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600000032

第32章 隋朝大业(3)

隋末农民起义的规模非常巨大,可是缺少胜任的起义领袖。起义付出极大的代价,严重地打击了隋统治,但起义的果实,不得不归于北周旧贵族李渊所建立的唐朝。起义农民是推倒旧政权的根本力量,但必须再加上领导的力量,才有可能取得起义的胜利。这个领导力量首先要有推倒旧政权的决心,高举起义的旗帜,表现出鲜明的行动方向。更重要的是要广大民众认为它是统一与安宁的希望所寄托的政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政治上军事上有不少措施,足以造成影响,收揽人心。李密、窦建德起初是农民领袖,后来起义旗帜愈举愈低,不可能获得胜利。唐朝廷虽然是贵族官僚集团,但人们认为它是未来的统一者,各州郡纷纷向它降服,它的文武官员很少投降别人,正好说明唐朝君臣有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农民起义军既然缺乏足以取胜的领导人,而唐朝恰恰具备着取胜的条件,隋未农民大起义的果实归于唐朝,是完全合理的、必然的、可以理解的。

隋朝的经济与文化

在黄河流域,因融合运动的逐步完成,经济上的破坏也逐渐减轻而转向恢复。在长江流域,经过将近300年的开发,经济上升到黄河流域的水平,并且还在继续上升。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广大的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

隋朝政治上的统一,使得文化上也南北合流,有了新的成就。《切韵》《隋书·经籍志》等,都是极有价值的著述。

统治阶级提倡宗教,本意是麻醉民众,但自己也往往被麻醉,受宗教的毒害。隋文帝幼年寄养在神尼智仙的尼寺里,13岁才还家。周武帝灭佛,智仙隐藏在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他大力提倡佛教,晚年甚至排斥儒学,为石虎、梁武帝、齐文宣帝等崇佛君主之所不敢为,佛教在短期间内竟成为国教。佛教原有向极盛阶段发展的趋势,经这一提倡,从隋朝起,佛教进入了极盛阶段。

隋唐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医学家,生于581年,正是隋朝建立的那一年,逝世于683年,跨越了两个朝代。

孙思邈的老家在京兆华沅(在今陕西)。小时候的孙思邈经常见到许多穷苦百姓得了病,或是因为没钱医治,或是医治不好,年纪轻轻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看着人们哭天喊地,孙思邈头脑里萌发出一个念头:“救活一条人命是多么重要啊!黄金虽贵能够用钱买到,而人的生命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从此,孙思邈幼小的心灵里树立了一个宏伟的志向:要做个好医生,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痛苦,也为他们的亲人解除痛苦。

在这个宏伟志向的驱使下,孙思邈发愤学习,认真钻研。为了掌握广泛的知识和可靠的本领,他不辞辛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读了大量各种各样的医学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精深的医学技艺,为他以后的行医生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个好基础,孙思邈行医不久就出了名,渐渐名声越来越大,连朝廷里也知道了他高超的医术,要召他去当医官。但孙思邈不愿被束缚在皇宫里,执意推辞了,他知道他的根应当扎在千百万百姓中间。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医德也很好,他不会因病人交不起诊费就把病人拒之门外,见死不救。相反,他经常为许多病人义务治疗,还把药送给他们。对于远道上门求医的病人,他还腾出房子让他们居住,亲自为病人熬汤端药,胜似对待自己的亲人。只要有人请他出诊,他总是有请必应,不管是风雪弥漫,还是深夜黎明,都会立即赶往医治。

有一次,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撒不出尿,小肚子胀得非常难受。他请来孙思邈,恳求道:“孙医生,快救救我!尿脬都要胀破了!”这种病的医治,以往都是用药来排泄。现在,孙思邈看病人那么痛苦,心想:“吃药怕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尿流不出来,怕是排尿管的口子不灵了。能不能用根管子插进尿道,让尿通过管子流出来呢?”孙思邈考虑一番,决定试一试。可是尿道很细,什么样的管子才能插进去呢?他苦苦思考着,十分焦急,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小孩拿着一根葱管在吹着玩,突然受到了启发,心想:“葱管又细又软,大概可以试试。”于是,他赶忙叫人找些香葱,从中选出细韧的一根,稍加削剪,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一根小小的葱管,便消除了病人莫大的痛苦。孙思邈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导尿术的人。

