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4700000022

第22章 区域报告(2)

先后创办了春节文化庙会(已办五届,每届参与市民60多万人次)、黄河风情文化周(已办六届,每届参与市民百万人次)、兰州合唱节(已办两届,参与合唱的群众3万多人,吸引观众50多万人次)、农民艺术节(已办两届,每届参与城乡群众30多万人次)等多个定期举办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其中黄河风情文化周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近水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社会性、群众性、自发性的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常年不断,基本形成了“市上出彩、基层开花”的繁荣局面。比如,城关区首创的以“五个一百” (100场电影、100场演出、100支队伍、100个文体明星和100个活动点)为内容的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七里河区的“百合之声”群众演唱会和“社区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活动,西固区的石化城工业区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安宁区的桃园旅游文化节活动,红古区的民办特色剧团演出,永登县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榆中县的业余文艺创作,皋兰县挖掘开发“太平鼓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项目等等,都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不断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拓展公益文化事业的社会覆盖面

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成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这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市图书馆经评估验收晋升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年接待读者50多万人次,每年举办公益性“读者报告会”50多期,创办了“兰州读书节” (目前正在举办第三届),荣获“2005年度全民阅读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市博物馆每年自办和接待文化艺术展览20多个,年接待观众23万多人次; “八办”纪念馆先后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两个大型展览,年接待观众14万多人次;兰州群艺馆常年深入社区、乡村、企业、校园,组织、指导、辅导群众文化活动,2006年参与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演出活动18项242场次,举办群众性书画、‘摄影等各类展览12项186天,组织群众交流、培训、辅导1600人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兰州市文化产业纵向发展较快,横向比较差距明显。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最高已达到25%(美国、意大利),在美国已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日、韩、美、英等国家都已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国内,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也已达到6%~10%。这些数据因统计口径的原因,没有可比性,但能够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兰州市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虽然兰州市文化经营单位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整体实力不强,竞争能力较弱。文化企业规模有限,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没有真正形成支柱性、龙头型企业。文化产业的层次不高,传统性、服务性的多,高科技、内容性的少,绝大多数文化企业只能提供娱乐服务和销售外来产品,拿不出自己可以批量生产推向市场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小,文化产业还未成为兰州市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文化要素市场不健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程度比较低

国有文化经营单位所需资金、人才等要素,多由国家财政投入和统一分配,资金、技术、劳动力、设备、创意、品牌、版权等文化要素通过市场配置的比例较低。投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难度较大。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音像发行总公司、市广播电视服务公司等单位,由于近年来市场不断萎缩,经营大幅度下滑,目前较为困难。

3.文化产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统计数据,文化产业现状分析、编制规划、政府决策等缺乏依据。

4.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滞后,既缺乏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又缺乏高层次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客观上受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较小,投资回报率低,周期长、风险大,文化企业成长较缓慢。二是主观上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文化产业尚未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序列,还未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给予重点培育,产业规划中没有文化产业园区,没有系统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国家出台的有关优惠扶持政策也落实不到位。五、今后的发展思路

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在《兰州市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兰州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都有明确表述,两个规划基本一致,互为补充。规划中提出了“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兰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这个目标是大文化产业的概念,包括《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80个行业小类。由于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这个目标是在2005年底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20亿元,占全市GDP约3.4%的评估数据基础上提出的,其准确性尚缺乏科学依据,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这个目标到2010年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两个规划的思路,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是两个对策、四项措施。

两个对策:

一是尽快确立和实施“两中心”、 “八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框架。,“两中心”,即以黄河兰州段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展示游览中心,以丝绸之路文化园(创意)为代表的丝路文化研究展示中心。 “八重点”,即充分发挥兰州省会城市的作用,整合全省的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八类产业:以影视业和书报业为主,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印刷发行业;以《大梦敦煌》等舞台艺术精品为主,大力发展演艺业;以太平鼓等民间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兰州黄河风情线、水车博览园等兰州市文物旅游景点和周边文物旅游景点为主,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休闲健身、网吧服务等为主,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以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及节会为主,大力发展会展业;以雕刻绘画和民间艺术为主,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品业;以文化用品、设备为主,大力发展相关文化服务业。

二是以“两中心”、“八重点”为内容,策划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整体规划,整体推介,规模化招商,如“九州生态文化圈”、 “丝绸之路文化园”、“金城关文化产业园区”、“五一山青少年生态文化园”、“华林坪革命文化公园”,以及以丝绸之路、茶马互市、伏羲文化、大禹文化、黄河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工程项目和民间文化开发项目。

