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1400000074

第74章 和平与动荡并存——战 后(5)

周总理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的共同协议……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他还就有些国家代表针对中国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并阐明中方立场和政策。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受到代表们的热烈赞扬,甚至对中国抱有疑惧的国家代表都主动上前与他握手。菲律宾外长罗慕洛称赞说:“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中国代表团提倡的“求同存异”方针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奠定了基础。

全体会议后,代表们又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委员会进行分别讨论。经过几天的秘密会议,经济委员会和文化委员会首先顺利达成一致意见;政治委员会围绕着殖民主义问题和和平共处问题则争论较大。中国和许多国家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和亚非团结的精神,终于克服重重阻力,最后达成协议。

中美关系是许多爱好和平的代表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4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尼、印度、缅甸等国代表团会谈时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并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总理的声明为翌年8月的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晤开辟了途径。

4月24日,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大会宣告胜利闭幕。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向全世界公布了它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技术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苏两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美国在“V-2”导弹的基础上,在布劳恩等德国火箭专家的帮助下,加紧研究大型液体火箭。同时,因为科学上的需要,出现了发射卫星的想法。美国曾经把一些火箭用在科学探测上,取得高空大气层、电离层、宇宙线、高空摄影等方面极具珍贵的资料。而进一步进行科学探测,需要发射人造卫星。1953年,有科学家指出发射小型人造卫星所需要的火箭,比V-2火箭大不了多少。

1954年9月,在美国陆军任职的德国专家布劳恩提出了一个发射卫星的详细计划。到1955年初,美国已经提出了发射卫星的3种计划。1957年,美国正式宣布准备发射一颗科学卫星。

1957年以前,发射卫星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为科学家们所关心。此时,美国政界领导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空间科学技术可以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美苏两国的空间竞赛还没有开始。但苏联则不一样,其领导人认为,如要能够抢在美国前面发射一颗卫星,就会成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比美国制度优越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1957年10月4日,也就是在美国预定发射卫星之前的两个多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个卫星里的主要仪器设备是化学能电池无线电发报机。

人造地球卫星靠具有巨大推进力的巨型多级火箭送上太空。多级火箭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就是把几支单线火箭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火箭系统。其中的每一级都是一支可以独立工作的火箭,它们各自分阶段地完成飞行任务。首先是第一级火箭点火,此时整个火箭便腾空而起,当第一级的推进耗尽时,它笨重的壳体就立即被扔掉,接着第二级开始工作,此时由于甩掉了一部分已经无用的结构重量,从而使整个火箭轻装前进,再接着第二级的壳体被抛掉,第三级点火……这样一级接一级,越跑越轻,越跑越快。最后一级火箭工作结束时,使装在末级火箭前端的卫星进入地球轨道。

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多级火箭先到达900多公里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约28800公里的速度与地球平行飞行,最后卫星脱离停止燃烧的最后一级火箭,在距地球约880公里的上空建立自己的运行轨道。人造卫星每962分钟绕地球一圈。由于地球的自转,人造卫星能飞越各大洲以及所有有人居住区。

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政治宣传。而第一颗卫星上天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科学事件,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苏联取得的这个重大成就。苏联出其不意地抢在美国之前,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此后,美苏两国的空间竞赛开始了。

太空争夺战

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刺激了美国。为了改变被动局面,美国政府发布紧急命令,发射先锋号卫星,同时命令冯·布劳恩用陆军中程导弹“朱庇特”发射人造卫星。

1958年1月31日,冯·布劳恩主持把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送上天。这颗卫星装有电子观测仪器,可向地球发回信息。1958年3月美国发射“先锋二号”,采用太阳能电池。为了测定放射能,美国于1958年3月23日发射“探险者三号”卫星,测得地球外围有一层很强的辐射能带称为范艾伦带。这个卫星使用了钢丝录音机,长时间记录结果,定时将观测结果送回地球。

人造卫星的竞争,促使各发达国家对科技政策进行全面调整,普遍增加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加强科技情报和教育工作。美国在这方面的震动大,调整也大,1958年新建情报服务局,成立国家宇航局,协调组织美国的空间科技活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局已有职工3万~4万人,预算达50亿~60亿美元。

