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43

第43章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身国同治”的生命政治学(3)

它又是不生之生, 完全以消极的态度讲。” 而此一由“无”、“有” 不断重复以任万物生长之过程, 即为“玄”。“无” 既纯然是一实践上的概念, 则牟先生认为由“无” 和“有” 两种特性构成的“道” 并不涉及形上意义,便不难理解了。兹仅引牟先生一段话作此节的总结, 其亦为道家式“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

之大意:

道家的智慧就专在这个作用层上说这个“无”。如果把《道德经》头一章“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往实有形态的形上学去想, 这是很不真切的, 得不到其真实的意义。它的真实意义要从作用上去决定, 如此决定已, 然后再了解其意义的扩大,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就是其意义的扩大, 后面还是一个“境界” 的意思, 这是作用层上的境界。

牟先生对形上之“道” 的观点暂介绍至此, 以下即略论唐君毅先生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三、唐君毅先生对形上的“道” 之肯定

相对牟宗三先生对形上之“道” 的淡化, 唐君毅先生明确肯定《道德经》中所描述的“道” 有形上意义, 其更明言, 若我们不论形上意义之“道” 而只言一虚灵之心境, 实与老子所言相异。事实上, 唐先生曾论及《道德经》所述之“道” 最少有六种意义, 兹简单分列于下:

一、作为贯通万事万物之规律、虚理;

二、为一生成万物的客观形上实体, 亦即“道体”;

三、“道体” 呈现于万事万物的“相”, 即“道相”。而所谓“有” 和“无”, 均是“道体” 所呈现于万物的“相”;

四、生物、畜物的“玄德”;

五、吾人日常生活、政治活动和军事行动中的一种方法, 其为一实践和应用的层面;

以及六、作为吾人心境的一种状词。

唐先生在其著作中有对以上各义作详尽解释, 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只想指出, 唐先生肯定“道” 之应用意义, 但亦肯定“道” 之形上意义, 可见“道” 于唐先生而言, 当包含形上和形下之意思。

但除了分述“道” 之形上及形下意义外, 唐先生更注重两种层面的“道” 之关系。唐先生明显认为吾人之修道, 应当效法一形上之“道”, 而效法形上之“道” 的方法, 正是“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第25章)。“人” 当效法“地” 是我们修道的第一步,但我们究竟要效法“地” 之什么?若“地” 之性质是硬、是刚强的、是不易摧毁的, 则我们是否要效法这些“地” 之特性, 而把自己训练至刚强勇猛不可?但吾人法“地” 之刚强等特性却显然不符合《道德经》之意。唐先生对“人法地” 有言: “老子之言法地而以卑弱自持, 实又非重在法地之居卑下, 而在法地上之物之‘由卑弱而趋向地, 以得生成于地,更为他物之所归趋’ 之道。简言之, 即‘法物之趋地, 而更为他物所趋之物势中之道’; 更简言之, 即法物之‘由趋地而得生存、或存在于地上之道’ 而已。” 从以上引文中, 可见唐先生认为人之法地, 正是效法地或地上万物之常处于卑下的位置, 以达到不与万物争锋之目的。正是不与万物争锋, 吾人与万物之关系才能得以和谐持久, 此时吾人不单可成全万物, 更能达到保养自身之目的, 此即我们修道之第一步。

但“地” 又是否只有处于卑下此一特性值得我们学习?或我们当问, 地之常处卑下之根据究竟是什么?这须从“地法天” 处寻求解释。简单而言, 唐先生认为“天” 之特性有二:

