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3000000012

第12章 向曾国藩借为人处世智慧(5)

另外,人们通常会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千万不要同不分是非、昏庸无能的人交朋友,这些人会因为愚昧无知而干坏事,他们所造成的损失超过凶恶敌人的破坏。

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一辈子都会感到孤单。友谊使快乐加倍、使痛苦减半,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不要总希望你的朋友升官发财,不要总想着利用朋友获得某种利益。朋友之间应该是无私的、相互帮助的,不要因小的利益而损害友谊。

当然,身处社会的我们需要的并非单纯的情趣相投的朋友,还可以是事业上有共同志向、工作中能互相帮助或者能够给自己指引方向的良师一般的朋友。总之,尽可能多地结交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朋友,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假如你一贫如洗,不要希望高攀权贵,因为没有多少人看得起穷汉。可以选择境况同你类似的人交朋友。但假若你很阔绰,不妨主动交些穷朋友。另外,同贪婪的朋友断绝来往,因为他同你的友谊,是出于钱财等,而不是出于真心。永远不要结交心怀恶意的人,他们很难改邪归正,你的情意不会烙印在他的心上。

能屈能伸才算是大丈夫

不愿做的事情更要去做。

——曾国藩格言

当好运连连的时候,我们会趁势施展自己的抱负,会雄心勃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事情并非全如人意。有时候,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得委曲求全。一个人只有懂得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大干一番,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曾国藩就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在处于顺境时,他能够力挽狂澜,救政府于危难中;在境遇困顿的时候,为了实现目标,他也能忍耐,委曲求全。

曾国藩在与同僚交往中最痛恨互相拆台的做法,他认为这就是“两虎相搏,胜者也哀”。所以,他主张“英雄握手”。但官场中还是有那么一些喜欢拆别人台的人,身在官场,他不可避免地要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骆秉章是湖南巡抚,权势很大。当曾国藩编练湘军、率军出征的时候,他几次薄待曾国藩。而面对自己得罪不起的人,曾国藩曾多次屈求。

骆秉章对曾国藩的冷酷,从曾国藩在长沙向他求情一事,就可看出。

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驻扎在长沙的绿营兵与曾国藩的部下发生严重斗殴。绿营兵鸣号列队,准备大肆攻击曾国藩的湘勇营部队。曾国藩闻讯后,非常生气。他想诛杀一两个绿营兵,压压他们的气焰,便给绿营提督鲍起豹发去一份咨文,指名索捕闹事的绿营兵。这一下可惹怒了鲍提督。鲍提督也不是善者,来了个火上浇油,故意大造声势,公开将肇事者捆送至曾国藩的公馆,看他这个团练大臣怎么办。绿营兵见此情景,一个个气势汹汹,冲进曾国藩的公馆,击伤他好几个卫士,并差点将曾国藩本人打死。

曾国藩狼狈不堪,只得向巡抚骆秉章求救。就驻在隔壁的骆秉章其实早知道曾公馆所发生的事情,他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直到曾国藩来向他求情,他才出面,但他并不安慰曾国藩,反而给肇事者松了绑,向他们赔不是,让绿营兵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事后,骆秉章也不对此事进行查究,就不了了之。可长沙城内,却流言四起,说是曾国藩干预官府的兵权,才闹出事来,他是咎由自取。

后来,曾国藩的部下王芋离开的时候,骆秉章却乘机拉拢王芋,这简直是拆台了。但曾国藩逆来顺受,不与之计较,并且一遇困难,还去屈求。

人在无奈之时,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尚觉容易,而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则十分困难。曾国藩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忍受心灵的煎熬,做违心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为贪官之家写奏折,申请入乡贤祠。

乡贤祠,顾名思义,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给所谓乡里的贤人——有道德的慈善家建立的祠堂。

曾国藩一生多次为一些贤德或有功之人奏请封赏或代写一些碑、铭类的文章,而这一次他所奏请入乡贤祠的则是贪官杨键。曾国藩一生廉洁自律,对贪官视若寇仇,但这次却是曾国藩一生中少有的一次例外。为什么曾国藩要做有违自己良心的事情呢?这还得从曾国藩治军之初的为难之处谈起。

曾国藩办湘军时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军饷了,数万人马,天天都要吃饭。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湘军却得不到国家的正当供银,而曾国藩规定的军饷标准还很高。

初办湘军之时,招募的军队无银可供,曾国藩专门派郭嵩焘回籍筹借军银,有赖衡州知府借给他10万两准备修城墙的白银。后来,打了湘潭第一次胜仗后,10万两白银的借款才由湖南银库报销。

