改变了他,抑或是他本身就是这乱局当中的变量?
  • 联缀体

    联缀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感帝恩

    感帝恩

    历尽艰辛,饱受折磨,终于在雪夜里得到新生。自此,眼眸里、心坎中,便深深地刻上了那一个人的名字。书上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救我一时,我还你一世!你赠我一袭新衣,我还你一世锦绣江山!但,纵使我心如蛇蝎,或许我满身鲜血,即使我人尽可夫……都请你,不要,讨厌我……————————————★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o(≥v≤)o~★某晚第一次挑战腹黑彪悍女主,有不适宜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正~~★最后请认准啦,晚晚出品,女主姓温~~
  • 盛宴之仙语

    盛宴之仙语

    林安提刀而立,眼中疯狂,风云际动,恨欲狂,恨欲狂,天地不仁,人心即蚀,人人如狼,战乱狼烟起,踏破天地,破顶轮回,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寻你归来再相见!血染襟胸,一刀惊梦,乱世狼烟,血衣起,踏天踏地踏轮回,提刀问天,何如!!!恨欲狂,恨欲狂,他的恨终难止,自此,一个少年人该要在这狂恨之中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这天下,又要在他的恨中掀起几番波澜?
  • 清宫女人帝国

    清宫女人帝国

    本文不穿越不重生,写的就是慈禧本人,从少女成长为一代女王的故事。文章主要围绕国事家事写两个女人之间的相争,文中的慈安要比慈禧更狠绝。本文有纠葛、有争斗、有苦恋、有情仇。即是两个有着深厚渊源的女子的较量,也是有情男人和无情女人之间的博弈。这不是宫斗,而是一个女性的成长故事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