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9000000023

第23章 当代社会交往的变革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6)

在普遍交往的时代,狭隘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而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个人才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并联合起来实行“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使“每个人在自己的联系中并通过这种联系获得自由”。“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可见,普遍交往是对以“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交往的发展。人的社会交往获得了自由,人的个性也得以自由发展。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分工导致了个人交往受到制约。此时,交往不是人的自觉行为,而是被迫行为。

第二,被迫交往及其克服。交往是人的活动方式之一。人们的自主活动同自主交往是同一的。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分工,个人交往受到制约。也就是说交往不是人的自觉行为,而是被迫行为;交往不是表现为个人的目的,而是表现为个人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从分工的角度分析了个人交往的不自主状况,提出了被迫交往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说:“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互适应的。”可见,被迫交往是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的反面交往。被迫交往的主体不是所有个人都成为了真正的个人,因此,交往对象对现实的个人来说,仍是一种偶然的存在。

第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被迫交往。在大工业和竞争的时代中,个人交往受到制约。

被迫交往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深刻原因。分工不仅产生了私有制,而且使资本和劳动者之间的分裂也愈演愈烈。由于分工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人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因此,克服乃至消灭被迫交往,就必须消灭分工,消灭私有制。消灭了分工和私有制以后的交往才是个人的真正的交往。只有真正的交往才能实现人对交往关系的自由占有。因为普遍交往除了受全部个人支配,不可能通过任何其他的途径受一个个人支配。只有真正的交往才能实现自由人的联系,才能实现人对自己生命本质的全面占有。

第四,“消灭分工”是消灭分工的旧有性质,改变旧的交往形式。分工作为人类劳动及其社会交往的方式,作为生产力借以深化、开拓和社会化发展的方式,永远不会被人类放弃。即使到了共产主义,分工也会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存在和发展下去。但是,强制规定个人的特殊活动范围,导致个人利益对立和个人片面发展的旧有性质的分工必须被消灭。

只有改变分工的旧有性质,改变旧的交往形式,才能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使人的个性进入自由发展阶段。

(三)社会交往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

1.人的主体意识的内涵

主体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觉认识和改造的意识。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

(1)人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意识

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的自觉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作为主体存在的自觉意识。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动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对象世界处于被动和被支配地位。

(2)人对自身的主体能力的自觉意识

人的主体能力是指人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通过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同时,通过创造越来越丰富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和人自身的主人的能力。

(3)人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

人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指人能够意识到人是一切存在物的价值之源,具有赋予物以价值的功能,人的价值具有创造价值的价值。

其中,人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意识是最重要的,没有对主体地位的认识,也就谈不上对自身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识。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正是为了突出人的主体力量,使人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全面发展。

2.社会交往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在现实社会中,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与自然、社会和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而确认自身的存在的。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交往活动的进行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以及在由这种交往活动所形成的社会联系中,交往主体与他人构成特定的社会关系,个人才会在这种关系中被赋予主体的存在性。这就说明,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展开,通过彼此接触得以实现的。

3.社会交往拓展人的主体自觉意识

人的主体意识的产生固然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但要形成清晰、系统的主体自觉意识,还需通过语言符号的使用。借助语言符号,个人才得以把内部的意识过程对象化,并以交往为媒介而生成主体意识。

人的主体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语言媒介。语言符号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个体间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需要而发生的,其中交往活动是达成语言表达的前提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意识源于思维对客体对象的反映,因而,交往活动的进行,进一步拓展了人的主体自觉意识。

4.社会交往的发展促进主体意识的发展

随着交往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们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在不断扩大,交往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文化意识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不断地扩大和提升着交往主体的民主意识、权利责任意识、批判与创新意识、科技与文化意识等思维意识和思想观念。经济交往通过竞争必然促使个人主体意识和人格独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人的主体作用的增长和充分发挥,不断锤炼人的品质和毅力,增强人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克服人的惰性、懒散、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习惯,改变人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保守落后的观念,不断提高人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政治交往中,通过参与政治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交往主体能够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和权利责任意识,强化自主能力,充分体现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的价值,自觉承担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切实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地位。文化交往则能够不断提高主体的知识文化水平,转变主体的思想观念,拓展主体的思维空间,开掘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空间,为主体自身的发展搭建坚实的舞台。教育交往能够发觉主体的智慧,发现主体的价值,发展主体的能力,恢复人的主体地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调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社会交往使人的主体能力得到发展

