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2300000026

第26章 人文大家(11)

当时哲学系只有金岳霖一个教师,也只招来沈有鼎一个学生,一师一生,号称一系,成为美谈。尔后的30多年里,金岳霖不但一手办起了清华哲学系,而且培养了许多逻辑学方面的大家,可谓桃李满天下。用汪子嵩先生的话说:“一直到1952年,清华哲学系的学生都是金先生的学生,或是学生的学生。”

金岳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清华园里度过的。30年代,在清华校园里,学生从很远地方就能认出他。他走路的样子很有派头,也很特别。金岳霖的学生是这样描述金先生的:“他身材高大,仪表端庄。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一副英国绅士派头;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举手投足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

遮阳帽是金岳霖的标志。他眼睛不好,而且怕光,所以在室内他也戴个遮阳帽,眼镜镜片一个黑,一个白。每当新学年开始,给新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遮阳帽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仰着。

20世纪之初的清华,是个群英荟萃的地方,胡适、梅贻琦、梁思成、闻一多、吴宓、叶企孙、金岳霖等一大批后来的大师,都是在那时就读于清华。当时的清华,被称作“赔款大学”。1901年,清政府支付美国战败赔款,相当于现在的2亿美元。而后,美国人又把这笔“庚子赔款”退还清政府,要求办一所留美培训学校,这就是清华的前身。这批后来的大师,都是拿着这笔钱先后留学美国,心中的屈辱可想而知。金岳霖也不例外,虽然在美国留学多年,生活习惯和穿着上已很西化,但内心深处依然具有深深的国耻情结。以至于到1948年,为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金岳霖竟带头拒领美国救济面粉。

回国执教后,金岳霖先后住在清华园的新林院和胜因院。和他相邻的,有闻一多家、张奚若家、梁思成及林徽因家、叶企孙家、周培源家等。他们都是昔日的清华同窗,现又共同执教,彼此且是邻居,有很好的私交,也有很多趣事。

金岳霖先后把冯友兰等一批学者请到清华哲学系,哲学系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金岳霖上课与其他教授明显不同。据他的学生回忆,他讲课有个特点,眼睛基本闭着,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有时候课上到一半,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手伸到后脖领里,捉出一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颇为得意。

在一般人眼里,哲学是很枯燥乏味的东西,可金岳霖却觉得它很有趣。冯友兰先生说,金岳霖有魏晋风度,很像大玄学家嵇康。他可以把枯燥的哲学课和逻辑课讲得很生动,让学生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金岳霖的学术态度和人生态度不仅影响到学生,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学生。许纪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冯契是金岳霖的学生,隔了几十年,他依然记着金岳霖对自己说过的一段话:

“金岳霖很缓缓地说,真正的真理并不是一时一间能够所谓掀动社会大潮的那种,而是通过长久思考的,像休谟、康德。经过长久思考留下的东西,这才是真理。金岳霖早年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些东西,这一点影响很大。他后来那些学生,包括像沈有鼎、冯契,他们之所以后来成为大家,就是不管社会发生多么大的动荡变化,他们内心就像金岳霖教导他们的那样,在追求长久思考的那些问题。”

此外,金岳霖还经常资助自己的学生。抗战期间,不少学生家乡沦陷,经济很困难,他一直资助学生念书。学生荣晶星家境贫寒,穷得连冬天穿的棉袄都没有。金先生就亲自把自己身上穿的中式棉袍送给他。

在清华园,金岳霖是有名的“光棍”。他独身了一辈子,在人前也不避讳,自己独身是因为喜欢才女林徽因。林徽因与建筑学家梁思成结婚后,三人同是清华大学教授。他们几十年相互情同手足,毗邻相居,被传为美谈。林徽因去世较早。1956年6月,金岳霖叫了些清华的老朋友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接到通知后都纳闷,不知老金为什么请客。人到齐后,金岳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没有家庭的拖累,金岳霖活得轻松潇洒。他的喜好也很特别,每天上午上课或做学问,下午就和朋友们在一起,打网球、打桥牌、谈古论今。金岳霖的学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羊涤生回忆说:“家里就他一个人。还有个老王,专门给他做饭的。然后养了一群大公鸡,全是公的,没有母的。他喜欢蟋蟀,斗蛐蛐,家里的蛐蛐罐一大箩。老王给他一个人做饭,也没那么多事,有时候叫他去抓蛐蛐。”

西南联大讲授“逻辑学”

任教西南联大时,金岳霖讲授的逻辑学是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大一的学生在中学时没有听说过有逻辑这门学问,都对金的课很有兴趣,所以一个大教室经常坐得很满。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文中写道:

金上课要提问,学生太多,又没有点名册,因而他经常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既紧张又兴奋。学生回答问题时,金就很注意地听着,完了,便说:“Yes!请坐!”

