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1100000006

第6章 “圆”是处世之道(1)

“圆”是处世之道

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回忆我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那些最有名、最有钱的,的确都是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而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却往往并不出众。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你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他们的成功是否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都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正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可我们的教育却过分偏重于前面的百分之十五,而对后面的百分之八十五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置之不理,实际上后面的百分之八十五对人而言更加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让你滚到一边去,“哼,要我给你卖体力。”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而人际关系技巧则正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你在现实世界中拼搏、奋争的有力武器。本书正是想让您在“方”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圆”,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

做事要方而做人要圆

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做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探讨的课题。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但一枚小小的铜钱却将一切变得那样简洁,那样明白。

先说方,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绝不可越雷池一步,这个理在中国好像已流传了上千年。

中国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

每一个行当都有自己绝不可逾越的行规。比如说做官就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贫的思想准备,就像曾国藩家训“八不得”中的一条:为官要清贪不得一样。如果做官开始的动机就不纯或慢慢变质,企图以权谋私或权钱演变,那这个官就绝对当不好、当不长了。

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个“诚”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诚行天下,以诚求发展,绝不会行狡诈、欺骗之伎俩,为一些蝇头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像韩国因商业楼倒塌而产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便是因为韩国的建筑承包商在建造大楼时偷工减料;像中国生产鳖精厂家的秘密彻底被揭露,是因为生产鳖精的厂家生产的竟是没有鳖的鳖精,为此他们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学问信奉的是一个“实”字。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长进方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那些虚假的沽名钓誉之辈终将会成为人类的笑柄。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这圆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

任何成功的后面都包含着牺牲。如果说有人能做到内方外圆的话,那也肯定包含了许多的牺牲。比如说做事要方,做事要有规矩、有原则,那就意味着许多事不能做、许多事又非要做,那无疑也就意味着会得罪许多人,惹恼许多人,意味着要舍弃许多利益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如中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但在“忠”君和“忠”国之间,为了“忠”舍弃了“孝”。为了这种原则,他惨死在风波亭。

做人圆,那也会有牺牲。有时要牺牲小我;有时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自至亲至爱的人的伤害。如明明你在履行一种神圣的职责,他却以为你好大喜功;明明你是深谋远虑,他却认为你是哗众取宠。

小牺牲换来小成功,大牺牲换来大成功。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却并没有感到那是一种牺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大境界;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如果截然相反,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做人时,刁钻古怪,锋芒毕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

圆滑处世而不乱方寸

历史上的五代,不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却是王朝频繁更迭,一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短命的皇帝统领的也都是一批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倾颓而荣华过去转眼成烟。但也并非没有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从未倒下一次的人。冯道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先后事四姓十位皇帝,均能进退得当,毛发无损。是不是因为冯道怀抱经天纬地之才、安邦治国之志,历代君主都缺他不得呢?恰恰相反,他既无政治建树,又乏民族气节,一旦国难临头,就另攀高枝一走了之。他从不以国家大业为己任,只一味追求高官厚禄,弃国背君对他来讲如奴易主一般容易。他之所以左右逢源,自有其高明之处。

冯道,字可道,是河北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地区)人。相传未成名问相时,就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有期因。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认为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通津坦程。冯道的一生确确实实是按着这一座右铭去做的。

唐末时,他曾做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任用他为巡官,以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唐建立时,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明宗时,拜端明殿学士,后来又做了宰相。

冯道不同于其他不同时期的大多数奸臣,他从不表现得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相反却仿佛是一个节俭、刻苦、自励的忠厚长者、谦谦君子。当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在军中,住在一茅庵之中不设床席,就卧于一束枯草之上。有一位将士从别人那里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为妾,冯道却之不过,便将她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访求她的主人,最后将她送还,一时美名远扬。