当时,武汉形势吃紧,朝廷连番下旨让让曾国藩自湖南出接武汉,他迟迟未动。其中原因主要是皇帝命他率兵千里迢迢援救武汉,却只字未提军饷之事。没有军饷怎么出征?他让人各处求助,恳求商绅捐资,但犹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恰在此时,有个在籍户部候补员外郎杨江要求捐助。曾国藩闻讯自然高兴,但杨江提出一个条件,让曾国藩代他上奏皇帝,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衡阳建乡贤祠。

曾国藩是了解杨家的为人和杨江要求建乡贤祠的原委的。杨江的祖父杨键是湖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病死。死后,其家属便活动地方官入奏道光皇帝,请求建乡贤祠。而有人上奏说,杨键名声很坏,有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道光皇帝闻奏,不仅未允其入祠,且把上奏请入祠的地方官臭骂了一顿。这件事轰动京城。曾国藩当时任职詹事府,自然熟知此事。

如今,为了军饷问题,他要亲自出面为一个贪官申请入乡贤祠,不仅不符合儒家的道德风范,而且要冒风险,弄不好自己要下台。可是,被军饷所逼,曾国藩只好同意了为杨键写奏折。

奏折封送之后,杨江当即捐助2万两白银,还说等皇帝批复后再捐5万两白银。杨江带头捐款,其他官绅也不能袖手旁观,一下子凑了10万余两白银。这点钱虽不多,但总算解了曾国藩的燃眉之急。

谁知湘军初战不利,在东征的途中吃了败仗,退回长沙。吃败仗是个打击,长沙官绅齐骂曾国藩无用,使他抬不起头。而雪上加霜的是,咸丰皇帝看了曾国藩请杨键入乡贤祠的奏折,下旨申斥他,还降了他两级官衔。但曾国藩还是觉得此事值得,因为他终于用10万两白银让他的湘军渡过了劫难。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真正具备良好品格的人,应始终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然而,在现实中,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更多时候,人们还是像曾国藩这样,遇到了危机,在没有人帮助的时候,委曲求全,为了达到目的而暂且委屈一下自己。

表里如一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对于欲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讲,有些利大于弊的权宜之计,也还是要采取的。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生活非常困难,他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就用你的配剑来刺我,敢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面对着那道阴森森的小门——屠夫胯下,是过还是不过?摆在韩信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他从胯下钻过,虽身受其辱,但能保全性命;二是拔剑刺去,让那恶徒顷刻溅血,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会被那班恶少杀掉,从此也没有了韩信。自知形单影只,靠硬拼肯定吃亏的韩信权衡再三,毅然弯身,匍匐爬过那市井之徒的胯下,引得周围一片哄笑。

但这不是他的终点,他最终持斧铖,号令汉兵,“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一月下齐七十二城,成为驰骋疆场的“万人敌”。当初之屈,昔日之辱,早已随着赫赫战功灰飞烟灭了。

韩信真正做到了以屈求伸,成为一代之人杰、千载之英烈。这等气概,又岂是乌江畔的项羽所能拥有的?

三国时期的魏国官吏王昶曾经训诫他的子孙:“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若能以暂时的委屈来换取以后的大展抱负,以暂时的退让来换取以后的有所得,以暂时的懦弱来换取日后的强大,能做到这样,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屈是为了求伸,在人生的书法中,有拱笔也有扬笔,能伸能屈才能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处于低潮、逆境时,若运用“屈”的智慧,懂得“穷则变,变则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若该屈时不屈,却去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比如,当你应该低头屈身,对人表示尊敬时,如果你只知道昂首阔步,这样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当然,只知道屈而不知道伸,也同样是不正常的。只知一味卑躬屈膝,不能自持自重,必定会被别人轻视。所以,一个人当直则直、当屈则屈,能够屈伸自如,这才是理想的处世之道。

要求同存异不轻易树敌

求同存异,收众人之力以成大事。

——曾国藩格言

“求同存异”是重要的处世原则。因为每个人的见识、性格、经历和人生体会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他人与自己观点或者为人处世的态度完全相同,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应该采取一种踏实而积极的态度,寻找彼此间的共同点。否则,一味坚持自己的立场,对不同的意见听而不闻,交流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亦无法达到求同的目的。

“存异”反映出一个人的风度和广阔胸襟。正如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以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尽管现实情况不可能让每个人的想法或者行为方式都相同,但我们仍然要尽力保证足够的发挥各自个性的空间,尊重对方的不同观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意见。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中庸的做法,是缺乏原则的表现。其实,“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并非如此简单,它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和艺术,是一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处世态度。只有懂得这种处世态度,才能牢牢建立自己的利益体。

