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16

第16章 老子的“和谐”智慧三题(3)

“圣人” 也是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但老子心目中的“圣人” 与荀子观念里的“圣人” 截然不同。老子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 ;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说明老子观念中的“圣人” 绝非独自掌握着“道”、掌握着绝对真理、因而理应完全掌控世间一切的“超级存在” (这种“存在” 类同“巨大的超个人的力量” 具体的人格化形式), 其特性与老子之“道” 介乎于“有” 和“无” 之间但更偏向于“无” 的存在特性正相仿佛, 即老子心目中的“圣人” 具有“虚” 而非“实” 的特性。这种充分体现了“道” 的特性、因而绝非绝对直接支配着天地万物的“圣人” 的存在, 方能使“无为政治” 和“人人‘自化’ 其所‘应’ 化” ———即每个人都顺着其自然本性去独立实现自己所认同的“本真自我” 和“个体价值” 成为可能。因此“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朴” 便成为“圣人” 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落实。

其它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将不欲。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正”。强调的是“人” 的自我化育、自我完善及自我实现, 如果做到了这一切, “天下” 自然能够安定, 良好政治自然能够实现。而这种“强调” 的重要前提是对“人” 的自然特性非常“积极” 的“预设”, 如果“人” 之“本性” 是“恶” 的, 那么“人” 的自我化育只能越“化” 越坏, 反之如果“人”

之“本性” 为“善” (虽然老子并未提出“人性本善”, 但是他对“人” 的自我化育的一再强调只能以“人性本善” 为预设前提), 那么顺应“人之自为” 便是良好政治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善者, 吾善之; 不善者, 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 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 歙歙焉, 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强调的是统治者与众庶百姓所共同认可的“善”, 当然就是“善”。即便统治者认为众庶百姓有“不善” 之处, 而百姓则并不认同统治者的判断, 统治者仍须向百姓的判断靠拢看齐。这无疑与荀子对“君王” 的绝对推崇及与之相一致的“教化观” 正相对待;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则击破了主宰之说, 更重要的, 他(指老子———笔者注)强调了天地间万物自然生长的状况, 并以这种状况来说明理想的治者效法自然的规律“( 人道” 法“天道” 的基本精神就在这里), 也是任凭百姓自我发展。

这种自由论, 企求消解外在的强制性与干预性, 而使人的个别性、特殊性以及差异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陈鼓应先生指出老子“‘无为’ 思想的提出, 一方面要消解统治集团的强制性, 另一方面激励人民的自发性。……本章的结尾: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是老子‘无为政治’ 的乌托邦社会情境的构幻”; “在‘贵言’ 的理想政治情况中, 人民和政治相安无事, 甚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 政权压力完全消解, 大家呼吸在安闲自适的空气中。这是老子所幻想的乌托邦政治情况”。陈先生的见解极具启发意义, 但“乌托邦幻想” 的提法似乎还有进一步补充的余地。

老子的以“物‘( 物’ 之中当然包括“人” )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和“小国寡民” (这种生活方式的基本特点和存在前提是在上位者对众庶百姓的非占有、非强制)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理想当然不大可能完全变成现实,但是老子的政治理想具有永恒的“警示”、“参照” 的意义, 具有“引领” 作为严格意义上的“个体” 的“人” 和实际政治努力方向的价值。即“警示” 一切以对“人” 的暴力强制和以强制为后盾的“教化” 所导致的“人” 的工具化和手段化, “参照” 一切与老子所确定的价值标准不相吻合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运作模式, “引领” 具有个体独立存在和实现愿望的人确定自己所认可的价值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向这一目标尽可能地多迈几步, 同时引领实际政治朝非强制、非占有因而“人” 与他人更加和谐的方向尽可能地趋近靠拢。上述这一切能否程度不同地实现取决于许多主客观因素, 但老子的理念本身“客观” 地具有警示、参照和引领的作用则是不争的事实。“客观” 地具有警示等功效正是老子思想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这些功效能否在现实中实现及实现到什么程度并不能在根本上影响老子思想的价值。在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基本的事实, 古今中外一切相对良好的政治的实现,其支撑理念总是程度不同地与老子的基本观念相类似“( 文景之治” 便是一个典型), 而一切不良政治局面的出现, 则往往与老子的基本主张背道而驰(秦王朝“二世而亡” 便是明证)。