1958年12月8日,美国发射“成功计划”卫星,最早在太空传送人的声音。

1959年开始,苏、美两国将卫星研究重点转向回收技术,而要实现回收,则必须控制卫星的飞行姿态和研制准确的反作用喷射,这在技术上的难度不小。美国从1952年起进行了卫星在地球高空摄影和卫星回收的实验,平均每月发射一颗卫星。1960年8月10日,美国发射“发现家8号”,8月13日回收获成功,回收卫星的重量45为公斤。

苏联于1960年5月15日发射宇宙飞船1号,由于反向喷射控制失灵,飞船回收失败。8月19日,苏联又发射宇宙飞船2号,绕地球飞行两天后,飞船回收获得成功,比美国回收成功时间晚8天。宇宙飞船2号重46吨,装狗2只,还有其它小动物。两只狗平安返回地面,比美国的回收规模大,技术指标高。

1960年12月1日,苏联发射宇宙飞船3号,技术难度大,轨道和未来的载人地球卫星轨道计划一致,但回收未能成功。苏联研究了失败的教训,改进措施,于1961年3月9日发射宇宙飞船4号,1961年3月25日发射宇宙飞船5号。这两次飞船回收都获得成功,为载人飞船的发射打下可靠的基础。

其他国家的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都与苏、美两国的差距较大,而且多数国家是利用外国火箭将自己的卫星发向太空的,或是与苏、美合作发射的。

1966年2月17日,法国发射“音域1A”卫星。

1969年11月8日,西德发射“阿祖尔1”卫星。

1970年2月,日本发射“大偶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重173公斤。1971年3月3日我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重221公斤。1975年7月26日,我国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1975年11月29日回收成功。1975年12月26日和1976年8月23日我国两次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1976年12月7日和1978年我国两次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并且两次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用于空间物理探测。1984年4月24日我国发射试验通信卫星。1985年10月21日我国发射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今天,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苏联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载人宇宙飞船是苏联率先发射成功的。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获得成功,人类第一个到宇宙去旅行的加加林驾“东方1号”飞行,证明在失重情况下人可以正常进行工作。加加林第一次在地球外观看美丽的蓝色星球,兴奋地与地球控制站通话。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安全返航着陆。从此人类进入宇航时代。

1961年8月7日,苏联发射“东方2号”,由宇航员季托夫驾驶,绕地球飞行17周,续航25小时,平安返回地面。苏联在载人宇宙飞船方面又取得了成功。

美国人不服气,为了超过苏联,他们加紧火箭和卫星的研制更新。1961年10月27日,美国的“土星”火箭发射成功,推力超过苏联“东方号”,这是美国火箭赶上苏联的转折点。苏联“东方号”的运载火箭已相当强大,按照谢尔盖·科罗廖夫方案,设计成集束式三级液体火箭,起飞重量300吨,起飞推力500吨。

1962年6月20日,美国的“水星计划”成功,用阿特拉斯远程火箭发射“水星6号”,由宇航员格林驾驶,绕地球飞行3周。

1962年8月11日和12日,苏联先后发射“东方3号”和“东方4号”,指令这两艘飞船在同轨道接近飞行;在“东方3号”绕地球飞行64周时,才又发射“东方4号”,埃克拉耶夫驾驶3号,波波毕奇驾驶4号,这次飞行称为“伙伴飞行”,“幽会飞行”。“东方3号”首次用电视向地面传播飞船舱内的情景。

1963年6月14日,苏联发射“东方5号”,由毕克夫斯基驾驶,6月16日,又发射“东方6号”,世界第一次由女航天者但不是宇航驾驶员的泰勒西克娃驾驶,这又是一次同轨道“幽会飞行”,6月19日两飞船返回地面。“东方5号”飞行119小时,绕地球81周,行程33万公里。

1962年,美国载人飞船飞行增加到绕地球6周。1963年5月16日,库巴驾驶的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22周。

接着,载人飞船的研制向大型载人飞船方向发展。1964年10月12日,苏联发射“沃斯霍物1号”,重10多吨,载3名宇航员,其中1名驾驶员,1名科学工作者,1名医生。科学工作者从星体方向测定宇宙飞船的位置,为未来的登月和到火星去做准备。医生以平衡感觉为中心对宇航员身体情况进行实地观察,为未来长时间宇航做准备,还对宇航员不穿宇航服进行实地观察。但这是一次冒险行动,因为当时苏联只有运载两名穿宇航乘员的能力。

