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01

第1章 老子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创新基地首席专家、教授卿希泰

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也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书, 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其基本思想为历代道徒们所继承和发展。所以, 道家和道教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离开道教而谈道家, 这个道家就将是有头无尾; 相反, 如果离开道家而谈道教, 这个道教就将是有尾无头。这个道理, 在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松辉的著作《老子研究》一书中, 已专门对此作了论述, 所以, 我就不在此多谈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个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一定贡献, 所以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互补的, 是复合的, 不是单一的, 在这多元互补的复合体中, 包括道教在内的道家和儒、释二家一起, 构成为它的三个主干, 是它的三大支柱。

按照王明先生在《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所发表的意见, 道家文化的源头, 乃是周初以吕太公望为代表的齐文化。还有人把它追溯到更早的有史之初的黄帝。关于老子其人,历来即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他姓老, 有人说他姓李, 也有人说“李”、“老” 都是老子的姓氏; 其籍贯和生活的时代也各说不一。按照司马迁在《史记》卷63《老子韩非列传》中所说: 老子者, “姓李氏, 名耳, 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孔子曾向之问礼。又称: “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 见周之衰, 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根据这个叙述, 可知司马迁已断定老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要早, 是《道德经》五千言的作者, 属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并把庄子列在本传的老子之后。关于《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 及其思想内容, 历来也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 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点, 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若进一步再问: 道家与儒、释两家相比较, 究竟哪一家的影响最大? 或者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究竟哪一家是主流? 或者说, 在地位顺序上, 孔、老、释迦的座次应如何安排? 这又是历来都有争论的问题。早在南北朝的北周武帝时, 就发生过争辩。在唐初, 虽由帝王下令把道教摆在第一的位置, 但仍经常发生尖锐的争斗, 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中唐以后, 韩愈(786—824) 仿照道佛二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 提出了一个儒家的道统论来与道佛二教相对抗, 以儒家道统的嫡系自居, 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 不承认道佛二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 视之为异端邪说, 主张对它们采取“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的办法, 予以彻底的消灭。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偏见, 既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事实, 也不符合学术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 理所当然地遭到一些人反对。在近代, 有个叫江瑔的人, 写了一部学术著作名曰《读子卮言》, 其第十章是《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其中说: “道家之学, 较诸家为早……诸家之学皆起于春秋战国之时, 道家之学则在春秋战国以前, 而源于有史之初。” 又说: “上古三代之世, 学在官而不在民, 草野之士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 得以掌数千年学府之管钥而司其启闭, 故《老子》一出, 遂尽汇

天下之秘藏, 集古今之大成, 学者宗之, 天下风靡, 道家之学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 遂分途而趋, 各得其师之一端, 演而为九家之学, 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又说: “大底古今学术之分合, 以老子为大关键。老子以前, 学传于官。故只有道家, 而无它家, 其学定于一尊。老子始官终隐, 学始传于弟子, 故由道家散为诸家, 而成为九流之派别, 是老子为当时诸家之大师, 或亲受业于其门, 或转辗相授。” 江瑔的这些说法, 是非常明显的道家主流说的观点, 与韩愈的观点显然是针锋相对的, 虽然其中不免有些夸张的成分, 但也并不是毫无一点根据。我们对江瑔的这种观点并不完全赞同, 这里不准备评论其是非,只是借此说明, 忽视道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各种影响, 否定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这个前提下, 我们就来简略地谈一谈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方面所起的影响。过去一谈到这个问题, 人们往往就只看到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 而看不到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所起的影响, 这是非常片面的, 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不准备全面展开来加以讨论, 仅就《老子》的内容略举二三例子来加以说明。

一、关于虚怀若谷、宽容谦虚的思想品格

有关谦虚之德, 虽在《书·大禹谟》即有“满遭损, 谦受益” 和《易·谦》彖辞有“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 等论述, 但都没有《老子》所说的那样集中而深刻, 它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此作了阐述。试分类依次摘要如下:

(一) 力戒居功自傲, 反对自矜、自是、自大、自伐的思想

1.“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 (《老子》第2章, 以下仅注明章数)

2.“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常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第9章)

3.“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第51章)

4.“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第22章)

5.“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第24章)

6.“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第30章)

7.“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第34章)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第77章)

(二) 提倡虚怀若谷, 宽广能容的思想

1.“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第4章、第56章)

2.“旷兮, 其若谷; 混兮, 其若浊。” (第15章)

