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6600000012

第12章 赤子之心——为两岸关系奔走(4)

对于大陆方面的决定,王永庆事后由衷地感叹说:“此一牵涉非小的事业计划案,经过提出介绍说明,便能当机立断表示接纳,显示魄力非同小可。政府处理各项案件事务有此效率,实在非常罕见,而且极不容易,对于朱副总理处事的果断明快,我们至为感激及钦佩。同时,我们也深感如果没有此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不能拿出新产品计划,作为‘海沧计划’变迁后的应变替代方案,恐怕就难以如此圆满,可以有所交代。有此产品作为后盾,可以打开广阔的大陆市场,关键在于今后如何经营。如果在经营上能够达成预期的绩效,则在此一几近无穷大的市场中,其可供发挥的空间也是无止无尽。”

王永庆一边与大陆方面展开积极协商,一边着手推动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仅购买炼油及轻油裂解、人造纸厂、BP厂以及年产24万吨低密度聚乙烯厂等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等,就已经支付了2 7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土地和聘请当地技术人员等费用,台塑为“海沧计划”首批共计支出人民币达5亿元之多。

当然,王永庆也预计到,“海沧计划”由于已从原先的全部外销转变为全部内销,所以台塑集团未来的产销业务实际上将涵盖整个大陆地区。内销、外销的转换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意味着王永庆的战略思路发生了调整,即进入大陆的原因由原来单纯的追求生产成本的降低转向以追求市场为主。当然,台塑若要在大陆各地布局设厂,其工作负荷及经营责任之沉重可以想见。另外来自岛内政商两界的压力也必定会使今后的路程坎坷崎岖,前景仍难以预料。

11月6日的会谈成功,无论对于台塑还是大陆,都是一件大事。当日晚,国务院领导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王永庆一行,庆祝这次合作取得良好进展,并且大陆的工作班子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文件等待签署。

可就在这时,台湾当局对于王永庆的举动大为恼火,认为“海沧计划”带给台湾岛内的“政治伤害比经济伤害大”,于是台湾岛内传出了台湾当局对王永庆提出的处理意见,内容大致是:

如果王永庆与大陆方面签署有关“海沧计划”的协议,那么台湾当局将停止台塑集团的股票交易、责令相关银行冻结台塑集团的资金往来、限制台塑集团高层人员出境。

王永庆闻知顿时既紧张又不安,但为了顾及台湾当局的过激反应,为了台塑的未来发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对几万名股东负责,王永庆于无奈之下只得在征得大陆方面的谅解后,决定暂缓签约。至此,轰动一时的“海沧计划”就此宣告夭折。

在以后十多年的岁月中,王永庆多次感慨万千地回忆说:“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当时一步之差,‘海沧计划’未能推动实施,所造成的差异极为可观。当台湾众多加工业者感受到因为工资普遍提高,已经逐渐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条件,为了谋求持续经营,不得不将生产线外移往工资不到台湾十分之一的大陆,此一情形就像水往下流一样,完全不是人为力量所能阻挡。尤其邓小平先生特别带上一句话,若是海沧1万公顷土地不敷使用,可以在毗邻的漳州再拨5 000公顷,而且语带鼓励。有此亲口承诺,何患‘海沧计划’不能在大陆施展!但是无奈事与愿违,众多台商分散大陆各地,形成孤军奋斗,而且前途未卜。于今思之,真是悔恨莫及!”

染指石化

石化是台塑的核心产业,也是台塑赴大陆投资的重点。

尽管早已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成为世界级的“塑胶大王”,但长期无法进入官方垄断的石化上游即石油冶炼行业。王永庆为此奋斗了20余年,才在台湾经济自由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初得以实现,在台湾兴建第一个民营的“轻油裂解厂”即所谓的“六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实现了王永庆多年的石化王国梦。

1993年2月26日,萧万长被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丙坤接替,江丙坤升任台湾“经济部长”。上任伊始,江丙坤面对的台湾经济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尽管在美、台投资与贸易摩擦中,美国凭借“301”条款报复台湾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但此时的江炳坤却必须专注于解决任内面临的三大挑战:六轻、“核四”和“国营”事业民营化。其中,王永庆的六轻案距1973年1月首次提出,已经差不多过去整整20年。如此看来,江丙坤要想在任内有所作为,恐怕命中注定要通过这“三大工程”来改变台湾经济的命运。

