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9400000035

第35章 登上帝位(2)

吕蒙原本只是个靠实战一步一个脚印硬拼出来的士官,一直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事件发生之后,才智力大增,从"吴下阿蒙"一跃成为一员具有战略头脑的将领。

借荆州以后,吕蒙转回东线,在濡须、皖城之战中都立有功劳,拜为庐江太守,总管淮南要地。但他对西边的荆州战略一直情有独钟,早在借荆州之初,他就针对和关羽的关系,向鲁肃提出过五项机密对策。现如今借荆州也已经过去四年了,联姻策略又告失败,孙权的耐心用尽,差不多该是吕蒙这头鳄鱼游回荆州的时候了。

当时东吴的荆州事务仍由汉昌太守鲁肃负责,由于孙、刘在荆州的界线并不明确,双方部队驻扎呈犬牙交错之状,擦枪走火在所难免。鲁肃总是尽可能地维持两家和平,期望保持南方联盟的和谐。

不过,孙权的这口气实在是憋得太久了,他已经不在乎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建安二十年初,孙权派诸葛瑾来到成都,先恭喜刘备领益州牧,紧接着便单刀直入地告诉刘备:你得了益州,我们承认,所以麻烦你兑现当初的承诺,把荆州还给我们江东。

当时,刘备刚在成都过完征服者的瘾,马上就收到这封存证信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还荆州是不可能的,但在道理上似乎又稍嫌站不住脚,最后刘备只好用了一个超级蹩脚的借口来搪塞,他说:"还是等我得了凉州之后,再还荆州吧。"

说实在的,刘备这话说得实在是没什么水平,这么一来,不但默认了他有归还荆州的义务,同时还给人留下一个"找借口赖着不还"的坏印象,实在毫无道理可言。不过,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大概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果不其然,孙权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悍然采取了单方面行动,直接对外宣称拥有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主权,并派出官员上任。而另一边,关羽也是个不会让步的人,他马上派兵驱逐了所有江东官员。

孙权自然也料到了这种结果,这回他决定不再退让了,召集了两万大军,直接攻打三郡,而统帅便是野心勃勃的吕蒙。鸽派代表鲁肃率军西上,进驻巴丘牵制关羽。孙权自己则前往陆口,坐镇指挥。

吕蒙终于回到了最喜爱的荆州。他的行军速度极快,长沙太守廖立来不及防御,弃城逃跑。名不见经传的桂阳太守,大概不是逃跑就是投降了,反正桂阳被轻松拿下。只有零陵太守郝普稍微坚守了一下,但不久也被吕蒙用贱招所骗,献城投降。

吕蒙轻取江南三郡,士气大振,向北进驻长沙郡益阳县,准备和刘备、关羽援军决一死战。

回头再说蜀汉。

孙权出兵荆南的消息在新成立的成都小朝廷内引发巨大震动,对于荆州集团来说,荆州是家,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孙家之手,更何况他们才刚刚征服了巴蜀,倘若就此退缩,恐怕就再也镇不住巴蜀豪族了。

出兵这一议题根本不容反对,刘备马上动员了他有生以来所能动员的最大兵力,由关羽先带荆州兵三万人前往长沙益阳争夺三郡,他自己则从益州调动五万人,快速开回老巢公安,准备和孙家动手。

当时大约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上半年,在湘江两岸,超过十万名士兵列阵对峙,曾经携手击败强敌的盟友,最终走到了反目驳火的边缘。

不过,就在这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和平之鸽"鲁肃仍未放弃以外交手段解决争议的机会。他在益阳前线和关羽安排了一场面对面会谈,打算将一切是非曲直理顺弄明白。

当然,那个时代还没出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种提法,要么归你,要么归我。

会谈是采取"单刀会"的形式,也就是双方的军队都停驻在百步之外,由少数高级将领带着贴身短兵器进行会谈。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是关羽单刀去赴鲁肃的会,后世有些翻过头的翻案文章,又称是鲁肃单刀去赴关羽的会,其实这是一场平等的会晤,所有人都是单刀,没有人在武装或人数上占便宜。

