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0800000022

第22章 艺术的灵魂1

完美的作品应当一挥而就——我们欣赏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创作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仿佛它是魔棍一挥,便从地下跳出来似的。在这里,我们仿佛还处在一种古老神话感觉所遗留的影响之下。我们还有这样的心情,好像某个早晨有一位神灵,游戏似地用这些巨材盖了他的住宅,或者好像有一个灵物,突然被魔法镇入一块巨石,现在想借此诉说。艺术家知道,他的作品惟有在使人相信是即兴而作、是奇迹般的一挥而就之时,才生出圆满效果;所以,他巧妙地助长这种幻觉,把创作开始时那热烈的不安、盲目抓取的纷乱、留神倾听的梦幻等因素引入艺术,当作欺骗手段,使观者或听者陷入某种心境,相信这完美的作品是一下子蹦出来的。不言而喻,艺术科学断然反对这种幻觉,指出悟性的误解和积习,正是由于这些误解和积习,悟性中了艺术家的圈套。

艺术家的真理意识——在对真理的认识上,艺术家的道德较思想家薄弱,他绝不肯失去生命的光辉的、深意的诠释,抵制平淡质朴的方法和结论。他仿佛在争取人的更高尊严和意义。实际上,他是不愿割爱他艺术的最有效前提,诸如幻想、神话、含糊、极端、象征意义、高估个人、对于天才身上某种奇迹的信仰,所以,他认为他的创造行为的延续,比科学上种种对真理的献身更重要,觉得这样献身也是太单调了。

作为招魂女巫的艺术——艺术除执行保藏的任务外,还执行给黯淡褪色的印象稍稍重新着色的任务。当它解决了这个任务,它就为各个时代织成了一条纽带,唤回了它们的幽魂,虽然借此出现的仅是墓地的虚假生命,或如逝去的爱人梦中重返。但至少在顷刻之际,从前的感觉又一次唤醒,心脏又按着已忘却的节拍搏动。为了艺术的这种普遍效用,即使艺术家并不站在启蒙人类、使人类继续男性化之前列,人们也应宽宏他,他一辈子是个孩子,或始终是个少年,停留在被他的艺术冲动袭击的地位上。而人生早期的感觉公认与古代的感觉相近,与现代的感觉距离较远。他不自觉地使人类儿童化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他的光荣和他的限度。

诗人是使人生变得轻松的人——诗人若想使人的生活变得轻松,他们就得把目光从苦难的现在引开,或者使过去发出一束光,使现在呈现新的色彩。为了能够这样做,他们本身在某些方面必须是面孔朝后的生灵,所以人们可以用他们作为通往遥远时代和印象的桥梁,通往正在或已经消亡的宗教和文化的桥梁。他们骨子里始终是而且必然是遗民。至于他们用来减轻人生苦难的药物,诚然可以说:仅仅抚慰和治疗一时,只有片刻的作用;它们甚至阻碍人们去为实际改善其处境而工作,因为,它们解除了不满者渴望行动的激情,使之平息消散了。

美的慢箭——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醉人的进攻,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不知不觉地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在观照美时,我们渴望什么?渴望自己也成为美的:我们以为必定有许多幸福与此相联——但这是一种误会。

艺术的有灵化——宗教消退之处,艺术就抬头。它吸收了宗教所有的大量情感和情绪,置于自己心头,使自己变得更深邃,更有灵气,从而能够传达升华和感悟,否则它是不能为此的。宗教情感的滔滔江河一再决堤,要征服新的地域。但启蒙动摇了宗教信条,引起了根本的怀疑。于是,这种情感被启蒙逐出宗教领域,投身于艺术之中;在个别场合也进入政治生活中,甚至直接进入科学中。不管是什么地方,只要在人类的奋斗中觉察一种高级的阴郁色彩,便可推知。这里滞留着灵魂的不安、焚香的烟雾和教堂的阴影。

韵律缘何美化——韵律给现实罩上一层薄纱;它造成了一些话语的做作和思想的不纯;它把阴影投在思想上,使它忽隐忽现。正如阴影对于美化是必要的一样,“模糊”对于明朗化也是必要的。艺术使生活的景象可以忍受,因为它把非纯粹思想的薄纱罩在生活上了。

丑恶灵魂的艺术——如果要求惟有循规蹈矩的、道德上四平八稳的灵魂才能在艺术中表现自己,就未免给艺术加上了过于狭窄的限制。无论在造型艺术还是音乐和诗歌中,除了美丽灵魂的艺术外,还有着丑恶灵魂的艺术;也许正是这种艺术最能达到艺术的最强烈效果,令心灵破碎,顽石移动,禽兽变人。

艺术使思想家心情沉重——形而上学的需要多么强烈,人的天性多么难同这种需要诀别,由以下情况可见一斑:一位自由思想家即使放弃了一切形而上学,艺术的最高效果仍然很容易在他心灵中拨响那根久已失调、甚至已经断裂的形而上学之弦。例如,在倾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某一段时,他会感到自己心中怀着不朽的梦想,远离大地,飘摇于星星的大教堂中;众星在他周围闪烁,大地渐渐沉入深渊。如果他意识到这个境界,内心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刺痛,向着替他引回失去的爱人的人喟叹。他的智性在瞬时受到了考验。