3.“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第16章)

4.“为天下溪, 常德不离。……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 (第28章)

5.“譬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32章)

6.“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第41章)

7.“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第45章)

老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第66章)

9.“我有三宝, 持而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67章)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68章)

11.“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第72章)

综上所录, 可知《老子》一书对于谦虚的意义, 是从正反两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发,其中特别是以“谷” 和“江海” 为喻, 非常形象地反复教人要有虚怀若谷, 像“海纳百川”

那样宽广的胸襟, 不能自满自足, 自以为是。这些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庄子·秋水篇》用井蛙、河伯、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 对这种思想作了既生动而又淋漓尽致的论说。这种思想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就是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与人交往时要有能为人下的宽容、和解的态度, 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表现在文化心理方面, 就是要能融摄百家, 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没有排他性。这正如司马谈在评论道家学术特点时所说: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无所不宜。” 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 虽有人说它是“杂而多端”, 但却与某些儒家学者那种视自己为正统、别人为异端邪说的狭隘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 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容易吸收各种先进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 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

二、关于恬淡素朴、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道家文化, 基本上是一种隐士文化。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即一再宣称: “老子, 隐君子也”,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故恬淡素朴, 安贫乐道, 不慕荣利, 是它的重要特色。《老子》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甚多, 现按其次序摘引如下:

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8章)

2.“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第19章)

3.“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29章)

4.“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第31章)

5.“道常无名, 朴虽小, 天下莫能臣也。” (第32章)

6.“无名之朴, 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定。” (第37章)

7.“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 处其实, 不居其华。” (第38章)

8.“故至数舆无舆。” (第39章)

9.“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第44章)

10.“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46章)

11.“是以圣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第64章)

12.“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6章)

13.“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第73章)

14.“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77章)

15.“即以为人己愈有, 即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第81章)

在以上论述中, “恬淡” 二字最为根本。《庄子·刻意》对此阐发说: “夫恬惔(淡)

寂寞, 虚无无为, 此天下之平, 而道德之质也。……平易恬惔(淡), 则忧患不能入, 邪气不能袭, 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老子》称: “恬淡为上”。《老子》不仅提出了“恬淡为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不争名争利, 要“知止”、“知足” 等, 同时还提出了要“善利万物”, 乐于“为人”、“与人”, 对别人“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能有余以奉天下”。前一方面, 主要是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后一方面, 则不及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而且还涉及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思想, 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焕发着它的光彩。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诱惑无时无处不在, 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 能否自觉地抑制私欲, 抗拒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邪气的侵袭, 保持恬淡素朴的情操, 超越于名缰利锁, 把奉献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快乐, “能有余以奉天下”, “善利万物”, 助人为乐, 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崇高价值, 使自己“德全而神不亏”, 这是对每一个人的严峻考验。很显然, 道家的这些思想, 对于医治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被金钱、美色的诱惑而患了意乱神迷症的人, 是会有一定的好处的。

三、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积极进取精神

《老子》书中有许多关于柔弱的论述, 过去人们常常以之作为老子思想消极的论据之一。其实, 这并不一定符合老子的思想实际。老子思想是有消极的一面, 但仅看到这一面是不够的, 他还有许多积极的因素, 王明先生在《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即指出:

“《老子》书确实具有一定革新求弊的积极作用。” 这是完全正确的, 即如关于柔弱的一些言论, 也并不都是消极的, 其中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即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现将有关的论述依次摘录如下:

1.“柔弱胜刚强。” (第36章)

2.“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第40章)

3.“强梁者不得其死。” (第42章)

4.“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与无间。” (第43章)

5.“图难于其易; 为天于其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第63章)

6.“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第64章)

7.“人之生也柔, 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 (第76章)

8.“天下莫柔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第78章)

人们皆知《老子》主张柔弱, 《吕氏春秋》卷十九《审分览第五·不二》即称: “老聃贵柔。” 但他为什么贵柔呢? 却很少有人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从上面所摘引《老子》关于柔弱的一些言论来看, 老子的贵柔, 并不是一种自甘其辱的消极思想, 他是一个辩证法家,他深知“反者道之动” 的道理, 即一切事物都要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他正是在对事物发展这一普遍规律的认识基础上, 从而提出他的柔弱思想的。他认为一切新生的事物, 开始都是柔弱的, 但从发展观点来看, 这种柔弱的东西乃是“生之徒”, 是最有前途的; 那些貌似坚强的东西, 则是“死之徒”, 是没有前途的, 其最终的结果, 必然是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 这也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可见, 他的“柔弱胜刚强” 思想, 是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的,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局限, 是没看到这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没有必要的条件, 是不可能发生这种相互转化的。正因为这样, 所以它和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思想, 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但老子能在两千多年以前提出这种卓越的思想, 还是难能可贵的, 不愧人称“老子天下第一”。

