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3500000007

第7章 三国中的老狼战术:以才能横天下(1)

诸葛亮,谋士之失

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起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奇事。可以说,诸葛亮是智能的化身,人们心中的偶像,而且还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鞠躬尽瘁的典范。诸葛亮几乎已经成了人们心中完美的代表。然而,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贤与能浑然一体的偶像身上,也并非没有人生败笔可寻,比如他的连年北伐,徒而无功,只是劳民伤财。

北伐曹魏,统一中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早就提出的目标。公元227年,一切准备就绪,诸葛亮向刘禅上了《出师表》,对后方的政治、军事作了妥善的安排后,率领老将赵云、魏延及年轻将领马谡等,统率二十万大军进驻汉中,伺机北伐。

公元228年春,曹丕病死,诸葛亮乘机出兵汉中,自己带领大军直扑曹魏据守的祁山,同时又派老将赵云、邓芝带领偏师从斜谷出发扬言攻打湄城。然后,进攻曹魏中心城市长安。由于蜀军经过2年多的养精蓄锐,准备充分,而曹魏准备不足,蜀军很快攻下祁山,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降蜀,使曹魏朝野震动。

魏明帝曹睿马上命令大将军曹真率领15万大军由长安出发,驰援湄城,智勇双全的名将张郃领5万精兵星夜截击诸葛亮部队,曹睿自己也亲自到长安坐镇。

诸葛亮命参军马谡守要地街亭,迎击魏军。结果,马谡自恃精通兵法,不遵守诸葛亮的部署,私自上山,被魏明帝打得大败,失了街亭。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出师不利。诸葛亮见此,只好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三级。但是,此时诸葛亮并不甘心,于是着手准备再次北伐。

公元228年冬天,曹魏大司马曹休在石亭被东吴打败,关中的主力东下救曹休。诸葛亮乘机杀出散关,包围战略要地陈仓,由于曹魏大将军曹真早料到诸葛亮必定会有此举,所以,事先让智勇双全的将军郝昭领3000兵马守陈仓。由于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郝昭在上任后准备了大量的滚石、油脂、火箭等物资,还加固了城墙。蜀军在强攻了20多天后还没有攻破。

由于蜀军粮草不足,加上曹魏名将张郃也带领大军前来支持郝昭,诸葛亮只得率军退回汉中,第二次北伐也以失败而告终。

公元229年、231年,诸葛亮又分别进行了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战斗的胜利,但是始终未能与魏军主力决战,而且,因为粮食运输的问题,均无功而返。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此次北伐,诸葛亮用了三年的时间作准备,他还设计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并且和孙权约好同时伐魏。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对峙。为了进行长期作战,诸葛亮决定分兵屯田,使屯田兵与渭水沿岸居民杂居,一起农耕。

此时,司马懿采取坚壁拒守的对策,不论诸葛亮怎样激将,都坚守不出。由于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胜利遥遥无期,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汉大军以杨仪为主帅撤退,魏延断后。魏延与杨仪不合,魏延先南归烧阁道,为杨仪所败,在和儿子逃回成都的路上被马岱所杀。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又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的一生可分为两个27年,他27岁前都在隆中隐居,走出卧龙岗后,全面主持刘汉集团27年。其中在最后8年中,他工作的重心就是北伐曹魏,先后几次出兵,直至公元234年征战途中病逝在五丈原。尽管《三国演义》对“六出祁山”不吝笔墨予以描绘、褒赞,但无情的事实却告诉我们,诸葛亮的北伐行动一无所获,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其实,诸葛亮北伐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诸葛亮天才地设计了立足荆州、西图巴蜀的战略蓝图,蜀汉才能以最弱的力量,周旋于吴魏之间,鼎足之势方成。诸葛亮毕生鞠躬尽瘁,他的政治手腕我们也都有领教,令人钦佩,但诸葛亮的不足和失误也十分明显。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但陈寿又说了这样几句话: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说诸葛亮的特点是擅长治军,用兵稳重,但“短于应变”,不懂得出奇制胜,不能算是一位成功的军事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诸葛亮并没有像曹操那样成功地指挥过官渡之战,为统一中原奠定坚实基础,也没有像周瑜那样指挥过赤壁之战,一举促成了政治格局的确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主要是表现在攻城掠地的局部战争上,打小仗时,他可以神机妙算玩弄对手于股掌之中,而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在需要政治家的大局观、大智能及纵横韬略的政治大对决中,诸葛亮常常比对手略逊一筹。

在人才问题上,诸葛亮也有失误。诸葛亮不顾刘备“马谡不可大用”之戒,重用马谡,此举除表明诸葛亮对马谡的偏爱外,又说明其用人不当。而在蜀中缺俊才的情况下,诸葛亮又不该杀马谡。身为宰相,对百官应量才使用。马谡属智谋之士,任先锋统兵未必胜任,但作为高级幕僚可尽其才。诸葛亮用人失当,杀马谡足以塞其责,却使蜀中失一良谋。