交往不仅使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也使人的主体能力得到发展。人的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也即在主体意识的作用下,人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外部世界,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性反应。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必须冲破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使得主体在与外界的交往中,获得独立的主体人格,唤醒个人的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依靠自身的体力、脑力进行各种社会性活动。主体能力的大小,既与主体自身认识能力的大小有关,也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水平的高低有关。在一定意义上,主体交往形式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个体能力的发展。特定的社会交往形式,构成现实主体自身能力发挥,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总之,社会交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交往的发展决定着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交往是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甚至主体性发展的媒介和工具。在普遍交往中,人的主体意识逐步觉醒,个人的主体能力不断提高,个人的主体潜力不断被发掘,个人的主体价值不断发展。人的活动依赖于社会交往。任何实践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社会交往的参与。正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的需要得以产生,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会驱动人去开拓新的交往领域进行新的实践活动。人们通过社会交往实践,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形成了同其他社会成员或社会整体的联系和关系。这种关系既有个体间物质、能量的交换,也有情感、信息等方面的互动,从而扩大了个体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个体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个体的自由意识、自觉精神、自主能力不断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状况、目标及实现途径

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显著变化,这与交往方式的变迁密切相关。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实现人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也就是培养“四有”人才。

(一)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的现状

1.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人的发展是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交往方式的不断发展逐渐实现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往方式的根本变迁,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

(1)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企业不过是政府的附属物,而个人又往往是企业的附属物,企业和个人都处在从属和依附的地位,企业及生产者个人都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独立性,生产经营行为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计划控制,这就束缚了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独立性增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主体不只是政府,还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企业和劳动者被推向市场,成为经济运行的独立自主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的,即市场主体要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办事。这种交换原则要求各类交换者具有自主性和主体地位。马克思指出:“只要把商品或劳动还只是看做交换价值,只要把不同商品互相之间发生的关系看做这些交换价值彼此之间的交换,看做它们之间的等同,那就是把进行这一过程的个人即主体只是单纯地看做交换者。”“交换过程的各主体表现为商品的所有者。”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为个人主体地位的确立提供了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实质上是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从对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的人格依附中解放出来,使其走向市场。每个商品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主体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在经济关系中具有自主性。另外,市场经济孕育出的独立自主性,大大促进了独立人格的形成,唤醒了个人的主体意识,使个人的观念发生转变。这主要表现在:权力本位观念向能力本位观念转变;自给自足观念向开拓创新观念转变;等级特权观念向平等民主观念转变;守旧保守观念向革新进取观念转变;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转变;应付观念向责任观念转变等等。所有这些,将进一步增强人的自主意识,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

2.人的自由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1)市场经济为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创造了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破除了个人之间的等级特权关系,给每个人提供一个自由和平等竞争的环境,使人意识到个人之间具有平等的人格。马克思认为:“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的这种基础而已,而这种情况也已为历史所证实。”

(2)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平等赋予人们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的主体地位

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平等权利向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延伸,要求主体树立自由、平等观念。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的私人占有,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这就决定了它能够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与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社会生活的公平原则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原则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从事生产与交换活动的人们以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的主体地位。

3.人的社会关系日趋丰富

市场经济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状态,培养出了比自然经济下的生产者有更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也就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最广泛最普遍的联系和交往,从而使人的社会关系日益趋向丰富和全面。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就越紧密,社会关系就越丰富。

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既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标志,又是其必要条件。市场经济联系的广泛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市场经济通过普遍的交往活动,实现了人的能力的互补,从而使人的整体能力不断增强,个体能力趋于全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劳动者个人成为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主体,也使劳动者通过创造价值来确证、实现其自身价值。这必然促使人凭其能力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多的交换价值,获得经济选择的自由来发展自己。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原则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也将冲破种种“人情关系”和“权力本位”观念,有力地促进个人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其能力,并使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极大地发挥和提高。

