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66

第66章 老子在陇西邑的遗踪探秘(1)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副会长杨培林

今甘肃临洮, 周朝时称陇西邑。周安王十八年(前384年), 秦献公初政, 置狄道县; 周赧王三十五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设陇西郡, 治狄道; 民国18年(1929年) 1月改称临洮。我国东周时期的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陇西李氏的先祖老子, 因所著的《德》、《道》五千言, 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最高智慧, 经两千五百多年的不断传播, 其文化之光已辉映全球, 他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位文化名人。然而, 很少有人知道,老子著《德》、《道》五千言的地点和老子晚年生活的地区, 是在今甘肃境内的渭、洮、湟流域, 老子的终老地在今甘肃临洮的岳麓山凤台。所以, 十多年前,笔者曾冒昧地写了《老子出关、西入及飞升地考析》一文, 大致勾勒了老子后半生的行踪轮廓, 引得老子后裔、沈阳奥特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铮先生为老子飞升处捐赠了老子巨型雕像。现在, 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即将在兰州召开, 笔者不惮浅陋, 仅以老子晚年在古陇西邑的几处遗踪及纪念地的资料连缀为文, 献给大会, 祈盼专家学者指正。

老君山老君殿东周时, 今渭源境内尚未建县, 汉代才置首阳县, 西魏改称渭源县。《水经注》卷十七“渭水上” 的首句注文云: “此县有高城岭, 岭上有城, 号曰渭源城。” 从而可知, 老子西来时, 今渭源城附近还是无城邑的渭河谷地, 其西北面的百里外, 就是周期时的陇西邑(今甘肃临洮), 此地当为陇西邑辖境。

渭源县文化旅游局整理的资料表明: 老子一行溯渭水西行到今日的渭源城附近时, 见河东南有座山峰峦奇秀, 林木苍郁, 便攀上山腰。山腰既有天洞岩洞, 又有清泉, 就住了下来。老子离开后, 人们就将这座山叫老君山, 将石洞叫老君洞, 将泉叫龙眼泉。传说,此泉之水自老子饮后, 天旱不减, 天涝不增, 清冽沁脾, 饮了爽神健体, 视为神泉。唐宋时期, 就在龙眼泉之上修了老君殿, 塑了老子金身, 供人祭拜; 在山下的河西岸兴筑了城堡。明清时期, 又在老君殿周围兴建了十几座庙宇, 使老君山成了殿阁栉比、苍松掩映的文化风景区。每年农历五月五日, 传说中老子一行到老君山的日子, 举庙会纪念老子。

现今, 山门正面匾额“老君山” 三字, 为清代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所题, 背面匾额“道德元源” 四字, 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题。老君山不仅是当地居民晨练和休闲的场地, 还是当地人民纪念老子、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 更是渭源这个旅游文化大县著名的景点之一。

曲子寺·海巅峡寻禹迹

距今3500年前的治水英雄、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 治理洪水12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凿龙门, 通大夏, 决河亭水, 放之海, 身自持筑臿(Chā铁锹), 胫毋毛” , 身疾肢枯,而造福于华夏万世。这位大圣人的出生地传说就在洮河下游的西岸。《水经注·河水上》“河水又东洮水注之” 注文云: 洮水过狄道(今临洮) 城西北下, 有大夏河(今广通河) 注入; 大夏河注入洮水前的北岸为“大禹所出” 之地。老子在陇西邑寻访圣迹, 大禹出生地和大禹治水的遗迹必不可少, 而治水遗迹又距城较近, 最易寻访。

从临洮城南溯洮水而上, 约25公里即今三甲水电站库区3公里的东岸, 山腰有一座酷似暗褐色巨型鹅卵倒立的石崖, 顶端高出水面约200米, 体围约100米, 从石崖与山体相连处可逐级攀登, 崖顶面积约150平方米, 西为庙宇一座, 东有小舍两间, 四面筑有围墙。庙宇和石崖统称“曲子寺”。曲, 在当地方言中是指以有目的行为改变人或物的情状。如制作穿牛鼻骨的桊(juàn) 子, 叫“曲桊子”; 面对不学好的顽童, 好心人会劝其家长说: “你把他曲一曲, 曲过来, 那是一块好材料。” 传说, 曲子寺的得名与大禹教育象的故事有关。故事梗概, 参见拙作《老子出关、西入及飞升地考析》, 此处不再赘述。联系大禹教育象所选取的环境, 曲子寺最为相似。这里三面是悬崖, 只要入口处有人看守, 再顽劣的孩子也难逃走。可惜, 这么好的历史教育资源, 未能充分利用。现今, 庙里供奉着菩萨, 又将寺名改为“势至寺”, 刻在石碑上, 但四乡群众仍然叫它为“曲子寺”, 每年农历四月初在此举办传统“花儿会”。