对皇帝,冯道也显得正直、忠义。有一次,水运军将在临河县得到一个玉环,玉环玲珑剔透,上刻“传国宝万岁杯”6个字,他们把玉环献给明宗。明宗爱不释手,常把它示与众臣赏玩。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冯道却故做深沉地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明宗不解,探问冯道:“何谓无形之宝?”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人说:“大宝日皇位,何以守位则日仁。”明宗虽贵为皇帝,却是个武将出身,这文绉绉的东西他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待要再问,冯道已神秘兮兮地飘然远去。明宗只好唤侍臣为他讲说,好半天才弄明白,觉得冯道马屁拍得实在是高,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明宗死了,他再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河在凤翔反叛,愍帝领兵奔卫州。愍帝前脚一走,冯道就率百官将潞王迎入,李从坷继续用他为相。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毫不畏惧,又投奔了后晋,一顿巧言游说,石敬瑭任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即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晋仅仅存在了11年,不久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人开封,擒了出帝。大臣们或死节或出逃,冯道依然方寸不乱,他从从容容地到京师朝拜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斥责冯道:“你在唐曾事四帝,可谓开国守业之臣。唐亡则事晋,也历二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如此不忠不义,本王怎么信你?”冯道并不羞愧,心平气和地立在一边听耶律德光责骂,耶律德光训完了,又问冯道:“你为什么来朝?”冯道大言不惭地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老儿?”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北归,冯道曾从至常山。

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汉,被封为太师。四年以后,即公元951年,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冯道依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站到郭威的麾下,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牙俐齿、一张厚脸皮求得太师兼中书令之职。

三年以后,后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文治武功五代十帝之冠。他初即位便赶上刘圣攻上党。柴荣召集大臣,说:“刘圣欺朕年少,国家新立且遇大丧,以为我一定不能出兵迎战。朕以为善用兵者应出其不意,我想亲自督战攻打刘圣。”冯道竭力劝阻。柴荣说:“朕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必亲自出征,朕因何不可?”冯道以为柴荣年幼,定无主见,于是出言不敬:“陛下不可与唐太宗比。”柴荣大怒,他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曾历四朝、侍奉过九君的老家伙,于是降旨罢去太师,然后率兵出征。冯道这些年闯了大风大浪,而今在小小的柴荣这儿翻了船,又羞又恼,不久就死了。

冯道生活的几十年,天下纷纷扰扰,戎夷交侵,民如倒悬之急,冯道却怡然自得地做他政治上的“不倒翁”,这与他巧言善辩,狡猾脸厚,善于见风使舵是分不开的。他后来的死也与他出言不敬有间接的关系。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学习他的行为,但是他的这种圆滑处世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愉快地生活,减少摩擦和人际冲突是有借鉴意义的。

要想方圆做人就得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有一位女孩叫小敏,读高中一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地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开始有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每天偷偷地写日记后,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可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小敏又感到一种内心的不安全。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有时,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着宁静的河水流泪,顾影自怜。她渴望与同学进行交往,羡慕其他同学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却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这种心理特征就是心理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绝,孤单寂寞,生活在个人小圈子里,难以与人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自我封闭心理?

一般来讲,有这么几个原因:

1.由于过分自尊的心理所致。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行动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严。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2.由于自卑情绪所致。自卑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说“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十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种以上:

(1)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

(2)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太迫切,不时行之溢于言表,反过来责备别人。

(3)产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产生不了的力量。

(4)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5)曾经在竞争上输给别人,却一直难以忘怀。

(6)被别人的成功所压倒,叹息“鸿运”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7)没有测量自己的尺度,总是以别人的尺度测量自己。

(8)逢人便说:“我的工作条件不好,怎能成功?”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9)经常担心被别人看穿了自己的烦恼,因此与人接触总是戒意在先。

(10)不敢面对缺乏能力的自己——刻意逃避自己,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时自然“不战自败”。

同类推荐
  •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33种创业特质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33种创业特质

    本书介绍了成功创业者必备的33种特质,揭开了成功创业者之所以成功的面纱,为正在商海中创业的人士、正筹划创业或有志于创业的人士廓清大道。
  • 美人的底气

    美人的底气

    当撞见老公出轨,婉没有大吵大闹,也没选择离婚,而是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内心所向……蓉,在经历了爱情、婚姻之后,终于不再为了让别人满意而将自己塞入既定的模式,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一个女人最大的安全感,就是源于内心的底气,这股气势能给你太多笃定,远比财富或男人更让你安心。
  •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

