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9100000028

第28章 阴阳界(3)

自“安民”以后,许多外出逃难的农民陆续回到了村里。之所以急着回家,除了在外缺衣少食外,还因为他们担心自家东西被“发国难财的”给偷走。虽然人人皆想避开刀兵之祸,但终归还是有些大胆发财的人,他们跑到逃尽了人家或刚被日军血洗了的村庄里去捡东西,权当是自己的“战利品”。北伐之时,当地居民已经深受“南兵打北兵”之苦,所幸时间并不算长。如今沦入日人之手,经年累月,又有国民县政府的便衣要求他们“忠于前朝”,生活在阴阳界的人们难免觉得自己的生活进退两难。通常情况是,鬼子白天到乡下打掳,作恶无数。到了晚上,便轮到国民县政府的便衣队出动。他们来到村里悬赏——捉到一个活的日本兵或者汉奸赏一千块,提个头去是500。对于走单的鬼子,他们自不会轻易放过。如果真遇上两党火并,但凡只要日方吃了大亏,一个村子的百姓恐怕都要遭殃了。布水寺大屠杀就是一例。同样糟糕的是,每个地方都难免有几位心怀恶意的“消息灵通人士”,使得一些可怜的庄稼人因为一点小事情,不是得罪了阴家站,就是得罪了阳家站。用当地一位老人的话说是,“最后杀来杀去,杀的都是些老百姓”。

也正是因为过去有太多刻骨铭心、九死一生的磨难,从北伐到抗日,从内战到饥荒乃至“文革”,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仍有诸多不公平、无正义的事情让他们愤愤不平,但对于现在相对平静的生活,老人们在不经意间总还是会流露出对这个时代的感恩与知足。这让许多不满现状的知识分子深感疑惑,然而只要他们真正了解了上述这些历史,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有此民情。总体而言,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任务。年轻一代为未来着想,自是诚恳希望能拥有一个“让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的国家。而老人们朝过去看,认为一生的进步已经基本完成。

回想那个刺刀闪闪的年代,除了生命之虞,人们同样担心不能安心生产与生活。“安民”之后,农人再次回到田地,却不得不抱怨这地没法种,因为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抓丁拉夫了。对于阴阳界的人来说,一方面他们必须尽中国国民之责,盖房修路、运物送粮,为勉力维持的国民县政府出力,为抗日添柴。而且,一切都得小心翼翼。如果有去国统区的挑担任务,只能在近天黑时去,半夜回。因为若被鬼子发现,认定“和中国军队有勾结”,没准性命难保。除此之外,为防日军来犯,还要轮流放烽火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受日人役使。直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从湖南退下来的日本兵仍在当地拉夫,挑运粮食、马刀和枪支到湖北、安徽一带去。有一位背不动了,竟被日本人一马刀砍下了脑袋。此前,更是出尽劳力,时时担惊受怕。早在维持会建立之初,拿了“良民证”的当地农民便被组织去为日本人做事。由于国民县政府的游击队不时搞破坏,除了修路盖楼,日本人还抓了一些良民去守路护桥,许多人因此有去无还。

最主要的任务是守护南浔铁路,按日军的要求,他们在铁路沿线扎了许多茅棚。每个茅棚三人一组,并且要烧一堆大火直到天亮。如果日本人过来查哨,没人应声,没有口令,或者铁路被破坏了,又该有人遭殃了。轻者被没收良民证,没有良民证,连马路都不敢去,日本兵说你是中国军队;重者整个哨棚里的人都可能被活活打死,或直接装进麻袋扔进铁桥下的修河喂鱼。

由于时有棚哨因为路桥被破坏而受连累,当年站过岗的老人对便衣队的看法因此一分为二:“便衣队呢,你说好还是坏?说好呢,是破坏日本佬的交通,但炸桥后他们就溜走了,坏就坏到老百姓头上来。”所以,在当时如果知道国民党的游击队来炸铁路,哨棚里的人就请求他们到没有人烟的地方炸,以免自己惹祸上身。这些话在有些人看来多少有些“政治不正确”,却也是这些乡民的真情实感。人终究有自私自利或自我保护的本性,否则人不能自存。