关于曲子寺石崖的来历有两说: 一, 本是鲁班准备塞海巅峡的一背斗沙石, 背到此处歇脚时, 鸡叫了, 便倒在了山坡上。这种传说与鲁班是能工巧匠的特点不符合。二, 原为大禹之父鲧运来堵塞海巅峡的石料, 运到这里时, 接到了处罚他的命令, 便搁置了起来, 成了一座石崖。

此说与鲧用堙堵法治水失败的史实完全相符, 再加上大禹利用此地教育象的故事, 更富有历史教育意义。

从曲子寺溯流再上约10公里, 就是海巅峡。只见石山断裂处, 洮水奔泄, 双崖悬绝。因古时峡之东西两山, 林木森郁若交锁, 故名“锁林峡”。又因峡南有黑奠寺, 故名黑奠峡。

这三个名称中, 海巅峡之名, 最合实情。登上峡的崖顶南望, 四周高山峻岭间, 是一块巨大的盆地, 洮河傍北山而流。在“峡断锁林开” 之前, 这里应是个大湖(海)。俯视峡道,长约200米, 东西崖壁, 犬牙交错, 好像刚裂开, 间距约30米, 水色澄碧无波。据当地群众讲, 峡深无底, 有蛟出没, 20世纪60年代梅川水库决口后, 峡中一条蛟的尾部被折断漂至峡外, 捞出后称重为7.5斤。还说, 在峡南的峡城川的东面山沟里, 有很多海燕化石, 常被人拣去当药用。所以, 海巅峡之名最实际, 最能令人联想到成峡前后的地质地貌史, 也能使人明白为什么《禹贡》里没有导洮水的记载。这些, 老子来时, 也许会见到想到。

海巅峡水, 冬季凝为厚冰, 可资通行。东面悬壁上, 有古人建过栈道的约20厘米大的数十个方形凿孔, 兴废年代无考。按正史中的军国大事推测, 秦昭王27年(前280年)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 因蜀攻楚黔中”, 不走严冬冰封的海巅峡, 必过此峡之栈道。汉唐时的陇蜀丝茶之路, 此峡必为隘口。大宗蜀地的川茶、蜀锦、蔗糖、棉织品等先运到狄道中转站,西域的美玉、金砂、药材等物, 又通过狄道中转站, 经此峡运往蜀中。唐中宗景龙初(约707 年), 李白随父迁居绵州隆昌(今四川江油), 途经祖籍狄道(今甘肃临洮) 时, 拜谒了先祖老子飞升地凤台、东川汉代李仲翔家族墓群、槐里李广故里和城北西凉王李暠故里及皇陵后, 也是通过海巅峡而去蜀的。唐末五代的300年间, 峡周围的道教场所都变成了藏传佛教的寺庙, 如地竺寺和海奠寺, 就在峡南的北山坡上, 汉文的石碑被改成了玛尼石。宋代熙宁年间, 熙河(即洮河) 之役后, 这条陇蜀丝茶之路才得以复兴, 峡之东崖上有正书的“摩崖绍圣四年(1097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工” 12个字, 列为4行, 后列“王存王安刊记” 6个字一行, 字径约15厘米分左右。从而可知, 这时峡中的栈道仍存, 否则这些文字是镌刊不上去的。清乾隆《狄道州志》卷一《山川》云“今峡上有篆字, 盖宋金时所镌”。

如今不见古篆字于峡壁, 疑是地震时峡壁刻篆字处的岩石被崩落了, 不是有几处栈道凿孔也不见了吗?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 杨继盛贬为狄道典史后, 在崖西的山上开采煤, 并撰《开煤山记》, 刻于西崖上。碑面打磨得平正, 长约2.5米, 高约1.7米, 距水面高约1米。

从碑文最后的“嘉靖三十年腊月十五日刻” 可知, 此碑是在峡封冻期内, 工匠站于冰面上施工的。到这个时期, 栈道已废弃。现在, 海巅峡水电站正在施工, 不久将建成。在开发利用洮河水利资源的同时, 若能将峡东崖古代的栈道修复起来, 既方便行人, 又增加一个特色旅游景点, 更是弘扬老子“道法自然” 思想的一个实举。

三危山觅舜德遗风海巅峡和曲子寺所在的两山之间, 是一条约15公里的长沟。《水经注》称此沟为“蕈垲川”, 沟里西注入洮河的水为“蕈垲川水”。从沟名可知, 这条长沟及南北两坡, 在1000多年前是盛产香菇之地。唐末五代以后, 此地改称“宗丹沟”, 直至如今。“宗丹” 是藏语“吉祥” 的意思。两个名称都表明, 这里确实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沟南绵延10多公里的险峻大山, 最高峰海拔3126米, 相对高度1106米, 像巨大的屏风竖立南天, 故名南屏山; 还因山上林密草盛, 亦称翠屏山。炎夏时, 山巅仍有积雪耀目, 人们还将“南山积雪” 誉为一景。

