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9400000042

第42章 尘埃落定(3)

按理说,像孙桓这种"少爷"级的官二代,遇难非救不可,否则这黑锅铁定是要背的。但说来也奇怪,陆逊却好像压根儿就不把孙桓受困当做一回事,他按兵不动,丝毫没有出兵救援的迹象。

刘备又派了吴班率一支部队驻扎在无险可守的平地,企图吸引江东军出击,但同样的,猇亭大营营门紧锁,没有丝毫发兵的迹象。

刘备笑了,且笑得很开心。

他听说过陆逊的名字,知道这个三十九岁的年轻人出身吴郡大族,娶了孙策的女儿之后平步青云,一路干到右护军、镇西将军的位置,是个能说能写的文化人,不过担任诸军都督还是头一遭。这回孙权用他带兵,很多将领都不服气,且指挥一团糟,别说进攻,现在连自保都成问题。

看到陆逊带兵,倒是让刘备想起了一个人:马良的小弟马谡。同样是出身世家大族,读过很多书,喜爱议论军事,但真要是上了战场,恐怕死得最难看的就是这类人。

对于在沙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刘备来说,这些在书斋里高谈阔论,甚至将战争上升到哲学高度的书呆子们,只不过是一群纸上谈兵的家伙,瞬间便可以结束比赛。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评估,不但错误,而且错得相当离谱。要知道,《三国志》中除了君主之外,只有两个人拥有单独传记,一个是诸葛亮,另外一个便是陆逊。

没错,陆逊确实是大族出身,确实有丰富的学术功底,也确实年轻,但他却不是一个光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不救孙桓是因为他评估孙桓守得住,不必救;他不打吴班是因为他预料到刘备会设下伏兵;而面对内部不谐的问题,他自有高明的处理方法。

好吧,就让我们重新来认识一下陆逊。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江东吴郡人,东吴四大都督中最长寿的一位。陆家为吴郡四大士族之一,陆逊的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官至九江都尉,不过在陆逊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于是他投靠担任庐江太守的从祖父陆康。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奉袁术之命进攻庐江,陆康便将陆逊和自己的儿子陆绩一起送回吴郡避难。陆逊是个早熟的小鬼,那年他大概才十一二岁,便已经可以帮叔叔撑起门户了,俨然成为族中新一代的执法者。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十一岁的陆逊正式投入孙权幕府,他先是担任府中的东西曹掾,之后出任吴郡海昌的屯田都尉,开始了他十五年讨伐山越蛮族的生涯。和其他江东将领动辄便对山越斩首五千、斩首七千的灭族式作战相比,陆逊的策略倾向于剿抚并重,在讨伐的同时他不断招降原住民,并将其中精壮者编为部队,也就是因为这样,孙权才会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并开始重用他为参谋顾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十六岁的陆逊第一次投身三国间的战争,他配合吕蒙江陵作战,快速袭取西面和西北的宜都、房陵、南乡三郡,彻底断绝了关羽的退路。陆逊随后扫平秭归一带多股拥刘力量,受封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娄侯,年纪轻轻就成为江东西线的最高军事长官。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的回目,说陆逊是"书生拜大将",这是戏剧化的夸张说法。从上面的履历不难看出,陆逊从二十来岁起就开始带兵,前前后后也打了十几年的仗,并不是全无经验的学院派。

然而东吴诸将不服领导却并非子虚乌有,而是真有其事。

面对刘备的进攻,孙权所动员的都是资历很硬的将领。偏将军韩当是孙家资历最深的武将,从孙坚时代就跟随作战,若论资排辈,陆逊属于孙子辈;昭武将军朱然是孙权的老同学,战前镇守江陵,假节,于私于公都是动不得的人物;建武将军徐盛与振威将军潘璋则是孙权一手提拔上来的亲信;即便是背景神秘、没有任何头衔的将领宋谦,也是孙策时代起的元老,当年孙策和太史慈单挑时所带的十三骑中,这位宋先生便在其中。

面对这么多资格老、背景硬的老同志,即便陆逊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也还是有些罩不住,江东诸将各自为政,不肯互相合作。

面对这样的情形,陆逊并没有向孙权打小报告,他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番言辞恳切的演讲,他说:"刘备是个强敌,今天大军压境,各位应该通力合作,协力抗敌。小弟我是个读书人,上头之所以委屈各位听我指挥,是看在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能忍辱负重,所以,请各位各司其职,切勿再有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