“天” 为万物之总体和客观公正之代表。 地之常处卑下, 客观而言可不与万物争胜以成全万物之自然成长; 主观而言又可保存自己的生命。但对万物之讨论, 仍易滞于对个别事物之探讨, 以致吾人容易误会只有个别事物才须处于卑下。事实上, 对于要处于卑下地位才能得以生存之事物, 效法地之道可谓求生之明智之举。但实际情况可能是, 它们是被迫处于卑下以求生存, 而非真的愿意处于卑下而与世无争。两者的最大分别, 是前者被动, 后者主动。若这些处于卑下的事物一旦有成长机会, 难保它们会选择不处于卑下, 而转而选择利用强横之手段以达求生的目的。是故我们或可问, 正值壮年的成年人或国力如日中天的超级大国, 又是否有效法“地之道” 的必要?若吾人循唐先生的思路, 当知其认为不只弱者当效法“地之道”, 连强悍者亦当效法之, 因“地之道” 之所以处于卑下, 不是只对个别特定事物而言, 而是对总的万事万物皆适用。“天” 者, 正是万事万物的一个总称。唐先生对此有言: “将此一切的天下万物, 合为一总体, 而谓其中表现一‘抑高举下、损有余而补不足’ 之天道, 而不说之为‘一一分别之物之刚柔高下之状态、地位之转易中’ 之物势之道。” 又言: “然此地上之物之道, 又正由此天道加以规定而包涵之, 即以天道为其所法。是即“地法天” 也。” “天道” 既为万物的总称而非特指个别之物, 则“人之法地” 和“地之法天”, 当指不论天下之善人、恶人, 其均应效法“地之道”, 以及地之所以能成就此“地之道” 的根据,其亦即“天之道”。在这一“天之道” 下, 善人、恶人皆可自保之余, 又可因自处卑下而使自身以外之事物得以成长, “天道” 既为万物所当效法之“道”, 则在这一意义下, 天道又至为公正。唐先生对此有言: “故天道亦有‘包涵善恶, 而以恶成善, 归于浑化善恶’ 之义。故人法天, 亦当兼容善人与不善人, 以浑天下之心, 不必过重善人与恶人之别。” “天” 可谓“地” 及万物处于卑下之根据, 然则“天” 又何以保证其自身永远不变, 乃致吾人大可放心效法之? 在日常生活中, 初看似不会轻易改变的事情, 如时代的潮流、国家的政治形态, 甚至自然规律等, 其实都有改变之可能。 而“天” 纵使已为现今世界一切事物的总称, 但过去和未来的一切事物又是否同样有着“天” 的特性???“天” 的公平特性又是否会随时代而改变?唐先生认为“天” 不会改变, 因为“天” 效法的对象正是“道”。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第42章), 可见“道” 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而“天” 和“道” 之最大差别, 正是“道” 不只为万物的总称, 其更是超越现在、过去和未来而恒常存在: “然未来之天地万物, 虽未存在, 吾人若信此道为天地万物所必具之道, 则仍可于今日说: 未来之天地万物如一朝存在, 亦必将同法此道, 以具此道而存在。则此道之意义, 即已超越于‘此已存在之天地万物之全体’, 亦已被吾人肯定为‘先于未来之天地万物而在之道’ 矣。”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第7章)若天地真的予人一种长久之感觉, 其正是因为天地法“道” 之卑下而不与物争雄, 这一不与物争雄使天地能保存自己, 故能达至“长久”。但天地真的“长久” 吗?如我们之前所述, 天地实不能真的长久, “故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第23章), 任何事物只有法“道”, 才能趋于长久, 而只有“道” 本身才是永恒不灭。亦正因为“道” 是恒久不灭, 故我们可安于效法之, 而效法之的价值将不会随年月而改善。

惟《道德经》尚有“道法自然” 一句, 这是否意味“道” 之外还有一价值在其之上者谓“自然”, 而连“道” 亦当效法之?唐先生认为, 所谓“自然” 义, 并非有一“自然” 者更在“道” 之上, 而是吾人之修道, 最终要到达“自然而然”、“自然如此” 的境界, 而不滞于或执于一名为“道” 之实体为最终的效法对象。由人之法地、法天, 进至法道, 我们不难发现吾人之修道历程当有一效法之对象, 《道德经》明确指出吾人当效法之对象, 确对我们修道带来学习上的方便, 但其同时带出一个问题, 即“道” 又当法什么?若“道” 亦是效法一对象, 则其之上便有一价值更高者存在, 但这显然不符《道德经》所述; 若言“道”