国民党当局的改变还源于外部因素。1986年3月,菲律宾马科斯政权被推翻,这给长期实行军事戒严的国民党当局造成了极大震撼。国民党于1986年3月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并由蒋经国在会上提出了“政治革新”的主张。虽然这一主张没有突破“动员戡乱体制”的范围,但“解严”、“开禁”的确是四十多年来台湾岛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变革,不仅台湾的政治体制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其经济体制也开始全面向西方的自由市场制度转型。

在六轻筹建之前,台湾有一轻、二轻、三轻、四轻和五轻,他们都统归“中油”管理。“中油”长期垄断石化上游原料业,而在“中油”之下,则是为数众多的中下游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私人资本,并且其所迸发出的生产活力成了当时台湾地区石化业产品出口的中坚力量。但是,“中油”的垄断行为严重束缚了整个石化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从长远看,打破“中油”的垄断地位乃势之所趋。

六轻的“情结”尚未理清,岛内石化业者便已开始叫嚷着要兴建“七轻”,给本已“雾中看花”的六轻案又平添了一份复杂。“台湾区石化公会”甚至还成立了“石化中心项目小组”,考虑建议当局有关单位将开发云林离岛工业区列入“六年国建计划项目”之一,并由业者向“政府”租地建厂,以降低投资成本。为了推动七轻投资案,“台湾区石化公会”所属的长春石化、台苯、国乔、中纤等18家公司,于日前成立“石化中心项目小组”,由和桐化学公司董事长陈武雄担任召集人,共同评估七轻的投资效益。

虽然六轻和七轻面临的问题相同,比如土地问题等,但实质上,两方在台面底下正在展开一场争夺石化资源和市场的争斗。有人甚至还担心说,由于把“许多重化工业与周边产业紧密地放在一个小范围里,即使个别企业可以满足污染防治要求,但合在一起,他们很有可能超过当地可以容忍的污染总量。”业界的反应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当局对工业用地的整体规划。

石化路上的障碍

在王永庆看来,他要建六轻的障碍存在于台湾当局的石化政策,而同行之间的竞争,他并没有放在眼里。要想攻下政府这个难关,就要联合同行,共同说服政府支持他。为此,王永庆曾多次和岛内石化业者聚餐,以化解业内的矛盾,增强石化业者对台湾投资环境的信心,同时也希望当局和业界能共同克服困难,继续在岛内投资。他希望当局对石化同业筹建的七轻应多给予支持,以利于规划和六轻一起在云林离岛工业区开发公用设施,如港口、输水管、绿带等相关事宜。如此一来,石化业的扩张不仅更符合经济效益,同时也能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对未来台湾岛内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有正面的帮助。

在台湾的工业化历史上,让一家企业花掉20年时间去申请一个项目,然后再用10年的时间去建设,简直就是一场雄心、耐心和决心的大比拼!1992年底,王永庆在和中下游业者进行座谈时,就曾多次以“我也着急得不行”来表达内心对六轻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切。

江丙坤自上任后在六轻问题上一直是马不停蹄,时常听取“经济部工业局”对六轻最新情况所作的工作简报。江丙坤需要协调的最大症结在于如何取得六轻建厂土地以及取得土地之后又由谁来开发。当然,从开发的成本和效率来看,自然是由台塑集团自己开发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另外还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如果以“工业局”的名义开发,并由其在完工后再发给台塑土地所有权证,那么任何一方都难以保证日后是否能避免产生什么样的变数。

筹建七轻的企业群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国乔石化公司总经理吴丁凯就说,根据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评估,云林离岛工业区口湖段填海造地后,每坪土地售价将高达22000元,每公顷相当于6000万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石化业土地所取得的成本相比较,已明显偏高,石化业界的投资意愿必定会受到影响。

为化解此一疑虑,“经济部”打算和台塑集团签订买卖契约,保证在完成相关的地籍整理后,即发给台塑集团六轻建厂土地的产权移转证明。“经济部”甚至还建议以工业区开发管理基金和“行政院”开发基金的方式筹措资金,给予台塑等厂商开发麦寮工业港110亿元的长期无息贷款。对此,江丙坤一再向有关官员和媒体强调说:“这么大的投资,如果土地所有权无法确定,台塑当然不会安心。”另外,他从多个渠道获悉,依据王永庆做事的风格和胆略,台塑总是谋定而后动。如果贸然投资,一旦陷入将难以自拔。难怪王永庆一再强调,台塑六轻相关工程一定要在所有问题解决后,才能动工,否则台塑宁愿放弃先期已投入的200多亿元资金,也不愿冒被套牢的风险。“我为六轻可以说是已经筋疲力尽,再套牢怎么办?”王永庆不无忧虑地抱怨说。