客观方面,蜀国力量过于弱小。它的人口、兵力、土地大大劣于魏国。加上连年动众北伐,造成“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背上沉重的包袱。魏、蜀边境的地理环境也不利于进攻,蜀国作为进攻者必须动员更多的兵力和徭役。这两点使得蜀国北伐是以小国弱势之军攻强敌于易守之地,获胜的概率几乎为零。

三国鼎立阶段的战争规律和形势,与在此以前的群雄混战阶段的情形大不相同。从形势上说,此时已经不利于北伐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初诸葛亮提出兴复汉室的战略是建立在曹操政权受创和人心思汉基础上。经过21年,魏国已度过了受创阶段,满足了北方人民结束战乱和大族享有特权的愿望。到曹睿时,也是“已历三世,贤能为之用”的“不可图”的大国了。此时,魏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不再是拥汉派与拥曹派的矛盾,而是“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的新矛盾了,兴复汉室已成了过时的号召。同时,诸葛亮期待的“天下有变”也没发生,加之北伐的对手,都是有才智的人杰,这时攻魏已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

从战争规律上讲,此时诸葛亮难于乘势,只能力取,他只有最大限度发挥主观努力,当然,这样对弱者是十分不利的。

最后,在战略步骤上,诸葛亮企图积小胜为大胜,通过持久努力,逐步实现最终的目的。但这一战略完全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当他劳累早逝之后,北伐便只能中途夭折,最终不能达到其目的。并且,第二次北伐,仓促出兵,错误地进行攻坚战,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北伐期间频繁出兵,打成消耗战,劳师疲民,对于小国尤其不利。

既然北伐注定失败,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力排众议一意孤行、“不伐中原死不休”呢?一个杰出的知识分子,又时时处在“旷世奇才”的赞誉声中,常常会把名垂青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为此付出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如此,当然,诸葛亮也难以免俗。一统江山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使得他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屡败仍屡战。报恩思维对诸葛亮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受先帝托孤,死而后已,成功与否是一回事,做与未做又是一回事,因而数次贸然行动。还有过于自信及对后来的人没有信心,也促使诸葛亮坚持趁自己还健在的时候,早打败曹魏,解决统一问题。

当然,诸葛亮一意孤行北伐带来的后果也很严重:“蜀兵数出,国弱民疲”、“劳军扰民,内外交困”、“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原本疲弱的蜀国局势更危,所以,诸葛亮死后不久,蜀汉也就灭亡了。纵有经天纬地才,无奈一切东流水,这可能是做人最大的痛苦。当病榻上的诸葛亮感到五丈原秋风刺骨,想到伐曹魏无寸尺之功,同时自己的身体又像蜡炬成尘一样慢慢消耗殆尽,其心情可想而知,当然他的这种表现也令今人不时洒上一掬感怀之泪!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然而,作为一个周旋于政治、军事舞台上的政客和权臣,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个特定的舞台上游戏规则的制约。

因此,他绝不是一个没有缺陷和没有污点的人,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诸葛亮的人格和道德魅力以及政治、军事能力,长期以来被放大乃至发展到最后的完美,而大量一直存在的、可以说明问题的资料则被视而不见,或者被斥为不可信的资料,这是不客观的。我们不能忽视真相的存在,我们要有敢于去发现真实历史的勇气。

鲁肃,江东真正的智者

一谈起三国中的智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明,再就是庞统、司马懿和周瑜等等,很少提到鲁肃,因为鲁肃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一个憨厚的长者,善良、可敬。在有关的史书中,他并没有被提到过献奇谋良策,以智力杀敌,上阵打仗更不必说了。在三国时代,一个人的智谋似乎大部分都是由战场上来衡量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战略,对全国形势的把握!

诸葛亮未出隆中时,曾对刘备建议:占据西蜀,联合孙权,共抗曹操,以成鼎立之势。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终于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但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可忽略的有一个人——鲁肃。可以说,当时能预料天下大势的除了孔明,还有一个鲁肃。

在《三国演义》里,东吴的四位都督: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把曹操杀得大败而归,挽救了孙刘两家,奠定了三足鼎立的雏形,功劳最大。吕蒙捉了关羽,夺了荆州,抢占了军事要地,使西蜀一蹶不振。而陆逊则在危急时刻大败刘备,再次挽救了东吴。以上三位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人物。相比之下,鲁肃则显得默默无闻,在他任职期间,也没有指挥过什么大的战役,仅能自保,大多人对他的印象更多的是:诚实君子,屡屡被诸葛亮耍着玩。但是,历史上真正的鲁肃,并不是这样。鲁肃绝对是个人才,他具有战略眼光,大智若愚用在他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他的《榻上策》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之作。

东吴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周瑜推荐鲁肃和孙权见面。鲁肃劝孙权成王霸之业,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且详细谋划方略,“……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听后,大喜,说:“我原来只想匡扶汉朝,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你说的话真是太好了!”

