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9400000024

第24章 火烧赤壁(1)

江东野望

从这一刻开始,江东孙家正式进入刘备的生命之中。以下为行文方便,简单介绍一下孙家势力的来龙去脉。

孙家出自扬州吴郡富春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下辖富阳市一带,这里曾是元代大画家、《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的隐居地。《富春山居图》因历史原因被毁成两截,分别是《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各自藏于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时间两幅残作合璧展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富阳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

话说孙家在这里世代担任地方小吏,算不上显赫,而将这个平凡的家族推上汉末历史舞台的是孙坚孙文台,他靠着不断讨伐民变累积战功,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随后孙坚在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作战中,带领部将加入袁术阵营,成为联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破胡轸、吕布,并攻陷洛阳。

之后孙坚仍听令于袁术,于公元191年进攻刚刚入主襄阳的刘表,结果在一场夜间作战中,孙坚遇伏,遭流箭射毙。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仍仕于袁术帐下,并于公元194年奉袁术之命进军江东。孙策仅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征服半个江东,受朝廷拜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成为天下最年轻的诸侯。

一半是为报杀父之仇,一半是为了江东基业,自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起,江东政权便持续向荆州发动攻势,孙策于建安四年首度攻打江夏,孙策死后,接手的孙权则前后于建安八年、十二年与十三年三度进军江夏,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初击破夏口城,击斩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随即任命胡综为江夏郡鄂县县长,建立滩头堡,为更进一步西进作准备。

鲁肃正是江东进军荆州的重要推手。

他是淮南东城县人,家境十分富裕,但他从小便不务正业,整天射箭击剑,设想奇谋诡计,还变卖祖产,撒钱大搞帮派活动(典型的富二代),成为他人眼中的怪人。

后来鲁肃透过周瑜的引荐,加入了新成立的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相当亲近的幕僚,鲁肃为这位年轻的主子做出了一套大胆的发展策略。由于是孙、鲁二人在榻榻米上谈话的内容,因此一般又称此策为"榻上策"。

根据鲁肃的想法,曹操篡汉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孙家既不宜守着"朝廷外藩"的定位,也不宜与曹操直接对抗,优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西面的荆州,只要征服荆州,孙家便有鼎足天下的实力,届时直接称帝以摆脱曹操名义上的控制,再图谋天下,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向来忠于汉王朝,有着很深的"汉室情结",所以他为刘备制定"隆中对",目的是希望帮助刘备恢复汉室荣光。如果当时刘备稍微表露出一丝想要称帝的念头,恐怕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至于后来刘备称帝,那是由于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加之曹丕已经称帝,诸葛亮只好顺其自然。

而鲁肃则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制定"榻上策"的目的,便是为了使孙权称帝,反而孙权本人非要推脱不可。

诸葛亮与鲁肃所制定的总体纲领虽然大同小异,但两者的初衷却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孙权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但之后的三伐江夏,显然是依循着"榻上策"的调子。

在历经了五年的奋斗,抛洒了无数军民的血汗之后,孙权和鲁肃终于一脚踹开了荆州东方的门户,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两个情报:一是刘表的死讯;二是曹操准备向荆州用兵。

这样的变化让鲁肃相当不安,这等于是推翻了他原本"不与曹操正面对抗"的假设,于是鲁肃决定为自己的对策买个保险,他告诉孙权: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素来不睦,内部人马又各怀鬼胎,而刘备乃是天下枭雄、曹操的死敌,之前被刘表雪藏起来,现在如果新组阁的襄阳小朝廷与刘备合作,我们便只能和其修好结盟;倘若他们内部不合,我们便应该出兵,将他们分别击破。我建议由我以吊丧为名,出使襄阳,见见他们的主事者,同时拉拢刘备,由他来安抚刘表旧部,共同对付曹操。现身处风雨飘摇间的刘备,对于我们的支持必定会欣然接受,则天下大势可定。如若晚了一步,则可能会被曹操抢占先机。"

