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2200000044

第44章 宋纪(2)

一次,有一个名叫冯汉疆的人死了,他的家属来请崔浩给写墓志铭。崔浩一听死者的名字,就谨慎起来。“疆”是“强”字的古写体,“汉疆”连在一起,就成了“汉族强大”的意思,这在鲜卑人那里是犯忌讳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于是他就想,千万不能这样写,那该怎么办呢?崔浩就开始想主意了,最后他把“汉”字改成了“代”字,也就是说“冯汉疆”改成了“冯代疆”。“代”字代表着两方面的意思:即表示了“汉”不能和疆连在一起,必须用其他字代替的意思,又巧妙地点出了北魏原来的国名“代国”。“代疆”不就是“代国强盛”的意思吗?鲜卑人看完以后很高兴,于是他就躲过了一场风险。

北魏国主拓跋嗣一直服用寒食散,几年之后,药性发作。422年,天上与地上屡屡出现异常或灾祸,他深感忧虑。于是派宦官秘密询问白马公崔浩说:“最近,赵、代地区多次发生日食,而朕的病又多年不愈,万一我去世,皇子们还都年幼,该怎么办呢?请你为我想个计策。”

崔浩回答说:“陛下正值壮年,病很快就会痊愈的。如果您一定要听我的意见,那我就说几句冒昧的话。自从我国创立以来,一向不注意选立储君。因此,永兴初年发生的宫廷巨变,几乎使国家倾覆。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建东宫立太子,选贤明的公卿做太子的师傅,让您亲信的大臣做他的宾客朋友;让太子在京师时能够主持朝政,出京时则能够统率军队讨伐敌人。如果这样,陛下您就可以身心悠闲,不必亲自处理政事,在宫中颐养天年。陛下百年之后,国家有现成的君主,百姓亦有所归附,奸佞之徒便不敢再生企图之心,灾祸也就减少了。皇子拓跋焘,年将十二岁,聪明睿智,性情温和,以长子立为太子,是礼教的最高原则。”

拓跋嗣又就立太子的问题征询南平公长孙嵩的意见,长孙嵩回答说:“立长子为储君,名正言顺,选贤人为太子,则人心信服。拓跋焘既是长子又很贤能,这正是上天的旨意。”

于是,拓跋嗣下诏立太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并让他坐在正殿,处理朝中大事,作为国家副主。北魏国主又任命长孙嵩及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等为左辅官,座位设在东厢,面向西方;命白马公崔浩、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丘堆为右辅官,座位设在西厢,面向东方,共同辅佐太子理政。拓跋嗣则避居西宫,但亦不时出来,从旁观察太子的辅臣如何裁断政事。一次,拓跋嗣旁听太子与群臣议事,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侍臣们说:“长孙嵩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已经是五朝元老了,功在国家;奚斤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远近闻名;安同通晓世情,了解民间疾苦,处事干练;穆观深通政务,能领悟我的旨意;崔浩博闻强记,精通天象和民情;丘堆虽无大才,但他专心为公,谨慎处世。用这样六个人来辅佐太子,我只要巡视四方边境,防止外敌进攻,安抚百姓,就足可以称霸天下了。”

太子拓跋焘聪明,胸襟开拓,文武百官有时就疑难问题请示拓跋嗣,拓跋嗣就说:“这个我不知道,你们问太子让他决定吧!”

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崔浩虽然小心谨慎,但有时候也会出差错。有一次,著名的士族王慧龙从江南来到了北方。王慧龙是东晋士族中门第最高贵的,崔浩的弟弟因为羡慕王氏的贵族地位,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慧龙。但也有人说王慧龙不是真正的王门子弟。崔浩经过研究王氏族谱得知,王氏世世代代都长酒糟鼻子,而王慧龙的鼻子很大,根据这一点,他就说王慧龙是真正的王门弟子。于是他就高兴地和人说:“王慧龙处理政务主张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天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王门弟子,是一个贵种啊!”而在鲜卑人的国家里,只有鲜卑人才能称得上是贵种,王慧龙怎么能算是贵种呢?于是,有人暗中把这件事告诉了北魏太武帝,说崔浩贬低了鲜卑族,太武帝一听也火了,就训斥了崔浩。

