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18

第18章 《史记》老子韩非合传与老子的“道”(1)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伏俊琏

司马迁著《史记》, 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合传。《太史公自序》说: “李耳无为自化; 韩非揣事情, 循势理。作《老子韩非列传》。” 按《老子韩非列传》, 于老子曰“无为自化, 清净自正”, 于庄子曰“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于申不害曰“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于韩非曰“喜刑名法术之学, 而其归本于黄老”。庄、申、韩“皆原于道德之意, 而老子深远矣”! 太史公自源徂流, 老子是源, 庄、申、韩皆为流。

对于老子同韩非子合传及他们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 自古以来就存在不同意见。唐初刘伯庄《史记音义》云: “黄老之法不尚繁华, 清简无为, 君臣自正。韩非之论诋驳浮淫,法制无私, 而名实相称, 故归于黄老。”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 明代黄震认为老韩合传, 是史公为了明示道家之弊, “无为自化, 则其弊不得不出于刑名” (《黄氏日钞》卷四六)。此说到了清代, 势力大增。高塘(《史记钞》卷三)、张文虎(《舒艺室随笔》卷四)、杨琪光(《读史记臆说》卷五)、刘匹熊(《经心书院续集》卷三)等人都有申论。他们认为, 汉初崇尚黄老, 文、景时变为名法, 至武帝时用法尤严, “史公目击其弊而为此传” (张文虎语《舒艺室随笔》卷四)。清儒为了卑老, 以己意加于史公头上, 不是恰当之论。近人陈柱说:

“老庄道家, 申韩法家, 以老庄申韩合传, 以见法家源于道家也。此史公洞悉学术之源流处” (见《学术世界》1936年第1卷第12期)。陈说公允持正, 但缺乏深入论证。

另一种意见认为, 《史记》老、韩不当合传, 勉强合传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二篇。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批评刘伯庄的说法是“未得其本旨”,进而认为“《韩子》书有《解老》、《喻老》二篇, 是大抵亦崇黄老之学耳”; 在《补史记序》中他进而认为老子同韩非“静躁不同, 德刑斯舛”, 不宜合传。与司马贞同时的刘知几在《史通·编次篇》中认为老、韩合传是“如斯舛谬”。

清人梁玉绳《史记志疑》则中和各家之说:

昔人以老、韩同传为不伦, 《史通·编次篇》深訾之, 小司马《补史》亦云不宜同传, 宜令韩非居商君之末。然申、韩本于黄老, 史公之论, 自不可易, 并非强合。况《韩子》有《解老》、《喻老》二篇, 其《解老》篇创为训注体, 实《五千文》释诂之祖。安知史公之意不又在斯乎? 前贤妄规之也。

本文认为, 《史记》老、韩合传的原因是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 并不是因为《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二篇。理由有三条。

第一, 《解老》在思想内容上多与《五蠹》、《显学》等韩非子所著的作品不一致, 文中的一些解释《老子》的话, 是属于《五蠹》、《忠孝》等文所反对的“微妙之言”、“恍惚之言, 恬淡之学”。容肇祖《韩非子考证》举了诸多例证。如《解老》说“重生者,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 而《显学》反对“重生之士”; 《解老》说“爱子者慈于子”, 《六反》则说“父母之于子也,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解老》说“不设备而必无害”, 《内储说上》则说“备之则体不伤”, 等等。所以容先生认为《解老》是“黄老或道家言混入于《韩非子》书者”。

第二, 《解老》和《喻老》从文体形式、解说体例, 到笔调、思想态度, 以及引用《老子》的底本等, 都有很大不同。所以郭沫若《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梁启雄《韩子浅释》、郑良树《韩非子之著述及思想》都认为这两篇不是同一个人所作。

