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0000000053

第53章 附记:南山官俗

南山这江南一邑之地,民俗醇厚。从宋以后,这里成了官宦之地,达官贵人不断出现,民间民俗中官俗便一点点浓厚起来,以至于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独特的官俗文化。笔者到南山后,访问了大量的文化学者,谈到民俗,口若悬河;而具体谈到官俗,则三缄其口。笔者也不好再问,只得独自揣摩。后得与南山一中老教师乌以轩先生相识。先生早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哲学系,解放后,本在复旦大学任教。文革时,受迫害,被批判并下放到南山市桐山县平头村,其妻不久疯狂而死,其独子不幸溺水身亡。后独自一人,在平头小学教书。改革开放后,其获平反,却不愿再返城,独居于南山市郊,长年调查南山历史,修有《南山志》,是关于南山这一山脉的唯一一本专志。近年来,先生闭门谢客,很少见人。笔者也是通过其早年在平头村小学教书时的学生、现南山群艺馆馆员谢子吟的介绍,才得以拜见的。先生年已九十八岁,但思维清晰,记忆力惊人,谈笑中,掌故菁华,信手拈来。问及南山官俗,先生有一段话让人深思: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家,无官不成中国之文化。中国文化之核心,官文化也。南山一地,从宋始,冠盖满京华,官俗便尤为深广。所谓官俗,为官之俗,待官之俗也。

乌老先生鹤发童颜,声若宏钟。

其时,正是初夏,清风徐来,流水著意。老先生总结南山官俗,用了三个字:深,潜,默。

笔者细问。老先生只说:你且悟吧。

笔者哪能悟得出来?再请教,老先生把茶捋须,说:我既已点了要害,你就能慢慢明白过来。

事实上,在后来的半年中,笔者行走于南山的各阶层中,确实也就慢慢地弄明白了乌老先生所讲的三个字。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先在这里作个简要的介绍:

深——官俗之首义,一切须得讲究城府,不可浅薄。

故事说在清朝雍正年间,从南山走出的山东济南知府鲁天赐,在济南府任上,勤勉有加,且廉政爱民。但是,却得罪了当朝大学士鸿阿。原因是鲁天赐喜欢在奏章上议论国是。他曾严厉弹劾大学士鸿阿,说其在操办皇帝寿诞时,过于铺李,且有贪污之嫌。在济南府任上的第三年,鲁天赐被皇上召回京城。他预感到情形不妙,果然,刚入京即被拘捕,以“妄议皇族是非,目空朝廷,私自抗赋,结党营私”之名被投进大狱。一个月后,刑部会审,竟判决有罪,拟秋后问斩。时已致仕回乡的南山大学士李冒听闻此事后,甚为吃惊。他深知鲁天赐为人:除了喜欢清议、眼里揉不得沙子外,本质上是个清廉之官。李冒又专程赴山东济南了解了鲁天赐抗赋情况,原来是济南连年大旱,粮食大幅度减产。民不聊生,鲁天赐身为知府,未能来得及向朝廷禀报,便私自开仓赈粮,且做主免了当年的税赋。到于结党营私,则是指鲁天赐在济南大明湖畔,效法古人,结诗社,吟风月。李冒一路行来,听到的都是济南府老百姓和基层定员对鲁天赐的煲奖。他让人将这些煲奖都写成奏章,便火速进京,面见皇帝。雍正见老臣李冒朝见,亲自扶起,问:“爱卿专程进京,所为何事?”

李冒不言语,只将所有奏章呈上。

雍正也是个明君,看了奏章后,立即差人将鲁天赐提来。一番问答,案情自然明了。雍正下旨,免了鲁天赐死罪,但其清议国是,有违大臣之德,官贬两级,放为海南谵县知县。

案结后,鲁天赐专程拜谢李冒。李冒问:“此一事后,有何心得?”

“殊无心得,只知凡事得深。不可再浅显。”鲁天赐所说的浅显,即是指自己城府不深,未能审时度势,不知水之深浅,妄作主断。结果是惹火上身,若非李冒出手,岂不人头落地?