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却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历史系学生陈蕴珍(即萧珊,后来与巴金结婚)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其中有个叫王浩的学生,颇能懂得个中奥妙。金岳霖经常会在讲授过程中停下来,问道:“王浩,你以为如何?”于是,接下来的这堂课,便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

冯友兰和金岳霖都讲形式逻辑,张松年讲的逻辑则有点罗素的味道,可是最叫座的还是金岳霖的课。一到他的课,好几百人,几乎满堂。季羡林虽然在高中学过逻辑,不过金岳霖讲的逻辑跟他学的不一样,所以考不好。后来他才知道,金岳霖讲的形式逻辑,跟自己学过的不是一个体系。金岳霖有一次讲到“我吃饭”一句话,说重读“我”,就表示:“我”吃饭,不是“你”吃饭。重读“吃”,就表示:我“吃”饭,不是我“拉”饭。重读“饭”,就表示:我吃“饭”,不是我吃“菜”。

金岳霖授课时,常把学生也看作学者,以学者对学者的态度研究问题。他讲课,不带书本,不带讲稿,走进课堂只带一支粉笔;这支粉笔并不使用,经常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写。

在汪子嵩的印象中,金岳霖高高的身材,披一件风衣;进教室后,总是搬一把学生坐的课椅摆在讲台边上一坐;虽然面对学生,却总是低着头,有时甚至闭上眼睛,自己一面思索,一面讲他的哲学问题,坐而论道。金岳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喜欢学生有独立的观点,并和他们一起讨论。

汪子嵩在《漫忆西南联大哲学系的教授》的文章中回忆:“金先生有时讲到得意兴奋时,会突然站起来,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或者向我们提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起来。清华重视哲学问题和逻辑,所以讨论和辩论盛行,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全国各大学哲学系都并入北大哲学系后,那时的逻辑组是学术辩论最热烈的地方。”

金岳霖曾说:“我培养了只做概念游戏、不关心政治、甚至于反动的人。例如殷福生(殷海光),就是我所培养的一个反动分子,他现在在台湾为蒋匪帮服务。”“我宣传逻辑上的纯技术观点、天才教育观点,在这一方面我特别捧王浩,他现在仍然留在美国大学里,为美帝国主义服务。”

1938年9月28日,日本敌机轰炸昆明西南联大。金岳霖在宿舍里竟浑然不觉,直到被炸弹的响声从沉思中惊醒,出楼见到周围被炸的惨像,木然不知所措,手中还拿着他一直没放下的笔。

在联大,金岳霖还为哲学系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了两门课程——“知识论”和“形而上学”。金岳霖讲授的“知识论”,有的学校称为“认识论”。但他认为,这门课只能叫“知识论”,而不能叫“认识论”。任继愈听了这堂课,并记录下了金岳霖讲课的内容、神态和表情。

金先生说,对于桌、椅、木、石等死的东西,哲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论证其不真是,认为不过是众多感觉的复合体,好像言之成理。如果认识的对象不是呆板的死物(桌、椅、木、石等),而是一个大活人,哲学家做出上述的分析和判断就会遇到麻烦。讲到这里,金先生指着坐在他对面听课的同学陈龙章,并代替陈龙章回答:“你不承认我的存在,我就坐在你的面前,你把我怎么办“”讲到“你把我怎么办”这句话时,金先生把头一摆,胸一挺,脖子一梗,做出不服气的样子,听课的同学都会心地笑了。

1942年秋至1943年夏,金岳霖给哲学系高年级学生讲“知识论”。周礼全当时是大二学生。一天,他碰到哲学系一位毕业生胡庸逵。胡庸逵被同学称为“康德专家”,他对周礼全说:“金先生讲‘知识论’,深刻极了!精彩极了!你应当去旁听几堂。”周礼全曾读过罗素的《哲学问题》,他旁听了金先生的课两次,第二次下课后,在教师门口拦住金先生,很唐突地说:“您刚才对罗素的归纳原则的解释,我以为不完全符合罗素的愿意。”金岳霖建议周礼全,再好好地读几遍《哲学问题》。

1944年,周礼全正式选修了金岳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每堂课都专心地听了,觉得“金先生的讲课引人入胜”。他认为金岳霖的讲课进程,有些像柏拉图的“对话”,也许更像休谟的那种剥蕉抽茧地讨论哲学问题的风格。

