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000000011

第11章 豆腐诗人

谭家臣卷起他的诗稿,回到了乐平里老家,一个诗意的村庄。

回到这个地方就有喷发的热情,有灵感。诗,就像山泉一样自然地流淌。

诗歌的魔力,从小就钻进了谭家臣的心灵。读初中的时候,偷看了哥哥写的诗,心潮澎湃,也写了首拿给老师看,老师说写得好,他心里美滋滋的。

谭家臣爱上了诗,整天想着诗歌的事。上课,偷偷写。放学了,还苦思冥想。父母以为他在课本上用功,后晓得是写诗,把他的诗稿扔进了灶膛。吼道:“再写诗,打断你的爪子。”父母不愿儿子走写诗的路。村里那些写诗的人,农民不像农民,书生不像书生。种田,腰弯不下去,读书,又读不出个名堂。在村里,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他们希望儿子通过读书考学飞出去,他却闷头闷脑地去写诗,岂不是乱弹琴!闲得无聊的人才写诗,疯子才去写诗。

诗稿是烧不尽的,激情也是扑不灭的。他已经迷恋诗歌。鸟儿空中鸣飞,是诗;桃李窗外摇曵也是诗。诗,居住在他青涩的花苞里了,芬芳就要飘来。

诗改变了他命运的航向,像风,把树刮歪了。写诗,荒废了课程,中考失利了。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只考了一个不起眼的中专。父母骂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村里人也说,可惜这棵苗子。

中专毕业后,谭家臣打过工,在工厂里也干过。但他还是想回到乐平里。

现在他卷起诗稿回来了,是铁了心的。不会种田,就开了个豆腐店。

打豆腐不比种田轻松。

零点起床,开始磨浆。磨完,滤浆。然后,熬浆。熬浆得掌握火候,一味地用大火,浆水会烧煳,有了煳味,全就报废了。谭家臣开始做豆腐时,不知报废了多少。熬浆时待豆浆翻滚,用石膏去“点”,豆浆就成豆腐花了。然后压干成形,就成豆腐了。打豆腐是个繁杂活计,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半夜过后,鸡还没叫,就得起床。乡邻们说:“吃不了三堆狗屎,干不了这活。”谭家臣咬牙挺过来了。摸摸索索一些时,把豆腐做得像豆腐了。

他不会吆喝,只有闷闷地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转。如果叫他朗诵一首诗,抑扬顿挫、音音律律、平平仄仄,都会玩得很转,声音比山雀子叫还好听。

打豆腐比写诗难啊!

打豆腐也有个好处,能天天看到村里那些写诗的人。天天能到庙里去,烧炷香,在屈原塑像前叩个头,和守庙的徐正端说几句话,把自己的诗掏出来切磋切磋。回到了乐平里,他有写不完的诗。他爱诗如命,从小就在这里寻找诗梦。现在他回来了,他要守望、要圆梦。屈原,写诗天下第一。他能生长在屈原的老家真是荣幸。在这个诗歌的摇篮里,他做个诗歌的婴儿,也乐意。

看他是个能吃苦的人,村民都推荐他在村委会里干,做个治调主任。治调主任,是村里的“扑火”队长。小到鸡毛蒜皮,大到人命关天。跑东家,串西家,靠两条腿劲和一张嘴皮子,去给别人解决问题。他觉得搞些婆婆妈妈的事,好缠人,耽误他做豆腐生意。他只好跑东跑西的时候,把担子也挑上,事情完了,就卖他的豆腐,鱼和熊掌都能兼得。有时叽叽喳喳一大堆人,你一块,我一块,豆腐就卖完了。有时候事情没完,豆腐完了。谭家臣暗自高兴。回家,他把这些素材都记到笔记本上,写诗也许用得上。

村里人都叫他“豆腐诗人”。也都喜欢他一张娃娃脸。买了他的豆腐,也和他逗趣儿,故意扯些诗歌上的事儿。

他的心常常被诗歌激荡着。一处,一景,一人,一个传说,一个故事,无不牵动他的神经。晚饭后,窗外寂寂,月亮高挂。他就静静地写一会儿,这是他的黄金时间,也是他的一片芳草地。诗歌是个细致活儿,也需要打打磨磨,比打豆腐还来得仔细。这个时间他很珍惜。他用这时间,写下了《谒屈原庙》、《水鸟》、《回龙寺》一批作品,200多首。他想,只要用心一门,劲使一处,就能写出好诗。他觉得一首首的好诗,就像柿树上那些红彤彤的柿子,令人感到舒服。