1963年11月1日,苏联发射可以自由操纵方向的飞船“贝留特1号”,1964年4月1日发射“贝留特2号”,为空间对接和登月飞行准备。

美国也急起直追,加紧这方面的研究。1965年3月23日,美国发射“双子星1号”飞船在太空作改变轨道的试飞,由格里森和约翰·杨两人驾驶,并实现两个飞船的对接。1965年12月,“双子星”6号和“双星子7号”在太空相距30公里飞行,为以后的飞船对接和轨道站打下基础。

1966年苏联首席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去世,使苏联的空间计划受到很大损失。

1973年,美国有9位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逗留3000多小时,获得很多太阳物理、地球资源和人体反应的知识。1975年5月到7月,苏联宇航员在太空停留63天,并与美国飞船实现两船的对接。1979年8月,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生活175天。

1969年1月,前苏联“联盟4号”和“联盟5号”相隔一天从地面发射,在空间轨道上首次对接成功,宇航员从5号飞船通过对接口进入4号飞船。

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为人类登月成功打下基础。此后,人类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登上了月球。

厨房辩论

“厨房辩论”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就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进行得一场辩论。

1959年7月23日,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莫斯科举行,赫鲁晓夫出席开幕式。在主持开幕式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陪同下共同参观了一个六间一套的美国牧场住宅景展时,赫鲁晓夫说:“在美国,得到这所房子必须有钱;而在苏联,只要是身为苏联公民就行了。”对此,尼克松马上强调了美国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赫鲁晓夫接着宣称:“苏联是强大的,能够打败美国。”对此,尼克松则认为,在一些方面,美国更强大,两人边说边走出了厨房。

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为“厨房辩论”,不仅仅是因为这次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之类,从而避免了再辩论中被迫承认美国在军事方面相对于苏联的明显劣势。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是人类数千年来企盼能够登上月球的愿望的反映。如今,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时间就是1969年7月20日。

1969年7月16日星期三9∶32,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连同它的36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在飞船上的是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两个空军军官小埃德温·奥尔德林上校和迈克尔·科林斯中校。“土星5号”的第三级火箭把他们送进了一条110英里(1英里≈1.6公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们获得了每小时24245英里(1英里≈1.6公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25万英里(1英里≈1.6公里)外的月球前进。

在离地球5万英里(1英里≈1.6公里)处,科林斯操纵名为“哥伦比亚”的指挥舱,使它与称为“鹰”的脆弱的登月舱正面相对。“哥伦比亚”和“鹰”互相一钩住,土星号的第三级火箭就被抛弃了。航行的第二天,他们开动了“哥伦比亚”的发动机,这样到星期六他们就可以进入到月球背面69英里(1英里≈1.6公里)之内的一条轨道上。在肯尼迪角时间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过两个运载工具之间的管道,进入了登月舱“鹰”号,那天黄昏,宇航员们就进入了月球的重力场。这时他们离月球已不到45万英里(1英里≈1.6公里),速度越来越快了。

同类推荐
  • 大顺朝

    大顺朝

    一个叫丁一的历史老师回到本不应存在的大顺朝。他还没喝一口水就被人拉上了战场。他学会了杀人,参与了抢劫,品尝了人肉,还抱住了赤身裸体的大娘......因为在这个乱世中,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生存!
  • 风雨狮子庙

    风雨狮子庙

    三娃的一生虽然记载了太多的苦难,单纯憨厚的他却没记住多少,反而幸福的往事却经常回忆在脑海中。家产被分,被叔伯兄弟欺负,性格变得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经常被取笑被捉弄,然而幸福也经常围绕在他身边,幸运之神总是光顾到他身上,惹来了更多的羡慕和嫉妒,三娃知道那是上帝的眷顾。直到有一天,美丽的新娘子成为大家族的主事,三娃的命运才开始改变。而那些欺负他、捉弄他、取笑他的那些人,命运捉弄没有一个不贫困潦倒。而善良的三娃并没有记住仇恨,而是用善良和包容对待他们。傻人傻福,好人好报是永恒的主题。
  • 清帝之光绪

    清帝之光绪

    他,来自二十一世纪,却在无意之中穿越到了大清后期;他,本是一名登山运动员,却误打误撞的成了一代清帝;“我为清帝,大清必兴!”他,站在权利顶峰放声疾呼。立宪政,设议院,造火器,制轮船。他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突破一层层的束缚,奋力扭转着中华百年的屈辱。
  • 回到唐朝当道士