这场单刀会的过程很像港台黑帮片中黑道大佬之间的谈判,鲁肃有点类似于口齿伶俐的"山鸡"型大哥,他一见面就反问关羽:"当初我们让地盘给你,是看你们输得裤衩都没得穿,才暂时挺你们一下。现在你们拿了益州,却不还荆州,我们退而求其次,只要你南方三郡,你还是不肯,关二哥,你说这公道不公道?"

关羽是那种嗓门大,但不太会讲话的"基哥"型人物,他反应没那么快,鲁肃跟他讲道理反而让他没辙了。这时身旁一个不知名的小弟(不是周仓)忽然应声道:"占地盘靠的是拳头硬。你说是你的,就永远是你的,哪有这样的道理?"

鲁肃一听这话马上变脸,大骂道:"你算老几?大哥间谈判,哪有你这鸟人说话的份!"

关羽心里多少有点感激那人帮自己活络场面,但被人抢了话也实在是件很丢面子的事,于是拔刀起身,大声道:"这是帮中大事,你小子知道个屁!还不快滚!"同时朝那人连使眼色,要他快点退下。

经过这么一闹,关羽总算是理顺了头绪,对鲁肃道:"当年乌林之战,我大哥也是流血流汗拼了老命,这才打跑了那个王八蛋曹操,这样子换一块地盘都不行?怎么着,肃哥,你现在是来跟我抢地盘的?"

鲁肃冷笑:"你这是什么话?当年我跟你家大哥在长坂碰面,你们人少又狼狈,从街头仆到街尾了,只想逃到交州去,哪会想到今天这番光景?是我家老板看得起你大哥,舍得下地盘,给你们一块地方暂时蹲蹲,想不到你大哥虚情假意,今天夺了益州,却连荆州也想整碗端走,这种事,一般的小混混都没脸去做,更何况是当大哥的!"

说到这里,鲁肃忽然将语气放缓,恢复到读书人的样子,说:"我听说,"贪而无义,必有大祸",我们俩身负重任,如果不能帮忙分是非、辨对错,只会带不义之兵硬争,又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鲁肃这番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道理恐怕已经超过了关羽所能应答的范围。关羽无言以对,只好沉默。

最后,这场单刀会便在关羽的沉默中草草收场。

表面上看起来,鲁肃狠狠地刮了关羽一通,确实是大快江东人心,但话又说回来,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这场单刀会的实质意义几乎是零。当时双方的话事人刘备跟孙权分别在公安与陆口,要谈也该是这哥俩去谈。鲁肃就算把关羽的脸皮整张刮下来,对于解决争端也没什么帮助。

不过,要说一点帮助没有那也不现实,这场谈判还是起到了一些稳定情绪的作用,毕竟双方合作了那么久,多少还有点情义在。

就这样,双方大军在益阳对峙了数个月,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这期间关羽曾试图采取积极攻势,渡过资江,却被甘宁给挡了下来。一直到了建安二十年七月,刘备方面才出现了让步的迹象。

刘备态度忽然松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曹操击败张鲁,进驻汉中。

再见曹操

先说张鲁。

此人是个传奇人物,其祖父张陵本是北方陈留人,也曾经是个士人,后来看破红尘,躲到益州的鹤鸣山修道,道成后称受太上老君赐宝剑与符箓,以"天师"之名降妖救世,遂在益州开坛传道,信徒要先奉纳五斗米,因此又被称为"五斗米道"。

张陵过世之后,他儿子张衡继承了天师之位,张衡之后又由张鲁接手,他的道友张修掀起益州五斗米道之乱,公元189年才归顺刘焉,并在刘焉的安排下进军汉中,使汉中南郑成为五斗米道新的道场。

