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0200000119

第119章 爱人非人;知人非人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  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达”,“明”也,舍明无达可说。子张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他对“达”的阐解,明显是外求了,混淆了“达”与“闻”的关系。孔子毫不客气地指出,你那不是“达”,真正的“达”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孔子这番话便是合了内外道,内外相统一,但以内求为主,关键在“质直”二字。南先生将这二字解为“本质的正直,没有歪曲心思,做人做事,不用手段,不用权术”。而“好义”二字,南先生说是,“慷慨好义”近于墨子之义。这样的解释与前文皆无关联,实是望文生义。

“质直”,就是决不欺骗自己,“直心是道场”,将自己心头的层层伪装剥去,直达最本来的地方。南先生把它解为“正直”,不完全是错误的。“正直”,是自认为“正直”?还是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正直”?由于历代文人的歪曲,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许多精确美好的概念,大失原意,最后成了束缚正常人性的枷锁。这一点不用我们去证明,把中国近一千年的历史与前一千年的历史对比一下,任何人都可看清这一点。苏东坡是伟大的,但苏氏的气魄绝对比不了屈原、李白。苏轼尚且如此,何言其他人。仅此一点便足以说明,东方文化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异。迄今为止,令人心旷神怡、心存豪气的盛唐气象,我们实在是无处可寻。而盛唐气象正是东方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只要有一天,中国人的文化心态不能类似于盛唐气象,就一天也不要说东方文化的真正恢复。

但,我坚信东方文化会磅礴于世的。

真正的“质直”和人们常说的“正直”、“正派”并无太大的关系。真正“质直”的人未必在外相上给人一种“正直”、“正派”的形象,只有那些自命为道学家的人为了装潢门面,才容易令世人感到他是一个“正派”人,“正直”人。

人的意识是生命本质力量矛盾运动的折光反映,它只能是个体的,但任何个体都必然要被它生存的时空因缘所局限,而生命本质力量运动的整体则无所谓时空,它绵绵相接,环环相扣,呈“帝网珠”状。个体所见只是局部。意识这个东西又有自己的特性,它永远是活动不定的,总是以“我”为前提,并形成观念,观念与观念相连,又形成虚假的关系,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每一个正常人头脑中的文化观念。人对生命本质力量运动的感知,必须透过这一层又一层的迷雾,直达生命本质力量的真实流向。所谓“透过”,在儒学中称之为“内省”,只有“内省”才能明白“礼”的真实存在,前文孔子说的“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仁者,其言也”都是指的这种“内省”境界,即穿透意识迷雾窥见真实的过程后持有的心态。司马牛哀叹自己“无兄弟”之亲,正是被意识领域中的假象所迷,子夏一言透底:“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这语言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即启蒙主义者的幼稚认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子夏是把个体人比为兄弟,无亲疏善恶之分。孔子给子张讲“明”,就是要求子张排斥意识领域中的干扰,尤其是“浸润之谮,肤受之诉”最易使人迷惑,也就是说潜在的文化意识沉淀,和最表象的生理感受,最易迷惑人。

佛家对此有明快的讲解,即《楞严经》中说的“七次征心”、“八还辨见”,人们只要把意识领域中的一切观念还给本来,身体还给父母,光亮还给太阳,阻隔还给大山……剩下的便是“自己”。这一段经文常被人歪曲,似乎最后真的有一个“空”,“空”是从毕竟位说的,真正的“空”只在“还”的过程中,能“还”就是“空”。

为了使人们把握好运用好,我们将这一切通俗化为“永远不欺骗自己”一句话。人们在“内省”时要常常提防自己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对自己的欺骗。能防欺骗的“那个”就是你。这个“你”也是变动不居的,层层剥皮,层层省视的“你”,不是常在变动的“你”吗?仍然了无自性。

这一切便是孔子“质直”的本义。

“好义”则是:不仅在内省中要敢于挑战自我,挑战自我的本身就是寻找自我、发现自我。但一旦寻找到了那个真“自我”,你敢直下承担吗?这便是“胜己”的意思,“知己者智,胜己者强”。自省明白之后,恰是人们在常说的困惑、矛盾的关键时刻,囿于各种固有文化观念不敢“直下承当”。儒家所说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都是从“绝不欺骗自己”生发出的一个“勇”字,即直下承当之义。

