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5600000019

第19章 大自然的享受(4)

种兰极难,其花又极纤弱易萎,人类公认它具有高贵的性格,其原因无疑地即在于此。在众花中,兰花如栽植稍有不当,最易朽萎。所以爱兰的人往往亲自种植,不把它交给庸仆去照顾;我看见过有些人照顾兰花,有如奉养父母那样地小心。一株极贵重的植物能够象一具极好的铜器或花瓶那样地引起人家很大的妒忌;一个朋友如果不愿分一些新枝给人家,也会造成很深的怨恨。中国古书中有一段记载说,一位学者因为朋友不愿把一种植物的新枝送给他,使实行偷窃,结果被捕入狱。对于这种情感,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曾有过这么美妙的描写: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得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此后誓不植兰。,

菊是诗人陶渊明所爱的花,正如梅是诗人林和靖所爱的花,莲是儒家学者周濂溪所爱的花一样。菊花开于深秋,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具有“冷香”和“冷艳”的。菊花的“冷艳”和牡丹的华丽比较起来,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据我所知,菊花共有数百种,宋代一位大学者范成大以极美丽的名字去称呼各种的菊花,居然造成一种风气。种类之繁多似乎便是菊花的特色,其形状及色泽具有不同之处。人们视白与黄为菊花的“正”色,对紫与红则视为变体。所以比较低贱。白菊与黄菊的色泽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银碗”、“银玲”、“金铃”、“玉盆”、“玉铃”、“玉绣球”等。有的则用著名美人的名字,如“杨贵妃”和“西施”。有时它们的形状如女人剪短了头发一样,有时它们的爪须则和长发一样。有几种菊花比其他的菊花更香,最佳的菊花据说有麝香或“龙脑”香的香味。

莲花自成一类,据我看来,它是花中最美丽的花。因为,它的花与茎叶整个在水上漂着,夏季没有莲花可赏是不觉其乐韵。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房子在池塘之畔,尽可以把莲花种在大缸里。然而,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却很难享受莲花蔓延半英里的美景,它们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以及花上的白色与红色,和点缀着水珠的大绿叶互相辉映的妙趣(美国种的水莲和莲荷不同)。宋代学者周氏写了一篇小品文,说明他爱莲花的原因。他说莲花象君子,生于污浊的水中而保持着清白之身。

他所说的话证明他是一个儒家的理论家。由实利主义的观点上看起来,莲花的各部分都有用处。莲藕可以制成一种冷饮,莲叶可以包裹水果或其他的食物去蒸,莲花的形状和香味可供玩赏,莲子被人们视为神仙的食品,或剥出生吃,或晒干拌糖而食。

海棠和苹果花相象,与其他的花同样地得到诗人的爱好,虽则杜甫不曾提起这种产于他的故乡四川的花。人们提出过各种的解释,其中最可相信的解释是:海棠是杜甫母亲的名字,他为避讳起见,故不提起。我觉得只有两种花的香味比兰花更好,这两种花就是木樨和水仙花。水仙花也是我的故乡漳州的特产,此种花头曾大量输入美国,有一时期竞达数十万元之巨,后来美国农业部禁止这种清香扑鼻的花入境,以免美国人受花中或有的微菌所侵染。白水仙花头跟仙女一样地纯洁,不是要种在泥土里,而是要种在玻璃盆或磁盆里,内放清水和小圆石,而且需要极细心的照顾的。说这种花里有微菌,可真有点想入非非。杜鹃花虽有含笑之美,却被视为悲哀的花,因为据说它是杜鹃泣血而化成的;杜鹃从前是一个男孩子,为了他的兄弟被后母虐待而逃亡,特地跑出来寻觅他的。

花怎样插在瓶里,也与花的选举和品第同样重要。这种艺术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时候。在十九世纪的初叶,《浮生六记》的作者曾经在“闲情记趣”一卷里描写插花的艺术。

他主张应该把花插得好象一幅构造匀称的图画:

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非盆玩不足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斜偏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管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袁中郎的《瓶史》

关于折花插瓶的文章,写得最好的也许是袁中郎。他生于十六世纪的末叶。是我最爱好的一位作家。他所著的《瓶史》是讨论插瓶的书,在日本获得很高的评价,因此日本有所谓“袁派”的插花。他在这书的小引里说:“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可是,他又说:赏玩瓶花系“暂时快心事”,“无狙以为常,而忘山水之大乐”。

他说书斋中欲插花时,取花宜慎,宁可无花,不可“滥及凡卉”;接着他便叙述各种可用的铜器花瓶和陶器花瓶。花瓶可分两类:富翁有汉代古铜花瓶和大厅堂,宜用大瓶插长枝大花;学者书斋中则宜用小瓶插较小的花,所插的花亦宜慎择。

可是牡丹和莲花,形体既大,宜插大瓶,不在此限。

关于插花一节,他说: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

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整齐哉?