李冒笑道:“只一字,深而已。”

鲁天赐一事传回南山,南山人反复咀嚼,从此南山无论在外还在是南山本地的官员,都记住了李冒老先生的那个字:“深”。

为官之人,必先修炼城府。如同箭,引而不发,是为上。发而不中,是为中;发而不中且中敌之箭,则为下。

当代南山,将官俗中“深”字修炼得滴水不漏的,是李冒的后人现市委副书记李同。南山无论大会小会,说话最少的必定是李同。但南山无论大事小事,最后拍板定调最多的也必定是李同。至于其如何得来此等功夫,又如何表现,本报告的《南山事件》中将有说述。此处不赘。

潜——官俗之蜂腰,一切事件不见其形,而处处贯穿其意。

这里也有个故事。说的是清末南山人叶锦。叶锦官至户部尚书,掌管着大清的金银库帑。这个人出身于南山山脚下的一户樵夫家庭,从小贫苦。十来岁时,与南山心渡禅寺的老禅师交往,深得禅师喜爱。禅师曾欲收其为徒。他却道:“我只是参禅,却不入禅。禅一入,则迷;迷则失其神。心中有禅,便知万事皆禅。虽不入禅,却得真禅。”老禅师笑道:“此真禅也!他日必有大发达。”

二十五岁时,叶锦赴京城一试而冲天,得一甲进士第三名,从此在京城为官。四十岁时官至户部尚书。其人谨慎,传其除了上朝外,长年穿布鞋,走路轻巧,无声无息。人称锦猫。其为官亦如为人,小心谨慎,处处严密。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在朝中虽无显赫名声,却也几乎无政敌。

四十三岁时,江西棚民乱。朝廷任命其为钦差,赴江西处理此事。其到江西后,未见地方官员,竟消失不见。半月后,才到当地府衙。当地知府问其所踪,答曰:“潜”。

原来这半个多月时间,叶锦一直就在江西。但他没有露面,而是潜入民间,访察民情,了解到了棚民乱的主要原因,乃是当地知府课赋太重,棚民本来就生活艰难,加上赋税,实在是苦上加苦。生活都无法过下去了,造反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于是,棚民始乱。叶锦令当地知府减免税赋。知府却有令不行。叶锦回到朝中,具实禀报。皇上下旨,革了知府之职。不想却因此得罪了朝中众多得过知府好处的大臣,他们联名上奏,说叶锦早年与江西知府有隙,此次平棚民乱,是公报私仇。众口铄金,皇上命刑部严查。而时任刑部尚书,亦曾多次得过江西知府上贡。未几,即报皇上称叶锦与棚民勾结,意在谋反。

谋反一词既出,则皇上亦大惊,心思叶锦平日为人低调,做事潜虚,不似有谋逆之志者。于是,皇上暗中命端亲王亲自过问此案。端亲王也是谨慎之人,因此对叶锦这样的谨慎之人也颇有好感,遂派人四处调查,在秋决之前,终于查清了案情,禀报皇上,此案得以重审。叶锦无罪,平棚民乱有功,赐重金以赏。刑部尚书并江西知府以下,四十余官员,俱被革职。

经此风波后,叶锦更加谨慎。他时时信奉诸葛一生唯谨慎之言,在朝廷赏赐后不久,即告病还乡。当时朝中很多人不解,问他正是春风得意时,为何要突然解甲还乡?他笑而不答。再问,则说:不久便知道了。

回乡后,叶锦从不言政事,日日莳花种草,含饴弄孙。

果然,一年后,端亲王故去,原来因棚民案革职的一批官员纷纷回到朝中。叶锦案又被翻了出来,那些人意欲置叶锦于死地。但皇上又发言了,说叶锦已告病还乡,此案就此作罢,不得再重新提起。

叶锦因此保住了小命,他命人在家中悬一中堂,亲书一个大字:“潜”。

潜龙在渊,吐纳之间,贵在知天数,顺人意。知时危而退,观艰险而守。虽无形,亦如棋中之要害;以一已之力,遍布于楚河汉界;攻则其形极盛,守则坚如磐石。此所谓大象无形,至胜之境。

笔者在南山市调查期间,在很多人的宅第正屋中,都看见过悬挂的“潜”字,相传皆为叶锦当年手书拓本。南山望族悬壶王传人王若礼,即此“潜”之代表。南山处处不见王,却又处处皆见王。

默——官俗之抱玉,万言万当,不若一默。

《南山民间传说》一书中,有多篇写到南山官场的“默”,当然这都是指过去时的“默”,当下南山官场的默派,是没人敢写的。即使写,也是难以写出其七寸。写不出七寸,就会被其反咬,是所谓打蛇须打七寸也。默派在南山,虽然不是明目李胆地拉帮结派,但事实上已形成了一股势力。不过好就好在,他们的特点是“默”,因此,派也就只能是表面上的派而已。既默之,何来派?