这篇演说其实很老套,江东诸将未必因此就对陆逊心服口服,但至少他们克制了自己的傲慢,维持了表面上的团结。而单单就是这表面上的团结,就足以使江东军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222年,从三月起,蜀、吴两军在猇亭展开了对峙,刘备虽然一时无法突破陆逊的密集式防线,但对于打持久战,他更加有信心:后头有益州诸葛亮、李严、赵云的完整补给线,蜀军绝对有久耗的本钱,即使不打下江陵,也能巩固夷陵一带。而且,吴、魏关系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那时,便是发起总攻的最佳时刻。

然而,这回胜利女神并没有眷顾刘备,陆逊并不只是一味防守,他只是在观察,就如同鳄鱼沉在泥沼之中,只露出一双浑浊的眼睛,扫视那些正准备渡河的可怜牛羚一般。

在四个月的蛰伏之后,陆逊终于发现了刘备的致命破绽。

落败而逃

"火烧连营七百里"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按照现如今的换算方法,这大约相当于三千座标准足球场(足球场长度最多不超过一百二十米,最短不少于九十米)的总长度,然后一把火全部烧光光,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在现实中有点困难。

在历史记载中,刘备所谓的"七百里连营",其实是曹魏情报单位送给曹丕的报告,可能情报人员知道曹丕比较喜欢文学性的描述,所以用了夸张的修辞。根据蜀、吴两方的正式记载,刘备在夷陵的布阵,其实是在战线上设下了大约五十座营寨,固守险要,并没有强调它们是"连"在一起的。

刘备这样布阵引来后世许多人的批评,最主要的问题是这样布阵容易分散兵力。刘备本次东征带了多少人马不清楚,十万可能已经是最高上限,保守估计可能不到五万人。以这样的兵力设置五十营,一营平均也不过一两千人,这就给了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此外,在没有手机、电话和互联网的时代,过度分散的布局会造成指挥上的困难,尤其在缺少足以压阵的高级将领的情况下,所有的指令全部来自刘备本身,一旦刘备和各营之间的通讯被切断,整支军队便容易陷入混乱。

相信刘备的智商应该不至于比我们还低,他前前后后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为何会作出这样的误判?这颇令人费解。

比较常见的解释是:刘备为了适应山区的破碎地形,只好分散兵力布防。

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可能是刘备的轻敌心理,加上对人事问题的妥协所造成的双重错误。

就前者而言,刘备不认为陆逊会进行反击,因此将兵力分散也无所谓。就后者来说,由于欠缺压阵大将,导致荆州诸将谁都不鸟谁,刘备只好让其各自带兵,直接听令于自己。同时,除冯习为大都督,张南都督前部外,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都被任命为"别督",拥有一定的指挥权,这也符合刘备本次出征"练兵"的主旨,让大家都能独当一面,看谁才是接班人。

当然,也不能排除这是刘备使的一个诱敌之计。

刘备为了引诱陆逊出战,最开始用的计有些小儿科,派吴班带数千人前去挑战,自己则带八千精兵埋伏于后,结果陆逊压根儿就没搭理他。不得已,刘备只好采用极其大胆的战术,扎下五十座军营,把兵力分散,摆下长蛇阵,如果陆逊出击任何一营,利用己军的机动性迅速把兵力集中,与其进行决战。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刘备如此布阵,具有致命的破绽,而这破绽已被陆逊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陆逊一直在观察刘备的战略布局,他很清楚刘备打持久战的意图,也意识到自身的弱点:时间并不在自己这边,只守不攻,会导致满盘皆输。在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观察之后,陆逊对整体战况做出了三点总结:

一、蜀军放弃水军,只用陆军,这等于是自动放弃长江上游的优势,显示蜀军没有积极进攻的企图,失败;

二、蜀军分散扎营,到现在为止阵形已经固定,都是保守的做法,没有任何创新,一切尽在掌握,失败;

三、像刘备这种战场上的老油条,刚出兵的时候仗着复仇口号,气势旺盛,花样很多,可经过长时间的对峙,老油条的气势已经衰弱,已变不出新的花样来,失败中的失败!