令人不齿的是,由于日本兵没那么多,在一些急需人手的地方,有些当地人还被要求穿上日本人的军装站岗。大概是知道了冒充皇军的威风,有人竟然狐假虎威,只当自己也是“太阳旗下的蛋”,开始横行霸道起来。有个小混混,不知道从哪弄来一套日本军装,招摇撞骗,更不忘把它当作强奸专用制服,祸害本地女子。说来也巧,有一次,一位被他抱住的妇女很快将他认出,并且直呼其名:“某人哪,你要强奸我啊,我生都生得你出。”吓得这个混混落荒而逃。可怜这个流氓强奸未成,临走还扯了女人脖子上的银项圈。

最大的祸害仍是入侵者。现在他们虽然不像原先那样大队人马下乡,但三五成群到阴阳界打掳却是常有之事。其所作所为,无非还是烧杀、奸淫、掳掠。且不说平时的零星杀人,一些报复性或者妄想型的大屠杀也并不鲜见。焚烧民房更是司空见惯。有户人家,烧完盖,盖完烧,一年之内被鬼子烧了三次。后来大家有了些经验,只要发现鬼子可能进村,便赶紧挑来几桶水,随时准备灭火。有的村民还因此“冒犯之举”被杀了头。至于女人,更是日本兽兵糟蹋之对象。一位徐姓老人不忘旧年的屈辱,说鬼子奸完女人后,还要让他“像畜生一样”舔净女人的下体,以供他们继续寻欢作乐。

日本兵尤爱群欢,因此奸杀不少良家妇女。有时还要求农民团坐欣赏,或者参与强奸和乱伦。“一把好长好长的刺刀就指在你身上,你要是不干的话,马上就杀掉你。”所以,一旦有被同村男人强奸的悲剧发生,女人的丈夫也只能自我宽慰,“怪不得人家啊,他也是被逼的。”有的女人受不了被当众侮辱,就寻死去了;有的母亲,不忍心女儿被太多日本兵祸害,于是主动宽衣解带,以求分担。

灯红酒绿

从整体上说,即便日军依旧恶行累累,但对于沦陷区百姓而言,“安民”后的秩序终究好过大军过境之年。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

其一,杀人放火是手段而非目的,既然日军侵华是为了占有中国,就不会让自己成为生活在孤岛上的统治者,所以会通过“皇民化统治”尽量笼络或者奴役人心。一方面,日军会假意讨好沦陷区居民,暴行较之先前势必有所收敛;另一方面,日军也在积极推进“新政”,培育“新民”,收买合作者,通过“以华制华”瓦解中国人的斗志,并借此宣示“改朝换代”大局已定。

其二,地方自卫意识明显提高。大批日军过境之后,国民县政府在国统区与阴阳界重建了保甲制度,村民也主动轮流放“烽火哨”。一旦发现日军有何动静,立即通报。害怕村庄被包围的村民畏而远之,通常会藏进山间窝棚住上数日。即便来不及外逃或者心存侥幸,男人们也会将村里的女人藏在棺材或者事先挖好的土洞里。这样做也有双重风险:一是如果日本兵因为找不着女人发泄而发疯,村中“留守男人”难免遭殃;二是女人被藏得久了,也可能窒息而亡。