鲁肃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扶植刘备为荆州的傀儡宗主,利用他和曹操之间的仇怨对抗曹操,也借此逐步实现江东吞并荆州的梦想。

不可否认,与之前豪情壮志的"榻上策"相比,此时鲁肃的策略转变是相当理性和务实的。

五年前曹操还在经略河北,江东自然有空间和时间去征服荆州,岂知江东的西进步伐却被黄祖给绊住。如今曹操大军已近在咫尺,即便江东能抢先一步征服荆州,疲惫之余肯定不会是曹操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既听话又强有力的傀儡摄领荆州,先求挡住曹操,再慢慢将权力收回,倒不失为一步妙棋。

这样的思考方向,直接形成了鲁肃之后"借荆州"主张的基础。不过鲁肃判断失误的地方是,刘备虽然是个强而有力的投资标的,但是想要让他听话,倒不如让老母猪上树来得更简单些。

在今后的十几年间,鲁肃将为眼下这一时的决策而抱憾不已。

话说孙权命鲁肃从柴桑出发,前往荆州。当鲁肃抵达夏口时,曹操大军南下的消息已经传来。他加紧脚步,但仍不够快。当他来到南郡时,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刘备也已被迫向南撤离。于是鲁肃循着刘备撤退的轨迹向南急追,总算是在当阳一战之后,见着了几乎走投无路的刘备。

鲁肃见到刘备后也不废话,开门见山挑明了江东的意愿,并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宣传江东的优势。为了坚定刘备"联吴抗曹"的信心,鲁肃反问刘备:"使君如今这番模样,还想去哪里?"

刘备答道:"和岭南的苍梧太守吴巨有点交情,打算前去投靠。"

鲁肃不禁摇头:"我们家孙将军聪明仁慧、礼贤下士,江东英豪都为其所用,现在据有六郡之地,兵精粮足,有成大事的实力。吴巨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远在岭南,迟早为人并吞,哪里是可以落脚的地方?站在使君的立场,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派亲信前往江东,和我家主公结盟修好,共图大业。"

刘备不再推辞,欣然应允。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精彩的对白,我们会发现,对于刘备而言,鲁肃的提议根本就是拒无可拒,纵使这个所谓的"结盟"是包着糖衣的毒药,却也是刘备眼下唯一的救命灵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结好江东原本就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制定的策略,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客观情势与手中的筹码,要想在夹缝中求得一丝活路,也不是全然没有可能。

然而刘备却故弄玄虚,扯出一个苍梧太守吴巨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我们把这段对话当成是一次商业谈判,就不难理解了。

经常参加谈判的人都深谙一点,那就是:你无论内心如何想要达成协议,但表面上却要装出一副苦相,像是做了赔本生意一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刘备搬出吴巨来,意思就是想要告诉鲁肃,并非只有你们老孙家是我的选择,将来一旦刘孙联盟,咱们只是战略伙伴关系,不分主次,我刘备不听孙权的任何摆布,如若不然,我便改投吴巨,虽然没什么前途,但至少目前还没有性命之忧,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欣赏你们与曹操死磕。

这种伎俩,鲁肃自然是心照不宣,于是他在贬低吴巨的同时,再一次强调刘孙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刘备一看,再扯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拖得时间越久,对自己反而越不利,便接受了邀请。

于是谈判结束,没有赢家,或者都是赢家。

会面结束之后,刘备和鲁肃一同搭乘关羽的船队,顺江东下。当时夏口已被孙权给屠灭,不足以作为基地,于是鲁肃将刘备一众带到鄂县的樊口驻扎,也等于是对外声明了江东政府庇护刘备的立场。

至于出使柴桑一节,由于结好江东的概念是诸葛亮所提出的,他老哥诸葛瑾眼下又正在孙权幕府发展,于是刘备舍弃了孙乾、糜竺等老牌外交官,由当时只有二十七岁、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扛起此一重责大任。

当时已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

超级巨鳄

当刘备在樊口焦急地等待着与江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曹操正忙着咀嚼胜利的果实。他在十月左右进驻江陵,向荆州百姓公告改朝换代的具体事宜,原州牧刘琮调任青州刺史,而荆州刺史的位子,则由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北方人李立接掌。