沟北山势低缓, 上有田园村庄, 从西至东的十多公里间, 山头不同名称各异。在中段以东, 有三座兀立欲飞的危崖, 名为秋蝉崖、笔架山(由寺崖与麻家崖构成) 和高石崖。

其中寺崖主峰海拔2600多米。三崖向阳一侧壁立千仞, 长度分别为三里五里不等。三崖附近地区, 就是远古时虞舜“窜三苗于三危” 的地方。

三危山, 在《书经》的《舜典》和《禹贡》里均有记载, 历来的不同解释被新《辞海》归纳为两说: 一在甘肃敦煌市东南, 主峰海拔1947米; 二在甘肃陇西县西北。经我实地考证, 第二说的县名和方位都不确切, 应为甘肃渭源县西南。“窜” 是舜时5种流刑的一种,即“以其恶之尤者” 强制迁徙的意思。舜时, 南方洞庭湖一带的苗人部落中, 有些部族多次叛乱, 因而被舜以流刑中的“窜” 法, 强迫迁移到了西北高原的三危山周围。

敦煌三危山和渭源三危山, 虽然都在今日的甘肃境内, 但两者东西相距千里, 所处自然环境迥异。前者在沙漠边缘, 多风沙, 缺水少草木, 若将“三苗” “窜” 于此, 让他们怎样适应环境而生存下去? 这显然与舜“流宥五刑”、“五流有宅, 五宅三居” 的刑教相悖。何况那时的炎黄大地上人口稀少, 更没必要将三苗强迫迁移到“流沙之西” 去。而渭源三危山附近, 有洮河, 多小溪, 高山和丘陵上草木繁茂, 多珍禽异兽, 气候温润, 可耕可渔, 可猎可牧, 将三苗“窜” 于此, 更能体现舜的仁德。所以, 我以为第一说难以服人,第二说纠正后才符合实情。

“窜三苗于三危” 的事, 发生在大禹治水之前, 当大禹治平水土时, 就出现了“三危既宅, 三苗丕叙” (三危地区已能安居, 三苗大有功绩可记叙) 的可喜局面。因而, 老子到陇西邑后, 舜德的这种遗风, 他一定会追寻。其结果, 史籍和传说中, 均无反映。但陇西邑的苗人去向却可探索。

据《史记·秦本纪》载: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 西戎人由余向秦穆公介绍西戎社会时说: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 下怀忠信以事其上, 一国之治犹一身之治, 此真圣人之治也。” 在这种上下同心的社会里, 除了戎人, 当然还有羌人和苗人。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 年), 秦国出兵“伐戎王, 益国十二, 开地千里, 遂霸西戎”。十二国之地, 包括了后来的陇西、北地全境; 十二国之人, 更少不了戎人、羌人和苗人。老子来陇西邑之后, 这里戎人、羌人和苗人和睦相处的安定景象他一定目睹到了。

老子飞升以后,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 西戎的獂王反叛了, 秦国发兵“西斩戎之獂王”。而大禹时, 已经有功“丕叙” 的三危山三苗, 却无异常举动。秦惠文公更元九年(前316 年), “司马错伐蜀, 灭之”;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 “蜀侯辉反, 司马错定蜀”;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 因蜀攻楚之黔中, 拔之”。36年间, 秦国三次用兵于蜀, 第三次“发陇西” 时, 司马错率领的队伍中, 除了士卒役夫, 还有用来治理蜀地的文官和属员。“楚之黔中”, 即楚国的黔中郡, 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贵州苗族人传说, 他们的祖先是秦时随军从北方而来的功臣。我以为这个传说可信。西南苗族人的祖先, 就是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发陇西, 因蜀攻楚之黔中” 时, 随秦军去蜀的陇西郡三危山三苗。他们有祖先在大禹时“三苗丕叙” 的光荣族史, 经过1000多年的繁衍发展, 有了不少为国家可用的人才, 随军拔取黔中治理蜀地时, 立功得赏、封官封地的苗人, 就会安家定居于西南地区。而留在陇西郡三危山的三苗后裔们, 在与定居西南的族人取得联系后, 两地相比, 西南的优势更强,他们便在西南族人的帮助下, 陆续地举族迁到了西南地区, 成了现在的西南苗族。所以,秦汉以后的史籍和传说中, 就没有陇西郡三苗的记载了。