又有一次,崔浩跟着明元帝去攻打南朝。在返回的途中,他和明元帝一起来到了西河。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望着滚滚流去的黄河水。崔浩禁不住触景生情,他对明元帝说:“陛下,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建立郡县是不对的。”本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其他意思,但鲜卑人却起了疑心。他们想:“秦始皇、汉武帝和北魏一样都统一了山河,怎么能说是错误呢?建立郡县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怎么会不对呢?”于是他们就认为,崔浩虽然表面在说秦始皇、汉武帝,实际上是在说北魏皇帝,是在鼓动汉人闹割据。当时,虽然明元帝没有责备他,但是鲜卑贵族已经在心里给他记下了账。

但给崔浩带来杀身之祸的直接原因,是《国书》事件。

崔浩晚年的时候,奉命编写北魏国史。他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把北魏的国史写了下来,而且还刻在了石碑上,立在都城平城郊外的大路边。这下可把鲜卑贵族给气坏了,因为崔浩把鲜卑贵族怎样落后、怎样争权夺利都写了进去,这不是明摆着骂祖宗、揭老底吗?于是,鲜卑贵族联合起来,一起到北魏太武帝那里告状。太武帝听说以后也很生气,一想北魏江山已经稳固了,像崔浩这样的谋士也没什么用了,就下令把他处死。

行刑的当天,崔浩被装在一辆囚车里,面如死灰,两腿发抖,十分凄惨。到达刑场的时候,几十名士兵轮流向他的囚车里撒尿,弄得崔浩浑身都是,受尽侮辱之后,这个三朝元老就被杀了,他的全家和亲戚朋友也都受到了株连。

不久,太武帝北巡阴山,后悔诛杀崔浩。时北部尚书宣城公李孝伯病世,太武帝说:“李宣城可惜!”既而又说:“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崔浩作为军事谋略家,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崔浩的才干与权力,引起了执政的鲜卑贵族及其他人的忌妒,最后被冤死,真是可惜可叹。

李顺贪贿丧身

439年三月,拓跋焘打算讨伐北凉,向崔浩询问对策,崔浩认为可以攻打,而且有胜算的把握。于是,拓跋焘召集群臣在太极殿两堂讨论。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都说:“沮渠牧犍是西方边陲归附的下等小国,自从继位后,进贡从不间断也不减少。朝延也把他当做一个藩臣来看待,嫁公主给他为妻。如今,他的罪行还不十分显眼,应该予以宽恕,我国最近刚刚讨伐柔然汗国归来,人马疲惫,不应该马上大举兴兵征讨。况且,凉国的土地贫瘠,盐碱地居多,水草也不多,我们大军赶去,他们可能会环城固守。而我军一时又无法攻克,那可就危险了。”

李顺出使北凉,往返共十二次。拓跋焘认为李顺有才能,而崔浩却很讨厌他。当年,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多次与李顺一起游乐宴饮,沮渠蒙逊常对郡臣下属说一些傲慢无礼的大话,担心李顺泄露给朝廷,就随手把金银财宝塞进李顺的怀里,李顺也不拒绝,替他隐瞒。崔浩知道这些情况后,就秘密报告给拓跋焘,拓跋焘不相信。这时讨论进攻北凉的方案时,李顺和古弼都说:“从温圉水以西直到姑臧,遍地都是枯石,绝对没有水草,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有积雪深达几丈。春季和夏季的时候,积雪融化,从山上流下来,形成河流,当地居民就是积蓄雪水来灌溉农田的。凉州人听说我们大军开到,一定会断绝渠口,让水流尽,我军的人马就无水可用。如此我军一定支持不了多久,因此,奚斤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

拓跋焘于是让崔浩和奚斤辩论,众人没有别的话可说,只是声称“凉州没有水草”。崔浩说凉州的畜产为天下之最,如果那里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殖呢?另外汉朝怎么会在没有水草的土地上筑城郭设置郡县?况且,高山冰雪融化以后,只能浸湿地皮,怎么能够挖空渠道,灌溉农田呢?这种观点实在是太过荒谬,不可信。