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榻上策》的著名战略构想。可以说,鲁肃的构想,帮孙权谋划了天下。

但又有人说,鲁肃安于现状,没有周瑜志向高远,理由是《榻上策》中的一句“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但是,我们对照《隆中对》中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暂且不论究竟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版权被盗用,我们知道的只有:没有人拿着那句去指责诸葛孔明甘愿割据一方。何况,同是鲁肃对孙权的一句话,立刻能够将这个荒谬的观点辩得无言以对:“原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四海、九州、帝业,这是一心混世之人所能说出的吗?

后人常常将《隆中对》解读成各种版本,并且几乎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事实上,《隆中对》只是《榻上策》的再翻版而已,“曹操不可卒除”与“此诚不可与争锋”;“以观天下之衅”与“若天下有变”;“鼎足江东”与“保其岩阻”;“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与“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后者无一不是对前者换一种方式的诠释。诸葛亮说“据有荆益”,鲁肃说“进据荆扬”,鲁肃的主张是在诸葛亮之前的。并且,诸葛亮讲孙刘联合,鲁肃也想到了这点。刘表去世以后,鲁肃说孙权:“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主张为了对抗曹操,而培养刘备势力作为外援,并且亲自请命去夏口游说刘备。因此,孙刘联合的战略构想,鲁肃就算不是最伟大的缔造人,也是最努力的缔造人,这点还可以从他以后的事迹中频繁看到。

《榻上策》远远超过《隆中对》,至少表现在两点上:《隆中对》中孔明还对汉室存有幻想,而《榻上策》无所忌讳,一语惊人:“汉室不可复兴”;蜀人盲从《隆中对》,在荆州已失的大前提下,不懂变换策略,而鲁肃则及时改变策略,联刘抗曹,其意义如何,就不用多说了。然而最后,《隆中对》成为千古名篇,而《榻上策》却被人们遗忘在尘封的角落里,想想真是鲁肃的悲哀,当然,同样也是历史的遗憾。

或许我们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赤壁之战中只看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周瑜的风流倜傥,却忽略了鲁肃的存在。其实,鲁肃在其中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作为周瑜的搭档,鲁肃一直在维护着孙刘联合,救诸葛于危难,在诸葛和周郎中间,也就是孙、刘之间,一直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因为他意识到,由于魏的强大,就算有长江天险,孙吴当时也是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力量与魏抗衡的。只有联合刘备才是上上策,而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周郎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曾多次想破坏孙刘联合,造箭难诸葛,七星台下杀诸葛,战后又骗杀刘备等等,一计接着一计使。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谋逃脱了周郎的陷害,其中也不乏有鲁肃的帮助。这里我们不妨仔细看看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曹操率兵攻打荆州,张昭等劝孙权投降曹操,而鲁肃则说: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其意思是说,我鲁肃投降曹操,还可以继续当官,而主公你投降曹操,想有什么好下场吗?孙权不是傻瓜,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立刻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鲁肃的推荐,召周瑜回朝,“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整军拒曹。

等到赤壁之战大胜,鲁肃回来时,孙权亲率诸将迎接他,并且问:“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就是说:我这样恭敬对待,你很有面子吧。然而,鲁肃是怎么回答的呢?鲁肃回答说:“未也。”大家都吃惊奇怪,而鲁肃慢慢说道:“原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意思是说:希望主公统一天下,然后,再拜我当官,这才给足了面子啊。孙权听了这话不知有多高兴啊,自然是更加信任鲁肃了。

同类推荐
  • 大秦之心

    大秦之心

    一个落魄男孩和一个失恋女孩,误打误撞的碰见了大秦之心穿越到了大秦两个人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解开了很多未知之谜如:七米长矛的战法十二铜人建造的初衷始皇陵飞出的金鸟
  • 冒牌大贤

    冒牌大贤

    现代大学生赵新,旅游时遭遇雷击。“咳咳,没死,而是穿越到古代。”好吧,虽然赵新是个书生,但是你不能小看他。“咳咳,又是佳节?看来老子要准备几首大大的诗来讨陛下欢心了。”仔细的算了一下,赵新就是会了点对联,诗词,领兵作战,训练军队,貌似没有什么特别牛叉的科技了。当然,还有能无敌的嘴皮子功夫,那就是网络上所说的喷子。好吧这种穿越文都有很多美女当老婆的,赵新到底有多少个,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一段大学生穿越古代的故事开始了,让我给你们徐徐道来。
  • 宋器