又有一次,孙思邈出诊回来,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了一口棺材。棺材缝里渗出了鲜血,一个老婆婆跟在后面哭得死去活来。孙思邈被哭声深深打动,又觉得棺材里流出的鲜血很不寻常,就连忙赶上前去,问道:“棺材里装的什么人?死了多长时间啦?”老婆婆忍住哭泣,含泪答道:“已有几个时辰了。”孙思邈说:“把棺材打开,让我看看好吗?”老婆婆开始不愿意,孙思邈并不放弃,耐心说服老婆婆:“可以试试。我看棺材里流出的鲜血,应该还是有希望的。”老婆婆听孙思邈说得有理,就一边让大家打开棺材一边说:“我可怜的孩子啊!她是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受了不少罪。结果小孩子没生下来,把自己的命也给送了。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医生要是能把她救活,我一定给你磕头。”说话之间,棺盖已经打开。孙思邈往棺材里一看,只见那妇人脸色煞白,忙探手去摸妇人的脉,果然还在微微颤动。孙思邈赶紧拿出银针,选好穴位,慢慢地扎了下去,然后手指不停地捻动。不一会儿,只见那妇人呼了口气,睁开了双眼。又过了一会儿,一个胖娃娃“呱呱”落了地,老婆婆连忙抱起婴儿,激动得泪水不住地往下流。孙思邈拿出随身携带的药,让产妇服了下去。产妇渐渐苏醒了,脸上也有了血色。老婆婆抱着婴儿跪倒在孙思邈面前,一面磕头,一面感激不尽地说:“谢谢救命之恩!谢谢救命之恩!”孙思邈连忙把老婆婆扶起来。周围的人看到孙思邈一针救了两条人命,都惊讶、敬佩不已,同声称赞他真是个神医。

孙思邈在行医的过程中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得病的原因,开拓用药的思路。他发现山区的贫穷百姓容易得“雀盲眼”(即夜盲症),这种病人白天的视力挺正常,可一到晚上就变得像麻雀一样,什么也见不到了。而有钱人常常得脚气病,症状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乏力。孙思邈想,为什么穷人多得夜盲症,富人多得脚气病呢?这肯定与饮食有关,不是多吃了些什么,就是少吃了些什么。于是,他比较了穷人与富人的饮食,发现富人多吃荤腥油腻、精米细粮,而穷人却很少吃荤,吃的多为粗粮素食。经过反复考虑,他认为穷人得夜盲症,很可能是很少吃荤的缘故,富人得脚气,不是由于吃荤就是由于吃细粮。他再作仔细分析,发现粗粮里夹杂着不少米糠麸子,精米白面则把这些东西弄得一干二净,看来脚气病就是因为缺少米糠和麸子这类东西引起的。思考分析之后,孙思邈对症下药。他试用动物的肝脏治雀盲眼,试用米糠和麦麸治脚气病,果然都很见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脚气病的医学家,比起国外的最早记录,要早出1000年左右。

孙思邈还十分擅长针灸,在古人已知穴位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又发现了不少新的穴位,并总结出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就是哪里有病往哪里针灸。后来,人们把这种方法归纳为四个字,叫做“以痛取穴”,也学着孙思邈的样,把“以痛取穴”的穴叫“阿是穴”。提起阿是穴,这里有个来历。

一次,有个病人找孙思邈看病,说大腿里侧有个地方疼得要命。孙思邈给他开了一剂中药,可服了之后并不见效。孙思邈就给病人使用针灸治疗,扎了几次,病人还是一个劲地喊痛。孙思邈想,除了古书上所说的那些穴位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穴位了吗?他一面用大拇指在病人的大腿上轻轻地掐来掐去,一面不断地耐心问着病人:“是不是这儿痛?”掐了很多地方,反复问了很多遍,病人忽然叫了起来:“啊!是,是,就是这儿!”孙思邈就在那个点上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痛果然好了。孙思邈想,古书上没有这个穴位,应当给它叫个什么名字呢?噢,对啦,病人说“啊!是,是,就是这儿!那就叫它阿是穴吧!”阿是穴就是这样得来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孙思邈积累和搜集了大量简便而有效的药方,他把这些药方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书,叫《千金要方》,也叫《备急千金方》。“千金”的意思就是说,书里所载的药方都是十分宝贵的,这时孙思邈已经70岁了。到了整整100岁的时候,孙思邈又把他后30年所积累的方子编成了另一本书,叫《千金翼方》。“翼”就是辅助的意思,就是要用它来弥补前一本书的不足。在这两本书里,孙思邈一共记载了6500多个药方,不仅数量多,疗效也很好。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医学家,人们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把他经常采药的五台山称为“药王山”,并且在山上建了药王庙。