李顺说:“耳闻不如目睹,我曾经亲眼看到过,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辩论?”崔浩说:“你接受了人家的贿赂,当然要替人家说话,你以为我没有亲眼看到就不知道吗?”隐藏在屏风后面的拓跋焘听到这些话,就走出来面见奚斤等人,声音和表情都非常严厉,文武群臣不再多说什么,只得唯唯听命罢了。

五月十四日,拓跋焘在平城西郊训练军队。六月十一日,大军从平城出发。命令侍中、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拓跋晃主持朝政,拓跋焘又派大将军、长乐王稽敬,以及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率领二万人,屯驻漠南,防备柔然汗国乘虚而反扑。他命令大臣发布文告,历数北凉王沮渠牧犍的十二项罪状,并且警告沮渠牧犍说:“你倘若亲自率领群臣,远远地出来迎接,然后向我跪拜请罪,这是上策;我军兵临城下,你双手反绑携带空棺出城投降,这是中策;你如果困守孤城,就要身死族灭,受到天下最酷烈的惩罚!你要权衡利害,为自己选择一条生路。”

北魏皇帝拓跋焘从云中渡过黄河,秋季,抵达郡属国城。大军留下辎重,分为几部分,拓跋焘命令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与尚书令刘絜、常山王拓跋素为前锋,分两路同时进发;又命令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后备军;又命令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

八月,北凉王沮渠牧犍听说北魏大军前来进攻的消息,大吃一惊。随后,他采纳了左丞相姚定国的计谋,不肯出城迎接北魏皇帝,并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向柔然汗国请求救兵。沮渠牧犍派他的弟弟征南大将军沮渠董来统兵一万多人,在城南出城迎战北魏军。两军一接触,北凉军望风崩溃。北魏前锋将领刘絜听信巫师的预言,以为日子不吉利,召回军队没有乘胜追击,沮渠董来才得以逃进姑臧城。拓跋焘对刘絜十分恼怒。初四,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姑臧城下,派人通知沮渠牧犍,让他迅速出城投降。沮渠牧犍听说柔然汗国就要进攻北魏的边境,所以他还希望拓跋焘率军东还,援救国内。不过,沮渠祖投降了北魏军。拓跋焘从沮渠祖口中了解了北凉的真实情况,遂分兵包围了姑臧城。源贺率兵招抚了他祖父的旧部三万多个居民点,这样拓跋焘得以集中全力攻城,丝毫没有顾虑。

拓跋焘看到姑臧城外水草茂盛,由此埋怨李顺,对崔浩说:“你当年说过的话,果然属实。”崔浩回答说:“我很少讲假话。”九月二十五日,北凉王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万年率领他的部众向北魏投降。随即,姑臧城被魏军攻陷,沮渠牧犍率领朝中文武官员五千人,亲自向北魏投降。拓跋焘解开沮渠牧犍绳索,以礼相待。北魏共接收姑臧城内的居民二十余万户,以及仓库中的无数珍奇异宝。拓跋焘又命令张掖王秃发保周、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别征服地方各郡,各少数民族投降北魏的又有几十万。

但凡贪者,都要有个蜕化变质的过程,并非一开始就贪得无厌。北魏时期的李顺就是这样一个人。起初,李顺还能如实向拓跋焘汇报情况,没想到时间一长,他的思想就变了。不久,拓跋焘让李顺负责划分官员的级别,他因受人之贿,故使“品第不公”,被人告发,拓跋焘老账新账一起算,遂将李顺赐死。

范晔谋反败北

范晔是南朝刘宋时期人,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文章绝伦,是当时公认的天下奇才。我国著名的历史著作《后汉书》正是出自他的手笔。范晔恃才傲物,胸怀大志,一心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期,范晔因才华横溢,担任太子詹事。

鲁国人孔熙先对文学和历史都很有研究,并通晓数术,自认为有纵横天下的才气和抱负。担任员外散骑侍郎时,他没有得到赏识,郁郁不得志。他的父亲孔默之担任广州刺史时,因贪赃枉法犯罪,只因大将军彭城刘义康救了他才免于判刑。刘义康被贬到豫章时,孔熙先感激刘义康,决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观天文、求卦看图,都表明刘宋皇帝死于非命,江州应该出天子。为此,他衷心支持彭城王刘义康篡夺皇位。

