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100000037

第37章 言 行(4)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肯乱讲话,更不说空话,为什么不随便说话呢?因为怕自己的行为做不到。所以行仁的人,有信义的人,往往不轻易答应,不轻易发言。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关于言与行的关系问题,孔子曾三番五次的强调过。在《学而》篇里,孔子说过“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为政》篇里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在本篇里,除了“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的说法外,孔子还说:“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在《宪问》篇里,孔子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所有这些说法,意思都只有一个,就是要求言行一致,多做少说,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言与行,只有互补才能发挥功效,狂言者,即使再敢说,也会被视为无知;妄言者,即使再能说,也是一文不值。

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朱熹曰:“言古者,以见今之不然。逮,及也。行不及言,可耻之甚。古者所以不出其言,为此故也。”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可见,处世之要务,在于言行一致。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十有八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还是多做少说,言行一致为好。

☆☆言者,行之指也 曾参

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故曰:“听其言也,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惽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踰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眼神,是内在思想的外现;言谈,是内在意图的外露,内心思想通过眼神和言谈表现出来。所以说:“以他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断出他内心的想法。”也可以说:“听他的言谈,便可以知道他的爱好。听他言论的侧重点,便可以知道他心中的谋划的策略。用时间来考验他,可以知道他的信誉。观察他所喜爱和亲近的人,可以知道他的为人。面临危难看他是否害怕,愤怒的时候看他是否糊涂,高兴时看他是否得意忘形,亲近异性时看他是否有越轨之举,给他美食看他是否有违常礼,给他好处看他是否能谦让,面临丧事看他能否坚持操守,面临困境看他是否不营私舞弊,使他辛勤劳作而看是否不打扰别人。”

编者手记

曾子曰:“言者,行之指也。”因为言是行动的表示,所以才会“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才必须“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大戴礼记·解诂》)。这样,言不仅为心之声,不仅用来表达某种愿望、企图和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要服从于“行”所达到的水平。不能行的东西则不可言,当你言的时候,则表明你已将与此言相符合的“行”付诸实施。同时,曾子又提出了先思而后复的观念:“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言思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人信其言,从之以行,人信其行,从之以复,复宜其类,类以其年,亦可谓外内合矣。”(《大戴礼记·解诂》)是讲人的整个行为过程由思、言、行、复四部分组成,这叫做外内之合,行是外内之合的交汇点。无行则内不能外现,无行则外亦成空洞。但是,行并不是过程的终点,一个完整的过程还需要“复”的功夫,反复的功夫。就是说,言行一致并不能仅仅从形式上作出价值判断,形式上的一致只是条件之一。换句话说,不合乎道义的事情也会有言行一致的外表。所以,只有经过反复的复宜其类合乎道义的言行一致,才是有价值的,全面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言行一致。

☆☆言思乃出,行详乃动 王修

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此败矣。

——《诫子书》

你时时不可不慎重啊!善与不善的关键,就在这里了。你的行为举止,对于别人,总要宽容为好。说话要经过思考才出口,行事要经过周密考查才能做,说话做事都要合情合理,违背这些就会失败。

编者手记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堤溃自蚁穴,细微可不慎。恭为德首,慎乃行基。谨慎是“不糊涂”的基础。一个处事谨慎的人,必然是头脑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

人生在世,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要建功立业,当然要格外谨慎。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远虑在先,就能近处无危。处顺境飘飘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必定难成大气。“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头的时候,也要学会抬头看看天。静观默察,心如止水,谦虚谨慎,则事易成。谨慎还是远离危险,确保安全的良方,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只有谨慎,才能稳操胜券,所以,做人一定要问问你谨慎了没有。

☆☆一言足以招大祸,一行足以玷终身 王永彬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症也。

——《围炉夜话》

一句话就可以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玷污,所以古人守身如玉,惟恐做错事而使自己抱憾终身。

编者手记

西汉文学家杨雄,在《言·修身》里说道:“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四重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四轻即“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如辱,好轻则招淫”。可见,一言一行在人生中相当重要。重言、重行可利己利人,否则会招忧招辜,甚至可招杀身之祸。