同类推荐
  • 老婆大人是女武神

    老婆大人是女武神

    穿越的李宇轩,发现自己死因居然是被一只“母暴龙”一脚踢死的,只不过这“母暴龙”似乎很漂亮。然而,为什么现在要入赘,还是入赘到母暴龙家里,李宇轩很是不明白。“妍儿,你看我最近这么老实,就让我把雯欣娶进门吧!”看着眼前一身戎装的顾欣妍,李宇轩低声轻语道。顾欣妍冷笑一声,“想纳妾?可以,等你什么时候打的过我了,你就去娶吧!”说着,手中的长枪往地上一敲,瞬间地板裂出一道宽缝。李宇轩擦了擦了额头的汗水,“要不我们床上试试,我想我还是打的过你的!”第二日,顾欣妍神清气爽的从屋内出来,众人半天不见李宇轩身影,进屋一看,只见李宇轩瘫软在床上,同时哭喊道,“一晚十一次,我是牛也抗不住啊!”
  • 宋谜2

    宋谜2

    宋朝有许多谜。比如,只有3公里长的杭州苏堤,为什么在课本上都谎说是三十里?为什么要谎说司马光砸过缸?为什么苏轼的私生子会这么多?为什么徽钦二帝会被劫走?又,十字军东征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八仙过海都去了哪里?……本文的主角在北宋做了很多的努力,本文将继往开来,悬念不断,新意无数,开发科技,探索文明,笑侃历史。本文绝对有新意,能给你带去无穷的畅想和无数的笑意,谨请围观、点评。
  • 无德昏君

    无德昏君

    不想上朝?那就废了早朝吧;11凋零?那就全国选秀吧;辽东丢了?干什么吃的,给朕打回去!中原乱了?竟然敢造反,给朕围剿了!没有中兴王朝的雄心壮志,只想花前柳下,安享太平。管他昏庸无道,德行有悖,只愿问心无愧,自在逍遥。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战国夜鹰传

    战国夜鹰传

    一个小小的真实度百分之六十的故事(和谐,要和谐,建设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咱要把你和谐)
热门推荐
  • 凌虚妖帝

    凌虚妖帝

    勇,可破杀千军!谋,可决胜千里之外!仇,定数倍奉还!义,不弃忠勇之手足!天生脉络不通,逆宿命,违天道,另辟蹊径,遁入妖门,创宗立派,睥睨天下,成就一代灵神!后世人称……凌虚妖帝!
  • 义行天下情为重

    义行天下情为重

    她的前世,是火凤之女,五岁时,却惨遭抛弃,被丢到萧家的门口。从此,她改名为萧云遥。无情,无心。十一岁学成,纵横三界;二十一岁无敌三界。随后,莫名的成了萧家家主!但是在她五百岁时,萧家惨遭灭门,她为了保住萧家一脉,与几十万天兵同归于尽!转世重生,阴差阳错,这一世,她又该如何抉择?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凤有傲羽,当掌九天!三生劫祸,劫后重生,且看她如何风云天下,如何逆天而行!此文脱离正常轨道,不喜者慎入。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腹黑邪王:怒宠神偷小王妃

    腹黑邪王:怒宠神偷小王妃

    财迷小贼魂穿古代,成已婚妇女!逛花楼,看禁书,踢赌场……尼玛!相公来了!某财迷瞬间伪装流氓本质,露出狗腿笑容!土豪相公发福利,亲一下,一个金条!财迷女人眼冒红光欢呼:亲耐滴,来吧!一下,两下……喂喂!你这是要咬死自己亲娘子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魔妃废物四小姐逆袭

    盛世魔妃废物四小姐逆袭

    还记得我们在满天的繁星底下相遇吗?还记得我和你在哪一起许下的承诺吗?还记得我身受重伤时你发风的情景吗?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牵手,拥抱,亲吻吗?曾经我天真的认为我们是永远的但我不能再和你创造更多的第一次了再也不能和你相约在同一片天空下了不能再看到你了对不起我违反了我们之间的承诺但最少你忘了我
  • 衣橱冒险记

    衣橱冒险记

    我俩打开这满是灰尘的衣橱,看见里面有一件大衣,不小心跌进去了,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剑斩诸天

    网游之剑斩诸天

    未来,神秘游戏超元面世,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神奇世界。在那儿。有人帝统江山,有人名扬天下,有人塑造传奇,有人成就神话。唯独那个人,他挥动手中的魔剑,为了一个承诺,誓要斩碎诸天神魔!
  • 风之绝唱

    风之绝唱

    世界树是这个世界的最明显的标志,目前人类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物种,但这只是这个世界的百分之一的区域。当一天一位神降临在这个世界上,迎接这个世界的,将是什么样的风浪?
  • 邪魅王爷的冷情宠妻

    邪魅王爷的冷情宠妻

    原本即将成为太子妃的她,却阴差阳错成了别人的妻子。她知道自己命运已经被改写,眼前熟悉而陌生的人,看着他手段残忍,嗜血沉默,却依旧笑容狷狂邪魅,她这才明白多年的相处,他亦隐藏着真心。局势动荡的岁月里,她守护着心底的秘密,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