因此钱钟书先生所言“充老子之道, 虽欲法天地自然而不能得也, 五千文之胜义至言亦无从有也。欲以浑沦之心, 上师浑成之物, 语之自相违牾而事之不可施行者也。……抑匪独老子为然也。哲人之高论玄微、大言汗漫, 往往可惊四筵而不能践一步, 言其行之所不能而行其言之不许” , 似乎就有商榷的余地。

对何为真正的“知” 的判定是老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提出: “知不知, 尚矣; 不知知, 病也。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老子在此强调的是所有的人、当然包括“圣人” 对天地万物最为根本和关键环节的“无所知”。如果没有人能够全知全能、无所不知, 那么“圣人” 对万事万物的最为幽微深邃处也是“无所知” 的, 产生上述这些“深刻” 的认识便获得了最为根本的“知”, 同时也是以统治者内敛谦退、自我贬抑而非自大张狂为前提的“无为” 政治实现的基础, 是“长而不宰” 等的具体要求和逻辑延续。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 强调的也是所有的“人” 对天地万物最为幽微、最为关键环节的普遍的无从把握。这一切与荀子对“君王” 特性的认识显然是南辕北辙的。

在老子看来既然任何人、包括“圣人” 在最为根本、关键的问题上“无所知”, 那么尽可能地“贬抑” 自己便成为“圣人” 恰当的处世准则: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 “圣人终不为大(自以为大———陈注), 故能成其大”; “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老子始终一贯、苦心孤诣所致力的主要方向, 也是把统治者往“低处” 引领。在将统治者往“低处” 引领方面下述言论堪称“经典”: “知者不言(施加政令———陈注), 言者不知。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 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 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的主张是统治者应该低调、内敛, 融入“尘世”、混同于大众, 从“低处” 而非“高处” 看待并处理世间的一切。如果认同了老子的观念, 荀子们所一再强调的政令教化便失去了其存在的观念根基。

承认自己在最为关键的环节上“无所知”, 同时尽可能地贬抑自己, 那么统治者尊重芸芸众生的自主性, 尊重其自我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便成为必然的逻辑结果, 而以暴力强制为后盾对百姓实施“教化” 便完全是错误的了。因此统治者的“希言” ———即不施加政令方合乎“自然” 的要求, 方是恰当的、以“无为而治” 为基本精神的治理方式。其它如“莫之命而常自然”, “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等等均可视之为“希言” 要求的重要补充。按照老子思想的内在逻辑往下推, 统治者以“法度” 等为主要工具、以外在强制为基本特点的“治理” 便完全是多余和有害的了, 类同荀子的价值判断和治理措施的支撑性理念也在根本上失去了其合理性。

三、庄子对老子“圣人观” 等的继承和扩展

庄子“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 因此深入探究庄子的思想, 会大大加深和扩展对老子思想的理解。

同类推荐
  •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本书写作特点——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倡过“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是当代作家中品读老子最合适的人选。一是王蒙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子的文章整体冷峻而个别句式激情的表达方法,与王蒙擅长的春秋笔法有相通契合之处。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70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哲学的三大王国,古希腊哲学衍生出欧美哲学和伊斯兰思想,中国哲学自成一体地持续发展,印度哲学体现在佛学思想和印度教思想。《世界哲学史》鸟瞰整个人类思想的流变与发展,梳理世界哲学脉络,辨析各大思想源流。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老子心解

    老子心解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讲的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奥修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热门推荐
  • 少陵天下

    少陵天下

    王少陵因为救一对母女穿越到了一个武侠世界。武侠世界里王少陵经历磨难,得《药典》传承,更学得绝世武功,手刃仇人;还领略异界江湖风采,仗剑江湖,逍遥随心……王少陵:江湖的侠女魔女们,我王少陵来啦……
  • TFboys,彼岸花开