言,有真言、谎言,有善言、恶言。言可多,亦可少,运用得好坏,其结果则截然不同。这就要看言者所言是否合乎身份、合乎时宜、合乎场合,古人谓之“慎言”。“人主之言,不可不慎”,君主的失言,可以毁掉社稷;“君子,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有教养的人失言,千里之外的人也会敬而远之,毁坏自己的声誉。所以,所以说话也不能不有所讲究,要掌握分寸。该多讲时,不能少说,否则言犹未尽,故孔圣人对其弟子讲道常循循善诱,唯恐不周;该少讲的,不能多说,否则“言多必失”;该沉默时,不可出声,“沉默是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言必谨,“行莫过于谨敬”,为人处事也应谨慎为好。一个人光明磊落,清白一生,如果因为一件小事而坏了名声,玷污了人格,那可太不值了。所以古之圣贤行事非常小心,惟恐做错了事,让自己终身抱憾,凡事都会“三思而后行”。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金缨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人都知道饮食可以有益生命,却不知节制饮食可以养生。

——金缨《格言联璧》

说话有节制就少得罪人,行为有节制就少悔恨。爱慕有节制则要求少,快乐有节制则祸败少,饮食有节制则疾病少。人都知道说话可以显示自己的优点,但不知说话谨慎可以培养德性。人都知道饮食可以有益生命,却不知节制饮食可以养生。

编者手记

言语,是一个人的内心思想的表示与反映。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思想,具有宽广的胸怀,其言语也必然是豁然的、通达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思想龌龊、心胸狭隘,其言语也必然是干涩的、刻薄的。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宁愿和“君子”打顿架,也不和“小人”说句话了,因为“喜时说尽知心,到失欢须防发泄;恼时说尽伤心,恐再好自觉羞惭。”

古人云:“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事实上,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来表达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所以,心里可以天马行空的想,但是嘴里却不能肆无忌惮的说。更何况,“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因此,“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所以,一个人应该在其心里多存谢意,多出赞言,平淡坦然,物我两忘。这样就不会“施绝然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言行者,立身之基 司马光

言行者,立身之基

——《资治通鉴·陈纪》

言行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础。

编者手记

“言行者,立身之基。”人之为人,其言其行不可缺也。西汉文学家杨雄,在《言·修身》里说道:“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四重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四轻即“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如辱,好轻则招淫”。可见,一言一行在人生中相当重要。重言、重行可利已利人,否则会招忧招辜,甚至可招杀身之祸。

言,有真言、谎言,有善言、恶言。言可多,亦可少,运用得好坏,其结果则截然不同。这就要看言者所言是否合乎身份、合乎时宜、合乎场合,古人谓之“慎言”。“人主之言,不可不慎”,君主的失言,可以毁掉社稷;“君子,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有教养的人失言,千里之外的人也会敬而远之,毁坏自己的声誉。所以,孔子说:“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唐朝吴叔达曾说过:“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可见,言行,是君子修身、立事的关键,不可不察也。一个人只有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和谐之音、不规范之行、不练达之举,是否言行一致、慎言谨行,才能及时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从而做到“内外相应,言行相称”、“语言文雅、行为优雅”,做一个举止高尚、受人称道的人。

☆☆言必有防,行必有检 徐幹

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

——《中论·法象》

君子不说不负责的戏耍之言,说话要有一定限度;没有轻佻的举动,行为要有所检点。

编者手记

《菜根潭》中说:“口乃心之门,守之不紧,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因为“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言必有防”,就是说话要谨慎,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出言听语都应谨慎,因为“舌是利害本,口是祸福门”。《易经》曰:“产生乱的原因,语言是阶梯。国君在语言上不缜密就会失去大臣,大臣在语言上不缜密就会失去生命。”疾病往往是因为饮食不慎而引起,祸患则因为言语不慎而招致。

“谨发怒里性,慢发言中言。”曾国藩曾提出来:“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诚,勿言;无益于世,勿言;损益相兼,勿言;后有流弊,勿言;往哲己言,勿袭言;非吾力所及,勿轻言。”这就是“君子慎言”的要求。“言多必失,言多必思,言多必施。”说话本是人的基本功能,是人与人交流的直接方式,利用好说话,可以做大事,取得事业发展,而利用不好语言,又可惹祸招灾,古今多少人死伤在舌头下面。