《南山民间传说》是本一百二十页厚的小册子,编撰者这南山市志办。看其印刷年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是在南山老城门外的地摊上得到它的,花了一元钱。这是本内部印刷品。其中有一章,叫《南山谐趣》,中间就有几则关于官场“默”的小故事,现摘两则:

其一:清同治年间,南山人麻天宇,进士及第后,官至按察院都佥。从四品。此人满肚学识,却言语极少。平时办公,从不苟言笑。也从不与人议论国是。这种深喉之性格,让同僚和朝中其它大臣,深为不满,然而又很难在其身上找出什么破绽。渐渐的,他在朝中得到了一个诨号:麻默。

有一年,朝中大学士出缺,众多官员都争相钻营,想获取这一职位。这一职位虽然并非实职,但一入大学士之列,则可行走南书房,得到与皇上亲近的机会。一旦与皇上接近,就容易被重视,说不定就成了朝中重臣,皇上股肱。麻天宇心里也想竞争这一职位,但他一直没有言语,也没有四下活动。而是在此职位竞争刚开始,就向皇上呈了个奏章,说自己身有小恙,特告假休息半年。此举一出,众人皆惊。此等关键时刻,告假岂不等于放弃?有人就劝麻天宇,再坚持下吧,依你的学识,是最有希望的。麻天宇笑而不答,只说:“身子有恙,岂能不养?且养身吧!”

麻天宇不仅开始养身,且离开京城,回到了南山家中。除养病外,从不与外人接触。当地一些老相识老朋友拜访,也一律不见。其默之程度,实在让人吃惊了。

但事实上,半年后,京城正围绕大学士额争得头破血流之时,皇上亲自决断,御笔一挥,写下的三个字竟是:麻天宇。朝中一时无人能理解皇上此举之意,皇上解释道:名利之争,由来已久。然取之有道。现在,满朝文武都为了这一职位,互相倾轧,彼此攻讦。这些人中无论是谁得了这位子,将来都会是潜在的矛盾和争斗。而麻天宇,知道自己很有希望而主动离开,远离漩涡,是大智之举。离漩涡而守静,则是大器之相。朕用此人,正是警醒朝中诸臣,勿以守静非虚,守默即成。

后来,麻天宇一直官至刑部尚书,正一品。其去世前,命儿孙在其墓前立碑,除先祖麻天宇五字之外,不再增添一字。至今,此墓尚存,人称麻默碑。

其二:民国年间,状元李家族出了个李天一,这名字恰好与麻天宇的名字有些接近。这人与麻天宇,同乡,名字相近,且为人处世也极得麻天宇之风格。民国十年,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到杜聿明手下当营长。他带兵英勇,唯一的缺点就是少言寡语,有时甚至到了惜字如金的程度。有一次,杜长官视察部队,问他带兵之道,最重要在什么地方?他竟然顾左右而不言。旁边急着解释说:这李天一营长,带兵有方,就是不太说话。其实心里明镜似的。杜长官笑道:不言语而带兵,贵在以身作则。但军中繁杂,言语不似子弹,却也须像子弹一样,该出击时就出击。李天一听此言,只是点头。杜长官吩咐左右,让李天一到参谋部任参谋,“参谋一职,完全靠智慧与语言,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军官,缺一不可。”

一年后,杜聿明又到军中视察,就问起李天一之事。下属回答说:这李天一,极智慧,然而仍是整日沉默,言语愈来愈少。杜聿明忍不住专程到参谋部与李天一单独晤谈。李天一此时却话多了,谈到战场战争,生龙活虎,时有高见,如电石火花。谈毕,杜聿明问:何以缄默?