同类推荐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马斯洛的智慧

    马斯洛的智慧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不定期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

    本书遴选了儒家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上迄先秦的孔子、孟子,下至民初的王国维、梁启超,从他们的学术成就、人生履历、赓续设笔等方面描述出每一位大师在学术史上的创树、所起的传承作用以及所居的高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于学有养的简易中国儒学史读本。
  • 我的《论语》

    我的《论语》

    我没有资格写这本书,但我喜欢枟论语枠。我平时喜欢翻一翻枟论语枠,翻着翻着便动笔写一写,不知不觉之中,便有了眼前这本书。枟论语枠是中国人的枟论语枠,每个读枟论语枠的人心中会有自己的枟论语枠。眼前这本书就是我心目中的枟论语枠。希望您能拥有它,并且时常翻一翻,形成自己心中的枟论语枠。是为序。
热门推荐
  • 婚刺

    婚刺

    婚姻如绽放的玫瑰,保鲜期一过,便展露出那一根刺,当那根刺扎进你眼中,刺穿你的心,婚姻能否维持?两年感情,四年婚姻,一切结束在那一天,挽救还是放任?堕落还是弥补?在十字路口,你如何抉择?我叫宁笑天,我的故事开始了……
  • 无敌念修

    无敌念修

    传说……天地间有一种称之为最强的修行非仙非妖非魔非神……一念斩千山!一念万物灭!一念假做真时真亦假!他们,被称之为,念修。
  • 2006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006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美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关门弟子是个宝

    关门弟子是个宝

    仙山之上,晚霞淡淡笼着山头,相依偎的两人,看向云海,淡淡的忧,淡淡的喜,在这一路走来,已经融入彼此的骨血。
  • 洛克王国之小终

    洛克王国之小终

    小终不小心进入了洛克王国,他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伙伴还有宠物,故事非常精彩,大家快来看看吧。
  • 异世全能大小姐

    异世全能大小姐

    地摊上淘货,苏千华狗屎运地淘了个随身空间。车祸死亡,异世重生,却有变态要把她送给食人魔,寄人篱下,摇身一变,她成为王府大小姐。父亲手握重兵,可惜已死。母亲家族显赫,可惜不敢回家。堂堂世家千金,却要寄人篱下。饮食单一,生产力低下。这万恶的世道!唯有颠覆了这乱世,才能逍遥一世,笑傲苍穹。
  • 最强光环系统

    最强光环系统

    “林睿,你拿到了奥斯卡影帝,世界拳王金腰带,还刷新了世界百米短跑记录,请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明年我打算帮国足拿个世界杯冠军。”得到光环系统,这是逆袭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节奏。只是系统发布的任务也未免太不靠谱了吧,“帮男篮击败梦之队”,“帮国足拿到世界杯冠军”……“什么?系统商城里有磐石光环、速度光环、耐力光环、活力光环可以提高队友实力,那还等什么,我带群小学生都能拿到冠军。”
  • 谢谢你曾爱过我

    谢谢你曾爱过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江南农村籍青年顾明波在某部队服役,爱上了驻地少女赵红静,两人迅速陷入爱河后,却因赵红静母亲叶飘扬的原因,含悲分手。复员回家的顾明波和机关干部戴妍相爱,终因工作和身份的原因惨遭抛弃。绝望之后的顾明波选择了出家,没想到在那里又遭遇了一场更加热烈的爱情,空了疯狂地爱着他,他也疯狂地爱着空了,然空门净地,情爱难续,免不了落个黯然伤别。顾明波和叶飘扬一笑泯恩仇,乘改革春风,彼此鼓动,事业终成。当曾经失之交臂的华枝再次出现,真难说这不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一路走来,爱与被爱都让他刻骨回忆……
  • 傻瓜不疼

    傻瓜不疼

    高一年级的沈馨仪,有着奇异魔力,但却在虚弱的情况下头发会变白,一个个出现她生命中的男生,又是哪个才是她的真正归属,,,是成熟的诸葛熙,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