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100000026

第26章 心 态(9)

《朝天忏》中也说:“人之所以富贵昌盛,都是从忍辱中得来。”唐代娄师德与其弟初人仕途都只是小官,但不久两人都被提升重用了。娄师德对他说:“兄弟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人们所嫉妒的。你怎样才能避免呢?”他弟弟回答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把它擦去罢喽。”娄师德伤心地说:“你这样做还不够啊。人家往你脸上吐唾沫,是怨恨你,你擦它,正违反他的意愿,加重了他的怒气。往你脸上吐唾沫,不擦它,让它自己干好了,应当笑着接受下来。”正因娄师德的“忍”术高强,他才安安稳稳地做了三十年的宰相。

“忍”是生活的一般性原则。正所谓: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六度万行,忍为第一 释迦摩尼

佛曰:“我得无诤三昧,最为人中第一。”又曰:“六度万行,忍为第一。”

释迦牟尼说:“我领悟了‘不争’的精髓,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他又说:“六种超度方式与万种修行方法中,忍让第一。”

编者手记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释迦摩尼当初在山里修行时,国王率领人来打猎,问释迦摩尼哪个地方有野兽。如果如实相告,就害死了野兽;如不如实相告,又是说假话。正在思考如何回答,国王发了怒,砍掉了他的一只手臂。问第二次,仍在沉思,又砍掉了他的另一只手臂。释迦摩尼于是发下誓愿:“等我成佛以后,一定要先将这个人超度,不让天下的人效仿他做坏事。”他能存有这样的心思,怎么能不成佛呢?后来释迦摩尼出世成佛,最先超度的憍陈如,就是当时的国王。

《维摩诘经·佛国品》云:“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也认为:“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能够忍受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经》中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辱”绝不仅仅是指来自于别人的侮辱,在大乘佛教看来,一切不如意都是辱,饥渴寒热是辱,无聊郁闷也是辱。随缘就化,宠辱不惊,就是忍辱。

《四十二章经》曰:“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佛说罗云忍辱经》曰:“世无所怙,惟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寒山、拾得的《忍耐歌》也曰:“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能依这忍字,一生活到老。”

禅宗忍辱思想与世间忍辱思想相比,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具有内在性、目的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后者则具有外在性、手段性与局限性等特征。然二者之间也有相通兼容的地方:均为包容、和谐和乐观的人生智慧。禅宗的忍辱思想不仅内容宏富,而且在宗教与世间两个层面上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 寒山 拾得

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劝世人要象我。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任他嗔,任他怒,只管宽心大著肚。……

——《忍耐歌》

编者手记

谚云:“天燥有雨,人燥有祸”,人在生气瞋怒的时候,往往容易失去理智而闯祸。如何不生气?除了懂得排解之外,要“忍”,先忍之于口,再忍之于面,进而忍之于心。忍耐可以激发心中的力量,有力量自然就不会烦恼、不会动心、不会起瞋。所谓“忍一口气,风平浪静。”反之,“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能忍自安”。

做人“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宽;无理而又损人,是谓霸道,霸道则路窄。”有的人好在言语上跟人争强斗胜,常常得理不饶人,一句话,非要把人打倒不可。其实“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尽管别人有种种的对不起我,饶他一下,放他一马,或许日后你会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所以原谅别人,就是自留余地,切莫与人争强胜,强胜也不一定是在语言上分高下。

山有崎岖,海有浪涛,人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要想成功立业,不能要求凡事顺遂。所谓“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直饶热得人流汗,荷池莲蕊也芬芳。”能够经得起横逆挫折,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成功,就如荷花愈是炎热的气候,开得愈是清香。所以做人要经得起寒天冰雪,酷暑炎热也要耐得住,正所谓“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

农夫插秧,一定要一步一步向后退,才能把一田的青秧插满。我们在人间修行、做事,也要懂得退一步的哲学,所谓“进步那有退步高”,有时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能够退一步,回头是岸;能够退一步,懂得回头,不一定要等到碰壁,撞得鼻青脸肿了,才来后悔,那就是人间修行的道路。

人都有顺逆境,顺境时要淡,逆境时要忍,只要忍得过,再怎么不顺遂的事都会过去。所以,一个人如果怀抱理想,想要创造自己的前途,一定要学习忍耐,如此才能达到目标。

☆☆和无仇,忍无辱 林逋

省心子曰:“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又曰:“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省心录》

省心子说:“能委屈自己的人,善于与众人相处,逞能好胜的人,一定会有人跟他过不去。”又说:“诚实就不会后悔,宽容就不会有怨气,和气就不会结仇,忍让就不会受侮辱。”

编者手记

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面对侮辱也是这样,当你想不通的时候,各种痛苦和打击随之而来,令你的疲惫不堪、身心憔悴;当你想通的时候,原来是“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与其在痛苦中挣扎,不如坦然的放下,谁又能奈何的了我呢?