答曰:无倾听之人。

杜聿明心生欢喜,立即提拔李天一当了团长。后来,又一直干到军长。授中将衔,时人往往称呼其:默将军。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李天一在带兵在关外与日军作战,壮烈殉国。

虽然仅仅摘录了以上两则关于“默”的小故事,就足可见南山人的“默”的厚实。这种默并不是一味的不言,也不是真正的失声,而是大智若愚般的“默”。做到这种默,是得有大智慧作基础,否则便是东施效颦,山东驴子学马叫了。默到火候,便能成事;不到火候,滥用默功,则往往适得其反,授人以柄。

当今南山官场大姓花家,花政委临死之前两年,不知怎么突然喜欢上了“默”这个词。或许是其一生太激荡了,到了晚年突然悟道,一默万默了。据说其遗嘱中就有要求后人“守默”之训。花家儿女也确是做到了,这方面又以花家小儿子花立为代表。花立是南山一中的副校长,据说大会小会,很少发言。仿佛任何时候手里都攥着个“默”字一般。但是,此等守默之人,却是南山一中真正的“校长”。因其默,没有人能与他理论;此君一般不发言,一旦发言,则不可更改。在南山地盘上,花立之默,犹如盖印。

笔者在南山调查期间,和花立副校长有过一次接触。稍后在述说南山事件时,当一并叙述。

补记:本节所提南山官俗,其实说充分点应该是南山官文化。下面就南山民俗中官俗作三点补充:

一、南山人一旦升官,必得大宴宾朋。古时是喜报到后开酒宴。现在是组织部考察时即算流水席开头,考察结束喝一餐,常委会研究后喝第二餐,谈话后喝第三餐,文件出门喝第四餐。少数朋友间,还得有第五餐,即正式履新分工后再喝。五餐酒喝下来,算是官气上升了,官位坐稳了,官笏抱定了。

二、南山人逢年过节有拜官之风俗。一般礼节是下级拜上级,当然也可同级互相拜。早年是条把烟瓶把酒,到笔者前去调查时,据说烟酒只是个“引子”了。基本上是“卡”。还有的是走动式拜年,请上要拜的官,到某旅游地走一趟。最不堪的是,据说有些女官员是直接以身相拜。

三、南山官场中人从不问官阶。从古到今,这是个碰不得的红线。据记载,最早提出乡党见面不谈官阶理论的是大学士李冒。此理论一直沿用至今。一来可能是乡党面前提官阶,有炫耀之嫌;另外可能是要避免官阶低的人尴尬。这官俗发展到今天,已得到极大的丰富。笔者怀疑与上述官文化中“默”和“潜”有关。比如民主推荐,这里有个纪律:是严禁打招呼的。南山人就手法高明,给有推荐资格的人发信息,没有任何字提到民主推荐,只说“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怀,铭记于心!”你听听,这说得多委婉,多堂皇,意思却已经完全到了。接到信息的人谁不明白?谁要是真不明白,那也不配做南山官场上的一个官了。

同类推荐
  • 回到过去之全民巨星

    回到过去之全民巨星

    大修完毕!请重新观看!-----------------------清云观中打坐修行的林云,阴差阳错之下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又阴差阳错的被人抓进了娱乐圈……从这一刻开始,一个将娱乐圈乃至整个东方大陆搅的翻天地覆,几乎颠覆了所有规则的全民巨星,就此诞生。------------------------PS:非典型娱乐文,请多支持。
  • 市委书记:左铁血右柔情

    市委书记:左铁血右柔情

    王飞博,北京D大学的高级管理博士毕业,典型的北方人,高大威猛又帅气十足,是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从一个正县处级到正厅级市委书记,王飞博经历了怎么样的转变?在他当政期间,人们都昵称他为“痞子市委书记”,他不惧美色却从来不沉醉、他不惧金钱却两袖清风、他不惧权势却能斡旋于高层之间;他忠孝仁义却六亲不认、他目中无人却憨厚耿直、他才华横溢却不拘小节……可以说,他集智慧、帅气、痞性等于一身,看他怎么将一个落后的地级市改变为全胜旅游地、各种综合指标排名前三的富裕之市。
  • 阿拉伯石油王子