紧接着,曹操又重重犒赏亲曹派: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蔡瑁为从事中郎兼司马长水校尉,而且全部都封了侯。亲曹派们奋斗多年终于得偿所愿,必定是大唱曹公英明。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荆州新贵们从此便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不见记载。这里面也包括蔡瑁,曹操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让他和张允去统领荆州水师。这两个家伙只不过是襄阳城内的土财主,最多算个官僚,若论打仗,什么本事都没有,要真用他们带兵,恐怕江东老孙家开心都来不及,也不会想方设法要他们的命。

除了这些荆襄新贵之外,曹操又登用了两位在野的荆南大人物,一位是长沙人桓阶,一位是零陵人刘巴。

桓阶是孙坚当长沙太守时举的孝廉,孙坚战死时,就是桓阶出面和刘表谈判,将孙坚尸首要回来安葬,后来桓阶又撺掇继任的长沙太守张羡对抗刘表,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儿大,喜欢兴风作浪的主。

刘巴则是荆南一等大族出身,父亲和祖父两代都官至太守,年纪轻轻就享有大名。

这两个人在刘表执政时期都隐身在野,曹操来到后便主动投靠,成为曹操镇抚荆南的最佳人选。

与此同时,江陵的临时相府又有好消息传来:割据巴蜀的益州牧刘璋听闻曹丞相拿下荆州,特派遣使者前来道贺,表示绝对服从帝国指令,所属军队听任丞相调遣。

对于刘璋的输诚,曹操当然是相当高兴的,但也许是因为荆州受降的事务太过于繁杂,或者曹操真的是被胜利冲昏了脑袋,他对益州使节团的招待规格也就随便了点,连主簿杨修建议封赏益州特使,曹操也没有接受。而益州特使三番两次前来拜会,向其示好,曹操更是因此人相貌丑陋,便瞧不上人家,态度极为冷淡,甚至是恶劣。

无奈之下,这位倒霉的仁兄只得回转复命。

此人在三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曹操的这次会面,对于未来的天下走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便是张松。有关他的事迹,后面会着重讲到。

话说待一切杂务都告一段落之后,曹操这才将心思放回到正经事上来。刘备不愧是刘备,连虎豹骑都奈何他不得。以眼下的情势,曹操若要蛮干,就得率领大军顺流东下,先把在樊口的刘备消灭,再一口气吞掉江东,这样就可以进入游戏的结尾画面了。

不过问题是,现阶段曹操对攻打江东并没有十足把握,荆州内部也不安定,要立即开战,只怕后院起火。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像前一年公孙康对待袁家兄弟那般,由孙权摘下刘备的脑袋,自己来向帝国政府投降。

为了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曹操向位于柴桑,也就是今天九江市的孙权发一道私函,上头写道:"最近本丞相奉帝国命令修理那些不听话的小弟,刘琮不是因此而投降了吗?现在事情告一段落,我想带着手下八十万名兄弟,与尊驾在吴地举行一场打猎比赛(会猎于吴)。"

曹操的这封信相当厉害,一则点出自己出兵的合法性,二则说明手上部队强大,三则威胁他的目标不仅是荆州,还包括整个吴地,四则留下一丝回旋余地,让孙权选择是要一起打猎,还是"被"打猎。

此刻的曹操与他的将领们,就像一群在草原上横行无忌的狮子,目空一切,除了参谋程昱比较清醒以外,其余人等都认为只要齐声大吼,孙权这个黄口小儿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乖乖将刘备的人头献上。

然而曹家诸将却没有意识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与他们一样贪婪、狡猾、凶残的鳄鱼。狮群只顾着眼前溺水的羚羊,却没有意识到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沼泽的软泥之中。