在一部典籍里面,有人问荥阳公,被人流言辱骂,应当怎么对待他。他说:“上策是,知道自他本一体,本来没有什么叫骂,没有什么叫辱,所以不为其转,自然就没有愤怒的心情了。下策是,自己想一想,我是什么人,他是什么人,如果要回应他,那不就成了他一类人吗?用这个办法来说服自己,气愤之心就可以消除了。”

《忍耐诗》中说:“忍则身无辱,耐则身无害,不忍或不耐,小事反成大。”《说苑·众谈篇》中说:“能够忍受耻辱的人安全,能够忍受羞辱的人可以生存。”被看成是不可能复燃的死灰,韩安国受到何等侮辱;被裹在厕所的席子里,范唯最后封为应侯。侮辱实在是给人治病的毒药,不使病人昏迷又怎能治好病呢?所以为别人系上裤子的人当了廷尉;甘心让自己的脸被人吐唾沫的人居于宰相的地位。

☆☆欲成大节,不免小忍 韩琦

韩魏公语录曰:“欲成大节,不免小忍。”

凡人语及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唯韩魏公不然,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辞和气平,如道寻常事。

韩琦《语录》说:“想培养成自己高尚的节操,就要在小事上忍让。”

一般人谈到自己感到不公平的事时,必然动火气,变脸色,言辞严厉。只有韩琦不是这样,每当他说到小人忘恩负义,准备陷害自己的地方,总是心平气和,就像说平常的事情。

编者手记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人处世如果能够忍辱负重,那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宽广和目光远大的象征。所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他们常常把一些委屈置之脑后,他们吃了亏也不懊丧后悔,因为吃了亏的人能够得到海阔天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其他的大问题。

韩琦是北宋的三朝宰相,他性情深厚纯朴,心胸宽广,待人宽宏大量。他率军驻扎在定州时,有一次晚上写信,叫一个士兵拿着蜡烛站在他的旁边照明。士兵只看别的地方去了,没想到蜡烛倾斜烧到了韩琦的鬓发,韩琦立即用衣袖把火拂灭继续写信。等会儿回头一看,发现旁边拿蜡烛的人已经换了。他怕主管的官吏惩罚那个士兵,急忙把他叫来,说:“不要换掉他,他现在已经懂得怎样持蜡烛了。”此后军中的官兵都十分佩服韩琦的度量。韩琦驻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非常宝贵的玉杯,说是绝世之宝。韩琦用白金酬谢了献杯的人。他对玉杯十分喜爱,每逢宴会招待客人,都特别命人摆一张桌子,上铺锦缎,把玉杯放在上面。有一天,韩琦招待管理漕运的官吏,他准备用这两只玉杯装酒招待客人。突然一位侍吏不小心撞倒了桌子,两只玉杯都摔碎了。客人们都很吃惊,那位侍吏也伏在地上等候惩罚。而韩琦笑却着对客人们说:“任何物质的存亡都是有规律的。”并对那位侍吏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非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客人们都对韩琦宽厚的德行和度量佩服不已。韩琦的“欲成大节,不免小忍”,一直使他做到了三朝宰相。

古今中外,无论士农工商,能成大事者,无不是具有大忍之心的人

☆☆将愤忍过片时,心便清凉 吴亮

彭令君曰:“一朝之愤可以亡身及亲,锥刀之利可以破家荡业。故纷争不可以不戒。大抵愤争之起,其初甚微,而其祸甚大。所谓涓涓不壅,将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人能于其初而坚忍制伏之,则便无事矣。性犹火也,方发之初,戒之甚易;既已焰炽,则焚山燎原,不可扑灭,岂不甚可畏哉!俗语有云:得忍且忍,得诫且诫,不忍不诫,小事成大。试观今人愤争致讼,以致亡身及亲、破家荡产者,其初亦岂有大故哉?被人少有触击及必愤,被人少有所侵凌则必争。不能忍也,则詈人,而人亦骂之;殴人,而人亦殴之;讼人,而人亦讼之。相怨相仇,各务相胜,胜心既炽,无缘可遇,此亡身及亲、破家荡业之由也。莫若于将愤之初则便忍之,才过片时,则心必清凉矣。欲其欲争之初且忍之,果有所侵利害,徐以礼恳问之,不从而后徐讼之于官可也。若蒙官司见直,行之稍峻,亦当委曲以全邻里之义。如此则不伤财,不劳神,身心安宁,人亦信服。此人世中安乐法也。比之争斗愤竞,丧心费财,伺候公庭,俯仰胥吏,拘系囹圄,荒废本业,以事亡身及亲、破家荡产者,不亦远乎?