张鲁的寡母据说是个法力高强的道姑,且驻颜有术,以至于刘焉常常借故"拜访"张家,结果弄得外面流言满天飞。但即便两家如此"交好",下一代--张鲁跟刘璋却完全不对脾气。刘焉一死,张鲁就在汉中宣布独立,而刘璋也毫不客气地将张鲁的母亲与族人夷灭,巴蜀与汉中的仇冤就此结下。

张鲁在汉中推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治国理念。他奉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不称王只自称"师君",手下的干部则依资历为"祭酒"或"大祭酒",一般信徒则称"鬼卒"。

他下令全面禁酒,春夏禁止杀生,犯罪者可先被赦免三次,轻者可以"做义工"来代替刑罚。他又设置义仓、义米肉等社会福利措施,倘若有人敢妄取,便画个圈圈诅咒人家(恐吓其会遭疾病)。

张鲁这个简单又迷信的体制很快就被居民所接受,稳定的汉中平原也不断吸引难民涌入,使得张鲁势力越来越大,越做越强。帝国中央无力管制,只好给他一个汉宁太守的头衔作为紧箍咒,以约束他的行为。

曹操在建安十六年不小心说了一句"我想打张鲁",结果引起整个关中、西凉军阀的整体爆发,曹操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肃清帝国西疆。直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张鲁等得花儿都谢了,曹操这才带着夏侯渊、张郃、朱灵等人的部队来到陈仓,对五斗米道国正式宣战。

同年七月,张鲁战败,丢失了阳平与南郑等主要重镇,退入到大巴山区,跟曹操打起了游击。

对于刘备来说,孙权是竞争对手,曹操则是仇人,丢掉荆南三郡了不起是被对手打败,不伤腰,但如果失去汉中和巴郡,则无异于被仇人割喉。

就在这个当口,刘备权衡轻重,决定以巴蜀为先。他立刻派出使者前往陆口通知孙权愿意和谈,而孙权一看刘备主动求和,也立马将鳄鱼吕蒙召回,放出"和平之驴"诸葛瑾,前往公安负责谈判的具体事宜。

近世不少论者认为,就当时的局面,孙权应该拒绝和谈,与曹操头尾夹击刘备,自己吞下荆州,岂不快哉。然而笔者却有另外的看法:孙、刘和谈是必然的。平心而论,孙权也一定担心曹操拿下巴蜀,一旦得逞,刘备必亡,那么天下两分,曹操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而自己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吃掉曹操,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维持现状。自己在东方单线作战,刘备在西边为他多承担一些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

既然刘备现在肯让步,孙权对内也就有了交代,于是他给出了相当优惠的和平条件:江东只要长沙、桂阳两郡,归还零陵,并释放零陵太守郝普。

刘备同意这个条件,双方于是重新签订了和平共处条约,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家所有,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则属刘备。

对于刘备来说,他虽然失去了长沙这个江南大粮仓,但至少稳住了南郡大本营,另外收回零陵,也算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之后,刘备仍旧以关羽都督荆州军事,让小舅子糜芳任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另外以武陵人潘浚为荆州治中处理州中政务,自己则带领部队火速赶回蜀中应付更加麻烦的曹操。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这次"奇袭三郡"事件其实相当严重,这意味着建业小朝廷仍未忘记"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梦想。这回虽然只取得了两郡,但不代表将来荆州防备衰弱时,江东不会趁机再度出手。

然而刘备或许是被诸葛瑾那张老是挂着和蔼笑容的长脸给忽悠住了,在他的思维中,他和江东的荆州烂账已经结清,从今以后他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北方的曹操。

很遗憾的,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而且错得相当离谱。

此乃后话,容后再表。

却说刘备,约莫在八月到九月回到成都,刚一坐定便急招参谋商量曹操占据汉中、侵袭三巴的问题,这时候最有资格就这个议题发言的不是诸葛亮,更不是法正、刘巴,而是身为巴郡阆中土著的黄权。