曾国藩与左宗棠有着不同的性格,曾国藩迂缓,左宗棠激切;曾国藩端谨,左宗棠狂放;曾国藩深于心术而短于兵略,左宗棠善于军事而疏于人情。他们各有千秋、各放异彩,但同时又各有所短、各有所私。这两种风格迥异的人共事一方,在心理上便难于融洽无间。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闹不合,但曾国藩赏识左宗棠的才略,并大加赞赏,还常常举荐他。左宗棠虽然依靠曾国藩的举荐得以入朝为官,并建立了一定的功业,但他爱闹意气和喜欢骂人的脾气一点没有改。不过,他们在涉及爱国、卖国、妥协和投降等重要的原则性问题上则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他们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共同开创了督抚乡镇、湘系鼎盛的政治格局,双双成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曾国藩爱才,也懂得为人处世的奥秘。当他和左宗棠的矛盾表面化的时候,曾国藩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种方法是,他表扬和鼓励那些不参与左宗棠纷争的部属。为此他赞美过李鸿章,说他不与左宗棠争意气,值得钦佩,并且还说这是圣人才有的表现。另一种方法是,当左宗棠指名道姓骂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采取不理会的方法来处理。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左宗棠咒骂我的这件事情,我有所耳闻。但是,要像他那样早晚用诟骂来反驳他,则拙于出口。所以,干脆就用不骂、不见、不闻的方法处理。”除此之外,他还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左宗棠以怨报德,我心中的确有芥蒂,但人老了畏惧天命,只求安安心心,去除愤怒之心。你们年少气盛,特别容易生意气。对于左宗棠,你们只需不闻不问就可以,不要发表任何意见,千万要记住啊!”

由此可见,曾国藩处世之老道与胸襟之宽广。正是曾国藩能够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容忍左宗棠的一些不礼貌言行,不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敌对化,他们之间才有合作的可能。之后,他们在镇压太平军的时候,保持住了大体上较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创造了辉煌业绩,而两个人的强强联合也实现了双赢。

优势互补、和谐相处是人与人合作的基础,也是成大事的必然选择。我们随时可能需要他人的鼎力帮助,需要与他人合作。那种想凭借一己之力、靠单打独斗成事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步伐。不与人合作或者不会与人合作就不可能成大气候。而与人相处的“求同存异”原则是两者合作的基础。

苏轼就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个体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有多重性格、多个侧面。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别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王蒙先生虽然写了很多书,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他不会就此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他人的作品。他在评价小说《无字》时说:“即使你再挑上一车两车毛病,你无法否认这部书的不凡与独特,这部书的力量,这部书的值得一读的价值。它像火一样的灼烫,像冰一样的冷麻,像刀一样的尖刻,像蛇一样的纠缠。它孤注一掷,落地有声……它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通体透明、惊世骇俗、傻气四溢的书。是一部按也按不住,补也补不齐,捂也捂不严,磨也磨不圆的精灵。置放在那里,它又蹦又闹又哭又叫,你拿它没有办法。”读这些文字,使人感到纸上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它们跳跃着、舞动着、歌唱着,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王蒙就是这样不吝赞美其他作家的作品的。

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这种宽广的心胸,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些人却一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认为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便是错误的,甚至不予理会。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苏联文坛炙手可热、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还默默无闻、后来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索尔尼伦琴曾写信给他,寻求帮助。但大作家肖洛霍夫对这位与自己写作风格不同的后学者置之不理。后来有传言说肖氏《静静的顿河》为抄袭之作,索尔尼伦琴就是抄袭说的坚决支持者。

肖洛霍夫之所以给自己树立了敌人,就是因为他没有曾国藩那样的宽广胸襟和宽宏大量的气度。

树立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况且多一个朋友多条路,何不用宽广的胸襟接纳他人的观点,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这样一来,我们也许会收获更多知识,获得更多友谊,赢得更多帮助。少一些挑剔,多一些理解,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理想也会更容易实现。

如果对方有不同的观点,先静静地听他的观点,理解他的观点,不要急着反驳。不要把对方的反驳当成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每个人也有尊重他人观点的义务。

不要试图用各种手段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也许对方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不妨多多地听。

在谈话中找到相同观点,这将有利于彼此关系的融洽。这样一来,更有利于彼此畅谈,增进友谊。

同类推荐
  • 人生三悟:断、舍、离

    人生三悟:断、舍、离

    “断、舍、离”是都市生活的一种最新观念,倡导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著;舍弃多余的废物,对拥有的物品进行筛选,整理出更多空间接受新事物;离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环境,离开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优点。当你察觉自己疲惫不堪,想要改变现状,你同样要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大扫除,与影响人生和生活的负面能量断、舍、离。人生有太多的不适合、不需要、不愉快,这些太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情绪,要学会断、舍、离,不要让它们塞满我们心灵的空间,不要去接触不同道的人,离开伤了你感情的人,忘记伤心的事……
  • 人生高起点——机遇成就人生