    TFboys,彼岸花开

    少男少女背靠背坐在一起,看着眼前的花海。虽然没有少女最喜欢的彼岸花,但是在他们的心中早已开出最绚丽多彩的彼岸花。
  • 守护甜心之回忆的梦

    守护甜心之回忆的梦

    曾经我们以为,能够携手到永远,毅然回头,却发现,你已经到我无法触及的距离。最初的单纯,以心灵之力,为之洐生那名为守护甜心的孩子,善良,梦想,光明,为此想要守护的心情,无限的可能性成就了力量的来源。守护天使悄悄诞生,甜心的世界无穷无幻,人类的贪心不断加深,为完成梦想,迷惘了自己心,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过。如果有一天,梦破了,当那曾经耀眼的光茫染上绝望时,我们并不甘心,一步一行,不向苍天低头。当那女孩终于成为樱花信仰时,所象征的,是仁慈的光明……还是永无止境的毁灭?世界甜心持有者展开的一场战斗,尊贵甜心不再仁慈的守护,此时人与人之间,掀起了一场战斗风暴!【极致的力量,以守护之名,予你无限温柔】
  • 妖纵九天

    妖纵九天

    【忘川河岸彼岸花开,妖媚似血更封印着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众神遗忘的咒坛渐渐苏醒,猎物整装而来,印记着五彩斑斓。【凤陵山珍宝无数,神秘而不为人知,但暗暗流转的阴森却似乎和冥界有关?】邪魅妖王or死傲娇?清秀少女or冒险狂?他,是他?;她,是她?一场转世究竟暗藏了多少阴谋?是纵横九天还是不复轮回?是依然守护还是毅然离去?一切,都将在此刻开启。
  • 逆魂之子

    逆魂之子

    万物之灵,皆归浩土,浩舟大地,仙凡何求。天地不仁,吾逆罚天,天地不义,吾魂踏虚。这世间,是存在神仙一说的,自古以来,大道有成者,皆受那雷霆之劫,化劫破虚,得道成仙……一代代大道有成者,要么渡劫而逝,要么销声匿迹……终于,有人指着苍天。敢问:仙究为何,路在何方……
  • 盘古和特工

    盘古和特工

    无厘头的穿越,糊涂的开始,搞笑而艰辛的成长,当现代特工遇上神话盘古时会发生什么呢?呵呵!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自己看,自己看……”
  • 幻火传说

    幻火传说

    修真界,欲望与血的代名词,修真界的残酷毁灭了大多数修真者的梦想和野心。混乱的罗合大陆一片狼藉,妖兽数之不尽,魔族不知源头,更有混世四猴神秘莫测,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而现在,为执念而存的成羽和他的一群伙伴正奋力跻身这个巅峰的舞台。
  • 江洋大盗做王妃

    江洋大盗做王妃

    她是闻名天下的江洋大盗,从未失手,却唯独在他面前栽跟头!他是身份尊贵的三皇子,邪肆冷酷、深不可测,却温柔对她、精心呵护。最难消受美人恩,他为了她甘愿放弃皇位,携手江湖观日落。
  • 侯门弃女:养个包子钓王爷

    侯门弃女:养个包子钓王爷

    穿越成侯府嫡女,却被赶出府门,年仅六岁,便要肩负起照料怀孕母亲,养家糊口的责任。小小人儿,只好发挥天赋异禀,护母教弟,扫荡仇敌。好容易长成美貌少女,正要笑看天下,做一个人家赢家,不巧肚子里有了馅。一干人跳出来说:“娃儿生下来,我会负责的。”某王爷把一干人全扔出去,宣布道:“既然有了,就做本王的王妃吧!”女主:“等等,还不知道娃儿的爹是谁呢?”某王爷:“当然是本王!”女主:“……”
  • 绝世毒医:腹黑皇子妃

    绝世毒医:腹黑皇子妃

    陌家天才一朝穿越,沦落为冰晴国的一名小乞丐!“即使是这个世界,我,亦是我!”洛烟,南烟……当昔日五彩神兽重现人间,冰狼,火凤,青蛇,玄鸾,雪狐相继被召唤,雪狐一现,天下必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如果可以,我愿意倾尽我的天下,只为换取你回到我身边…”望着满天飞舞的雪花,那人喃喃自语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