晚年竟笃信马列

晚年的金岳霖认为,3本书就能概括他的一生:“我要谈谈我的书,我只写了3本书。比较满意的是《论道》,花功夫最多的是《知识论》,写得最糟的是大学《逻辑》。”这3本著作,奠定了金岳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逻辑》是中国第一本逻辑学教材;《论道》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而《知识论》则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构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金岳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知识论》的出版。在他的回忆录里,没有涉及连年战火对自己的影响,除了《知识论》这本书:“这本书我在昆明就已经写成。那时候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我只好把稿子带着跑警报。到了北边山上,我就坐在稿子上。那一次轰炸的时间长,天也快黑了,我站起来就走,稿子就摆在山上了。等我记起回去时,已经不见了,只好再写。一本六七十万字的书不是可以记住的,所谓再写,只能是从头到尾写新的。”结果重写花了8年,直到1948年12月终于完成,寄给商务印书馆。这时书局却把书稿搁下了,因为北京已经快解放了。金岳霖没有去迎接解放军进城,他依然沉醉于他的《知识论》中。

可是,金岳霖马上就变了,变得让人更看不懂了。像他这样一个深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连日常思维都用英语的人,在解放前是看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在解放后,金岳霖不仅带头学习马列,而且对自己完整的金氏哲学架构作了全盘否定,再也不谈《知识论》这本书了。

他在清华园里带头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课。他把自己比做一年级的学生,信心十足地说:“明年是二年级,十年八年总有进步。”1952年2月,金岳霖先后3次在全院师生大会上作沉痛检查,承认自己“从前对不住人民,是有罪过的人”。他接连写了两篇忏悔录,痛责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自此以后,金岳霖的名字与他的大批判文章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成为50年代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成功典范。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他们说我应该坐办公室办公。我不知‘公’是如何办的,可是办公室我总可以坐。我恭而敬之地坐在办公室里,坐了整个上午,而‘公’不来,根本没有人找我。我只是浪费了一个早晨而已。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1982年,87岁的金岳霖身体每况愈下。可他每天还按规定的时间听新闻广播、看报纸。他埋怨保姆说:“我今天不高兴。你为什么不按时叫我,我跟不上时间了。”他还自慰地说:“这几天我能从沙发走到屋门了,又进了一步。看来短时间死不了,我要看到‘四化’。”

这一年,重病期间的金岳霖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哲学所党组负责同志:我可能很快结束。我要借此机会表示我感谢党,感谢毛泽东同志,感谢全国劳动人民,把中国救了。瓜分问题完全解决了。四个现代化问题也一定会解决。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存折中提出3000元献给党。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1983年,就在金岳霖去世前一年,商务印书馆终于出版了《知识论》。金岳霖在序中说:“它今天能够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高兴。”这本纯粹的哲学专著,在今天研究并称颂它的人却越来越多。

【大师小传】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生于湖南长沙。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学习。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创办清华哲学系。此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郁达夫:作家是怎样讲经济学课的?

受经济所困,决定北上授课

1923年8月的一天,郁达夫突然接到北京大学的一封信函。其时,他正在上海一家简陋的寓所里,跟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努力编辑着《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和《创造日》等文学刊物。他的烟瘾越来越大,酒瘾时不时发作,可软囊越来越羞涩,捉襟见肘的艰难越来越多。物价的飞涨、时局的动荡,对一个文人而言,靠经营文学或靠写作来维持生活,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

北大的这封来信,是陈豹隐先生写来的。对郁达夫来说,它仿佛是雨后的一缕阳光。因为在信中,陈豹隐盛情邀请郁达夫去北大任教。

陈豹隐跟郁达夫有过什么样的交情?他怎么会推荐郁达夫去北大任教呢?

原来,陈豹隐曾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受北大派遣,到欧洲视察和到苏联讲学。出国之前,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胜任该门课程的老师作替代。因此,陈豹隐想到了郁达夫,觉得他是比较合适的人物。

早在1919年11月,郁达夫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时,陈豹隐就是他的师兄。不巧的是,郁达夫进校没过不久,陈豹隐就接到蔡元培的聘书,去北大法商学院任教授了,主讲财政学和统计学。回国前的那段日子,他才与初来乍到的郁达夫相识。

同类推荐
  • 跟穷人一起上路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它的出现来自回忆,来自生命最初的忧郁,来自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80后。黑天才、刘卫东、恭小兵、萨之鱼、手指、陈错、刘脏、beaidid、杨莎妮、小饭10位80后的青年,带我们一起去体验这一代人眼中的世界……没有当下,我们不可能感受到什么是未来。所谓未来,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尚未泯灭的时代。让我们满怀希望,跟穷人一起上路。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以前我一直觉得对爱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不然会伤的太重,但是遇见你之后,什么伤的重不重都不管,我只想用所有来爱你。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可我还是想把什么美好都给你。70多个爱的故事,10多万字的心灵独白,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感悟,却还远远写不尽你带给我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当我朝你看过去时,发现,你已经在凝视着我,这是最美妙的感觉。《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愿欢喜和困惑交织、告别与告白不断、受伤与成长并行的美好时光在此定格。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热门推荐
  • 女老板的贴身高手