应令君曰:“人心有所愤者,必有所争;有所争者,必有所损。愤而争斗损其身,愤而争讼损其财。此君子所以鉴《易》之《损》而惩愤也。”

——元·吴亮:《忍经》

彭令君说过:“一时的气愤,可以断送自己的性命,连累家人;争夺锥尖刀刃那么小的利益,能导致倾家荡产。所以不能不戒除纷争。一般纷争的产生都起源于很小的事情,而造成的祸患却很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细小的流水不阻止它,就能汇成江河;纤细的丝线不斩断它,也可以织成罗网。如果人们能够在纷争产生之初就忍让制止它,制伏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有事。人的性情如同火,刚烧起来时容易弄灭,但是一旦烧成大火,就会烧毁山林燎遍草原,不能扑灭了。这难道不是很可怕吗?所以俗话说:得忍且忍,得诫且诫,不忍不诫,小事变大事。”试看现在的人争斗以致诉讼,导致自身丧命,累及亲人,倾家荡产,起初哪里有什么大的原因呢?被人稍有所触犯就一定发怒,就怨恨别人;别人稍稍侵占了你的好处,就一定要与人争斗。不能忍让,这样就骂人,别人也会骂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告别人的状,别人也告你的状。相互仇恨,各自都想取胜。求胜心切,就没有办法遏制了,这就是送掉性命、连累亲人、倾家荡产的原因啊。不如一开始就忍住愤怒,只要过片刻时间,心境就自然平静了。要在像争斗之初就忍让他,果真有利益被侵犯了,慢慢以礼诚恳地相问;如果这样不行再去打官司也可以。如果官府正直行事,但判决有些严厉,就当委曲求全照顾来保全邻里的情义。这样就既不破财也不伤神,身心安宁,别人也信服你。这是人世中求得安乐的方法。和那些竭力与人争气斗狠,耗心费财,听侯审讯,巴结官府,囚于狱中,荒废正业,以至于丢掉性命,连累亲人,倾家荡产的人相比,相差不是太远了吗?

应令君说:“人们心中有怨愤,一定要与人争斗,与别人争斗,必然会有所损失。因为愤怒而和别人争斗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愤怒而和别人打官司就会损失自己的钱财。这就是君子鉴于《易经》的《损卦》而压制愤怒的原因。

编者手记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因为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宋·吕居仁《官箴》:“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此处世之本也。谚曰:‘忍事敌灾星。’”,又云:“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以及“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都是告诫人们“忍一时海阔天空,让三分风晴云淡”的深刻道理。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做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人,是很难担当大任和成就正果的。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逆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如果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 袁采

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然知忍而不知处忍之道,其失尤多。

盖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而不发,不过一再而已。积之既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遏矣。不若随而解之,不置胸次。曰:此其不思尔。曰:此其无知尔。曰:此其失误尔。曰:此其所见者小尔。曰:此其利害宁几何。不使之入于吾心,虽日犯我者十数,亦不至形于言而见于色,然后见忍之功效为甚大,此所谓善处忍者。

——《袁氏世范》

人们常说为人家能经常和睦的原因,本于能够忍耐,然而徒知忍耐而不明白如何去忍耐,其中的失误会更多。

大概忍耐中有的具有隐藏蓄积的意思在内。别人冒犯了我,我埋藏隐蔽而不发露,这种做法仅适用于一两次罢了。积蓄的越多,发泄之时,越像洪流决口,不可穷尽。不如将愤懑随时发泄,随时调解,不存留于胸中为好。并且自己安慰自己,不妨对自己说:他这样做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这样做是愚昧无知的表现;他这样做是失误所导致的;他这样做是目光短浅,见识狭窄的原因;他这样做对我来说又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呢?不使这种干扰进入我的心中,即使每天冒犯我数十次之多,也不至于在言语表情上表现出任何的愤怒之色,这样才能看出忍耐的功效是多么巨大啊,这才是善于忍耐的人。