与人生嬉戏——荷马式幻想的轻松和粗率是必需的,以求抚慰和暂时解脱过于激动的情结和过于敏锐的悟性。他们的悟性说:人生看来是多么严酷!他们并不自欺,但他们故意用谎言戏弄人生。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劝他的族人把人生视同游戏;严酷的是痛苦对他们来说是太熟悉了(人间的苦难实在是诸神听得最多的歌唱题材),他们知道,惟有艺术能化苦难为欢乐。但是,作为对这种认识的惩罚,他们如此受虚构欲望的折磨,以致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摆脱谎言和欺骗了,正像一切诗化民族都爱撒谎,并且毫无罪恶感一样。邻近的民族有时真对他们感到绝望了。

十一

对灵感的信仰——艺术家们喜欢让人们相信顿悟,即所谓灵感;仿佛艺术品和诗的观念,一种哲学的基本思想,都是天上照下的一束仁慈之光。实际上,优秀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想像力是在不绝地生产着,产品良莠不齐,但他们的判断力高度敏锐而熟练,抛弃着,选择着,拼凑着;正如人们现在从贝多芬的笔记中所看到的,他是逐渐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多种草稿中挑选出最壮丽的旋律的。谁若不太严格地取舍,纵情于再现记忆,他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比较伟大的即兴创作家;但艺术上的即兴创作与严肃刻苦地精选出的艺术构思深切关联。所有伟人都是伟大的工作者,不但不倦地发明,而且也不倦地抛弃、审视、修改和整理。

十二

再论灵感——如果创造力长期被堵塞,其流动被一种障碍阻挡,那么,终于有如此突然的奔泻,好像一种直接的灵感,此前并无内心工作,好像发生了一种奇迹。这造成了常见的错觉,而这种错觉的延续,如上所述,与所有艺术家对此的兴趣有相当关系。资本只是积累起来的,它并非一朝从天而降。此外,这种貌似的灵感在别处也有,例如在善、道德、罪恶的领域里。

十三

天才的痛苦及其价值——艺术天才愿给人快乐,但如果他站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他就很容易曲高和寡;他端出了佳肴,可是人家不想品尝。有时会使他产生可笑的伤感和激励;因为他根本无权强迫人家快乐。他的笛子吹起来了,可是没有人愿跳舞:这会是悲剧吗?也许是吧。但作为这种缺憾的补偿,比起别人在所有其他种类的活动中所具有的快乐,他毕竟在创造中具有更多的快乐。人家觉得他的痛苦言过其实,因为他的喊声太响,他的嘴太会说;有时他的痛苦真的很大,但也只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和嫉妒心过重。像开普勒、斯宾诺莎这样的科学天才一般并不急于求成,对于自己真正巨大的痛苦也并不大事张扬。他可以有相当把握指望后世,舍弃现在;但一位艺术家这样做,却始终是在演一场绝望的戏,演出时不能不伤心之至。在极稀少的场合,当一个人集技能、知识天才与道德天才于一身时——除上述痛苦外,还要增添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可视为世上极特殊的例外:一种非个人的、超个人的,面向一个民族、人类、全部文化以及一切受苦存在的感觉;这种感觉因其同远大的认识相联而有其价值(同情本身价值甚小)。然而,用什么尺度、什么天平来衡量它的真实性呢?一切谈论自己这种感觉的人,不是都令人生疑吗?

十四

伟大的厄运——每种伟大的现象都会发生变质,在艺术领域里尤其如此。伟大的榜样激起天性虚荣的人们作表面的模仿或竞赛。此外,一切伟大的天才还有一种厄运,便是窒息了许多较弱的力量和萌芽的机会,似乎把自己周围的自然弄得荒凉了。一种艺术发展中最幸运的情况是,有较多的天才互相制约;在这种竞争中,较柔弱的天性往往也能得到一些空气和阳光。

十五

艺术有害于艺术家——如果艺术强烈地吸引住一个人,就会引他去返顾艺术最繁荣的时代,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倒退性的。艺术家越来越重视突然的亢奋,相信鬼神,神化自然,厌恶科学,情绪变化如同古人,渴望颠覆一切不利于艺术的环境,而且在这一点上,如同孩子那样地偏激不公。艺术家本来就已经是一种停滞的生灵,因为他停留在少年及儿童时代的游戏之中;现在他又受着倒退性的教育而渐渐回到了另一个时代。因此,在他和他的同时代人之间,终于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就像古代传说——荷马和埃斯库罗斯那样,终于在忧愁中活着和死去。