    女老板的贴身高手

    高飞身为法国外籍军团最出色的佣兵,情场屡受挫折后回到故乡,消沉两年后却在偶然机会被美女总裁聘为临时男友,从此获得幸运女神的青睐,让所有男人都羡慕的女人缘,伴随着一个惊天阴谋砸到了他的头上。从此之后,高飞身边美女和危险同在,敌人和兄弟共存——看他如何用双手,打造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 娇妻:少爷,你不乖

    娇妻:少爷,你不乖

    她,一张清纯的脸庞下隐藏着一颗撒旦的心,白天她是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晚上则是魅惑至极的暗夜皇后。因为她的父亲欠了人家一百万而把她卖给恶少做女仆,好吧!谁让她是他的女儿呢,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好、就她了!”男人纤细的手指指了指她,便潇洒的走了出去……那天后,她成了恶少的专属女仆,他百般凌虐、羞辱她,她仍沉默的面对着一切……不要以为她是听话的琉璃娃娃,原来温顺的绵羊其实一直都是一只吃人的老虎……“少爷,你不乖,所以我要惩罚你,代价就是把你的心交给我!”
  • DeathTown

    DeathTown

    最完美的弧线,是生命陨落的轨迹最绚丽的花朵,是漫天凋零的罂粟当黑暗笼罩大地,谁来为我们照亮脚下的路本小说,真实,深刻,恐怖,幽默,人物细腻,情节波折~~~~
  • 卓梦涟褘

    卓梦涟褘

    她是他的定格,他是她的过客。。。她是他生命中的阳光,她是他回忆里的阴霾。是什么样的命运让他们相遇、相识?然后又消失在了彼此的世界。。。上帝的意思难以揣摩,每个人都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Ifyouneverabandon,Iwillinlifeanddeath.但是,定格永远的会让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带着释然的微笑,放开后的轻松。Idon'tneedaphotograph,causeyou'reneverleftmymind.
  • 盛世独宠之天玑

    盛世独宠之天玑

    前世,好友一碗汤药让她成为石女,她从身份贵重的国公府嫡女跌落成下堂弃妇,最后含恨而亡。悲愤而亡,幸得重生。这一世,她必会手刃仇人,所有害她的人,欠她的人,她誓要亲手讨回!这一世,她必会保持本心,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一世,她也必要多生几个孩子,让那些前世看她笑话的人都睁大眼睛瞧瞧,她沈天玑并不是不能生的!呃……这什么破愿望?
  • 苍岭尸潮

    苍岭尸潮

    架空世界的大城市苍岭……李师杰、邓子千二人原本是国际佣兵组织的成员,因为一次特殊任务,二人奉命去参加苍岭市第一中学的入学考试,谁知在考试中途却发生了一系列无法形容的事件……
  • 长安月下,佳人独立

    长安月下,佳人独立

    穿过长长的回廊,绕过重重的雕梁画栋,紫直直地走向正堂。那儿挂着一幅肖像画,画中的女子冷艳无比,傲慢的眼神仿佛目空一切。那是祖父弟弟的女儿——韦氏,当今的国母“顺天翑圣皇后”这个神秘的女人,莫名的指引使她莫名进入一场血雨腥风,她一步步的逼近,发现了惊骇的秘密。
  • 罪恶榜

    罪恶榜

    日暮西山兮烟雾暗前浦,将维舟兮无所。追我前兮不逮,怀后来兮何处屡回顾。世事兮何据,手翻覆兮云雨。过金谷兮花谢委尘土,悲佳人兮薄命,谁为主。岂不犹有春兮,妾自伤兮迟暮发将素。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满目江山兮泪沾屦,君不见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飞去。
  • 历史的魔咒

    历史的魔咒

    该书是一本通俗历史书籍,罗列了我国历史上相对统一的几个封建王朝,自秦始,上册为秦、汉、隋、唐,下册为宋、元、明、清。详细介绍了这几个朝代的兴亡更替,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重点介绍了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并试图挖掘一个朝代灭亡的深层次原因。
  • 有狐璃央

    有狐璃央

    璃央只想单纯做只混吃混喝小狐狸,可这世上哪来这么便宜的事儿?不是你想悠哉悠哉过日子,日子就让你悠哉悠哉的过的。“你终究,没有认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