鬼谷子曾教导弟子:“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意志、情欲、思虑和智谋都由这个门户出入。”所以,做事不能随心所欲,说话不能口无遮拦,不必说的话不说,需要说的就一定说得恰当;不必做的事不做,需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切记“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同类推荐
  •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最后一位道士

    网游之最后一位道士

    公元3069年,地球资源彻底枯竭。希望号满怀着人类的最后种子射入太空,前往α号星球。而地球上的人类全体放弃肉身进入由地球联邦创造的全息游戏:人生,等待抵达α号星球。道士,一个每次升级都必须平均加点的废柴职业,也是唯一一个游戏中莫名被抹除传承的职业,所有道士职业者被全部强制转职。黄震,为了一件神器而成为了人生中最后一位道士玩家。当他实力渐渐强大,他逐渐知道了人生不仅仅是款游戏。
  • 特工妖妃生成记

    特工妖妃生成记

    穿越了?没事活着就好!是只狐狸?无碍,能吃喝玩乐就行!是彩色的?无事没毁容就OK!可是……后面那个,对!木有错逗是你,跟着偶干嘛?
  • 放眼天文世界

    放眼天文世界

    宇宙,一个充满神秘的空间,一个令许许多多的天文爱好者,为之疯狂陶醉的神秘意地……仰望夜空,无数眨着眼睛的小星星,似乎在向你诉说着宇宙室间的神秘;转瞬即逝的流星,划破夜空,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天狗吃月亮”的故事,绵延千载,诉说着人类对于宇宙太空的敬畏与求索;拖着长尾巴韵“扫把星”,历尽几世的轮回,终于换来了自己的清白;绚丽多彩的极光,在寒冷的夜空中,尽显它的美丽与柔情……
  • TFboy请原谅我的爱

    TFboy请原谅我的爱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 须弥三国志

    须弥三国志

    上古时期,盘古创世,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众仙神居于须弥山,人与兽居于山下九州十二国。相传九州有艳曲《九歌》,乃亡国之乐。数年前,第一强国俱芦坊间人人传唱,遂亡国。如今,又有一女子在大国瞻部国都周饶唱《九歌》,歌声婉转,一曲东周饶。关于唱《九歌》的女子,有人说她是谪仙,有人说她是妖魔,众说纷纭,只因,她没有灵性。
  • 麻辣王妃三休夫

    麻辣王妃三休夫

    意外穿越到唐朝,被当做乞丐塞进了花桥,嫁给野兽辽南王!洞房花烛,仓皇逃脱,这家伙追了半壁江山,却遭遇真假新娘,美女穿越到古代,这家伙追逐到现代。一休王爷,傻子才嫁他;二休王爷,不要妨碍我回家;三休王爷,霸道我就甩了你。
  • 逆战之迷雾小镇

    逆战之迷雾小镇

    云飞,一个勇敢而坚毅的男人。一封已故妻子的来信开启了他的冒险生涯。这里是逆战的世界。这里是僵尸的世界。四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 时光入梦

    时光入梦

    时间就是可以减轻伤痛的药,冲淡了岁月带来得伤痛,你与我,本来就相差着一条银河,真的还要去争取吗?
  • 古有燕行

    古有燕行

    我从未想过,这一天会这么早来临。入宫之行,于父亲,于燕家来说,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若是自己在宫中得势,不论后廷于朝堂,燕家都会立于巅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可若不是,自己便会老死于宫中,一生不得到大千世界中游历见识,又有何意义。可是,父亲和燕家一众人却是不以此为虑,他们认为,只凭我的容貌,足可以讨得皇上欢喜,为此,他们宁愿牺牲我的自由。
  •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神秘的画中人,拥有自由进出各类画的特殊能力。从此,品江山如画,生活好不惬意。然,各种麻烦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重重阴谋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呢?且看神秘画中妃,千变万化,颠倒乾坤,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