黄权严肃地告诉刘备:"倘若失去汉中,则三巴不振,等于是去了蜀地的臂膀,不可不争。"

刘备同意黄权的看法,他很爽快地追封这位巴郡人为护军,让他统率诸将,包括新任的巴西太守张飞在内,北上迎接张鲁,以便联合抗曹。不过阅人无数的刘备,这回却看走了眼。

张鲁原本就倾向于投降曹操,当初曹操攻阳平关时,他就打算投降,只是他老弟张卫坚持要战。阳平陷落后,张鲁又想投降,但阎圃劝他多撑一下,争取更好的谈判条件,所以他暂时退入到大巴山区。现在黄权来劝降他,正好给了他和曹操讨价还价的筹码。

九月起,巴郡的板循部落便陆续向曹操举起白旗,曹操分封两个部落的头目杜濩、朴胡为巴中与巴西太守。到了十一月,张鲁终于投降,换来的条件是拜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的五个儿子和阎圃也都封了侯。

应该说,张鲁这"邑万户"的待遇算得上是天价了,后来汉献帝退位当山阳公,刘禅降魏当安乐公时,也才食邑万户,张鲁以败将的身份投降能拿到这等高规格的待遇,让我们不得不承认阎圃在谈判上确实很有一套。

此外,和张鲁一起投降的还有马超的旧部庞德,曹操拜他为立义将军,此人颇为忠勇,后被关羽所斩杀。

这里插两个题外话。

第一,曹操所封赐的杜濩、朴胡等板循头目,来头可不小,板循又名"人",是巴地的原住民,早在商周时便已在大巴山区建国。板循人最大的特色就是能歌善舞、勇猛善战,他们的"巴渝舞"便是一套著名的战舞。楚汉相争时,板循对汉朝的建立立有大功,刘邦于是特别免除了罗、朴(濮)、督、鄂、度(杜)、夕、龚板循七姓的赋税,向曹操投降的杜濩与朴胡,就是七姓中的杜、朴两族的头目。

此外,板循人是"五斗米道"化很深的民族,八十年后,板循人李特以五斗米道号召起兵叛晋,他的儿子李雄则建立了以板循、五斗米道为主体的国家:成汉。

第二,由于张鲁没跟曹操死扛到底,天师家族因此得以保留了下来。"张天师"成为一个历朝政府都承认的高贵封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第六十四代张天师张源先生于公元2008年10月17日在台湾去世,第六十五代继承权发生争议,似乎时至今日仍没有定案。

书归正传。话说张鲁这一降,便意味着曹操完全据有汉中,并透过板循部落将势力伸入到三巴地区,这正是当初黄权所谓"三巴不振"的最坏情况。黄权在这里充分展现了他身为当地土著的价值,虽然"迎张鲁"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但他还是成功击溃了板循部落,斩杜濩、朴胡,总算是稍稍稳定住巴地的局势。

但无论如何,曹操盘踞于汉中,就如同灰太狼在羊村外徘徊一般,你不知道他会用什么方法、手段,或是什么时候闯进来,也不知道羊村的围墙是否足够坚固。

当时巴蜀上下为此躁动不安,许多地方都有小股叛乱发生,甚至一日之内多达十余起,刘备必须不停地镇压。但人杀得越多,他心里反而越没底:入蜀还不到一年,他恐怕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抵挡住曹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曹操并没有趁着征服汉中的气势继续向南挺进,而是于建安二十年十二月诡异地离开了汉中。他的这一举动,总算是给了焦头烂额的刘备一个喘息的机会。

消长之间

曹操究竟为何会放掉到嘴的肥肉?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累了。

当时曹操身边的参谋如刘晔、司马懿等人,都建议他应该趁刘备立足未稳,一鼓作气掀掉巴蜀这个新巢,但曹操最终还是放弃了,他留下一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得陇望蜀"这句成语就是打这来的)的千古之叹后,带着主力人马班师回到邺城,留下都护将军夏侯渊、平狄将军张郃、平寇将军徐晃等镇守汉中。