    回到唐朝当道士

    谁说道士就一定是要画符捉鬼?利物济世,明道立德,这才是道教的遵旨。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盛世的大唐,便是处处活跃着道士们的身影。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学霸李璐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更兼学贯中西,古今皆通,穿越到大唐,不做道士真是枉费了一身本事。
  • 战国纵横

    战国纵横

    这是一部关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小说,可以说这是一个先秦纵横家的传记,也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生活,努力奋斗的人的小说。
热门推荐
  • 纨绔佛陀

    纨绔佛陀

    正于邪,佛与魔两种完全相极之类,当这两两结合与一人之身时,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且看一无奈穿越者修真的事……
  • 卿本妖娆:魔王请上座

    卿本妖娆:魔王请上座

    前世,她是魔鬼杀手——默;今世,她是废物少爷——寻清漓;前世无奈自杀,今世被迫隐藏;又是谁,戴上那一层又一层厚重的面具?是你,还是我?又或是他们?新生与谎言,爱情与亲情,谁才是那个藏的最深的?又是谁,曾在耳畔呼唤那个早已褪色的名字?“煌,等我,等等漓,漓马上就来了!”“若是有一天,你消失在这个世界,我会让这个世界的一切为你陪葬!”
  • 三途相思知不知

    三途相思知不知

    舍弃三生记忆换你一世深情************问天界哪位仙君最是好看?当是非北冥天宫那一位莫属了……那位仙君不爱仙娥,爱凡人,却不知全然是误会一场当一切真相大白之时,才发现伤得最深的才是最爱之人。******第三卷开始甜蜜温馨,局时会展开天界的故事——
  • 打包萌神大人:签收灰姑娘

    打包萌神大人:签收灰姑娘

    你是传闻中的守护者,可惜不是我的守护者。我的守护者是石雾,用一世的心护我半世的生。为什么从一开始有的只有缘却没有份,你跟随在侧的是美艳绝世,而我身边的是占尽了风华的守护者,而我只是不起眼的灰尘,有的只是三生有幸。
  • 混乱的秩序

    混乱的秩序

    兰德斯·李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年以后,老人们聚在一起,开始回忆他们一生的朋友。窗外是深沉而厚重的夜,下着迷濛细雨,湿冷在空气中弥漫。墙边的壁炉被人点燃,烈火昂扬,开始驱散夜雨的严寒。“……你们可能不知道,其实有那么一段时间,兰德斯整天都是游手好闲的……而一切转变,或许得从一个法案说起……”说话的老人,穿着紫金色的术法长袍,端着红茶靠在舒适的躺椅上,胸前的花白胡须理得整整齐齐,而头顶的头发却掉的一根不剩。他琥珀色的瞳孔望着墙边壁炉的炉火,睿智而沧桑的目光仿佛穿透历史、穿透黑暗。
  • 我的青葱岁月

    我的青葱岁月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也不清楚现在是什么日子,窝窝囊囊的混着日子,或许每个人都是这样!没钱的想着有钱,有钱的想着更有钱。这个社会,就一个钱字了得!青葱岁月?真是天大的笑话啊!吃饭要紧,哪来那么多儿女情长!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也许有了钱,老婆丶女人什么的自然也就有了,但是我后悔了,我错了!前几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高中,回到了刚刚遇到那个对我来说很难忘记的人的时候!想起了很多,但是都过去了!青葱岁月!只是弹指一挥间。我错了!我后悔了!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大学·中庸)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最后的降尸人

    最后的降尸人

    跟许多民间手艺相仿,降尸门一行已逐渐衰落,当年郑成功反扑北方,郑家舰队封锁长江,然而长江积患已久,水尸夺人心智,正是降尸门一族创下屠魔乾坤咒降服水尸,立下功勋,不仅被赐姓为郑,而其用鸽血于手臂刺身乾坤咒的手艺更是令同行钦慕。而到来这个人们早已忘记降尸门的年代,我手上依然跟同我的父辈一般落有咒文,然而世代已变,在这个高速现代化的社会,已无降尸人落脚之地,我又该何去何从?
  • 夹层的尘

    夹层的尘

    ,,,,/;报歉,修改中,此文已弃
  • 十七岁的那些年

    十七岁的那些年

    他的失踪整个世界的人似乎都变了,他的离开对别人来说根本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