曹操的信到达柴桑小朝廷时,鲁肃也正带着诸葛亮向"江东至尊"孙权推销"联刘抗曹"的策略。

由于"联刘抗曹"这个论点鲁肃之前已经说得太多了,再多嘴恐怕会有利益输送之嫌,因此,这次他让刘方代表诸葛亮主讲,他本人只负责敲边鼓和善后工作。

而诸葛亮自然也是有备而来,他先是技巧性地挑明,天底下能跟曹操对抗的,就只有刘、孙两家,现在群雄俱灭,曹操又征服了荆州,孙权应早作决定,如果认为打不过,早点投降才是真的。至于刘备,因为是"汉室之胄",天下英豪的偶像,如果此事不成,那是天命,但要投降,却是万万不能的。

孙权原本就意在荆州,也有心和刘备合作,这下诸葛亮将立场给挑明了,孙权也就趁势直言:"孤手握江东广大之地、十万大军,岂能就这样受制于人?孤的立场很清楚,刘豫州是唯一能对抗曹操的人,只是你们家最近惨败,又将如何对付曹操呢?"他把球又踢了回去。

诸葛亮分析道:"目前我方集结的残军加上关羽的水军还有万人,刘琦所控制的江夏部队也有万人。相反,曹操大军远道而来,且又急进,已是强弩之末。此外,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且荆州军民并非自愿投降,也不会和他充分合作。因此,只要江东派一员猛将出兵数万,和刘豫州协力,曹贼必破。"

话谈到这个份上,鲁肃应该已经可以在旁边点头窃笑了,心想大势已定,用不着自己再多嘴。哪承想曹操那封要命的"狩猎邀请函"忽然从天而降,如深水炸弹一般,硬生生地炸乱了这股和谐的气氛。

小朝廷中杂音很快便冒了出来,以张昭、秦松为首的一票保守人士向孙权表示:"曹操虽是头虎豹,但现在挟持天子,挂上了帝国丞相的招牌,要与他对抗,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曹操已得荆州,拥有荆州水军船舰千余艘,我方的水上优势不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迎曹方为上策。"

张昭是徐州广陵名士,被孙策招揽,成为孙家的核心幕僚。建安十三年时,他担任孙权破虏将军府中长史,相当于政府秘书长,为柴桑小朝廷中地位最高的文职人员,在文官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而张昭对年轻又嚣张的鲁肃向来不待见,对于孙权的西进政策也不甚赞同,眼下他带头建议迎曹,立刻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令年轻的孙权难以招架。

《三国演义》中,帅气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面是虚构的,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无论是资历、名望还是地位,都不能与张昭相提并论,恐怕他也没那个胆子站出来与张昭进行现场辩论。

其实就算是鲁肃,也没种公开违抗张昭,他只能趁孙权去沐浴更衣时,对孙权咬耳朵:"那些建议您投降的人全都不安好心,您投降了他们还是有官做,但您自己呢?望将军三思啊!"

孙权听后大为感动,拉着鲁肃的手道:"子敬,你懂孤!"

不过,孙权毕竟还是太年轻了,无法抗衡那一票名士级的鸽派,于是在鲁肃的建议之下,他发出急令,从鄱阳驻军中召回一位重量级的将领,前来为自己助阵打气。

同类推荐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从细节人手,为你描绘了岳飞峥嵘的铁马生涯,描述了他青年时代的贫苦生活、辗转求生的艰辛路以及他不灭的壮志。精彩地描绘了岳飞参与和指挥的各种激烈的战役,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大将的风采,看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看出一颗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为你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全面的“战神”岳飞。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黑塞传

    黑塞传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大厦添了不少砖瓦,他们中间许多人的名字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可你听到过黑塞的名字吗?读过他的作品吗?黑塞何许人也?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赫尔曼?黑塞的传记。作者带你浏览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德国学者一生的传奇故事和心灵的轨迹,让你了解艰难的时世和对哲理的执着思索,如何成就一个诗人、散文家、心理学家、社会批评家、预言家、人道主义卫士、和平主义者……与独立的人格为友,与优雅的格调为友,与黑塞进行精神对话,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在塞纳河左岸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热门推荐
  • 上清天书