老子在三危山寻觅舜德遗风的踪迹, 典籍中虽无片言只语, 但在关于高石崖和附近的老子庙的明清诗文和传说中, 却有一斑可窥。

同类推荐
  •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遍看《论语》《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古籍,其中不乏关于为人、交友、读书、治家等人生重要问题的精彩智慧点拨,虽远隔千年,但置于当下,随时读来,仍如醍醐灌顶。弱水三千,取其一瓢,本书撷取老祖宗一代代人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的实用智慧,加以深入解读,为当代人提供立身做人的正能量。
  •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从紧守心斋、悠闲自适、适时无为、养身养心等八个方面对庄子的处世之道、心灵之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辅之以古今经典事例,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叙述进行讲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处境去感悟庄子的人生智慧,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平添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华服出席喧嚣的派对,只感受到一群人的孤单;曾经亲密的恋人,分手却仿佛在两人之间筑起了高高的藩篱;即使亲近如父母家人,也总有难以启齿的时刻……在当今社会,此类哲学中称为“异化”的现象成为青年人无法回避的痛点,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纷沓机遇的同时,也用满载物欲的价值观对其施加控制,使之疲于奔命、不断迷失。作者柳东民富有创见性地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日常生活中诸多“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解读,超越政治层面,从爱与人性的角度,清晰而精准地展现了一个富于人情、浪漫的马克思及其核心思想——他已卸下教科书赋予的身份标签,只想面对面地与你聊聊,那些生活中别人不懂的苦痛。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热门推荐
  • 醉湖天下

    醉湖天下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然而,江湖上的江湖,却不再是江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血央,曾经沧海,曾今桑田,曾今的风尘息,还有曾经的曾经,那清寒柳剑,也划破了这片天;一个弃儿,天生恨意,一柄血剑,一个魔头,一片黑夜,一则传说。几对佳人,一生追随,为了挽回那份天真,为了制止魔头传说的延续,一身吊影。江湖乱了,魔头来了,而这一切,算是一个魔头的局,长达数千年的局……
  • 为妃作歹:王爷有话好好说

    为妃作歹:王爷有话好好说

    一场龙卷风将本是天朝的她卷入一个陌生帝国,无意间竟被别人下了套……什么!!不去学堂就安排婚事!!去了学堂必须选个好夫婿回来!!!一个温和如玉倾心许久的学长…一个江湖有情的阁主…一个高冷少语的丞相!竟然还是女的!知道真相的她瞬间…萌逼了…一个随时随地在她眼前晃的无事王爷……可她该怎么选…一边可以浪迹天涯…一边可以永生安康……
  • TFboys之爱的等候

    TFboys之爱的等候

    三位公主闯入三小只的生活一次一次的伤害,一次一次的威胁,或许离开是就好的结局,三年的等候,从相识到相爱到分离到陌路,三年后,三位公主霸气回归,他们还会在一起吗?
  • 空间传奇

    空间传奇

    煤矿工韩耀童鞋在在一次冒顶事故中大难不死,得到了来自异世界的超神器,本以为这流弊的日子就要来了,哪成想这物件整一废品啊!而且还整一寄生虫,不吃其他就要吃他。韩耀杯具了,没得说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美好的明天明天,同学爆发吧!不过当韩耀回首的时候发现:额,好像爆发的有点过了!
  • 真神劫焰

    真神劫焰

    大雨。斗笠。蓑衣。长短刀。烈火盛燃。//两大遗迹穿越时空降临现世,天辉夜魇圣者邪魔各显神通。而他拔刀烈火,却要与世间为敌。
  •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本书是作者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历史与发展现状深入调查基础上,结合现代营销理论等进行深入研究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令人关注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淮关小志

    淮关小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护花高手

    超级护花高手

    脑子好,拳头硬,民工也能当英雄!英雄从来爱美女,美女自古恋英雄!厉害的高手,从此身边美女如云——美女记者,姿容绝代,哭着喊着要给他做老婆;俊俏女警,爱恨交加,令他无法自拔;娇俏美人,投怀送抱;可爱萝莉,一见钟情……高手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含谜智力故事·科学

    含谜智力故事·科学

    于启斋编著的《含谜智力故事(科学)》介绍了大量与科学有关的新奇含谜智力故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人体、天文、地理等相关知识。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不同知识领域带来的乐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含谜智力故事(科学)》语言幽默风趣,故事性强,适合少年朋友阅读。
  • 少女喵

    少女喵

    易雪诺觉得自己真心倒霉,竟然在自己的十八岁成人礼上长出了猫尾和猫耳。什么?你告诉我老妈是猫族贵族?开玩笑,这在我三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可老爸?是传说中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琼学院院长?咳……容我喝一杯福尔马林冷静冷静。无奈之下转入的新学校,怎么似乎有点不大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