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3400000040

第40章 人生篇——活着究竟为什么(11)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衷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东欧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说人生的道路不能由自己决定,而是靠一种外在的“机缘”——生命中“偶然”遇到某些人,“偶然”发生了一些事,而这些人和事却又“偶然”地联合了起来,影响了我们人生的轨迹和生活的道路。蓦然回首,原来自己是被这些“偶然”操纵着,如果生命中没有这些“偶然”,自己的人生轨迹就会是另一番图景。可是,人再也回不到原来的起点了,生命原来没有自己的重量,只是一片秋后的落叶,随风四处飘荡。既然如此,生命的重量在哪里,自己如何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呢?

可是,如果人摆脱了这些“偶然”,又会陷入另一片“偶然”的汪洋大海。人生也许就是在这些“偶然”中实现的,根本无法摆脱。因为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就无法成其为人。佛家则在一种更深的层面上阐述了人生的这种“虚妄性”。在佛家看来,岂止是人,万物全部都是“因缘而起”,哪里来的自性?人按自己的本性行事,肯定会幸福、快乐,可是,人的真正本性又在哪里?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是《庄子·大宗师》中的一个故事: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求生存。这情景的确感人,但是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句话,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虽感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彼此互相忘记,畅游于江湖之中。

当两条鱼相互牵挂、相互怜悯的时候,也就是处在最不适宜、最为危险的境地的时候。一旦脱离了不适和危险的境地,它们就忘记了对方,甚至也就忘记了自己。而当它们忘记了对方,忘记了自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的时候,它们也就完全回归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最符合它们的真性,是它们最为适宜的境界。所以庄子说,鱼儿相濡于陆地,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或高或低,或热或凉,或干或湿,或净或脏,只要是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会生活得很自在,以至于达到什么都不感觉,什么全都忘记的程度。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相忘”,意思是完全适宜、无所感知。与此相反,一理脱离了与它的原本真性相适应的环境,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受到伤害,不管他眼下所处的环境在旁人看来多优越,多么令人羡慕,都是一样。换个角度说,当一个东西一旦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感觉的时候,这个环境便与它的原本真性产生了距离,感觉越大,距离也就越大,到它的感觉达到不能再忍受的程度的时候,那它就难以存在了。

按照这样的道理来观察社会和人情、友爱和亲情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它是真性受损、环境恶化的象征,是混沌消散、人心奸巧的结果。假如不是如此,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交往,都在与自己原本真性相适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哪里用得着故意亲近?庄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无感无知的生活。一旦打破了这种生活环境,哪怕是进入一种看上去很豪华、很荣耀的境地,那也一定要注意了,它很可能就会带来与自己的追求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是与自己的本性不相适应的。

然而,鱼儿畅游于江湖之中,自由自在,可以说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即使遇到了和自己曾经相濡以沫的那个鱼儿,也会擦肩而过,不会伤感、不会回忆,也不会不舍。可是人呢?人是靠情感活着的,即使擦肩而过,大脑中也早已留下了印记,所谓的“相忘”不过是自欺欺人。庄子说的“本性”,也许根本就不适合于人,人只要活着,就要处世,而所有的经历,不管是好是坏,早已不自觉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既然人生的轨迹是“偶然”的,我们又何必耿耿于怀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欣然接受并欣赏这种“偶然”呢?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在这佛家所言的生命轮回中,这几十年的生命又是何等的微乎其微。但也正是在这微之又微的几十年的人生轨迹里,有人精彩显贵,有人潦倒寒微。但是,无论人生历程和轨迹如何勾勒,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生命的每一刻能量和热量以及爱己和爱人之心无限释放。因为你只有这么几十年的生命可以给予别人,展现自己的魅力。

五、运斤如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像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石匠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石匠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所以在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对手正是自己的知音。石匠能够运斤成风,需要胆大的郢都人配合。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正在弹琴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山岭,在一边听着的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巍峨的高山。”伯牙忽然又想到了河流,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潺潺的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砸了,说:“我再也不弹琴了,因为我再也找不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

三国时候,蜀国大臣李严犯了罪,丞相诸葛亮将他撤职,流放到边远的地方。诸葛亮死后,李严嚎啕大哭,说:“诸葛亮虽然撤了我的职,但是他了解我,知道我的才能,如果他活着,说不定哪天就会重新重用我。现在他死了,还有谁能够了解我呢!”在李严的心目中,诸葛亮始终是他的知音。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建设,既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石匠虽然有运斤成风的本事,没有捣石灰的人纹丝不动地予以密切配合也无法表演。所以,有了伯乐的慧眼,有了捣石灰的人配合,千里马才能各尽其才,石匠才能运斤成风。因此,只有有了慧眼识英的领导者,企业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富强。

另外,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可见,真正的友谊对双方的作用都是无可取代的。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了淳厚真挚的感情。

六、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一个和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颐有关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他后来中了进士,却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8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把他们叫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天下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当时程颐50岁,杨时48岁。一个48岁,并在学业上已经有了不少建树,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人,竟然如此谦虚恭谨地向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人拜师求道,也确实令人感动。“程门立雪”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并且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实在是有道理的。

有人认为,程颐在游、杨二人求教时打盹,其实不是睡觉,而是在“静养”,在“闭目修道”。他是在做“功课”,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在暗暗地启发游、杨二人,也就是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这也许是一种猜测,但也有一些道理。因为,二程思想受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很明显。而禅宗里一些高僧的传道,常常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他们常常不用语言文字,而用动作、形体或道具来启发求道者,像打哑谜似的让人去猜,去“悟”。慧可和尚向达摩请教的时候,达摩“面墙”而不予“诲励”,用的也是这种“禅”而又“玄”的办法启发他的。