    阿拉伯石油王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俊哲,他可以是和李孝利青梅竹马一同出道,也可以和rain一同练习,更可以是一个因为拒绝潜规则而被开除的练习生,或者和boa,崛北真希,郑秀妍谈三场恋爱,或者是因为经济原因而男扮女装混入女团。只是自己写着玩的东西,在上班地铁上看的东西,纯倒序模式,每个故事就像电影胶片,想到什么写什么。其实就是类似番外的东西。
  • 完美直销与团队管理

    完美直销与团队管理

    完美直销的复利倍增模式,与当下直销精英们的团队建设,以及赚钱技巧。
  • 乞丐富豪

    乞丐富豪

    他三流大学掏钱买下毕业证,他第一份职业是乞丐,他震慑美国财团,他的强势让日本财团胆惊,他让全世界为之癫狂,他的名字叫林明宇。(看林明宇如何百花丛中行走,看林明宇如何商界斗智斗勇,有很多实战商业厚黑学,想要挣大钱的人看过来,看过来。)(完本作品,中国神秘宝藏)
热门推荐
  • 红流纪事:开创新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流纪事:开创新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闺蜜变成死对头:孩纸,你没逗我

    闺蜜变成死对头:孩纸,你没逗我

    闹钟响了一声,少女揉了揉微微带卷的长发,然后,看墙上的挂钟“不好,要迟到了!”然后以飞快的速度骑着自行车“飞”到了学校,却发现空无一人,哦,原来是虚惊一场。好友派送礼物,而这礼物竟然是?下午路遇仇人被劝坐摩托竟穿越?这不科学!穿越就穿越,可为啥仇人和好友互换身体?什么鬼!这就算了,穿成女王竟是废柴?好吧,我认命了……
  • 驻足转角

    驻足转角

    一个阳光的大男孩,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方向,满满地切入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 栖心曲

    栖心曲

    [花雨授权]她抛弃所有、呕心沥血的结局,却被一把大火焚成了灰烬!从此行尸走肉,仿佛孤行天涯的飘萍。直到出现这个笑嘻嘻的眼盲之人,竟用兄弟、亲人之情来绊住“他”,让她无法独自飘零。是不是上苍的怜惜,给下的一分真情?
  • The Duchesse de Langeais

    The Duchesse de Langea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蹩脚的青春爱情

    蹩脚的青春爱情

    一个多愁善感想象孩子的戏剧性未遂自杀展开的一段重回记忆,道出少年时的牵想与懵懂。以想象的方式重走记忆,在阳光下绽开自己的阴影,随着山里小镇的雾气远去,慢慢褪去自己的人生的雾色。而在浅浅的回忆里道出自己曾时心里的细小爱情,从而追起一段波澜的纯真爱恋。
  • 宠妻无度:怒惹冷血总裁

    宠妻无度:怒惹冷血总裁

    厉少楚阴沉沉地盯着一对龙凤胎萌娃:“你们的妈咪是谁?从实招来。”萌宝姐姐眨巴着晶亮的双眸:“便宜爹地你Out了,妈咪说爹地是渣男,吃干抹净拍拍屁股溜之大吉。”萌宝弟弟伸出小爪子:“奶粉费,尿片费,妈咪青春损失费……”某男石化了,抓狂地大吼:“叶轻我回去非打你的小屁股不可!”
  • 系统大玩家

    系统大玩家

    杨万一觉醒来,世界改变了。。。一切都将是新的开始。看他如何运用手中系统,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解析环境化学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解析环境化学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旷野生花

    旷野生花

    春回大地,在莺歌燕舞的地方,似乎听见青春的笑声。念高中的少女叶琬晨正是花样年华,爽朗又不失温婉,同个班里洪烁却是个桀骜轻狂的小子,然而谁能想到,恰恰是有着这样迥异性子的两人却走到了一起成了一对恋人。洪烁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从小立志当个生物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洪烁在野外捡到了一个铁制盒子,拿在手里仔细一看有些蹊跷,盒子外观印着一条虚线,整体封闭不说用力摇晃里面有响声。回到家中,好奇之下的洪烁带着防毒面具和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盒子沿着虚线锯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就是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一张图纸和一个鹌鹑蛋大小的东西。图纸上像是印着一种植物,故事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