第三, 《解老》所说的“道”, 与《淮南子·原道》相似, 因此蒋伯潜《诸子通考》认为本篇可能出于汉初道家之手; 而其对于《老子》的解释, 类似于汉代经师的故训体。《喻老》引用古代的传说故事阐述《老子》的形式, 类似于《韩诗外传》, 而其体裁又与《淮南子·道应篇》相似。因而怀疑《喻老》与《道应》为一篇文章, 本是《老子》的“传” 或“说”, 后来孱入《韩非子》与《淮南子》。潘重规先生《韩非子著述考》则认为《解老》《喻老》可能都是韩非庋藏而学习用的前人著作, 后来编辑者遂误以为韩非的著作而编《韩非子》一书。

虽然以上的说法还不足以否定韩非子对这两篇著作的创作权, 但仅凭《韩非子》中有《解老》《喻老》而认为这就是司马迁将老、韩合传的根本原因, 则根据不是很坚实。所以, 我还是相信司马迁自己的话: 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 而其归本于黄老”。下面对此谈我的理解。

要从学术源流上理解老、韩合传的道理, 先须明白《老子》一书的性质, 对此, 也众说纷纭。或以为是兵书, 唐王真说: “五千之言, 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 (见《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叙表》), 苏辙也说: “此几于用智也, 与管仲孙武何异?” (见《老子解》卷三); 或以为是政书, 明张履祥说: “老子书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三十)。现代学者多以为《老子》是一部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相结合的著作。我认为, 说《老子》是兵书或政书, 都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而致, 说它是一部高度抽象化的哲学著作, 也有以今人的思维形式改铸古人之嫌———因为他们的推理过程是: 老子是一个自觉的哲学家,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同存在的关系问题, 所以作为《老子》一书核心的“道”、“德” 自然应该是回答这个问题的。这样, 就在“道” 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老子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上聚讼不已。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 明显地带有氏族社会混沌思维形式的痕迹, 不可能有现代人这样对思辩哲学的明晰认识: 作为“历记成败, 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汉书·艺文志》) 的周王朝的史官, 在“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的大变革时代失去世袭地位、沦落下层的没落贵族, 他的眼光只能盯着人生、现实, 而不是思辩恍惚的天国。所以, 《五千言》的基本内容是老子那冷眼旁观式的对社会人生的犀利看法, 对战争的反感, 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慨, 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洞悉, 对种种难以逆料的灾难的恐惧,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概括地说, 《老子》一书是人生哲理的总结, 它的“道” 和“德” 是为人处世之道,全身远害之法。

“道” 字在“五千言” 中共出现过73次, “德” 字也出现了41次。但一开始, 老子就用“道可道, 非常道” 的神秘帷幕遮住了人们的视线。在第二十一章中, 他又说: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恍惚窈冥, 不知所云。对“德” 的解释方式也相同。而且, 在这么多次“道” 和“德” 的用法中, 没有一次是揭示它们的内涵与本质的。对此, 李泽厚解释道: “道之不可言传, 首先在于它是普遍、无限、绝对, 是从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中抽象出来的观念……所以, 道之不可言传, 实质上即是说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即美的境界是不可言传的” (见《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但是我觉得, “道” 之恍惚更主要的是由于老子不能摆脱原始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神秘混沌思维形式影响的结果。如果我们对最能反映人类早期思维形式的神话进行考察, 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对自然和人类的认识是混为一体的, 世界的起源同人类的起源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 自然的灾变同人类的盛衰交织在一起。这样一种直观的朴素的思维形式被中国古代思想家概括为“天人之际”, 而沉淀在后人思维上的表现特征是: 事物的规律与它的存在、功能与实体混沌不分。所以, 老子对“道” 的恍惚迷离的陈述, 是当时的时代文化意识的必然结果, 我们只能扬弃《老子》一书中的迷宫意识, 来把握它的“道” 的内涵和本质。同时, 正是那种直觉的整体化的思维形式, 形成了《老子》一书的系统。因而, 对“道” 和“德” 含义的考察, 应当尽量吸收同老子时代接近因而思维形式也大体相同的庄子、韩非子等人的意见。