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浅显但意义非常的道理:尊重师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只有由衷地尊敬你的师长,才能得到他的真传,继承他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同样,对待他人也是这样,要懂得真正地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才可能引领你寻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一个半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不假思索,马上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到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化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其恶。当然,你偶尔也会遇到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苏格拉底盖了一所房子,大家聚在一起,对这座建筑评头论足。一个说,这房子的内部结构和哲学家的身份很不相称;另一个也批评房子的正面不是很美观。而大家一致的看法则认为这房子太小了,在里面都转不开身来。苏格拉底却说道:“假如真正的朋友能挤满这所房子,不单是我,连老天爷也会很高兴的。”

睿智聪慧的苏格拉底讲得对,要想让真正的朋友挤满一所房子实在是不容易的。没有一个词比朋友这个词用得多,但真正的朋友实在太少。

八、感恩之心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对他的弟子说:“请告诉世人,我这一生过得很幸福。”维特根斯坦的话发自内心,他是在感恩生活。

莱布尼茨说:“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莱布尼茨说这句话是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他在感恩世界。

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评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是坏,制度是善还是恶,生活是幸福还是悲哀,都掺杂着太多的个人情感和经历,往往有失偏差。但是抛开个人的因素,还会对生活和世界抱以感恩之情,则是一种胸怀和气度。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委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不同的选择将注定不同的生活。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一个人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也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我们感到心旷神怡。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不一样的逍遥游

    不一样的逍遥游

    本书作者试图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出以往哲学研究成果的思想真谛,讲述各派哲学家的人生故事。内容包括:人类历史寓言、人类幸福童话、谈谈人生问题及人生逍遥哲学。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热门推荐
  • 股票操盘手记

    股票操盘手记

    这是一位股市奇人的操盘手记。股民老秋是一个身经百战、风格稳健的炒股高手,他选股精准,手法独到,从7000元炒到身家千万!他是如何选股的?他是如何操作股票的?他炒股成功的秘籍,又是什么呢?本书由资深证券从业人员精心创作。在书中作者详细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炒股经验和方法,有故事,有理念,有玄机,有黑马,这是一部有趣的情爱小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投资教材,欢迎阅读交流!作者微信公众号:股海人家(guhairenjia)、读者交流群:123908713
  • 情定三生:帝君追妻囧记

    情定三生:帝君追妻囧记

    第一世,她是花神,他是帝君,郎才女貌,可惜缘分未到;第二世,她是凡人,他仍是帝君,金玉良缘,可惜情深意浅;第三世,她说,我再也不想遇见你了,他却说,梨纤陌,就算到了下世,你仍是我的人。历经三生三世,每一世,她都被他伤的体无完肤,剜心失忆,痛苦不堪。每一世,他都追她,她竟然也乖乖上了他的当,历经数个情劫后,她崛起,终于将他践踏在脚下,将前几世所受的伤全还给了他。“白若尘,我要你尝一下比剜心更痛的滋味。”三生三世,世世皆伤,唯最后一世,她大仇得报,可她问自已,这就是她想要的吗?
  • 武神天征

    武神天征

    昔有神道至尊,魔道祖师,仙道果位…而今唯我武道神位!武之极,踏破生死;武之位,超凡脱俗;武之力,天下无畏!神道神法,魔道魔功,仙道仙典,唯独武道包容万法。少年武不凡,出自小城,带着武道传承,战尽万道,捅破诸天!为朋友他可代死,为爱人他可毁天灭地!屠尽天下笑苍生,唯我独尊逆天行!
  • 安南奏议

    安南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婚嫁:美男就擒来

    豪门婚嫁:美男就擒来

    凉初,我遇见你,喜你为疾,药石无医。——初来乍到,莫凉初来到A城只想安安静静的上完四年大学然后再悄无声迹地回到京城,找一个心仪的人,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直到有一天,莫凉初的宿舍门口被一个大牌明星堵住,他说:莫凉初,我喜欢上你了,你要不要接受我……——不要。某天,被某大型企业公司继承人壁咚:“这妞,值得一泡。”——我不是韩国泡菜。大学生涯终于结束时,莫凉初发现,身后多了不少鼻涕虫……【前文小虐,后文小宠,欢喜来袭。】
  • 秘密使命之水落石出

    秘密使命之水落石出

    流失海外的传世国宝,闯王宝藏的千年谜底,中华夺宝奇兵惊险大结局。
  • 万凰之王

    万凰之王

    二货宅女,征服美男,开创太平盛世的辛酸奋斗人生。
  • 火影之木遁

    火影之木遁

    不是每一个穿越都是自愿的,且看我如何玩转火影,走向自己想要的火影世界
  • 诛天无道

    诛天无道

    一颗殷红如血的陨石划破宇宙虚空,带来的是一段乱天动地历史,时光长河中无尽的恩怨情仇不会消散;自陨石中诞生的绝世王者终将打破尘封的纪元,亘古不灭的执念挣脱束缚之时,天地宇宙众生终将被一一清算!
  • 蓝血精神

    蓝血精神

    最闪耀的蓝血光辉,最强大的蓝血文化,最杰出的军人企业家。蓝血精神:常青企业的高贵基因。以使命感、纪律性和领导力为支柱,以一流的执行力为本质特征。是员工有效自我管理、保证完成任务的“利器”。学习蓝血精神,打造“蓝血斯巴达”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