    有心计的女人,懂得用心来经营爱情,不会莫名其妙的嫉妒,而是选择做一个聪明的傻女人;懂礼仪的女人,时刻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抹红唇,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会悄无声息地绽放出女人美丽的光芒;会交际的女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能够左右逢源、人见人爱,成为最受好运青睐的幸运女人。《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由朱武红编著,该书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也?有陈词滥调的说教,有的只是生活中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来启迪一个女人应该如何从心计、礼仪、交际这三个方面去追求自身的幸福。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纵然存在一些缺点,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肯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超越缺点,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机会。
  • 美国脱口秀

    美国脱口秀

    在美国,那些靠口才生存的节日主持人最受人欢迎也最受人尊敬。那睦顶级明星中有白种人、有黄种人、也有黑种人,并且不分男女与肥瘦、美丑、年轻或年老。惟一的尺度是口才,或亲切感人、或气度非凡、或风趣幽默、或妙语连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崇拜的就是手拿麦克风的主持人,并且把他们当作拯救美国的真正的英雄,他们用正义、真理之声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曾使许多美国人不安的“麦卡锡主义”。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尊崇主持人、美国主持人收入丰厚的原因。口才的成就在美国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秀口时代。
热门推荐
  • 万恶人

    万恶人

    一个万恶的世界,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一本神秘的秘籍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 终极杀人蟹

    终极杀人蟹

    倒霉的张伟重生成了一只杀人蟹,从谁都可以欺负的一只小螃蟹慢慢变成了海中的一代霸主。对日本说NO,对美国人说的还是NO。最后更是在异界横行无忌!读书群——151316281(小螃蟹)
  • 世界葬歌

    世界葬歌

    研究事物演变的现象并加以解释,这便是知识。而唯有知识,才能让这个世界在与各个文明的战争中存活下来。这是个真理的世界,不断的探求、追求。原因无非是源于自己的弱小。————(注:本书是作者虚构的世界,内有大量的伪科学。即作者想像出来的法则。请勿以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带入本书。)
  • 鬼夫缠人:娘子,生个娃

    鬼夫缠人:娘子,生个娃

    什么?救我下一世的老公?他还为了别的女人死去活来?你们是黑白无常又怎样?就可以这样欺负人吗?还有没有天理?把冥王给我叫来,我要说道,说道!什么,他就是冥王?
  • 加勒比寻宝笔记

    加勒比寻宝笔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穿越到了17世纪的欧洲,人生地不熟的我被迫在加勒比海当上了海盗,最后渐渐我混出名声,也发现了加勒比海的的神秘,很多奇幻的东西等我去寻找,而这过程我用笔记给一点一点记录了下来,因为,这过程比奇幻小说还精彩!
  •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在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孙膑用了绝妙的策略;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曹操略施小计,就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难题;孙权断案,明察秋毫,根据一粒老鼠屎探查出事情的原委……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有智有勇者才能成就大的事业,你能从他们故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得到勇往向前的动力。
  • 二战那些事

    二战那些事

    本书力争完整重现二战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解开历史迷雾,还原真相,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的二战历史。
  • 逆世判官

    逆世判官

    阎王坐下第一判官,因心怀逆反之策被阎王下令投至十八层地狱。途中险被绞杀,但伤势过于严重竟在混沌之中迷失自我意外进入其他平行空间......
  • 毒妃猖狂,殿下有点坏

    毒妃猖狂,殿下有点坏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世界闻名的毒医,却意外穿越,成为被人耻笑、痴傻的七小姐。再次醒来她成为了她,虐渣妹,斗姨娘,锋芒毕露。却无意间惹了他~~片段一:"娘子,为夫病了""找医生去…"可为夫的病,只有娘子一人可医呀…"不耐烦的转过来望着他"说吧!什么病?""相思病。""……"片段二:"娘子…""你丫丫的,能不能别来烦我!!"某男抛了个媚眼,风情万种"你眼睛怎么了?抽筋了??""………"
  • 佛光菜根谭—真自在

    佛光菜根谭—真自在

    本书是星云大师从自己几十年的著作和开示记录中,提炼经典汇编而成的一部语录体心灵励志图书。全书一套三册,本册作为第三卷“求佛悟道本”,以“真自在”为宗旨,集中记述了星云大师关于求佛修禅的诸多智慧理念。既有修行方法的开示,也有禅道根本的探究,并最终形成了“我即是佛,修人即是修佛,成人即成佛”的智慧思想。全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可谓真正易懂易行的心灵修持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