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2300000037

第37章 人文大家(22)

在讲授诗学、英国文学的同时,他还兼任《光华大学半月刊》特约撰述和英文刊物《中国评论周报》的特约编辑工作,并写过一些英文作品。《中国评论周报》是一些学者1928年在上海创办的英文刊物,由桂中枢主编,陈石孚任编辑,桂、陈二人均为20年代清华大学学生。林语堂是该刊最主要的撰稿人兼“小评论”专栏作家。钱钟书到光华大学后,因为他的英文水平高,被特要为编辑兼撰稿人。这三位清华学人的共同努力,使这份《中国评论周报》办得有声有色,名声远播,在当时社会上颇有一些影响。

钱钟书这时所写的文章,有与其父商量学问的《上家大人论骈文流变书》(载1933年《光华大学半月刊》第7期);《中国文学小史序论》及《中国文学小史序论补遗》,发表在《国风半月刊》上——这是为《中国文学小史》一书所作的一篇小序,却讨论了中国文学的几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钱基博在光华大学时,几乎每星期都要回无锡;因为他还兼任无锡国专校务主任,协助唐文治校长,每次必到校作讲座。钱基博曾先后主讲《古文辞类纂》、《文史通义》和《现代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威望极高,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执教联大,寄居冷屋

1938年,钱钟书留学回国后,谋得的第一份教职,是在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英语。他成了联大最年轻的教授,这年才28岁。可是,他在联大只工作了1年,就辞职了。个中原由,莫衷一是。有说他续聘的聘书到晚了,也有说是联大不聘他了。甚至连当年聘他的人,竟说不记得他曾在联大教过书。钱钟书自己则说,是他主动辞去联大教职的。但可以确信的是,钱钟书在联大教书并不愉快。年纪太轻,学问太好,又口无遮拦,虽受学生欢迎,却招致年资均高于他的先生的不满。

1938年10月下旬,钱钟书抵达昆明。他为联大外文系学生开了3门课:大一英文(6个学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4个学分)、现代小说(2个学分)。

在许渊冲的印象中,“钱钟书先生读中文书、外文书数量之多,冠绝一时”。在何兆武的印象中,钱钟书眼界极高,一般人难入其法眼,与同事相处并不好。当时《大一英文》分3个组,A组的陈福田注重美国英文,B组的钱钟书注重英国英文,C组的潘家洵注重中文翻译。在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是潘家洵,很多人在窗子外面听他的课,听他翻译易卜生的作品。

许渊冲听过钱钟书的大一英文课,他记录了钱钟书上课时的情形:“钱先生只说英文,不说中文;只讲书,不提问题;虽不表扬,也不批评,但是脸上时常露出微笑。”许渊冲还记得课堂上的一个细节:当时昆明的电影院,正放映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钱钟书微笑着说:“有许多人看了这部电影,男的想做罗密欧,女的想做朱丽叶。”钱钟书口才极好,人很风趣。许渊冲说,钱先生妙语如珠,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慨。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现代小说,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据王佐良回忆,钱钟书第一天上课时,叶公超竟亲自至教室介绍钱钟书,说钱是他的学生,得意之状喜形于色。吴宓借阅了李赋宁记录的这两门课程的笔记,对钱钟书授课非常佩服。由此可见,联大的教授还是爱才的。

钱钟书住昆明文化巷11号,邻居有顾宪良、周珏良、李赋宁、杨武之等人。此时,杨绛在上海,夫妻两人异地分居,钱钟书自然想念妻子和女儿。钱的《昆明舍馆作》第一首、第二首是怀人的:“万念如虫竞蚀心,一身如影欲依形。十年离味从头记,尓许凄凉总未经。屋小檐深昼不明,板床支凳兀难平。萧然四壁埃尘绣,百遍思君绕室行。”

联大在文化巷的宿舍很小,钱钟书说“屋小如舟”,他为栖身之所取了名为“冷屋”,写了一系列嬉笑怒骂的妙文,辑为“冷屋随笔”。钱钟书在此写的随笔《一个偏见》开头说:“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那么,钱钟书本人有没有傲慢与偏见呢?

