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100000030

第30章 观 念(3)

然而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一个无法否认的客观现实是:“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好色,人之所欲”,“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孟子·万章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孟子告子上》),“人亦孰不欲富贵”(《孟子公孙丑下》),追求富裕和显贵、厌恶贫穷与卑贱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和渴望。“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同上)在追逐利益、好处与厌恶害处的方面,君子与小人是完全一样的。“夫万民之求利也,如水之走下。”(《汉书·董仲舒传》)“利者,众人所同欲。”(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三)“人无利,直是生不得。”(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君子未尝不欲利”(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七),利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利者,人情之所欲”(朱熹:《论语集注》卷二),圣人、君子也讲利、求利,“圣人岂不言利……若说全不言利,又不成特地去利而就害。”(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六)儒家的这种看法既是对人的欲望和要求客观事实的理论说明,同时也是对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认定和尊重。

然而,在儒家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讲利、求利,而在于是否“放于利而行”、“惟利是求”。 孔子之论言简意赅,质朴而深刻,发人深省,说出了人生行事的常理、常道——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会引起各种社会问题,激化社会矛盾,与人、与己不仅无益而且十分有害。

☆☆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董仲舒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编者手记

义是什么?就是合乎正义与公益的胸怀和行为。董仲舒此处所指之利,就是物质生活条件;所指之义,便是澄沏博大的精神境界。董氏从养生的角度,认为心比身重要。而能养心的,难有义。因此对养生而言,义重于利。

在这段话中,董仲舒深入、完整地剖析了心、体、义、利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心、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人不能没有心、也不能没有体,而“义以养其心”、“利以养其体”,“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可见义、利都是人所必需的,但二者相权衡,因为“心”贵于“体”,所以“养心”之“义”就要贵于“养体”之“利”。

董仲舒区别并强调了“仁”和“义”在德治中的不同功能:“仁”是用来安人的,“义”是用来治己的。他说:“《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春秋》所讲的国家治理,就是治“人”与治“我”相结合。因此他反复强调“义”与“我”和“仁”与“人”之间的关系:“义云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义在正我,不在正人”,“义者,谓恒在我者,恒在我者,而后可以称义”,“义之为言我也,故曰有为而得义者,谓之自得;有为而失义者,谓之自失;人好义者,谓之自好;人不好义者,谓之不自好。以此参之,义,我也,明矣。是义与仁殊,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仁造人,义造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人弗予为义”(《仁义法》)。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义”,“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俞序》);如果一个人不讲“义”,那么与其“生以辱,不如死以荣”(《竹林》)。“天施之在人者,使人有廉耻;有廉耻者,不生于大辱”(《竹林》)。他还引用曾子的话说:“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视死如归。”(《竹林》)因此“德治”的第一要义是统治者必须要讲“义”,即“以义正我”,这是董仲舒的一大发明,正如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所说:“仁是爱人,这是孔子所说;义是正我,这是董氏的创见。”

所以说: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人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

★苦与乐

如果把“苦与乐”作为一道人生选择题,想必是“乐”前门庭若市人满为患,“苦”前怕是人烟稀少门可罗雀。只可惜“苦与乐”这对拆不开打不散的悲喜冤家,并不因人们的厚此薄彼而苦乐不均地对待世人,谁都免不了会在亦苦亦乐中度过或长或短的一生。唯有不甘吃苦受苦以苦求乐,不惧千辛万苦以苦为乐,才能从艰苦磨砺中获取和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这,似乎也应算是人生苦乐年华的辩证法。

☆☆为善最乐,为恶最苦 申居郧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西岩赘语》

编者手记

清朝窦镇著名书画家有句格言:“作德日休,为善最乐。”“作德日休”出自《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作伪饰巧,费尽心机,反而越来越糟。“为善最乐”,事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为善最乐”乐在何处?“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一句话:人生在世,积德行善是最快乐的。

☆☆无名无位,其乐最真 洪应明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菜根谭》

一般人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人生乐趣是最真正实在的;一般人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和忧虑的事,却不知道那些不愁衣食的达贵官人由于种种欲望,那种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编者手记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丰富了,而精神上却空虚了,人们在享受到以前梦想追求的东西时,心灵上却像一张白纸,总感到失落了什么。