    宋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种!穿越在哪里,有的选乎?没得选!南之乎穿越了,没穿在王侯将相家,没穿在地主富豪家,甚至没穿在普通寒门……他压根就没穿在什么家里,而是穿在了牢里!打听一下才知道,原来自己穿在了水贼贼巢,和自己关在一起的、回答自己问题的,正是被贼人抓来准备杀了造反的朝廷命官……天哪!生存或者毁灭……
  • 活得真累

    活得真累

    贼老天,你个瘪犊子玩意儿!上辈子你就让老子活得是王八进灶坑——憋气又窝火。今生老子只想求一逍遥快活,可种种迹象表明,哥的这个愿望想实现实在是有点困难。贼老天,咱打个商量,能否换个人来坑啊?你总不能可一个人使劲儿霍霍啊!什么?不行!那好吧,你这该死的贼老天,你丫过来吧!要么让哥暴了你,要么让你暴了哥!哥还就不信了呢!
  • 明传万里

    明传万里

    时间长河无边际,水中锦鲤数不清,鱼跃龙门寻常见,身世际遇各不同。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赵彦初至大明。传奇皇帝朱祁镇十八岁,意气风发。悲催皇帝朱祁钰十七岁,安分守己。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志得意满。一代名臣于谦巡抚晋豫,声名卓著。瓦剌太师也先磨刀霍霍,虎视中原。我们的主角赵彦十四岁,放牛喂鸡。四年之后,土木堡之变还会发生吗?
热门推荐
  • 扭曲的复仇

    扭曲的复仇

    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他是杀手!不好意思!我是杀手!黑夜中,犹如幽灵般的身影接二连三的发生命案!这一切,到底是谁?
  • 疯狂曼陀罗

    疯狂曼陀罗

    一个并不高明的骗人伎俩,却让很多人纷纷掉入陷阱,从一起看似偶然的事件中,解剖人性的自私、贪婪、无知、好色的必然结果。
  • 公子,快到奴家碗里来

    公子,快到奴家碗里来

    一届学霸穿越,成为最受宠的皇女愿以为可以坐拥天下美男走上人生巅峰,可是,卧槽!这些不明来路的花美男是从哪来的!?[简介无能]
  • 陌名

    陌名

    自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阴阳分离,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间演绎出万种生灵,人为众灵之首,只因身体天生有均衡的三元,气元在下,体元在中,神元在上,自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阴阳分离,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间演绎出万种生灵,人为众灵之首,只因身体天生有均衡的三元,气元在下,体元在中,神元在上,三元归一成就神魔之体,念分善恶,修恶为魔,修善为神。人有善恶伴生,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成魔成神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善恶无错,神魔也没有错,谁又有错了呢?
  • 校长也是官

    校长也是官

    校长也是官,他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及在校学生、教师的前途和命运。
  • 带子五年

    带子五年

    五年前,她不过是来走亲戚,看望自己的姑姑。何奈碰上这个成年后举行初拥之礼的蝙蝠,被抢占了身。事后,他却走得干净。五年后,奉家族之命,她这个本代最优秀的魔灵师必须嫁给他这只臭蝙蝠!大婚之日竟然也是离婚之时,她因为肚子里莫名冒出的胎儿成为不守妇道的贱人。前脚刚成婚后脚却成为弃妇,她沦为两个家族最大的笑柄。拿着一纸协议,她从头到尾并未说一句话,只是在离开城堡之时才转身让他看见自己眼中无尽愤恨的绝情。
  • 阳光下的少年.A

    阳光下的少年.A

    高中是人生的起步點,一個三流的學生的高中生活會有什麽事發生呢?〈這不是小說,只是小說式的隨筆。〉
  • 这小说不好看

    这小说不好看

    “聊聊不就认识了”不死心继续搭讪,这么漂亮的美女,怎么能轻易放过,放过了,我就不是觉觉了“美女有男朋友吗?”“~~”这人,微笑“没有的话,你看我怎么样啊”嘿嘿,美女笑眯眯的样子好漂亮,看来有戏哦!“~~”继续微笑“有的话,介不介意换一个啊?”越看越喜欢,简直是女神级别的说“介意的话,那多一个怎么样?”边说边目不转盯的盯着美女看,·美女~美女~快答应~完全把正事忘的一干二净了。本作品纯属惊世骇俗,由于部分内容过于劲爆,不被世人所接受。请不要随意点击阅读。作者慎重警告、未满十八岁的读者、请珍爱思想、谨慎点击阅读本作。本文人物关系太过杂乱、思想保守者请勿进入,否则后果自负。
  •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北京三部曲之1: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动中迷恋一个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北京三部曲之1: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叙述一段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
  • SECRETS OF THE WOODS

    SECRETS OF THE W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