孔熙先见范晔有远大抱负,有才能,且地位特殊,因此极力拉拢范晔一起辅佐彭城王刘义康篡夺皇位。为了达到目的,孔熙先首先通过范晔的外甥结识了范晔,然后经常和范晔一起赌博。孔熙先家十分富有,他常常在赌博时故意将钱输给范晔。范晔喜欢他的才华,又爱他的钱财,由此,二人慢慢亲近起来。当两个人关系密切了以后,孔熙先就开始诱导范晔。他说:“范先生,你看彭城王……这人怎么样?”范晔闻言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孔熙先虽有纵横天下的才气和抱负,但为人比较轻率,因此不敢贸然倾吐衷肠。

孔熙先故意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说:“彭城王罢了官,落了难,天下人都为他鸣不平。谁不知道彭城王英明果断……虎落平川呀!不过,我最近观察天象,主上必定死于非命。”范晔听后吃了一惊,他盯着孔熙先问:“当真?”孔熙先连忙说道:“我怎敢欺骗范先生呢!彭城王做天子只是早晚的事,我们只要举举手,就可以坐收美名。”范晔疑惑的问:“是吗?不过……”孔熙先打断范晔的话,接着说:“不是我恭维先生,提起您的名字,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现在朝廷中有人嫉妒中伤先生。皇上又相信他们,您争得过他们吗?”范晔听后,一时低头不语。

孔熙先看出他动心了,也知道由于他在家里不孝敬母亲,宋帝刘义隆很看不起他,便进一步煽动说:“从前,毛玠对曹操忠心耿耿,张温完全附议于孙权,那二人都是俊杰之士,难道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而后招致祸害屈辱吗?是因为他们太廉洁正直而不能长期被当权者所容纳。先生您在本朝受到的信任并不比曹操、孙权宠信毛玠、张温更深,可是您在百姓中间的名声却大大超过那两个人。想要诬陷您的人对您已经虎视眈眈了,而您却要同他们肩并肩地公平竞争,这怎么可能呢?抓住良好时机,在容易的时候图谋难办的事,用安逸代替危险,而且,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获得美好名声,一旦举兵就能够得到这些,为什么不去争取呢?”范晔似乎有所动摇。孔熙先说:“还有比这更难以忍受的,我不敢说出来。”范晔说:“但说无妨。”孔熙先说:“老人家您代代清白,却不能和皇室联姻,人家把您视为猪狗一般,而您却不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还想要为皇帝献身,这不也是很糊涂的事吗?”范晔家中妻女品行不好,所以孔熙先就用这些来激怒范晔。范晔的脸微微一红。虽然他内心已经跃跃欲试,但还是下不了决心,因为他过去曾是刘义康的部属,得罪过刘义康。

孔熙先看出他的心事,笑着说:“范先生不必过虑。彭城王让范先生的外甥做了官,这意思范先生还不明白吗?”两个人谈话以后不久,范晔的外甥果然捎过话来,说彭城王已向范晔表示歉意。于是,范晔造反的决心下定了。

不久,他和孔熙先、丹阳尹徐湛之等人经过策划,决定由他伪造一封刘义康给徐湛之的信,命令徐湛之杀死皇帝身边的坏人,然后用这封信去鼓动他们的同伙造反。

同类推荐
  • 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二)

    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二)

    从共和国诞生的礼炮隆隆,到“大跃进”的热浪滚滚;从庐山的风云激荡,到“文革”的历史失误;从林彪结党营私、红极天下,到折戟沉沙、面目全非;从江青一伙风光无限,到“四人帮”被人民审判;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到后来的改革开放……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最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三国志》侧重于记载功业,《三国演义》侧重于描述战绩,都忽略了三国霸主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细节。“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陈瓷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挖掘出许多治史者未曾关注的历史细节,从人性角度生动再现了曹操、孙权、刘备、吕布、袁绍、刘表等三国霸主的人生历程,还原了既不同于《三国志》也区别于《三国演义》的全新三国史。
  • 混迹于元朝末年

    混迹于元朝末年

    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就在他窃窃自喜之时,他偶然得知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元朝末年。元末,在元朝政府的高压剥削下,农民起义不断,风云四起,他这身大少爷身份着实有些危险。在这混乱动荡的年代中,看他如何步步为营,成就一世霸业!一切精彩皆在书中!PS: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 历代律令(上)