王阳明对此说得好,“质直”必然“好义”,不“好义”就是未曾“质直”。这是人们衡量自己是否“质直”,意识是否真正接近了生命本质力量运动的真实相况的一个标准。

敢于直下承当不是莽直、莽撞,一旦决心下了,便需针对外在环境“察言观色”,实是审时度势,“虑以下人”是审时度势的补充,这和一般意义上的谦虚毫无关系,而是应当相信,在具体的事件中,你的对象一个也不会比你傻。

比如有一个弱智儿,此时肚子饿,正在吃烧饼,这时不管你有多么高的智商,想把这个烧饼骗过来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这个弱智儿是烧饼的亲历亲尝者,他对烧饼的判断,决不会比智商高的差一毫分。只要你打破对“人相”的执着,而是俗话说的就事论事,就是“虑以下人”了。

这一切便是孔子说的爱人、知人的本义之一层。爱人就是爱己,你绝不欺骗自己,也就是不欺骗别人;你不欺骗自己,正是“知人”,当然也是“知己”、“爱己”。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里的“直”,就是上文解释的“质直”之“直”,这里的“枉”就是意识反映生命本质力量的“折光”。这些“折光”皆是以虚假的文化概念为前提的。司马牛正是被自己的关于“兄弟”的文化概念欺骗了,才会苦于自己没有“兄弟”。跳出“兄弟”这种近乎于与生俱来的文化观念,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了。这便是孔子“爱人”的本义,这和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所谓天赋人权的观念,看似类似,实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西方的观念是以人的生物性个体存在为前提的,希望社会从外部给予人以自由平等博爱。用基督教的观念说,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女。

这是极粗陋的观念,是人类在其幼稚期的必然幻象。

孔子的观念是以人的生命的整体存在为前提的,“爱人”实是爱生命,生命永远是整体的,个体只是其表现形式。“泛爱众”实是爱生命的全体、整体,具体地讲便是爱自然、爱社会,爱一切人,不分真善美、假恶丑,皆是生命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说,对生命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切都爱,就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人。那么,爱人,也就是爱的非人,也非爱。

“知人”也是如此,“知人”就是知己,知一切,凡“知”,皆是生命本质力量显示,都是其对象化,包括“知”本身。那么真知永远是知自己,知自己便是知一切,“一切”在这里才是真正的“人”,舍此无人可说。

西方文化把“人”局限为肉体人,亦即生物人。人,看似只是一个生物存在,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没有分别。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地方是创造工具,创造工具使用工具的过程,永远不只是一个生物人孤立活动所能达到的,而是全宇宙的,而是全“宇宙—生命”系统的,即是生命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任何对象化都不可能只是个体的,而是历史的、整体的。所以知人,就是知己,知一切,同时也是知人者非人。

人们,你本来知一切,只是被许多具体的假象蒙蔽了。除了生命的本质力量,这世界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一个最能显示东方文化特色、且极为深刻的观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也许好使人理解。

人心好比东流水,这个人心不是某一个人的心,而是指整体的历史的,人的历史性存在、时代性存在决定着人的历史性、时代性意识,人心很难超越历史,能有人超越,就是历史该发生变革的信号。

这种历史的整体的人心又必然要通过各个个别的“人心”体现出来,以显示其多样性,这便是人的意识对生命本质力量的折光。正如前文一再说过的,这种“折光”肯定是一种扭曲。正由于每个人都在“扭曲”,其合力的“矢量”恰恰是东流去的本质力量。

人们若细心观察水浪水流的变化,以及天空中云朵的变化,一定会发现这种“标量”与“矢量”的对立统一关系。

“质直”正是顺应了生命本质力量的历史前进“矢量”,一切“枉”,即“标量”,不管愿意或不愿意,都必须东流入海。佛教净土关于西方极乐的理论,灭度一切众生的理论,佛光普照的理论,皆是这种历史必然现象的寓言化拟人化表述。

“质直”,“枉”不得不直,这是客观铁定的必然。在这里教化、劝说、制裁、管理……是有作用的,但都只是表象,“枉者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直”合乎历史的规律,枉者不得不“直”。

请诸君将这一段我们的解释,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对比一下,便知南先生离真正的东方文化有多远。