四项措施:

一是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兰州产业发展战略,真正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去部署、去规划、去发展。市上成立一个高规格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统一部署、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由统计部门按国家颁布的分类标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全面反映、分析、预测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培育扶持示范性市场主体。由市政府对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争取将金城关文化风情园区定位为文化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兰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载体。

四是按照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按期完成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嘉峪关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中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

一、嘉峪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

2006年以来,嘉峪关市紧抓历史发展的新机遇,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基础,以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为依托,以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为保证,以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平台,以文化消费不断提高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变。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了文化专项基金;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嘉峪关大剧院、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体育馆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乡镇街道有文化活动中心,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全面覆盖,数字电视转换工程稳步推进, “三下乡”、电影放映已经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文化资源能源开始释放。专业艺术团体演出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经营单位市场化运作体系初步建立; “雄关周末”、嘉峪关电视报和有线台已经转化为经济实体;文化市场实力逐步壮大,品牌作用初步显现。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在领导体制、投资机制、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等重点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

四是大文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制定了《嘉峪关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关城文化旅游景区,改造、修建天下第一墩、悬壁长城、石关峡、游击将军府等十多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文化和旅游、体育互动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嘉峪关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36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完成79.54.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17.76亿元,增长8.3%。人均GDP达到50933元(折合6522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城市文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居民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文化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一是设立了嘉峪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按照全市当年财政支出的2%提取,为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财力基础。 “十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4.3亿元,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我们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城市拓展到什么地方,文化设施就延伸到什么地方;居民小区建设到哪里,文化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全市49个社区,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和休闲区、娱乐区。每个小区都有文化活动小广场。城市主要街道都有阅报栏、宣传栏、信息栏。建立和完善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旅游、体育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思路,全市累计投入3亿多元,先后建成了集训练健体、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大型集会功能为一体的体育场、体育馆、网球馆、综合训练馆、汽车摩托车赛场、国际滑翔基地、铁人三项训练比赛基地和关城文化景区、石关峡景区、长城第一墩观景台、中华龙林等基础设施,为旅游观光、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充分发挥酒钢等大企业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十五”以来,酒钢先后投入1.56亿元,建设了水准一流、功能完善的体育馆、大剧院等大型精品文化工程。铁路系统完善了职工俱乐部的功能,修建了电影院。中核四。四总公司和大唐八。三电厂将住宅小区与文化场所同规划、同建设,修建了英雄广场和小区文化设施。全市所有的文化场所都免费向公众开放,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是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成效显著。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公共文化项目。有线电视覆盖全部农村、宽带网络通到了村组。每个镇都建立起了集图书、阅览、信息查询、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每个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平均藏书2000多册。镇文化站实行全额拨款,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保证了每个村每月至少放映两场电影。

四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将文化单位划分为公益性、事业性、企业性三种类型,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嘉峪关报》改扩为对开四版日报。市电视台发展到6个栏目。组建了嘉峪关日报报业公司,所属《雄关周末》、《嘉峪关电视报》,实行市场化运作,发行量达到3万多份。嘉峪关现代文化旅游传媒公司发展成为以文物复制、旅游演出、旅游产品生产经营等为一体的文化市场实体,年产值2000多万元。酒钢新闻中心成为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实体。目前,全市拥有5份报纸,3家电视台,形成了互为补充、共同服务的格局。

五是为了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成立了文物管理局和长城文物研究所,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开发。投入巨资对长城和关城进行了维修。依据历史脉络,重修了悬壁长城;建立了黑山石刻岩画保护区;建设了反映长城文化、丝路文化、魏晋文化,史料齐全、内容丰富的亚洲最大的长城博物馆;建成了魏晋墓地下画廊博物馆。同时,市委、市政府拟进一步投巨资建设开发魏晋墓,这又将成为嘉峪关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六是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我们把开发本地文化资源与文化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雄关艺术团代表嘉峪关市多次到省内外、国内外进行演出,受到赞誉。我们多次请国内一流的文艺体育队伍来嘉峪关市举办“国际篮球争霸赛”、 “女子乒乓球邀请赛”等高水准的演出比赛,让人民群众享受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还加大了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借助中央和省上的媒体,对全市发展成就、地域文化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集中性的报道都在10个以上专版,播出时间达ri00分钟以上,让国内外更加了解嘉峪关,关注嘉峪关。我们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承办了省运会、民运会、国际汽车摩托车场地拉力赛、国际舞龙舞狮节、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展示了雄关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