十六

被创造出的人物——所谓戏剧家(以及一般艺术家)当真创造了性格,这种说法只是哗众取宠和夸大其词,由于这种说法的存在和流传,艺术得以庆祝其意外的、似乎是额外的一个胜利。事实上,当我们举出一个真正的、活人的各种性格时,我们对他所知不多,概括得十分肤浅。我们这种对人极不完善的态度与诗人相一致,他给人描画(所谓“创造”)的肤浅草图,正和我们对人的认识一样肤浅。在艺术家创造出的这些性格中有许多虚假;这根本不是有血有肉的自然产品,反而和画家一样有点儿过于单薄,它们经不起近看。所谓一般活人的性格往往自相矛盾,戏剧家所创造的性格是浮现在自然面前的原型,这种说法也是完全错的。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整体,一种完全必然的东西(哪怕在所谓矛盾时),不过我们并非始终认识这种必然性。虚构的人物、幻象也欲表示某种必然的东西,但只是在那些人面前,这些人在一种粗略的、不自然的简单化中理解真实的人,以致一些常常重复的粗线条,配上许多光,周围涂上许多阴影和半影,就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了。他们很容易把幻象当作真实必然的人,因为他们惯于把一个幻象、一个投影、一种任意的缩写当作整个真实的人。画家和雕塑家要表现人的“观念”,这更是空洞的幻想和感官的欺骗。谁这样说,他就是被眼睛施了暴政,因为眼睛只看到人体的外表和肌肤,而内脏同样也属于观念。造型艺术想使性格见之于皮肤;语言艺术借言词来达到同一目的,用声音模拟性格。艺术从人的自然和无知出发,越过了人内在的东西(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性格上的):因为艺术不是属于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

同类推荐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仙临氺星

    仙临氺星

    一个阳光帅气的少年却因为背叛变得颓废却无意中得到三皇留下的传承,命也运也,在这一个复杂充满背叛社会,肮脏的人性中,他独走,然而在这过程中他却发现世界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人性变得黑暗确实因为...在古老而遥远的,洪荒世界的圣人们突然算到,水星上有开辟天地盘古留下的...
  • 奇灵传记

    奇灵传记

    一名身世神秘的少年,无意中走失在了大荒山脉中,历经艰辛,只为找寻回家的路,只是当他回到那个梦寐以求的村落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改变了……等待他的是一场惊天的阴谋,坚守着心中的那一片温暖,在大陆上厮杀拼斗,冰冷的世界中,那道倩影始终相随!不孤寂,有希望!
  • 光魔双子

    光魔双子

    人魔两界,战争不断,战争连音的时代,妖族趁机而入,带领妖、尸、鬼、血八百三十二亿大军兵临城下,魔界这时首领已变,光魔首次联手对抗三界入侵。主角封千仞·良毅与不知为何执意要当魔界首领的封铭彻·良毅携手对抗三界侵略,他们命运将会如何,究竟能否成功保住人界的千羽大陆与冥羽大陆?尽情期待。。
  • 青少年植物百科

    青少年植物百科

    对于人类来说,植物无疑是最为亲密的物种,而同样对于人类来说,植物恰恰又是最为神秘的存在。可以说,自从人类诞生之时,就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从停止过对植物的探索——植物的起源、植物的进化、植物的繁衍、植物的消亡,每一项都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每一点都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古老的神话与现代的科学相结合,轻松的故事与严谨的分析相交织,让我们借着那细密如根茎般的思绪,回首人类探索植物的历史,一道来探究我们身边最不可思议的生物——植物,那个拥有着流动的绿色血液和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的地球的主宰者。
  •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内容有业务连续性管理——360度全面灾难防御;制定符合业务需求的连续性管理方针;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实现企业持续经营;日本地震若发生在台湾,您的企业承受的了吗?防患于未然,然亦有备——提升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分析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企业风险意识,积极管理危机事件;基于KMV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和审计风险防范;等等。可为包括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洛可可寻爱记

    洛可可寻爱记

    洛可可是一个典型的白羊座女生,她敢爱敢恨,勇敢无敌,但是却又神经大条,常常把自己弄得很逊很不堪。但是她热爱生活,渴望爱与被爱!执着而可爱!现在我们就和她一起来踏上她的寻爱之旅吧!
  • 大造梦者

    大造梦者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真实存在,当某一天世外桃源在现世重新开启,身怀绝技的秦朝人步入现世,一切从这里开始。。。。。。
  • 正体类要

    正体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幸福背后的终极陷阱

    幸福背后的终极陷阱

    他:冰山一角,冷漠著称。她:出生不详,气度不凡。他们两的相遇原本应该是再平凡不过,可是父亲的命令又不得不遵从。他违背自己的心意,伤害了他最不想伤害的人。而她却死守着他的誓言,不愿放手。不愿相信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只愿相信自己的心。但她却变了一个人,堕落,颓废,冷血,无情···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了···可是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他们难道就这样错过了吗?可怕的是她得知他突然离世的消息后,整个人彻底崩溃了······
  • 再见瓦罗兰

    再见瓦罗兰

    失落的瓦罗兰,已然堕入黑暗深渊;英勇的召唤师,请你来到这里,拯救这片陷入了绝望的美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