为使江丙坤与王永庆之间面对面的沟通能顺利进行,“工业局”主管官员甚至在1993年3月17日先行与当时的台塑集团六轻小组召集人——台塑公司总经理王金树会谈,就台塑集团提出的土地、建港等问题交换意见。

同类推荐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
  • 大国诸侯

    大国诸侯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段历史,再也不会像先秦那样充满智慧的火花,一个可以追忆但却不可以超越的时代,那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却绕不开的时代。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本书从财富产生、膨胀的角度,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如何从一无所有、普普通通,凭借个人的才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奋斗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挑战自我、走向灿烂的动人传奇,是当代人追逐财富持续增长的指南。每个故事都记述了主人翁的辛酸、痛苦和遭受打击的情节,同时也贯穿着成功者自豪和振奋人心的喜悦。换句话,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能让我们与成功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励我们向困难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我是林冲

    我是林冲

    浑浑噩噩走入地府、坦坦荡荡留名世间,菩萨,我林冲恨啊!!!
  • 木器时代

    木器时代

    人类因为滥用核武器而导致地球濒临灭亡,地震,洪水,火山,放射源频频出现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几千年后地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植物成为人类的主要工具,老鼠经过变异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首号要犯!战斗一触即发。。。
  • 天使守护在身边

    天使守护在身边

    既然我无法成为你夏热的清风亦未曾伴你熬过寒冬的冷,那么就让我在你的身后静静地陪着看着..
  • 绕指柔

    绕指柔

    在朝臣眼中,她是迷惑君王的妖女;韩氏一族眼中,她是复兴家族的希望;在韩世子眼中她是为他舍身犯险的女子,心疼她却又不得不利用她来完成复兴家族的大业;在王的眼中她是足以巅倒众生的尤物,即便她陷害忠良、假传圣旨、勾结乱党……他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继续宠她、爱她。命运最终让谁得到了天下?让谁失去了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贵妻难求

    贵妻难求

    莫轻舟是新进三流小演员,大多数时候是温顺好欺的绵羊一只,其实心里很有主见,诸事清明。睡得不好的时候有起床气,谁的帐也不买;童山,新晋偶像明星。因为合作拍戏,对莫轻舟一见倾心,再见衷情。拍完戏,两人就被自家粉丝组了CP,他们干脆顺势而为,经常在公众场合出双入对。反而激起了莫轻舟亲如长兄的竹马---陆远航的嫉妒之心。他混沌多年,直至如今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轻舟根本就不是什么兄妹情谊,而是爱火滔滔。然后,咱们的陆大总裁就开始了一段艰难又纠结的追妻之路。
  • 重生之魔法剑客

    重生之魔法剑客

    他是站在世界巅峰的男人!他是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男人!他也是为了一个人可以抛弃一切的男人!“云,没有你,世界便没了意义。”————凌剑············轮回,不是开始,更不可能是结束。求推荐————票~~
  • 封魔再起

    封魔再起

    曾经在在天界被称为天界年轻一辈第一人的秦羽,却在天界与魔界的一场大战中却被自己心爱的女人袭击。当秦羽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知被何人封印。经过五百年的封印,秦羽终于脱困而出,只是现在的他却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叱咤天界的第一人,而其所处的地点亦是变成了元气最为稀薄的人界。且看秦羽如何在人界崛起重回天界寻找当年的仇人与事情的真相。
  •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她是杀伐狠利的女杀手,腹黑妖娆,我行我素。一朝穿越为长安首富白家嫡女,本以为身在商贾之家,这一生便可安稳度日,惬意人生。却不料诡计暗杀接踵而至,白家三百六十五口棺材震慑长安城。皇权更替,皇帝逼婚,她淡眉一挑,轻颜一笑:“我嫁,但聘礼,我要这个天下。”当经历爱恨生死,天下人心,爱与怀念,相思与别离。涅磐重生时,谁主沉浮。【女强+腹黑+强宠】
  • 我与鬼之间的秘密

    我与鬼之间的秘密

    一场意外车祸,我见到了一个原本不该见到的‘人’;一次阴阳两隔的交谈,却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断阴阳、定冥魂、破诅咒、解封印。这是我与鬼之间的秘密,我不能说,只能用文字形容出来。……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本书按照不同时间、地域、部门等多条线索讲述了中国历史微观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经济现象,内容涉及政策制度、赋税制度、典籍、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国经济层面上的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