    历代律令(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最新图文普及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它在历史散文的地位上是上承《尚书》、《春秋》,下启《国策》、《史记》的桥梁,是战国时代最优秀的历史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三国天骄系统

    三国天骄系统

    谁言穿越到三国非得打黄巾?为了承认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歪理?不!猪脚自并州崛起!且看江上英豪风姿!!
  • 满世界找诡:散客月下四海奇谭

    满世界找诡:散客月下四海奇谭

    一名酷爱马术的波兰籍日耳曼少年赴德国学习马术,却拜日本女子为师。和服、樱花、茶道……日本文化元素与西洋马术居然有完美的契合点。神秘东瀛美女,以“盛装舞步”征服了西方少年……然而,女子付出的背后,深藏离奇阴谋。神秘东方女子,究竞是人?是鬼?是妖?
  • 最强小仙师

    最强小仙师

    “你幸福吗?”“我刚下山,现在还不幸福,但我会努力追求我的幸福!”“你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呢?”“对我来说最幸福的事当然是成就元神了!其次是结成金丹,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能像我师父那样受封国师、妻妾成群、子孙满……”一个满脑子想成为国师、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的小仙师下山了,于是在当代社会发生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拍案惊奇、瞠目结舌的事……
  • 魂师世界

    魂师世界

    一缕幽魂自天外而来,降临此间少年,只手搅动风云,传说由此展开。
  • 辣手嫡女:扑倒腹黑王爷

    辣手嫡女:扑倒腹黑王爷

    某日,某女不要命调戏某男,“王爷,绣娘仰慕你。”某男冷眸睥睨,挑起苏锦绣的下巴,讽刺道,“仰慕本王的女人多了去了,你?还不够格!”某女含眸浅笑,“那就等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哭着求我扑倒你的。”某日,某男躺在床上,贱贱笑道,“娘子,床已暖好,请妻入瓮。”某女揪着某男耳朵,“不是说我还不够格?啪啪打脸疼不疼?”复仇刀刀见血,权谋步步为营,腹黑辣手嫡女和心机妖孽王爷共谋天下。
  • 异能:成王之路

    异能:成王之路

    创世纪2021年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事,在中国很多人死后未得到长眠就被家人草草火化,只因怨气太重很多人晚上不敢出门,但有一种阴阳术可破解这一切,那就是破灵气,可阴阳头领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不希望被禁忌的破灵术重现人间想尽一切办法只能稳住破灵之气,创世纪2042年这股强大的破灵之术苏醒了。
  • 不朽圣王

    不朽圣王

    萧凡,本是武学世家洛家的一名下人,却不甘寂寞暗中偷学武功,一次练功时偶遇空空门大长老,获得一枚伐毛洗髓的丹药,从此实力突飞猛进。阴差阳错之下进入仙境蜀山剑派成为外门弟子,凭借本身机智与辛苦修炼,层层突破,最终踏入修道者行列,纵横诸天万界掌控宇宙万物的不朽传说由此开始……
  • 泪的音符

    泪的音符

    我们年轻,自由,不缺力量!孤独的心房里,都藏着一个叫逍遥真境的地方。那里有幸福,有梦想。我们满怀希望,挥洒血泪,向前拼闯,只为看到大爱与辉煌,身后却悄然留下永恒的伤。说明:小说《泪的音符》由作者闭门三年于2010年创作完成,用的稿纸厚达40厘米。全书共12万字。截止2013年9月,作者一直保留该作品的所有版权。作者希望与出版社或影视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该作品。该作品共100章,欢迎品读,欢迎交流。作者的QQ号是:2356619360,邮箱是:shan0915@163。com。
  • 使蜀日记

    使蜀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英袖珍版名人名言

    汉英袖珍版名人名言

    名言警句,富有哲理。它睿智隽永,机趣深刻,使人聪慧,给人启迪。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言为心声”。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是人生旅途轨迹的再现。名言警句,是创造者心灵的表白,是人们对生活的甜酸苦辣的品味。名言警句,短小凝炼,寓意深邃,虽不一定皆是“一言九鼎”,但确是“字字珠玑”。生活需要名言警句,犹如旅途需要伴侣,攀登需要拐杖,激流行舟需要船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