编者手记

“忍”字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时髦的字眼,你可以在某个人的脖子上发现带有“忍”字的吉祥物,你可以在某些人的钥匙链上看到刻有“忍”字的装饰品,“忍”字如此受青睐,反映了现代人在处世哲学上对“忍”之境界的追求。可以随时提醒人们——“忍”。一时之忍,可以成就一个人,也许,一时之不忍,会使一个人从此失去历经千辛万苦所碰到的机遇。世界就是这般乖谬,世事就是如此易变,每一个人须谨慎从事。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全集

    本书所谓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这些经典故事具有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每个故事犹如一股股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父母,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心智敞亮。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 沉思录(1)

    沉思录(1)

    在将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可·奥勒留、的皇帝,在鞍马劳顿之中写成了一部《沉思录》,可以说是个人对人生思考的最好注解。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思考,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像马可·奥勒留那样写一本思考人生的书——这也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们可以走一条捷径,那就是吸取先哲的智慧,从而达到引领自己人生的目的。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我们在这本书中采用了《沉思录》中自己对自己谈话的形式,同时,为了表达对马可·奥勒留的敬仰,我们将本书命名为《沉思录》。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热门推荐
  • 梦染东汉

    梦染东汉

    他,枪神童渊的弟子,征战沙场,只为守护在乎的人,一生只此一人足矣;她,尽心尽力,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她此生不悔。铁血东汉,柔情似水,一个不一样的东汉末年,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切尽在本书,新手写书,写的不好的地方,多多指点小弟)
  • 英雄联盟之赵信的身世

    英雄联盟之赵信的身世

    英雄联盟赵信的身世,可有人知道?????
  • 我真的是帅哥

    我真的是帅哥

    我不是明星,但我比明星更红!我不是诗人,但是开创了新一代的诗风!我不是歌手,但是铸造了一个又一个天后!我不是作家,但是出版了风靡这一个时代的小说!我不是大师,但是江湖中没人是我的对手!我是谁?我只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帅哥!
  • 东京喰种之梦喰白黑

    东京喰种之梦喰白黑

    沉浸於梦是无法实现梦想的,欢迎来到黑白世界!就算是你无法认清我,仍然希望你能够找到我。
  • 莞尔笑桃花

    莞尔笑桃花

    家破人亡不一定就是小白菜的设定,今朝莞尔笑桃花,来日抿然醉春风
  • 君要狂

    君要狂

    前世她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今世是溺水而死的弃女。当黯然的珍珠褪去灰尘时,原来是那么耀眼,原以为冰封的心不会融化,却遇见霸气的他。“哎哎,那谁···你别过来!”“王妃,今日花好月圆夜,不如我们干点事?”不等她回答,某王爷已经欺身上去···片段:她揉着已经酸痛的腰,好不委屈,“你今天吃错药啦。”某王爷邪魅一笑,摇摇头,搂着她的腰,说道,“谁要那个东方落盯着你看。”狂爷怒了,“那你折磨他好了!干嘛晚上回来折磨我?!”某王爷没有回答,再次欺身上去,直接进入。“又来?!唔···”
  • 兽妃倾城之神医嫡公主

    兽妃倾城之神医嫡公主

    她姬梓潼本来是二十一世纪的神医杀手,可是却被奸人所害带着上一世的记忆转世重生。因为天生异瞳被称为不祥之人而被迫离开。在万兽森林与野兽为伍,被师父收养。却遇人不淑,某女指着某王爷说到:“我不就是去你的厨房偷了一些菜吗,你至于这么苦苦相逼吗?”“可是我的规矩你是知道的,得罪我只有三个下场,杀、生死不如、放。第一个是陌生人、仇人,第二个是我非常讨厌厌恶的的人,第三就是自己人!”某王爷说到,一脸笑意的看着快要炸毛的某女,某女却不知道,某王爷自从遇到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之后就慢慢的有一个想法。
  • 青丝劫:冷情杀手妃

    青丝劫:冷情杀手妃

    初见他时,他满脸厌恶,用着匕首想要划破她的脸。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残忍的折磨她,却不想越是折磨越是痛。山谷中,他决然斩断青丝,换来的是她主动相吻,步颜雪以为幸福就在眼前,得到的时候才发现如沙漏一般散落,在他亲手将她推入悬崖,一切都是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来花落梦几回

    花来花落梦几回

    她来自异世一楼香魂,他黑暗世界的统治者,本无交集,奈何相遇,是巧合,还是...
  • 萌夫欺上身:盗后大姐大

    萌夫欺上身:盗后大姐大

    她是宰相府里不受宠的庶女;她是被人嘲笑大字不识的秀女;她是坐拥蛮儿山的山寨女王;“老娘是山寨女霸王,才不做你这个病秧子的娘子”谁成想病秧子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小蛮,上了贼船的你想跑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