择枝折枝时,宜择瘦者雅者,枝叶亦不宜太繁。

一瓶只插花一二种,插二种时,宜加排列,使之如生自一枝者然。……

花宜与瓶相配,高于瓶约四五寸,若瓶高二尺,腹底宽大,则花出瓶口以二尺六七寸为佳。……若瓶身高而细,宜插两枝,一长一短,弯曲伸出瓶外,花则短于瓶数寸。插花切忌太稀,亦忌太繁。若以绳束缚之如柄,则韵致全失尽矣。花插小瓶中,宜短于瓶身二寸,伸出瓶外。八寸细瓶,宜插长六七寸之花。

然若瓶形肥大,则花长于瓶二寸亦无妨也。

室中天然几一,藤床一。几宜阔厚,宜细滑。凡本地边栏漆桌描金螺钿床,及彩花瓶架之类,皆置不用。在“沐”花方面,作者对于花的情趣表现着深切的了解。

夫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浴花者,得其候,乃为膏雨。淡云薄日,夕阳佳月,花之晓也。狂风连雨,烈焰浓寒,花之夕也。檀辰烘目,媚体藏风,花之喜也。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晓则空亭大厦;昏则曲房奥室;愁则屏气危坐;喜则欢呼调笑;梦则垂帘下帷;醒则分膏理泽。所以悦其性情,适其起居也。浴晓者上也;浴寐者次也;浴喜者下也。若夫浴夕浴愁,直花刑耳,又何取哉?

浴之法,用泉甘而清者,细微浇注,如微雨解醒,清露润甲,不可以手触花,及指尖折剔,亦不可付之庸奴猥婢。浴梅宜隐士,浴海棠宜韵客,浴牡丹芍药宜靓妆妙女;浴榴宜体艳色婢,浴木樨宜清慧儿,浴莲宜娇媚妾,浴菊宜好古而奇者,浴腊梅宜清瘦僧。然寒花性不耐浴,当以轻绡护之。

据袁氏的见解,某种花插在瓶中时,应该有某种花做它的使令。依中国人的旧习惯,淑女贵妇都有终身随从服侍的婢女,因此一般人认为美人有艳婢随侍在侧,看来便是十全十美的。淑女贵妇和婢女都应该是美丽的,可是不知何故,人们认为某一种美是属于婢女的,而不是属于主妇的。婢女和她们的主妇看起来不调和,就家马厩和地主的田宅不配合一样。袁氏把这种观念应用于花,所以他主张说:“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海棠以平婆林枪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芍药以罂粟蜀葵为婢,石榴以紫薇大红千叶木槿为婢,莲花以山矾玉簪为婢,木樨以芙蓉为婢,菊以黄白山茶秋海棠为婢,腊梅以水仙为婢。诸婢姿态,各盛一时,浓淡雅俗,亦有品评。水仙神骨清绝,织女之梁玉清也。山茶鲜妍,瑞香芬烈,玫瑰旖旎,芙蓉明艳,石氏之翔风,羊家之净琬也。……山矾洁而逸,有林下气,鱼玄机之绿翘也。……丁香瘦,玉簪寒,秋海棠娇,然有酸态,郑康成崔秀才之侍儿(据说郑康成的侍儿能用古文与她的博学的主人说话,其情形跟中世纪学者彼此以拉丁文对话一样。)也。”

袁氏认为一个人如在某方面——甚至在棋弈或其他方面——有特殊的成就,一定会爱之成癖,沉湎酣溺而不能自拔的;所以对于爱花的癖好,他也表现同样的见解:

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古之负花癖者,闻人谈一异花,虽深谷峻岭,不惮蹶蹩商从之。至于浓寒盛暑,皮肤皴鳞,汗垢如泥,皆所不知。一花将萼,则移枕携袱,睡卧其下,以观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于萎地而后去。或千株万本以穷其变,或单枝数房以极其趣,或臭叶而知花之大小,或见根而辨色之红白。是之谓真爱花,是之谓真好事也。

关于赏花一点,他说:

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苦夫内酒越茶及一切庸秽凡俗之语,此花神之深恶痛斥者,宁闭口枯坐勿遭花恼可也。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寒花宣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月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嵝石旁。

若不论风日,不择佳地,神气散缓,了不相属。此与妓舍酒馆中花何异哉?