其三,当地人也在努力适应“改朝换代”这一过程。虽是乱世,从各乡镇的维持分会到县维持总会再到伪县政府,那点扭曲的、弱不禁风的秩序还是在缓慢生长。“中日亲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乡下有些胆大又想捞油水的女人,每当日本人来打猪杀鸡,她们就自告奋勇,帮着脱毛、烹饪,待一个个吃点走了,剩下的便全由她们带回家。有些女人得了好处,甚至还会等着日本人来,寻欢作乐也不避让。几年下来,还有人“托日本佬的福”,做起了皇军的情妇。有位姑娘,自从和日本兵住在了一起,家里收入大增,不论鱼肉,“光弄到的粮食放在楼上都压断了两根楼棱”。这些女子通常并不会为害乡里,反而会就着乡情与日本人周旋,时而还会借着手头那点水月镜花、朝不保夕的可怜阔气,接济跑反归来的难民。在此意义上,她们和日伪政权里部分乡情未泯的人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润滑剂或者缓冲带的作用。

其四,因为战事稍歇,又在一个地方共同生活,部分日本兵也有人性萌发之时。

由于日军的封锁,国统区与阴阳界少有盐吃。人们只好用辣椒、霉豆腐当盐,有的用陈墙土的硝熬盐,实在不堪忍受,而黑市里一斤盐要一担谷。一些小孩便会弄些红薯、芋头和日本人换盐吃。当住在“国统区”或阴阳界的农民过河来买盐吃,有时候日本人会在碉堡里往外撒盐条,待大家挤成一团,便朝着农民浇水,而他们在上面笑。有时换完盐,还有被搜回去的。有个人偷了一包盐,被日本人发现了,抓着后被绑在旗杆上,让狗活活咬死了。

好在伪县长陈允兹在日本人那做事,能帮着弄些盐条子,河南岸的人便时不时地到北岸县城领条子买盐。有个渡口是一个叫岗本太君的把守,表面还算和善,许多人便从这里进城。不幸的是,为了领盐条子,有一次船上坐的人太多,结果把船弄翻了。好在日本兵上前用竹篙搭上岸一些。虽然这次翻船依旧淹死了18人,但这个搭救的细节也表明,虽然侵华日军乃禽兽之师,但有些禽兽终归有着一点人性。

其五,沦陷区渐起的灯红酒绿消磨了中日双方的斗志。比如慰安所陆续开张,仅在永修吴城便有几家,门口分别挂着“慰安所”和“日华金钱”的牌子。据老人们回忆,“慰安所”里都是些穿和服、讲日语的日本妇女,而“日华金钱”里的慰安妇则穿中国衣服,既能讲中文又能讲日文,多是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和朝鲜人。

唐德刚先生在小说《战争与爱情》中谈到日本妓女举世有名,建妓院也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不过,在沦陷区的皇军慰安所里,皇军需要慰安妇时,一切都是免费供应。所以,为了赚点外快,一些日本妓女时常偷偷越界,要与中国男人在床上一起画大东亚共荣圈。如此一来,也成全了那些有着家仇国恨却无力伸张的中国男人的“床上爱国主义”,让他们当阿Q、开洋荤、出重价,在这些日本女人身上“咪西、咪西”,以向天皇泄愤雪耻,抗日救国一番。如果说入侵中国与强奸妇女是“双重进入”,找日本妓女“行爱国房”,也算是扳回一局了。

当然,即便是沦陷区,并非所有男人都这般只知“为国捐精”。刺刀之下,乱世之中,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英雄故事。抗战结束后,著名方志学家吴宗慈在其所编《江西通志》中记载了永修“义盗蔡家明”的故事。蔡本是当地有名的武师,弟子数百,平时只是在周边盗马偷牛、坐地分赃。按说如此“鸡鸣狗盗之辈”,又是长辈,最名副其实的称号当是“贼王”,而非“义盗”。

又毕竟,时势造英雄。虽已年近花甲,当日军打到修河,蔡家明这等乡村领袖岂能袖手旁观!很快,他便响应国军“抗战建国”的号召,带上原班人马,专偷日军营地的马匹与军火,偶尔甚至还打打伏击。据说蔡家明屡屡得手,头次进城便成功捎回步枪、机枪与弹药若干。而最风光是,有一次这伙人竟然赶着日军军马从日营中驮回了小钢炮(六○炮)。直到后来,蔡英雄被日本重兵追得无路可逃,只好纵身跃上一棵大树,随后被敌狼狗发现,为鬼子的枪林弹雨射杀。生命如此凋零,也似落叶归根。