同类推荐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创造的进化论

    创造的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
  • 聆听大师丛书(套装共7册)

    聆听大师丛书(套装共7册)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热门推荐
  • 夜夜惊魂

    夜夜惊魂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开学没过几天,来了一名新同学,成了我的同桌,让我意外的是,她居然还是一个美女,皮肤很白,身材也很好。但是她总不爱说话。那天我找机会送她回家,没想到她家居然在坟地里,而当我私下去找她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家的地址了!自从认识有些怪异的美女同桌之后,我的生命变的如此诡异。班主任疯了,同学死了……各种诡异恐怖的事情接踵而来。我的美女同桌,究竟是人是鬼?
  • 天山重生之旅之灵魂不灭

    天山重生之旅之灵魂不灭

    人生若能重来,你我还要相遇吗?我已重生,你在何方?
  • 王俊凯我遇见了你

    王俊凯我遇见了你

    那年,他们一起在樱花树下许下约定,可是却因为家人的极力反对,他离开了他,一年后,他再一次与她相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主人公在自主创业失败后,历经彷徨、失落甚至绝望,终于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一个普通职位,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不懈努力终于做到公司高管层。在这里,他一面要应付公司内部人事圈内的明枪暗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同行进行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杀。也许作为一名高管他最后成功了,但正是千百同行的铩羽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在惨烈而不失优雅的对决中,成败之数往往系于偶然。因此尽管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分外悲凉。这是职场商战的一个缩影,这个商业社会个人生存状态的最真实写照:这一次或许我们成功了,但成功丝毫不减明天的压力;也许我们收获了名誉、地位、财富,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抚平内心巨大的生存焦虑。
  • 风卷红尘倾天下

    风卷红尘倾天下

    前世,用自己的生命来毁灭罪恶的一切;今生,用自己的随性来笑傲红尘,用自己的随情来感染他们,一起追求阳光;一切的一切,我不过是随心所欲罢了只求开心随性,追风、恋风,却不知一向随意纨绔不羁的自己竟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吾本无意争天下,奈何世事逼沉浮!绝世风华空皮囊,然何处处留情香?
  • 弧月残红

    弧月残红

    弧月高悬,际天残虹,斩不断剑鸣悲嘶。斜阳余辉,祭血烟霞,遮不住腥风血雨。岁月有终,碎梦凡生,道不尽人世多愁。露霜雪雨,挥剑指天,问一声天有尽头?
  • 圣临都市

    圣临都市

    圣人坠落人类社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征服各种绝色美女,俯视众生。经历诸多文明,古武,魔幻,仙侠一一呈现!恒余在鸿蒙成圣,回到地球,被攻击坠落阿拉斯加州......当恒余苏醒时,发现自己被囚禁在美军的一个地下生物研究所。。。。。。从美国开始,历尽日本,终于回到天朝,恒余才发现。。。。。。这是情节紧凑,充满各种看点的小说。小萝精心创作,稳定更新。保证完本,敬请期待!看完12章,您要觉得好看,请收藏,推荐,点击。小萝新人新书,非常需要读者支持。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请支持小萝。目前起点水太深,希望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帮忙推荐下本书。好让小萝静心码字,给大家码出更好看的作品。
  • 古墓诡影

    古墓诡影

    古老的竹简,隐藏着惊天秘密,古老的奇异文字,秦岭上的神秘古墓。不仅仅是为了好奇心,还有对古墓奇异的感觉,徐夏纠结了一批盗墓高手,踏上了探索神秘古墓的旅程......
  • 剑宇苍穹

    剑宇苍穹

    这里是属于剑的世界,剑之大陆,以剑气修炼。上可以剑破苍穹,下可以剑做君主。
  • 天尊战魂

    天尊战魂

    一个出生在地球上的宇宙战魂,追随盘古大仙的战天之路,重塑六道轮回,统领人魔三界,杀出一条苍穹之路,为地球痛失的远古仙都,重造一片繁荣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