在村里打了几年豆腐,突然想要去北京。他诗歌的梦想,像一个气球被吹得很大。

他带了三千块钱,这是在村里打豆腐赚来的。他挎了个黄挎包,把所有的诗稿都带上。他要去拜访北京的诗人,请他们推荐,希望他的诗歌能得到他们的青睐,然后在北京的大刊大报上发表,这样就可以名闻天下了。惊天的事情,并不都是北京人做出来的,乐平里的农民也能干出来。

他走进了刘绍棠的家,刘绍棠客气地接待了这位屈原的乡邻。他又找到了洪烛。洪烛说,“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诗人们都朝这儿跑,一把石子砸出去,十颗可以砸两、三个诗人。”他还找到了许多想见的诗人。有一位诗人对他说:“你写的诗不行,回去还是好好学习吧。”原想一夜成名的谭家臣,诗歌的梦想就这样被戳破了。他的努力也付诸东流,他在招待所哭了一夜,在北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失望而归。

谭家臣不服气。

回到乐平里,重操旧业,诗歌的事业也还得继续。他一遍一遍地读自己的诗稿,又一片一片的装订自己的诗页,做成了一本厚厚的手抄本诗集。父亲再也不忍心烧了,对儿子说:是那块料,就一条路走到头,不是那块料,不如老老实实打你的豆腐。谭家臣沉默着,不想和父亲说什么。他天天将手抄诗集拿出来翻一遍,灵感来了,就修修补补。他喜欢这些诗稿,有豆腐的余香,有山里草木的气息。他也有一点内心的恐惧,生怕诗歌淡漠他,远离他。

同类推荐
  •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 中华典故(第十卷)

    中华典故(第十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当代俄罗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

    当代俄罗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

    俄罗斯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对于俄罗斯这一多族群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历来是俄罗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理论部分对当代俄罗斯的民族和族群理论所进行的系统阐述和比较分析,将会推进俄罗斯现代民族和族群理论在中国的认知和研究。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女科秘要

    女科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逆袭大女神

    重生逆袭大女神

    前世女吊丝的重生逆袭成女神,各种撩帅哥,走上白富美的高端路线。卡索深情的对颜玉说道: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 崛起的时代

    崛起的时代

    从孤村中走出的少年,一次又一次的在磨难中成长,曾经迷失的方向,是否找到?曾经追思一生的记忆,是否在辉煌中得到再一次诠释?
  • 青春协奏曲之花样年华

    青春协奏曲之花样年华

    贵族学院的校草,碰上双重人格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段恋情会完美倒爆,还是波折不断?敬请期待《青春协奏曲之花样年华》
  • 钟元记

    钟元记

    也许茫茫人海中,曾有一个懵懂少年。怀揣梦想,却被现实击得粉碎,无数生活的岔路口不断徘徊……是就此认命做一个普通工人?还是像爷爷一样做个阴阳先生?踏入江湖做个武林高手?混迹社会浪荡人生?难道……还要去上学吗?漫漫人生,他该如何选择未来?小蚂蚁也有梦想的权利!
  • 茅山之极品道士

    茅山之极品道士

    【一入道门深似海,此后难见日光人】二十年前师傅将我带上山,从此我与黑暗势不两立。
  • 步步高升无赖志

    步步高升无赖志

    睡过皇帝的女儿,抢过皇帝的女人,娶过皇帝的姐妹,泡过皇帝的老娘,让天下第一皇帝在自己面前倒大霉,这就是极品无赖志。
  • 重生豪门:天价小娇妻

    重生豪门:天价小娇妻

    她与他之间的婚姻原本就只是交易,她却不争气地坠落情网,而他的冷酷无情却又让本已坎坷的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等到暮然回首醒过来时,她是否又会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 霸道少爷,别太坏!

    霸道少爷,别太坏!

    啊!色狼,无耻,下流,变态,披着人皮的狼!竟然敢在公共场所摸她可爱的小PP,她只不过赏了他一巴掌而已,竟然把她的初吻都给赔上了,他还……还说什么,惹我,你死定了!小女子偏要和你作对,霸道少爷,你别太坏……
  • 玄爵

    玄爵

    当别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之时,我只能默默的一步一步的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