两年后,江西《民国日报》以赫然大字追忆“义盗”蔡家明抗击日军、以身殉国的旧闻,一时轰动各地。

不过,在一个无组织的社会里,虽然有人心向背,但像蔡家明这样以身相搏的英雄好汉毕竟凤毛麟角。无论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安身立命终归是头等大事。强权之下,少数人奋起反击,为灵魂努力征战,多数人隐忍苟安,为肉体尽责繁衍,也算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常态。

4. 农民为什么消极抗日?

年少时爱看《霍元甲》,爱唱片头粤语歌,最拉风者除了“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便是“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此时,毛泽东像渐渐淡出,而流行于各式文化衫上的霍元甲(黄元申饰)形象渐渐成为代表中国力量的新图腾,让你觉得“分(昏)睡百年”后的中国好不威武!如果谁敢欺负中国,全中国人就像现在的大学生考公务员一样,都一起上了。

然而,待年岁渐长,对社会与人生有了些自己的理解,发现世界远非那么简单,“全民皆兵”的歌声更是过于浪漫。毕竟,生活于尘世的人们,无论天下承平,还是动荡岁月,各有自己的当务之急。且不说现实中的“霍师傅”在“全民向钱看”的年代了断红尘,从此出家做了和尚,回望历史,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也没有真正形成“全民皆兵”的局面。

至于古希腊的斯巴达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之“全民皆兵”,则另有内涵,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难得一见。当每个个体迫于军事共产主义而别无选择,只能争做手持利剑、不谈私利的公民;当国家因为唯一目标而被改造或者简化为一辆开足马力的战车,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片土地虽然不若从前那般“分睡百年”,但终将重新回到沉睡的年代。而且是集体沉睡,更大的危险自在其中。

逃兵役

回望中日之战,事实上早在率军北伐遭遇“济南惨案”之时,蒋介石便已深知日本将是他一生的敌人。只可惜那时的中国,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旧潮未去,新潮未立,实在没有本钱和日本人拼,所以蒋介石便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希望能够一心搞建设,遇事能忍则忍,“小不忍乱大谋”。此“大谋”就是卧薪尝胆,积聚国力,以备他日再与日人一战。然而,如意算盘终落空,任凭你忍辱负重,日本的刺刀还是齐刷刷伸到了卢沟桥,伸到了夜上海,伸到了武汉城,伸到了我们村。

和宋朝一样,中华文明的生长又一次被外敌入侵彻底打乱。如齐邦媛在《巨流河》里所谈到:“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七年以南京为首都的中国充满了希望,到处都在推动新建设。那段时期,近代史上有人称为‘黄金十年’。日本有正式记录提到,军方主张早日发动战争,不能再等了,因为假如现在不打中国,待她国势强盛起来,就不能打了。”

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战争。不只是武器,还包括人。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谈起二十世纪中国的抗日战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八年抗战”与“全民抗战”。实际上中国的抗战早在这八年之前便开始了。“全民抗战”同样需要大打问号了。蒋介石曾经说过:“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胜利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但是,国民政府正面抗战所能动员的,更多是青年学生,至于农民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以我在当地寻得的资料,并翻检其他地方当年的历史,更多农民选择了不抵抗,至少是没有积极抵抗。而这方面,逃避兵役便是最好的注脚。

同类推荐
  • 编海心声

    编海心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关涉民族的素质、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前途。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社会、哪一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少年儿童的教育摆在重要的特殊地位上。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延安颂

    延安颂

    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百般阻挠,要以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政策把红军冻死、饿死在陕北。红军于二十一日拂晓打起了直罗镇的枪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二十三日把牛元峰带领的敌军全部歼灭,直罗镇战役大获全胜。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敌人对于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而且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热门推荐
  • 致命的戒指I