七是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整合了现有市场监管力量,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履行文化市场监督检查职能,维护了文化市场的安全运行。对网吧、演艺场所制定了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建立了文化产业协会,增强了行业自律,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类推荐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嫁给西藏

    嫁给西藏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你爱不爱我

    你爱不爱我

    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人,一个是自己的姐姐。虽然没有想要成为他们中间的第三者,但是她还是插进了他们之间。她只是暗恋却从没想过要去得到什么。青春错过的那一场恋爱总让人遗憾,不过还是庆幸自己可以在那场遗憾之后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 七道轮回

    七道轮回

    六道轮回中间出现第七道,这中间藏着什么秘密。叶天,一个和孟婆抢生意的人,无意中被卷入第七轮回,一个秘密的境地。置之死地而后生,看主角如何在异界寻求事情的真相,如何在死亡之中挣扎生存。本书书友群:168254755验证信息主角名字~欢迎大家进来~
  • 盲佛

    盲佛

    自上古炎黄以焰破开天地,世界被分为数多终极世界。一世界,由上古炎黄开辟,此世界只有三百,也是最接近天,最接近神的世界。炎黄避世于其中一片大陆后,大陆以炎黄为名,称为炎黄大陆。更将修为分为:开灵、护灵、小圆满、大圆满、天成、武尊。大陆受炎黄映射,以武为尊,天下豪杰聚起,战事不断,凡人民不聊生。一代修者黄帝以天才为名,三十岁就已成就天成之威望,挑战各方群雄,以五十岁登入武尊巅峰,带领自己族下,战无不胜,统一整片大陆。并将大陆一剑分割六大领域,以山谷为界,六大门派相互制衡,以黄帝的皇族为统,天下万民才得以安宁。黄帝逝去后,皇族依旧人才辈出,六大门派不断增加能力,虽已显四分五裂,却依旧以皇族马首是瞻。
  • 灵之生命魔法

    灵之生命魔法

    似乎回不了头,唯独童年时睡梦的呓语,才是自己最真实的语言。生命魔法,禁忌咒印,在死亡面前又能算什么。
  • 贫道要冲锋了

    贫道要冲锋了

    玉花公国是万神界唯一不修习魔法的小国。这里有一群修行者自称道士,不同于魔法修行者的成神愿望,修道者的目标是逍遥自在,不受拘束。在三次信仰之战之后,众神为避免信徒的大规模死亡,引入了少数精英战场模式---演武,每个国家的军力将由演武决定,于是一场场暗战由此上演。此时,六大帝国并不知道一位年轻的修道者已然准备向他们发起挑战。无量天尊,贫道要冲锋了!此书慢热,若有喜欢这个设定的请订阅或收藏支持一下。
  • 龙魂特工

    龙魂特工

    他是超级特工,也是黑暗界的大法官,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佣兵王者。为朋友,他两肋插刀:为红颜,他血染战袍。只为一个信念,他重临花都,龙傲天下,势要将昔日的敌人踩在脚下。至此都市之中又多了一个超级特工的传说。
  • 剑神噬天

    剑神噬天

    一场意外,让罗启成为修炼毁灭魔法嫌疑人,受到追杀却激发出新的技能。不可能当中杀死敌人。拜药圣为师,却承担起成神的责任。一切都是因为……
  • 剑道天经

    剑道天经

    这是一个属于剑道修者的波澜大世,独孤求败,西门吹雪,叶孤城,风云老剑圣等等绝世剑者齐聚一堂,剑道争锋,谁为至尊?叶萧举起手中重剑,道:“我要用我手中重剑,碾压这个世界,我,才是剑道至尊。”PS:本书非纯粹废材升级流,内部阴谋众多,不喜慎入(无极魔道、飞升之后风格,比较慢热,不过百章之后,会逐渐显露,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另外疯狂打滚求推荐,求收藏,极度需求票票,各种感谢!
  • 其实他并不坏

    其实他并不坏

    他没死的时候,就有人说他坏,死的时候,许多人说他坏,死了之后,一直有人说他坏,可是,也有许多人说,其实他并不坏!
  • 无限都市驾驭者

    无限都市驾驭者

    王默,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一次无意中唤醒了体内沉睡的系统,从此,他的命运发生转折,金钱,美女,豪车,豪宅,纷纷向他招手,世界黑道,杀手,佣兵界,乃至国家格局因为他的强势崛起而改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个可悲的高中生如何走向世界巅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