不少论者认为,钱钟书在西南联大只教了短短1学年,因和同事关系紧张,竟不辞而别。钱钟书为什么离开西南联大?现在有许多说法。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钱钟书在联大骂遍了人,呆不下去了。据说他曾有此言:“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叶公超和钱钟书的矛盾是否因此而起,不敢贸然下结论。但两人之间貌不和、神已离,这是事实。据学者李洪岩考证,《围城》中诗人曹元朗的原型,正是叶公超。所以,若干年后当有人向叶公超问起钱钟书在联大的情况时,他竟回答说自己已不记得钱曾在那里教过书。

叶公超和钱钟书这曾经的师生因何不甚和谐?据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披露:联大外文系里收购钱钟书从国外带回来的西书,没有依价偿付书款。这事情和外文系主任叶公超有关。《吴宓诗集》中收录了钱钟书致吴宓的一首诗,让我们隐约看到事情的原委:“清缮所开目,价格略可稽。应开二百镑,有羡而无亏;尚余四十许,待师补缺遗。媵书上叶先(叶公超),重言申明之。珏良(周珏良)所目睹,皎皎不可欺。朝来与叶晤,复将此点提;则云已自补,无复有余资。”这件小事可能影响到了两人的关系。

蓝田——“文化昆仑山”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原是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应老友廖茂如的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当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探亲时,他父亲写信及拍电报,说自己年老多病,要钱钟书到湖南去照料他。后来,廖先生也写信和派人到上海,反复劝说钱钟书去当英文系主任,以便公私兼顾。这样,钱钟书便来到湖南蓝田。

在国师,钱钟书除担任外文系主任外,还亲教几门课。他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很受学生欢迎。一到下课,总有一大群同学围着他,想从他那里多学一点知识。授课之余,钱钟书常关门苦读。读书到半夜时,就用旧报纸裹一枚鸡蛋放到木炭火上煨熟做夜宵。经过一段时间,他把国师图书馆的书差不多读完了。他有时也去朋友房里串串门子,聊起天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到兴奋处,还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一回,他还用手杖把朋友的蚊帐戳了个千疮百孔。

在国师,钱钟书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他的《谈艺录》,就是在这里开始起草的。用粗糙的毛边纸,每晚写一章,过两三天再修改。他在国师时还写了几十首诗,后来都收集在他的《槐聚诗集》里。1941年秋钱钟书回到上海。1944年,便根据他曾在国师教书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围城》。可以说,蓝田是钱钟书攀登“文化昆仑山”的起点。

钱钟书没有再回联大教书,而是跋山涉水,去了湖南蓝田,在刚刚建立的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这所小大学,就是《围城》里“三闾大学”的原型。

在蓝田,钱钟书还是有一点年少气盛,有一点恃才傲物,有一点锋芒外露。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子,她非常喜欢读书,平时看书的时候多、玩戏的时候少,也不爱打扮。钱钟书就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女学究,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这样一来,女学生都有些怕他。但钱钟书讲课,却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蓝田的那所学院里,一些当上了教授的和向往当教授的,都像模像样地以教授自居,在同事和学生面前表现自己。钱钟书的眼中总是会看见这号人物,于是他便提着手杖、低着脑袋,旁若无人似地径自走去。别以为钱钟书就这么走过去了,那些人和事,后来都成了他《围城》中的素材。

1941年夏天,钱钟书回到上海。年底上海沦陷。钱钟书维持生计,是靠岳父把自己在一所女子学院的授课钟点让给他。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围城》的创作。

今天人们理解所谓的“围城”,是“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但“围城”也包含着故事发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存亡之际,从国家、民族到个人,都被囚禁在一个巨大的困境当中。钱钟书把他对知识分子个人劣行的不满,转化成对民族的反思。这不能不说,是与这个民族的巨大灾难相联系的。

1947年,《文艺复兴》杂志连载小说《围城》,并宣称“以发表这部新《儒林外史》为荣”。

【大师小传】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湖南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谈艺录》的写作。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3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毛选翻译工作和《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

同类推荐
  • 不出鞘的心灵

    不出鞘的心灵

    本书字字睿智、句句哲理、篇篇原创、辑辑感动。犹如在沙漠中跋涉多日而又口渴难耐时,突然遇到一抔清泉;又如寒冷的冬夜在河边游走而迷失方向时,突然遇到一艘渔船。一幅充满爱与感动的壮锦向我们的生活铺了过来,我们还迟疑什么呢?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茶饭思