老子早就指出过追逐外物必然丧失自己的本性,“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听觉失灵,丰美的食品使舌不知味,驰马打猎使人心中发狂,贵重稀有的物品使人偷和抢。因此高尚的人只求安饱而不逐声色,拒绝物质的诱惑而保持内心安足的生活。”(《老子》十二章)我们今天的生活,只知拼命攒积金钱财富,只看重动物性的满足发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财富的追逐中,都浸泡在放纵感官肉体的快乐里面。这样,我们追逐到的财富越多,我们的心灵就越空虚,我们本性丧失的就越厉害,我们精神就越贫乏,我们的生命表现就越少。

所以,我们还是“勿羡名位,勿忧饥寒”,脚踏实地地生活吧!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释道原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景德传灯录·招庆道匡》

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编者手记

清白者,处天地间,为一坦荡荡的君子,虽贫困却坚守自己的一份信仰,纵然在物质上贫困,但其在精神上无疑是富足的;污浊者,游市集上,为见利而忘义的小人,虽富贵却没有了自己的原则,外表虽光鲜无比,但实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诗云:

未曾清贫难成人,

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

从来富贵入凡尘。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洪应明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处换得乐来。

——《菜根谭》

世人都认为能心愿满足就是一大快乐,可这种愿望常常被快乐引诱到痛苦中;一个胸怀达观的人,由于平日能忍受各种横逆不如意的折磨,在各种磨练中就能享受到奋斗抗争之乐,最后终于从艰苦中换来真快乐。

编者手记

话说,乐极易生悲,苦尽有甘来。这句话虽然朴素,却有深刻道理。艰苦的环境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不屈不挠的品质,这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的素质,所谓苦尽甘来,这是通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不过取得胜利后,就要保持清醒头脑,戒骄戒躁,不然就会乐极生悲。因此,做任何事都是一样,超过了一定限度,则会走向反面了。

《庄子·在宥》中有段意味深长的描述,庄子说:“人过于高兴,助长阳气;过于悲哀,助长阴气。阴阳一起亢进,四季不调,寒暑不和谐,反过来就伤害人的身体。使人喜怒失常,坐立不安,思虑得不出结果,办事中途而废。”

人生中的悲欢苦乐,也和阴阳一样,有其固有的特性,它们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有的苦尽甜来,有的乐极生悲,有的在顺利时突遭祸患,有的则处逆境而时来运转。有谁懂得人生中的“真乐”呢?

☆☆安乐寻常,事无绝对 洪应明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寻常家饭,身分风光,才是个吝乐的窝巢。

——《菜根谭》

有一个快乐的境界,就有一个不快乐的事物相对应;有一个美好的光景,就有一个不好的风光来抵消。可见有乐必有苦有好必有坏,只有平平常常安分守己才是快乐的根本。

编者手记

看事物如果有些辨证的方法,就不容易走极端,因为任何事只要过了度就会发生质变;明白凡事都有它相对应的一面,也就明白了苦与乐,利与害,高与下不会绝对不变。一个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旁人看来他很幸福,实际上也许内心充满了痛苦,因为矛盾处处时时都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矛盾。因而幸福与快乐也是相对的。经过狂风巨浪的人,才能领略出风平浪静的安宁;从痛苦中奋斗得来的快乐,才能使人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做一个平 凡却又品德高尚无私欲扰乱心性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洒脱。

☆☆随心热亦凉,去思苦亦乐 洪应明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要想消除夏天的暑热根本不必用特殊方式,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那你的身体就宛如坐在凉亭上一般凉爽;要想消除贫穷也不必特殊方法,只要能驱逐为贫穷而愁的错误观念,那你的心境就宛如生活在快乐世界一般幸福。

编者手记

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贫穷是人人讨厌的事,任何人都想把贫穷赶走,但这是前世的因缘,不是人力所能强为的。大凡贫穷的人常常起悲愁的念头。只要能够把悲愁的念头除掉,身心等于生活在安乐窝中。孔子说:“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颜子的贤德过人之处。佛家所说的超脱生死的苦海,往生彼岸的乐土,也是这个道理。人能够灭却厌弃生死之苦的心,则此心灭尽自然娑婆寂静,此身才能往生到极乐的境界。人若苦乐之心不除,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安乐。应当把苦乐之心全都除去,所谓“欣厌两俱非”,然后才能达到更高的境地。

☆☆宁无忧于心,不有乐于身 陈继儒

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小窗幽记》

追求身体上的安乐,不如追求无忧无虑的心境。

编者手记

人类的生活,食色还是根本,谁也摆脱不了。所以,肚子吃饱了、吃好了,谁都高兴;衣服穿暖了、穿好了,谁都欢乐;夫妻恩爱了、和谐了,谁都喜悦。这些都是肉体上的快乐,得不到、满足不了,一定会忧愁烦恼的。但这忧愁烦恼却不仅仅是由于肉体上的痛苦与否而决定的。