最后,陆逊得出结论:破敌便在今日!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闰六月,令人昏昏欲睡的江南某夏日,这是陆逊亲自选定的反攻日。陆逊首先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试探性攻击,以验证自己对蜀军布阵的猜想。现在他已经有了十成的把握,于是一声令下,江东各部队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大反击。

陆逊采用的主要是火攻。这是破坏敌军指挥、通讯、情报系统最有效的手段,火一旦烧下去,敌军必定会陷入一片混乱,狼烟将失去作用,传书的飞鸽也会变成烤乳鸽。

当时的情形大致如下:

陆逊命江东军前锋每人手拿一束茅草,向蜀军营寨发动攻势。没杀人之前先放火,趁着梅雨过后的干旱季节,火势瞬间窜遍整座蜀营,蜀军顿时陷入大乱。潘璋、朱然、韩当等率主力部队随后攻上,潘璋一马当先单挑冯习的部队,击斩冯习,杀伤蜀军甚众。朱然与韩当则大破驻扎于涿乡的蜀军。孙桓也趁机突围,发动反击。

夷陵之战的主体战况就是这样,陆逊经过长达数月的隐忍,最终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瞬间将敌军击溃。直到今天,夷陵之战都是"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被载入军事教科书里。

再来说刘备,他原本期待在这样的对峙中结束这个夏天,想不到情势在一瞬间完全失控,营门外火光滔天、杀声不断,各处失利的消息像潮水般涌至,张南、冯习、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投降,四十几处营垒被攻破,更可怕的是,敌军已经绕到蜀军的后方,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遇到这样的晴天霹雳,向来淡定的刘备也不免慌了手脚,但他总算还记得十几年来未曾施展过的"泥鳅功",二话不说带兵西撤,一直撤到宜都西边的马鞍山这才稍稍稳住阵脚。刘备在山上重建指挥部,并收拢败军,打算和江东人再战一个回合。

这时聚拢在马鞍山的蜀军还有数万人,但他们已经丧失了再战的勇气。陆逊不久便率大军来到山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发动猛烈攻击,蜀军完全崩溃,阵亡万余人。

看着满山满谷的蜀军尸体,刘备不由得感到一阵绝望,对天长啸:"今天我被陆逊这样羞辱,难道是天意吗?"

愤怒归愤怒,为今之计,还是保命要紧。

于是刘备收拢残兵趁夜翻山逃亡。然而要命的是,对刘备生平颇有研究的陆逊,深知其逃跑的本事,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水陆两栖追兵伺候这位"逃跑天王",年轻的孙桓更是为了一解被围攻的闷气,率军翻山直趋夔道,打算锁住刘备的退路。

不过,"逃跑天王"终究是"逃跑天王",越是到绝境,脱逃的道具和手段越多。

从马鞍山撤退时,一名驿站管理员放火焚烧了大量铠甲车辆,堵塞山路,为刘备挡下了东吴的追兵。程畿也在长江上孤军奋战江东无敌舰队,用自己的生命稍微阻挡了一下江东水军前进的步伐,为刘天王的脱逃争取了宝贵时间。刘备同时还选择了偏僻的路线脱逃,最终避过孙桓的追击。

历经千辛万苦,刘备终于抵达秭归,稍稍收拢败兵,但不久江东追兵再次追至,刘备不敢再战,他抛弃所有的辎重,再往西撤,一路回到当初的东征基地鱼复。

当初在巫县之战吃亏的东吴将领李异、刘阿穷追不舍,率军直追到鱼复外的南山,所幸此时留守江州的赵云和汉昌长马忠率军前来支援,这才挡下了追兵,稳定住战局。

就这样,这场在三国史中著名的"夷陵之战",最终以刘备的惨败画上句点。

清点战损,怎一个"惨"字了得:荆州将领冯习、张南、傅彤与武陵蛮头目沙摩柯阵亡,前往荆南招降的马良也不幸殉难,刘宁与杜路投降孙权,荆州兵团死伤数万,辎重几乎全部丧失。

此外,刘备还因此丧失了两名优秀的巴地将领:程畿在水战中遭遇江东舰队围攻,力战而死;巴将之首的黄权,则因长江水道被封锁,无法撤回蜀地,无奈之下只好率军向曹魏投降。

而相较于刘备的惨败,东吴方面几乎零战损。经过此战,陆逊一举成名,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领导才能展露无遗。无可否认,他是继周瑜之后,东吴方面显现出来的又一颗闪耀的军事明星。

赞美之词过后,我们再来看看苦主刘备。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也间接地承认了自己对战败所负有的领导责任。由于黄权投降曹魏,蜀汉的执法单位马上逮捕了黄权的所有家人,请求依律处罚,但刘备却叹了口气说:"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是我负黄权,不是黄权负我。"于是下令释放黄家人,维持原来的待遇。四十年后,黄权的儿子黄崇在抵挡邓艾发起的灭蜀之战时,与诸葛瞻一同在绵竹战死。

夷陵一战,稍微可以称幸的是吴班、陈式、廖化、辅匡这些活下来的将领。经过这场极具震撼性的军事教育,他们在各自日后的军旅生涯中都有更加成熟的表现。另外一位是向朗的弟弟向宠,在这场大溃败中,他的部队保持得最完整,因此受到刘备嘉奖,任中部督,典领禁军。程畿、黄权所留下的巴将位置,后来则由马忠、王平取代。