    致命的戒指I

    我叫陈焱,是一名侦探,我为无数的人解开了迷惑,破了不少奇案,看到了这肮脏的社会多少人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为了权利而走进了没有出口的迷宫,而我的迷宫却从几年前我还是一个老板的私人秘书时开始???我一直无法从我的迷宫绕出去,我一直在迷宫里旋绕着,我不知道出口在哪里,而在出口等我的又是什么???
  • 春季奇招抗过敏

    春季奇招抗过敏

    大家对过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经历过过敏。过敏虽然似乎无时不在,但是也有高发季节,如春季。春季本是欣欣向荣、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季节。却也正因为它的欣欣向荣,容易催发过敏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过敏,尽情享受这样美好的季节呢?本书将重点为大家讲述春季易于发生的过敏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和对症治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帮助,并祝读者度过快乐的春天!
  • 安暖相之

    安暖相之

    总有那么一个人,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会与你相遇,即使讨厌回想与他的点滴,却又会在梦中盘旋不息,即使风波不断、矛盾重重也永远不想与他分离片刻,总有那么一个人,而他就是全世界中属于你的唯一。
  • 命运眷顾的祭坛

    命运眷顾的祭坛

    一个从天而降的掌法击中了李维的天灵盖!李维穿越了!于是,一段跌宕起伏、嘻哈不断的故事从此展开。
  • 妖妃泣

    妖妃泣

    她,自小孤苦无依,蓝发蓝眸。同蛇而居,与蛛为伍,伴蝎成长。六年寒霜,归于陨辰。十年磨练,浴血而舞。锦丝飘然,琴音悠扬。无奈,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柔情必摧之,无心机妄生存。一念之差万物催之,一朝封印千心无情。那人白衣若仙,一笑便惊艳了整个天地还有,她。要是没有那一眼的惊鸿,是不是就不会有那后来的柔情蜜切,更不会有那彻骨铭心的痛。无初见,无相见,无相思,无爱慕。无痴心怎么会妄想?这个男人,她该恨。可若这世间的情情爱爱要是能控制,怎么会有这么痴男怨女?当她一步步走向那曾伤她最痛的回忆,却发现了那真相......在这乱世中,谁与长歌。
  • 盛女的桃花档案

    盛女的桃花档案

    即将三十岁的女律师莫小米,被冠以“剩女”荣誉,大火的关键词。没有男人,她却坚定不疑地相信,大浪淘沙始见金!“不爱则已,一旦爱上,就要有海可枯石可烂的精神!”闺蜜的说教不绝于耳剩女?or盛女?最强大的内心,最无厘头的婆婆,最贴心的狗头军师,最兜兜转转的爱情!
  • 王子在天上种田

    王子在天上种田

    他失去了王位,被赐予一块蛮荒的封地,一艘老旧的舰艇——余火号。学习!探索!开发!改造!一切为了生存!魔法!迷宫!工会!伙伴!凝聚王的力量!贸易!外交!战争!弑龙!扼住时代的咽喉!“等这些田都种完了,我会拿回我的一切!哈哈哈哈哈!”“王子疯了!”看王子如何靠种田和谋略开创不朽传奇。
  • 致八零后的青春

    致八零后的青春

    以时间为顺序,以80后女孩'肖萧"对于梦想和爱情的执着求为线索,折射出80后成长的时代的背景,及这个时代里人们对于青春、梦想和爱情的最美好的诠释。
  • 祸国天下:独宠一品妖妃

    祸国天下:独宠一品妖妃

    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由自己的夫君亲自指导破了自己的国,家亡了。火海中,世人皆以为她死了,却还有人为她痴心等候。仇恨蒙蔽了她的双眼,一颦一笑下是步步为营的心机。大仇得报,却不知自己亲手杀死的是自己的孩子,而那个对自己痴心一片的人像人间蒸发般消失,她疯了的寻找他,只为回答那句:“月儿,从今以后我不允许你爱别的男子。”
  • 再世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