4.人的需要不断增长

(1)市场经济社会,生产能力得到发展,人的需要不断增长

同类推荐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
  •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做男人很难。难就难在男人要同时挑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不能有所偏废;难就难在男人管了琐事有人说你干不成大事、不管了有人说你是大男子主义;难就难在男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忍气吞声有人说你懦弱,脾气暴躁又有人说你没风度……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做个完美的男人,就要打好自己的七张人生“底牌”
  • 送礼有学问

    送礼有学问

    本书首先介绍包罗万象的可作为礼物的物品,礼品的包装,并对亲朋、年节、婚庆、商务公关等送礼的学问进行讨论。
  • 3秒钟看透对方心理

    3秒钟看透对方心理

    古人云“事之至大,莫如知人”,也就是说,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认清一个人更重要的了。但是,识人难,知心更难,“人心隔肚皮”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所思所想真可谓难上加难。不过,本书可以帮你做到这点,不信试试看。本书从外表特征、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工作习惯、兴趣爱好等几个方面对识别他人,看准对方心理做了详细分析与介绍。
  • 职场要悟玄机

    职场要悟玄机

    本书以实际事例和语言说出了职场生存的方法和技巧,总共讲叙了职场要悟的十一个玄机,它们都从不同角度给大家提供了如何在职场巧妙做人,如何在办公室里赢得人们的信赖和欢迎,如何让自己避免被别人陷害、挤压、利用,如何在办公室里争得权利,出人头地……
热门推荐
  • 九生九界

    九生九界

    剑荡九霄,点点残云,天际叱咤而行,一种云开雾散,一种光耀众生。九生九界,生生不息,界界不灭。天无痕,地无棱,道无情,灵无界。良心著作,大家放心阅读。新书要发飙。。。。。。
  • 父母那点微沟通,孩子那点微动作

    父母那点微沟通,孩子那点微动作

    如何培养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无障碍沟通,一直是家长们所困惑的问题,本书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从“微”处手,多方面阐述了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家长、培养一个好孩子,观点鲜明、通俗易懂,是为人父母者必读的一本育子工具书。
  • 男人的资本与风度

    男人的资本与风度

    “内功”深厚的人,纵然对手再强,前途再凶险,都能如踏着“凌波微步”般的飘然而过,不沾一丝泥土。
  •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图说世界名人: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介绍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及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及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 网游之精灵

    网游之精灵

    精灵的世界,宅男的网游故事。人生就是人生,没有那么多奇迹,平淡才是人生的正旋律。然而在网游中,一切都将改变。
  • 重生之驱鬼女道士

    重生之驱鬼女道士

    简约版:手掌玲珑玉镯,灭万千鬼魂。一柄桃木剑,几张符篆,冤鬼厉鬼都消散。你说前世情根深种,今生必定生死相随。君若守诺、吾定嫁汝。严肃版:舒伊美上辈子是灾星,对她好的亲人们都死光了,最后她也死了。重活一世她发誓要改变大家的命运,却得知上辈子的一切,皆是人为。从此开启了修道,灭鬼、斗恶人、找魔王的道路。尘埃落定,回首往事,原是某个神君的阴谋!复杂版::“美美我喜欢你,接受我好吗?”某女把他一拽,“邪祟出来!本姑娘干掉你妥妥的!”某男说:“美美你看那个人扮的鬼,好呆萌~”某女闪身挡住他,“你丫的马上就能如愿了!邪祟去死!”这是一对欢喜冤家历经磨难,打怪升级的故事。
  • 柯南之恒久

    柯南之恒久

    没有什么事情,比在你身边来得更快乐。——铃木帆
  • DNF之毁灭纪

    DNF之毁灭纪

    两个神枪手在卡特勒叛军的追捕下,被迫跃下悬崖,却阴差阳错地来到了传说中地下的城市——阿拉德大陆,然而这个世界却已千疮百孔。精灵,人类,鬼神,圣职者……混乱的世界是否还有挽救的余地?他们和伙伴们的命运又当如何?根据dnf游戏改编,带给你们不一样的的dnf世界!
  • 相伴三生三世

    相伴三生三世

    一个古老的小镇,满满的江南风味,一对甜甜的密友。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一个叫张丹三,一个叫杨韫玉。
  • 我的漂亮老板娘

    我的漂亮老板娘

    废材少爷,被人陷害,重生回到花都,大雨之夜,救得美丽女子,从此,各种美女,纷纷向他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