夷陵之战损失最惨重的,当属刘备自己,他不但差点输掉了全副家当,也几乎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时间大神已经收起了对刘备的眷顾,他的传奇也即将告一段落。

病危永安

很多人以为夷陵大败之后刘备就翘辫子了,其实不然,夷陵之战结束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距刘备的死期还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十个月的时间,还将发生很多故事。

话说刘备在战败后并没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了鱼复,并将县名改为"永安"。这地方有二百五十年前公孙述所兴建的白帝城遗址,扼守瞿塘峡险要,于是刘备便在遗址附近重新筑营,命名为永安宫。

刘备不回成都并不是觉得战败丢脸,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东征的希望。然而,令他气愤的是,那些他原本期望在战前出现的变局,直到此时才发生。

夷陵一战大获全胜,令东吴诸将士气大振,除了李异、刘阿带着少数兵力侵入蜀中外,徐盛、潘璋、宋谦等将领都纷纷向孙权上书表示:都已经打到了这个程度,刘备手到擒来,此刻应乘胜追击才是。

不过,陆逊、朱然、骆统等军事高层否决了这项提议,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八阵图(详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而是他们了解自己的阵营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同类推荐
  •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父亲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是助推者,是旁观者,是反思者。诗人胡世宗用最质朴的笔触,从儿子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记录下胡海泉独特的成长轨迹,“北漂”的心路历程,成名的来龙去脉,创业的跌宕艰辛。这本书既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成长传记,又是一本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开导孩子追逐梦想、走向成功的教科书。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不一样的胡雪岩

    不一样的胡雪岩

    胡雪岩身上存在着传统式商人常有的巴结权贵、骄矜浮躁、奢靡享乐等致命弱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打入冷宫。相反,鉴其兴衰沉浮,察其长短优劣,正可使当代商家引以为戒。
  • 镭之母——居里夫人

    镭之母——居里夫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心理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花开在即

    花开在即

    她,一个没有学历的农村女孩,为了生活不断努力的同时也被现实残酷的提醒着;他,一个现实存在的吸血鬼,就为那一瞬间的感动,愿意放弃自己的永生和她一起生活。她,平凡的背后尽然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他,愿意背弃一切,陪她看花开花落。
  • 王爷别闹:第一战神妃

    王爷别闹:第一战神妃

    他温柔攻势、倾她心,待时机成熟,他窃她国杀她亲人。百米高楼独她一人一身嫁衣,面对三十万大军。万箭穿心红颜损。待她重新睁开双眼,看她如何一层层撕开他的假面。
  • 青爱校园

    青爱校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绝色狂妃:逆天丹药师

    绝色狂妃:逆天丹药师

    君凌月,21世纪神医,却一朝穿越成北平大陆的废柴小姐。一手银针,一手毒药,看谁敢与我做对?
  •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本书分为三部分,包括:自我开发的能力、习惯和性格决定一生、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旨在为父母提供一些观念和方法,让孩子学习社会生存的能力。
  • 钻石豪门:独爱冷颜千金

    钻石豪门:独爱冷颜千金

    “记住你是我的女人,这一生都是。”“记住再也别想逃离我。”他眼眸冰冷:“除非我死。”她冷眼看着眼前这个男子,她还能相信他的话吗?她信他时,他却杀害自己的父亲,陷害自己的未婚夫。命运将他们绑在一起,上演一段豪门纠葛,恩怨纠缠,爱恨情仇的戏码。到底谁算计了谁,到底谁辜负了谁。当真相揭晓之时,她不再懦弱,化身复仇女神;当小三插足之时,她不再退却,保卫自己的爱情!面对残忍的他,她最后的抉择如何,是姻缘还是孽缘?
  • 帝少,你好

    帝少,你好

    空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却忘了问你愿不愿意我向来五分钟的热度唯你在我心上反复
  • 易烊千玺喜欢你不是说说而已

    易烊千玺喜欢你不是说说而已

    易烊千玺“你就那么喜欢王俊凯吗?”安雨璇“是的我喜欢王俊凯,”这是一个虐心的爱恋明明两个人那么喜欢对方却要折磨对方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我的恶魔你的天使

    我的恶魔你的天使

    当她遇上他,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喂,你个变态神经男!”“哼?口气不小。”他回首一笑,倾倒万千少女。。。
  •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讲述了中国古代名臣谋略的故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名扬天下、感动天下、震撼天下、引导天下、恩赐天下。《名臣的智慧》是由长安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