同类推荐
  • 茶马古道千江月

    茶马古道千江月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绝品线路,蕴藏着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千江月》作者孟勇曾任报社记者多年,长期行走在川滇藏,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历史风物,对茶马古道一往情深。《茶马古道千江月》即用优美的篇章将茶马古道的独特风韵展现给读者,引人遐思与向往。
  • 梦魇

    梦魇

    画家的理想鼓舞着年轻人,使他冲开种种阻力而靠顽强的毅力走出绘画人生路。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对联

    对联

    清高宗乾隆南巡时驻跸通州,出上联。纪昀以下联应对。下联末“东西”一词为名词,在此与上联方位词“南北”相对,是此联巧妙之处。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奔跑吧瑶子

    奔跑吧瑶子

    新出炉的年轻滋味!新上架的青春之歌!奔跑吧,爱情!奔跑吧,人生!瑶乡女神都市励志记,民俗精粹都市传承录。
  • 天才狠毒狂妃

    天才狠毒狂妃

    她是21世纪绝代天才,遭人暗杀惨死。一朝穿越,这一世,她是修炼古武的绝世天才!恶伯伯?恶毒女配?算个什么!凡是欠她的一个都别想逃!这一世,她要嚣张到底,狂妄到家,腹黑冷酷,阴险狡诈,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素手倾覆,凌绝天下!她,将登顶世界之巅,成就万皇之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奴行者

    奴行者

    异界少年的流浪生活,位面秘境的苦苦探索,人生就是多看看那无尽的风景。
  • 动天灭地

    动天灭地

    原以为只能屈从天意,受尽轮回的煎熬,但是我宇风不忍看众生徒做嫁衣,生灵涂炭。风动则天变,洒尽吾血,也要弑了这邪天!神祗的归来,一步一个轮回,终要还世间一个安宁
  • 哀恸之城

    哀恸之城

    展开梦想的翅膀,打破时空的界限。世间的美好、忧伤、热血、豪情、侠义、浪漫、缺憾、邪恶、阴谋、暗黑……——为你呈现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更畅爽淋漓的阅读快感,无比开阔的视野,撼动心灵的力量。容纳最精彩的中长篇穿越、幻想、灵异、言情、新武侠、少年热血文等类型小说。
  • 以雪为名

    以雪为名

    一念成魔,一念成仁,魔者平天下,仁者守天下,
  • 残星永恒

    残星永恒

    有那么一些生命,来自于浩瀚的星海,在危难之前降临在人间,守护这世间“以星海之名,守护”在不断的挣扎,不断的努力后,来自星海的少年,站在世界之巅。
  • 骑缘果

    骑缘果

    2010年暑假,为了实现“20岁之前做一件一辈子都值得回忆的事”的梦想,我瞒着父母从南昌独自一人骑着一辆最便宜的捷安特回到了广西河池环江县,至今依然记得父亲在电话里的那份震撼以及母亲的后怕。在这一千多公里的路上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将它们改编成小说,也等于是用另一种方式“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吧。旅途中没有拍照,只能用这些文字来记录了。如今再看一遍这篇小说,依旧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也是同学们中反响最大的一部。
  • 女娲部队之淬火玫瑰

    女娲部队之淬火玫瑰

    在这个世界上,一直有一群人,在我们的背后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我们全然不知,很多时候,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充斥着尔虞我诈和血性情义,有国家间的,有名族间的。这些利益纠纷,血腥掠夺,让我们不寒而栗,而更多时候当正面无法面对时,我们将会派出最神秘的女子部队,去解决那些不为人知的困难。
  • 只是为了纪念你

    只是为了纪念你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可能只是一个过客,或许是陪我们一辈子的人。。阿柠文笔不好,记忆力也不好,总是忘这忘那的。阿柠真的害怕,有一天,谁都不记得了。写这篇文,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日后有个提醒,告诉自己有他们。这篇文,恩,我知道有抄袭顾大的文的嫌疑,但请各位放心,只是灵感来自于,体裁可能差不多,里面的故事是真真正正发生在阿柠身上的。里面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有的已经不再,有的仍陪在阿柠身旁。(我不知道分布在各地的你们,是否能看见,但,献给你们,因为你们每一个都是我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