有的人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妾成群,应该说身体上很快乐幸福了。但却照样心忧忡忡,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身在乐中却无法享用。原因是有了身体上的快乐还不满足,还要追求更大的权利和名声。欲望越大,心中就越不安宁,越要考虑自己的前程、金钱、事业、权位、享受,最后心里越是痛苦。

心里若是没有私心和欲望,知足常乐,那么菜根吃起来也是津津味美,粗衣穿起来也潇洒自在,匹夫匹妇过起来也有滋有味,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无一不是快乐。由此可见,肉体的快乐并不等于真正的快乐,心中的欢乐才是最大的欢乐。心中没有忧愁,无牵无挂了,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岂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了!

☆☆为人必先苦而后甜 林纾

字谕琮儿知之:

天下最难之事为收放心,而最易之事,则为提醒精神。精神一提醒,则后来艰难之状,历历布在眼前,放心不敛则自敛矣。凡血气未定之人,容易为人诱骗。你之朋友亦不是有心陷害,不过是青年之人。阅历不深,毫无后顾之忧,一日畅快便过了一日,不知不觉将堂堂岁月积渐抛荒。一日抛荒,便种一月一年之根株。心情渐渐疏懒,以为凡事都有明日,不知不觉明日便失之今日,逐日如此,不知不觉又度一月。一月不过三十日,试问一年有几个三十日?岂不可惜!而翁(你的父亲,此为林纾自指)今年七十有二,未尝一日偷闲,正以来日无多,格外秘惜。汝年仅二十,如能如我勤勉,将来岂复可量。譬如商家,我之资本无多,能俭能勤,亦足支撑过日。汝年富力强,本钱充足,更能勤俭,发财便无限量。须知为人必先苦而后甜,不宜先甜而后苦。我在一日,汝便有一日之安饱,此不是甜境,是未来之苦境。汝若昧昧视为甜境,则苦境之来,正算不到是何时日。吾为汝计,方汲汲顾景,汝反偷闲往观电影,有何益处?不是作骗,便是狙劫,至侦探等等,全是教人为恶,毫无阅历之可言,观之殊损眼光。汝言夜间睡不着,必是课后与同学闲谈,不能就枕,率性出塾游玩,此即不能收敛放心处。放心一萌,则眼前便起一道愚云,将一身事业全行遮蔽。如道士炼丹,时时着魔,令汝七颠八倒,你当早早回头,习一静字,便是安心之法。由静生明,由明看到家境,则志气奋发矣。勉之勉之。癸亥(1924年)四月二日父字。此书留观,不可抛弃。

编者手记

人生奋斗之路要先苦后甜。在生活中,有人往往只羡慕成功者头上熠熠闪光的桂冠,却不知道“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人们常常忽视甚至全然不知成功者所付出的代价和忍受的苦楚。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法国作家雨果也说:“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豪杰的乳汁。”

当一个人能正视生活中的苦,甘于吃苦并乐于吃苦的时候,他的身上就会滋长出一种对苦的忍耐力、承受力和抗压力,而这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凭着这一笔财富,人就能在今后的生活旅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愈苦精神愈坚韧,愈苦意志愈顽强,最终在事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没有吃过苦的人,突遇困苦就会情绪低落,自暴自弃,甚至承受不住挫折的考验而轻生。他们的生命中缺少一分因吃苦而拥有的精彩和厚度,缺少一种透过吃苦而培养起来的自强自立,因而他们不曾享受到苦尽甘来的喜悦和乐趣。

☆☆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李大钊

本来苦乐两境,是比较的,不是绝对的。哪个苦,哪个乐,全靠个人的主观去判定它,本没有一定标准的。我从前曾发过一种谬想,以为人生的趣味就在苦中求乐,受苦是人生本分,我们青年应该练忍苦的本领。后来觉得大错,避苦求乐,是人性的自然,背着自然去做,不是勉强,就是虚伪。这忍苦的人生观,是勉强的人生观,虚伪的人生观。那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但是,求乐虽是人性的自然,苦境总缘着这乐境发生,总来缠绕,这又当怎样摆脱呢?关于此点,我却有一个新见解,可是妥当与否,我自己还未敢自信。