    上清天书

    一部传承《上清天书》,一件宝物传承八卦镜,方玄羽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冒险之旅,明明没有野心,麻烦却总是接踵而来。故事中有鬼有妖,有巫有神,没有飞天遁地漫天的法宝,只有不一样的妖精鬼怪故事。
  • 逐道诸天

    逐道诸天

    当别人追求长生之时,我已站在长生的巅峰;当别人苦苦寻觅大道之时,大道于我唾手可得;当别人因为成功而驻足欢呼之时,我依旧前行,只为那最终的答案,最终的结果!
  • 霸蛮荒

    霸蛮荒

    常人只有一颗心脏,许辰却有两颗:一颗血红来自本身,一颗枯败来自天外。看他带着两颗心脏,如何搅动蛮荒风云,称霸蛮荒……
  • 呆萌少年奇遇记

    呆萌少年奇遇记

    当你三番两次看见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鬼魂”在面前出现,你会不会怀疑自己得了精神分裂?当你亲身踏足另一个参天大树即是巨型建筑的平行世界,是不是会惊叹不已?当你拥有一个女鬼可以供你差遣,你又会让她为你做些什么?当你误入一个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使用武法的世界,你会不会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 时光无色

    时光无色

    “皮蛋粥你说我们还会这样多久?”门吏霖望着天空问我“谁知道呢,搞不好过一阵你就挂了”“为什么是我先挂,你怎么老咒我啊”“谁让你老叫我皮蛋粥”我傲娇说可能不清楚的人以为这是青年男女对话,但是不好意思啊各位。这是我和门吏霖小学三年级的对话,别误会哈哈哈我们只是说友谊啊。我呢,是年轻貌美的赵诗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为什么?因为我有主角光环啊!
  • 总裁前夫判出局

    总裁前夫判出局

    暗恋他整整四年,换来一张结婚证书和一句“木夕夕,我可以娶你,但是这一辈子,你都别指望我会爱你。”靠,她木夕夕活得也太怂了!渣男一个,她恋恋不舍的图啥?!觉醒吧!无爱的婚姻不要也罢,于是,她傲然宣布:“总裁,你出局了!”
  • 一入红尘深似海

    一入红尘深似海

    南安,青苔巷,飘落胭脂泪。巷尾,云烟楼,道尽过往事。逍遥镜,演绎着一场场令人叹惋的悲欢离合。卑微丫鬟和痴傻王爷,是一场生离死别的遗憾;将门千金和腹黑皇子,是一场由爱生恨的怨念;天山弟子和他的徒儿,是一场爱而不能的绝望;山贼之女和失忆世子,是一场致死不消的后悔;宋国公主和世外僧人,是一场美到极致的错误;宋国国主和云烟楼主,是一场同生共死的守候…
  • 红颜乱:妃常嚣张

    红颜乱:妃常嚣张

    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被推出去帮他挡剑。醒来后更是莫名奇妙的成了最受宠的雪妃。时而温柔如水,时而残暴嗜血,一样的他却是不一样的性格……她要逃离!他宠她,纵容她,只因为他爱她。可他的痴情却换来她得逃离。他们有着千年的羁绊,爱恨在他们之间互相变换着,曲终人散后,是爱还是恨?
  • 所爱隔山

    所爱隔山

    身为杀手的我们,永远不能光明正大的活着,即便我有着令人望不可即的权利,金钱,但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我只想要平凡的幸福,命运总是这样捉弄我们,在错过中爱,在爱过中错。是啊,我们能给彼此的只有喜欢,也只能有喜欢,终其一生,我们都给不了彼此陪伴。最后的我们究竟能不能放下一切,承认这场错过的爱,能不能在一起?
  • 用人大师

    用人大师

    宫惠珉先生在《用人大师》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很多世界级公司,分析它们如何实施人才战略、如何使用人才,建构公司的竞争优势,确实能为很多企业提供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更为难得的是,宫惠珉在《用人大师》一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用人思想,使读者了解人才的战略性运用并非源于欧美领先企业,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