    人生高起点——机遇成就人生

    机遇在握,成就天下赢家!可谓“自古赢家多机遇”。那么,谁能真正把握机遇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掀起机遇的盖头来。
  • 总有一个忠告受益终身

    总有一个忠告受益终身

    本书将前人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精美的事例和恰到好处的评点,在工作、生活、成功、交际等方面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人生忠告。
  • 读心改变命运: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智慧

    读心改变命运: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智慧

    本书全面讲解读心术这一高效交际工具,涉及社交礼仪、言谈举止、谈判等方面的内容,再现了各种交际场合中的典型案例。
  • 心态就是本钱

    心态就是本钱

    本书从分析平常人的心态入手,试图与读者一起认识、改善并把握自己的心态,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来阐释某种心理的困惑或剖析某种心态的表现。
热门推荐
  • 食梦者之漫画家之路

    食梦者之漫画家之路

    对画漫画拥有奇迹般的天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震撼人心的画风。。。一个怀着漫画家之梦的少年重生到食梦者世界,故事就这样展开。。。。。。
  • 悍女当家:农家汉乖乖来

    悍女当家:农家汉乖乖来

    一朝穿越,商子晴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忍,饿得前胸贴后背,她彻底怒了,她是一个正宗吃货,怎么受得了,她决定发家致富,奔小康。一天,遇见一美男,立刻扑上压倒,便嚣张地对他说:“你是我的了”
  • 一帘幽冥

    一帘幽冥

    懵懂少女,迤逦行来,遭遇神鬼之事,神往揽月之颠。携友情沉淀如酒,怜爱情绽放为花;看亲情变幻成月,叹世情沧桑变化。幽幽情缘,冥冥注定!
  • 狱中人

    狱中人

    他和她都将对方恨到了极点,却不知道恨到了极点,也可以变成爱。他们成了彼此的救赎,握紧了双手不想失去。他也曾以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终于到来。没有仇恨,没有伤害,没有杀戮。这样的时光,存在,却太短暂了。有无数的人无数的理由想让他下地狱。但他是她的耶稣,她的信仰,她的救赎。那颗陨星跨越了几万光年来到地球,在巨蚌中沉睡了不知几百年,又在人间经历了几百年的流浪,才开始守护着那被称为“银色天使”的病毒。而他和她之间,仅仅是隔了一块墓碑的距离而已。
  • 我很二

    我很二

    我很二我真的很二,不要问我有多二,我的二你们无法理解。
  • 爱如妃花轻似梦

    爱如妃花轻似梦

    一名推销界的女王穿越到风伦国,成了太尉小妾之女,更可气的是还把她许配为太子良娣——小老婆,晕死,打死也不干,花容月貌又如何,我就给毁了,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她毁容、诈死、经商、行军演绎了一段传奇,情往何处,爱栖何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创世星空传

    创世星空传

    始源星,第五陨殇,第六涅槃,是天道轮回?杜鹃啼血,灵胚补天,是宿命归属?始源星,五行合,阴阳融。黑暗散,曙光临。五行相生始循环,阴阳创世定星空。昊辰的传奇,子兮的画卷,源于斯!
  • 邻家冰姐

    邻家冰姐

    那些年,我和邻家冰冷御姐的故事……那年我年少轻狂,那年你貌美如花,那年,青春正好……
  • 暗香离殇

    暗香离殇

    泪无声落下,此刻你虽已不在我身边,但我也不是那个痴情的小女生了。
  • 八福晋

    八福晋

    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和硕额驸明尚的闺女是咱穿越后的最新身份!可为毛这个身份这么耳熟?OMG!貌似传说中天下第一妒妇兼被挫骨扬灰的八福晋就是咱呐!万佛!千菩萨!百鸟人!咱可不可以把天天向上的八阿哥掰成天天向下啊……ps:女主属性:暴力奶妈女主独门功法:先天功、白蟒鞭女主独门技能:延年益寿(可以用先天真气延别人更可以延自己,最彪悍的通天改命技能)、生机断绝(一鞭在手,方圆一米内花草树木尽成灰灰)虽然清朝已经被广大同仁们穿成马蜂窝了,可咱还是想给心中喜欢的某些清朝的古人们一个美好的结局,呃,类似八八九九、弘时弘晖之类的,所以才有此文的诞生,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