    茶饭思

    《茶饭思》写的大多是品评阐发中国茶文化、饮食文化与书生冥想的文字,耐读,有味。为著名作家老车(车前子)的新近作品结集。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热门推荐
  • 亘古与世绝

    亘古与世绝

    这里的世界你不懂,爱因斯坦式的疯狂想象,带给你清新的思维阅读。亘古大战,异度空间。走起!
  • 千年掌门人

    千年掌门人

    “红云起,黄龙现,一灯初烛千年不灭!”“逢敌必亮剑,侠义传千年!”境界划分:出入境、造化境、玄妙境、生死境、解脱境、无为境、神话境……QQ群:70109289
  • 陌上初晴花已开

    陌上初晴花已开

    他,陌长歌,陌上花开的陌,长歌怀采薇的长歌她,许初薇,许你良辰的许,初晴的初,长歌怀采薇的薇陌上初晴花已开,一曲长歌薇香来
  • 钟情于王俊凯

    钟情于王俊凯

    同是豪门出生他却喜欢她让她起了不少嫉妒想方设法的拆散他们她如愿以偿但结果真的是这样吗她伤心离开因为那个她深爱的他没有选择相信她她遇到了一个人帮助了她她回来了证明了真相她还会选择他吗?
  • 亿万契约:邪魅boss太危险

    亿万契约:邪魅boss太危险

    乔锁十六岁遇见乔谨言,从江南小镇到浮华帝都。她是乔家第四女,他是她名义上的大哥。她不顾世俗眼光爱上乔谨言,爱的疯魔。后来,乔谨言另娶她人,她只得从深渊里爬出来。带着满身伤痛,沉默,一走数年。我曾爱过这个世上最好的你,此后我该何去何从?
  • 鬼吹灯前传3始皇金棺

    鬼吹灯前传3始皇金棺

    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夔龙胆,却想不到阮天成已死万念俱灰的连星,带着对小龙女的无限眷恋和不舍,独自黯然离开了。自以为必死无疑的他,无意中来到七朝古都河南开封,偶遇卸甲寨主铁破碑二人共破后汉国主之墓,得人皮地图,率领众人进入陕西秦始皇陵的地下玄宫之中……
  • 封禅王座

    封禅王座

    身体里面有怪物,一念生,一念死!陈扬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可是当他封印了一头丧尸之王,穿越到了异界,成为一个无法觉醒的普通人,从此为了变得强大,于是他张扬,霸气起来。什么天才,什么最强者,当陈扬身体里面的丧尸之王一出,顿时乖巧的俯首认输,因为陈扬他是妖孽!丧尸一出,异界谁与争锋?……………………新书上传,渴望收藏、推荐的支持,拜托各位了!书友群号:48138087,紧急召唤喜欢本书的兄弟,姐妹加入!
  • 末日演员

    末日演员

    凌杉原本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末日幸存者。直到他得到了一张黑色卡片,开启了身为一名末日演员的道路。所谓的末日演员,就是在末日现实下拍摄各类大电影。若想要在末日演员这个群体中存在下去,还要有将悲剧化为喜剧的能力。
  • 草木劫

    草木劫

    一只死也不肯投胎转世、好色贪财的小鬼差怀揣幽冥大帝家小少主的画像去人间色诱孤魂野鬼于是,某个会撒娇卖萌的小腹黑,纯良一笑,趁机吃掉了天然呆黄泉路,忘川旁,一株生了数万年的曼珠沙华,花与叶两不相见命中有草木之劫的天庭仙君,在忘川迷雾中受了一场指路恩……
  • 我的邻家嫩模

    我的邻家嫩模

    方小扬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然而有一天,一本五块钱买来的破旧老书,带给他一段传奇经历,古武奇功,鉴定天才,天籁之音,统统融入他的生活。用方小扬的话说,收的功与名,美女上门来,班花校花,美女老师,清纯萝莉,性感女星都倒贴而来,最可恶的是,一向讨厌我的嫩模杨馨默也死赖着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