正因为这是历史的规律,一旦有人按历史的规律行事,如皋陶、伊尹,自然便可令天下服。这和他们个人的道德品质有关也无关,从理论上讲,实是两回事。

正因为这是历史的规律,对于一些听了忠告而讨厌的人,不必自寻其辱,随他去吧。随他去就是不随他去,不管他听与不听,改与不改,他总得被历史的潮流卷走。正如大清国的辫子,不剃也得剃,到今日留下一条大清国的辫子只能是嬉皮士的“时髦”游戏。留与不留都是无所谓的事。这便是“生命观”变迁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曾子才会说,君子以文会友,最后的目的只是为了以友人之文辅助我对“仁”的无限丰富无比深刻的认识。

“体仁”便是“明明德”。

同类推荐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永安散文集

    永安散文集

    用文字描绘着生活,记录着生活的趣事、人情。本书分为风土人情,生活随笔,杂文三个部分。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热门推荐
  • 终端病毒之太阳阶梯

    终端病毒之太阳阶梯

    故事讲述了安子柯同他的好友们在一个看似巧合的意外下加入了世界上最神秘的组织“猎人”机构并发生的一系列和丧尸、病毒有关的事情,当他们认为某件事要结束时,其实又是另外一件事的开始,这一切到底都在围绕着什么中心而转呢?故事就此展开。
  • 真身穿越:步步惊华

    真身穿越:步步惊华

    一次任务,徐小七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完全架空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军队少将她将如何在这个异世中生存?本想着迟早一天会穿越回去的徐小七,却不料在这里她会遇到一个她不愿也不想丢下他的人存在,面对着他的付出和深情,小七将如何选择呢?
  • 我的狂想曲

    我的狂想曲

    请允许我以无知的口吻来宣读我快乐的青春!
  • 道衍巅峰

    道衍巅峰

    一个天生的武学废材。在得到一个神秘的棋盘之后……黑与白,正与邪,善与恶,是与非。正则为儒贤圣者,逆则成天地大魔看如何翻云覆雨道衍极致,我为巅峰!
  • 迷茫的青春,不迷茫的我们

    迷茫的青春,不迷茫的我们

    在那个懵懂的时期,我遇见了你,从此决定了我以后的命运。当我知道我走的那条路充满了荆棘,我无所畏惧,因为我的身后有你。但真的在经历时,我才知道原来我选的那条路绵延无尽头,而我却无法回头。
  • 无尽修天路

    无尽修天路

    灵山之上,小童问师尊,何为天路。师尊答,天路,是尸山血骨,是无数冤魂,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也是情,也是义苍茫玄天舞风云,数千苦难奈我何。我自挥剑摇指天,登上无尽天之路。身世密云的少年,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毅然踏上了登天寻道的征途。自逆境中崛起,奔向无尽的玄天大陆,誓要以手中长剑,来杀出一条登天大路,为亲人,为兄弟,为红颜……永不退!
  • 禁纪

    禁纪

    源之大陆,强者如林。神之国的神明们,我一定要和你们比出一个高低!!(不会写简介,读者大大都凑合看吧。)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什么都求,什么都要!
  • 乔屿乔熙

    乔屿乔熙

    11岁,她被父母拖出了国,体验了人生的第一次别离;16岁,她学业有成,闪亮回归大家的视野;21岁,她大学还没毕业,却已经是国内排得上名的公司总裁;26岁,她作为“大龄剩女”,终于被某男收入腹中。某主持人:顾小姐,我可以问个八卦点的问题吗?作为Z国最年轻的地产大亨,您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某女:身材好颜值高最重要的是宠我。某主持人:那……可真的有点难找呢。回到家某男把某女扔到床上,问:宝贝觉得我不好?想再找一个?某女:是的!你知道我现在是人家口中的事业有成的大龄剩女吗?某男:如果宝贝想结婚,我们家的规矩可是奉子成婚哦~某女:从我的床上滚下去!
  • 中国谋略之成事经

    中国谋略之成事经

    《成事经》一书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成功者,来剖析成事之道。当然,成事之道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它们却又是具有共同性的。因此,我们尽可能比较全面、合理地描述它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
  • 女人花偷偷开

    女人花偷偷开

    人生就是这样的,在不经意中演绎着精彩和悲欢离合,一切似乎是早已命中注定——前期通过主人公轻松介绍其在飞机上,回想她的一帮铁哥们的大学生活及毕业后通过微信掌握的点滴现状。再推出高中时的男神、女神及他们的坎坷一生。再解惑和治疗人到中年前后的家庭及事业变化所引发的常见的疾病。第二篇推出家庭、环境和时代对下一代的影响,及造成的心理、人格、价值观和性取向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家庭条件太优越和社会最低层的问题可能最多---越往后越有看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