同类推荐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华服出席喧嚣的派对,只感受到一群人的孤单;曾经亲密的恋人,分手却仿佛在两人之间筑起了高高的藩篱;即使亲近如父母家人,也总有难以启齿的时刻……在当今社会,此类哲学中称为“异化”的现象成为青年人无法回避的痛点,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纷沓机遇的同时,也用满载物欲的价值观对其施加控制,使之疲于奔命、不断迷失。作者柳东民富有创见性地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日常生活中诸多“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解读,超越政治层面,从爱与人性的角度,清晰而精准地展现了一个富于人情、浪漫的马克思及其核心思想——他已卸下教科书赋予的身份标签,只想面对面地与你聊聊,那些生活中别人不懂的苦痛。
  •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无疑是人类生命智慧的启明星,以博大精深的哲思照亮了世界。他曾经讲经的楼观仙地,吸引着无数后人朝奉膜拜,悟道养生。在经台仙地悟道数年的任法融道长,深谙道法自然之玄机,不但将道法自然蕴于书法和讲经,还撰写了《道德经释义》,传播老子思想精髓,更使说经台鸿儒盈门,访客如云。
热门推荐
  • 傲视九天逆天废材三小姐

    傲视九天逆天废材三小姐

    空间被篡夺?穿越变成废柴?无赖王爷死缠?这些不算什么。和她拼爹拼娘拼师傅拼老公?你拉倒吧,就你,就算你爹是神那也是被吊打的份!和她拼颜值?你拉倒吧,你就算是天仙也比不过她一根头发,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和她拼运气?你就算是幸运女神的亲生女你也只有甘拜下风的份!她是谁?谁不知道?她就是九层境主——龙曦!
  • 长命孤百岁独

    长命孤百岁独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海底,寻找希望的缺口,却又在惊醒时,瞥见绝美的阳光……
  • 我们成长的年代

    我们成长的年代

    四年前,我知道怎么算太阳直射角,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二元一次方程信手拈来,唐诗古文,虽然不是说精通,但是我能轻松的读懂,英语虽然不好,但是我知道eitheror和neithernor用法。现在呢?我的简历上没有英语四六级,没有计算机二级,就连普通话也只是三甲。大学没有让我成长,让我成长的是这个社会。
  • 女娲石之泪

    女娲石之泪

    她,是女娲之女,有着保护苍生的使命;他,救世主,有着拯救苍生的使命;他,魔界最高统治者,默默守护着她
  • 兰草生

    兰草生

    出生在乱世,你是否还能坚持本心?面对背叛,你是否还能风轻云淡?面对离别,你是否还能自在洒脱?君子如兰,含薰待清风。叶生兰不是君子,但她却依然希望自己能等待到那缕清风,只是,这根草何时才能扎根崖谷,散发自己的幽香呢?
  • 骑狐难下

    骑狐难下

    在这个地方,动物成精,他们与人一样生活着,拥有同样的感情和生活习惯,耳朵和尾巴是他们的标志。以狐虎狮熊四国为主的生活。四国的争斗几乎没有停止过,我们的女主人正是这猫族部落自小派到狐虎两国的人,目的是让四国崩溃。但是,她与狐国王子邂逅让人……
  • 沉思录·员工版

    沉思录·员工版

    《沉思录》,一位罗马皇帝的心灵独白,凝结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管理智慧,是中外多国领导人的案头书。本书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对《沉思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打开你的心锁、开启你的智慧之门,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
  • 千落似锦年

    千落似锦年

    每个人都犯过错,也都应该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年少的我们,叛逆过,冲动过,也因此付出代价过。七年前,我骄傲,冲动,蛮横,脾气不好,给你闯下了很多的祸,谢谢你的不计较,四年前那件事情发生,我知道你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好脾气的原谅我,你可以骂我,恨我,我不奢求你的原谅,但我怕,怕你如今所爱之人并非良人。有一段青春,在更阑人静时让你失声痛哭,有一个人停留在那时,不敢回忆却也久久不忘,那些未完成的许诺说者忘了,听着也假装忘了吧。关于爱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他什么时候帅过,只是你爱过”“你怎么这么贱,她惹到你什么了,你要杀她,错都在我,有什么事儿冲我来。”关于友情“如果有一天我被穆苒杀了,一定是你递的刀”
  • 专情老公

    专情老公

    她是市长的女儿,人前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私下却是个杀伐果断,手段霹雳的黑道女王,掌控着最大的黑道组织,在那次偶然的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却遇到了让她有了做个小女人想法的男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本书将哈佛教授的心理课程汇集成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方面,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每个故事后面,还附上了鞭辟入里、意味深长的精彩点评,它们从智慧的高度诠释了这些优美故事的现实意义所在,以小见大、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