《庄子·让王》: “道之真以治身。” 《管子·形势解》: “道者, 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 《韩非子·解老》: “夫道以与世周旋者, 其建生也长, 持禄也久。” 关于“德”, 《庄子·天地》: “物得以生谓之德。” 又《骈拇》: “德者, 全身之本。” 《韩非子·解老》: “德者, 得也。身全之谓德, 德者, 得身也。” 又云“德也者, 人之所以建生也。”

同类推荐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领悟博弈真谛,启发博弈智慧,掌握博弈技巧,提升博弈能力,成为博弈王者。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们的每一次抉择都决定着未来的走势。有时候我们需要判断社会和竞争的大趋势,然后结合自身状况进行理智的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手一搏,可能大获全胜,也可能一败涂地。人生没有常胜将军,但却可以在博弈中抢占先机,面对命运,是屈服,是抗争?这年头,你该想想清楚。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马斯洛的智慧

    马斯洛的智慧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不定期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四书经纬

    四书经纬

    一个布衣之身,在艰难的人生旅途跋涉中,谁为河广,一苇航之,谁为宋远,跂而望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历二十余年研究整理编纂《四书经纬》一书。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历代解释
热门推荐
  •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一号女配升级记

    一号女配升级记

    为什么碎个觉也会穿越?!穿越已经满地跑了吗!?还获得了个女配升级系统?!我才不要!!放姐回去啊!姐还没睡够呢!这都是些什么事啊!完成任务就交给神马和浮云吧!姐才不干呢!千妲:别走啊!亲姐!孟无:谁也别拦着我!
  • 王俊凯之失魂少女

    王俊凯之失魂少女

    一个少女出生的时候因为她的血红色瞳孔接生产婆当场死亡家人为了不要她伤害人把她头发养的格外的长用头发遮住眼睛可是突然变故少女失去一魂在村子里面大开杀戒最终躲在树林里面,被路过拍节目的王俊凯带回家,被称为没有然后”血缘关系的妹妹“,而王俊凯是唯一一个看见他眼睛没有死的人,他隐藏了少女的眼睛,渐渐的他们竟然。。。。
  • 明城少年

    明城少年

    偏僻小城明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起来,但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各个行业都未能幸免。当世俗和邪恶的黑手向校园伸去,懵懂的学生群体只能提前与社会对话。梦想、奋斗、彷徨、挣扎、绝望、再奋斗。这就是单鸿光的少年时代,它记忆着无数人单纯的梦。年少轻狂的年纪,谁能忘记?当你一路走来,是否还有遗憾留在了那个充满着纯真和幻想的中学时代?
  • 乾坤至尊仙

    乾坤至尊仙

    平凡的学生一天得到混元珠,从此穿越到修真界。一步步登临九天,天下风云随我动。斗世家,踩天骄,美女在怀,天下我有。飞凌九天观天下,脚踩乾坤揽日月。身拥美女至尊情,步步惊心枭雄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谁比我倒霉

    谁比我倒霉

    一个神,变一宅男,小时候很倒霉,长大之后,他就习惯了!突然某一天遇到了俩人,让他完成一任务,完成没奖励,完不成还得遭天谴,到底是啥任务呢?您啊,看了就知道了。
  • 梦回鹿鼎记

    梦回鹿鼎记

    韦小宝误打误撞得到了天大的机缘,却不复汉儿河山,后世之人来到此间,誓要反清复明。
  • 夜戮

    夜戮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夜晚独自外出是需要小心的,尤其是在动乱的时代,尤其是,在遇到夜魔的时候……
  • 查理九世之净钥圣地

    查理九世之净钥圣地

    净钥圣地,神圣的地方,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进去,但,真正心灵纯洁的人,真的有吗?也许有,但有几个呢?DODO冒险队要前往净钥圣地!而且唐晓翼也回来了!种种谜题由他们来解开,唐晓翼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注:(作者是唐殿的粉丝)
  • 月萧

    月萧

    金耀兮国有三个人得罪不得,第一当然是皇帝,冷面无情,第二个是六王爷,驰骋沙场,铁血手腕,但是偏偏有点二,最后那个,性格乖张,如果惹到她,绝对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