曹操这一叹,也叹出了人类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同类推荐
  • 百年巨匠:徐悲鸿

    百年巨匠:徐悲鸿

    本书讲述了徐悲鸿的故事。全书以徐悲鸿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徐悲鸿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汪精卫第四卷

    汪精卫第四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 文治武功传奇皇帝:朱棣

    文治武功传奇皇帝:朱棣

    本书主要内容有:生乱世受封燕王、隅之兵图霸业、端礼门兵变显雄心、转守为攻取金陵、登帝位安内攘外、建内阁刚柔并举统四方等。
热门推荐
  • 末日剑圣崛起之路

    末日剑圣崛起之路

    我叫吴极,是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宅,平时喜欢玩英雄联盟。有一天一个自称‘‘神’’的家伙,因为玩英雄联盟时被队友坑了,一气之下,就把现实也变成英雄联盟。只有玩过联盟的人才能活下来,其他人都变成无意识的怪物。当我握着无极的那把剑时,我就发誓一定要削死那个家伙,即使他是神。
  • 末世生存系统:炮灰逆袭

    末世生存系统:炮灰逆袭

    一介孤儿千瑾兮被系统莫名其妙的带到小说里!成为了小说里的炮灰!不甘的她,带着金手指系统,持着无双空间,领着一众美男,肩上俩酷帅神宠,一路走上巅峰!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 毛骗之城市边缘

    毛骗之城市边缘

    人通常被骗。为什么,因为一个字“贪”。因为你贪,所以你上当受骗。有些骗局,也许你遇到过。有些骗局也许你没遇到过,但你听说过。有些骗局也许你没听说过,但它却真实的存在。春节将至,骗子异常疯狂。本书带你进入一个个经典骗局,为你揭穿一个个骗术。还你一双明亮的双眼睛
  • exo玻璃鞋

    exo玻璃鞋

    “我爱的是以前的朴苜夏,你是吗?”鹿晗。“芷婧你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不会离开我的。”吴世勋。“我这是爱上你了吗?”朴灿烈。“你还是救了我不是?”边伯贤。“我好像已经离不开你了,可是以前的叶苜夏去哪呢?”吴亦凡。本文改编《exo玻璃鞋》橙光游戏,主要觉得挺好的,就写下来吧,不是抄袭哟。
  • Boss来袭:全城通缉少夫人

    Boss来袭:全城通缉少夫人

    一次任务,让她掉进了他设下的陷阱,被他占尽便宜;一个意外,让她得知母亲的死亡是人为;一场爆炸让她成为夜场女郎。终是逃不出他的黑心,是勾引?是蓄谋?她成了他的佣人兼情妇,她爱上了他。当记忆的闸门打开,是逃?是背叛?还是义无反顾?还是为母报仇?
  • 超级母船

    超级母船

    体内封印着一条上古神龙并且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条外星人遗留下来的超级母船,凭借着神龙的力量,以及外星船上的无敌科技,主人公凌风在都市之中混的风声水起。后来,因为妹妹梦洁的被人劫持,最终他杀向了修炼界,甚至最终一统修神界……
  • 初恋心晶之前世秘旅

    初恋心晶之前世秘旅

    因前世之缘两个女主角和男主角开始了恋爱之旅
  •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暴君手记

    暴君手记

    从小受尽苦难的少年,努力地想要出人头地。他的努力必然会被某些人用卑鄙来打击和压制,用残忍来踏践和侮辱,那是因为他们地意识到了威胁。但是他就是在逆境中也不会放弃希望的人。磨难把他变得强大,他用甚于敌人卑鄙来反抗和还击,用更甚于敌人的残忍来打击和报复。直到他强大得再也无人掣肘,直到他残暴的再也无人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