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000000023

第23章 叶甫盖尼·奥涅金(三幕歌剧)

(俄)柴可夫斯基

作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作词: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根据普

希金同名小说改编

首演:1879年3月17日,莫斯科音乐学院

人物:塔吉雅娜(Татьяна,е ед очь)——(女高音)

拉琳娜(Ларина, помещица)——塔吉雅娜的母亲(女中音)

奥尔嘉(Ольга, сестра Татьяны)——塔吉雅娜的妹妹(女低音)

菲丽普叶维娜(Филиппьевна,н яня)——保姆(次女高音)

叶甫盖尼·奥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诗人(男中音)

连斯基(Ленский)——奥涅金的朋友(男高音)

格列明(КнязьГ ремин)——公爵(男低音)

一名贵族军官(Ротный)——(男低音)

萨拉茨基(Зарецкий)——(男低音)

特里盖(Трике,ф ранцуз)——法国人(男高音)

格罗(Гильо,к амердинерО негина)——奥涅金的随从

时间:1820年

地点:俄罗斯的乡村彼得堡

创作背景

1877年春天,柴可夫斯基即将写完他的《第四交响乐》,想寻找新的题材另写一部歌剧。有一次,他在女歌唱家拉芙罗斯卡娅家做客,谈话间顺便提到歌剧,女主人极力劝他以普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为题材写一部歌剧。

柴可夫斯基在回忆录中写道,最初认为这个主意是难以实现的。但很快柴氏的创作热情被激起,并在开始谱曲的前一晚,已经规划好剧情与场景的安排。更在同年6月底几乎完成了全剧三分之二的创作。

但柴可夫斯基在1877年7月6日的婚礼和新婚后的风风雨雨,导致该剧创作的停滞。7月底,柴可夫斯基离开新婚妻子,赴妹妹在乌克兰的庄园度假,继续创作。此后,柴氏虽然饱受情绪困扰,但其后在瑞士和意大利游历期间,该剧的创作依然没有停下来,直至1878年1月全剧的创作完成。

柴可夫斯基将该剧归类为“抒情场景集”,大量运用普希金的原诗,但只挑选数个场景,交代主角的命运和感情世界。这部歌剧的剧情发展并非整体连贯,只由奥涅金人生中几个重要场景组成。由于奥涅金的故事当时在俄国相当著名,柴可夫斯基清楚,他的观众能自行补充他删去的剧情和细节。

作者风采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ПётрИльичЧайковский,1840-1893),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

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沃特金斯克附近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一位矿业工程师,家庭富裕。1848年迁家至彼得堡。1850年,柴可夫斯基进入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师从菲利波夫学习钢琴。1859年从法律学校毕业,进入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

1861年进入安东·鲁宾斯坦创办的俄国音乐协会的音乐班学习。1862年在音乐学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俄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彼得堡音乐学院(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前身),柴可夫斯基成为该校第一批学生,并于1863年毅然辞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献身于音乐事业。

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作品为康塔塔《欢乐颂》,获得银牌奖。同年应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来到莫斯科,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约十年时间,柴可夫斯基写下了许多他的早期名作,其中包括三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序曲、室内乐等。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柴可夫斯基为自己不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创作而苦恼,但为了经济来源,他又不得不继续担任教学工作。

在此期间,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中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等关系很好,但他的创作思想和他们又不完全相同。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对人的内心世界与人性的探索和刻画。

1876年,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建立了通信友谊。梅克夫人是一位颇有文化教养的富孀,非常喜爱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两人在频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克夫人从1877年开始,每年给予柴可夫斯基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柴可夫斯基有可能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创作。但是两人有一个奇怪的协议,就是终生不见面。

从1877年到他去世的十多年间,是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以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伊奥兰特》,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以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序曲》和许多浪漫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曾多次去西欧旅行,并于1891年赴美国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1893年5月,柴可夫斯基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0月28日在彼得堡亲自指挥其《第六交响曲》的首次演出,11月6日由于患霍乱逝世。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俄罗斯。诗人奥涅金厌倦了城市生活,跟随好友连斯基到乡村散心,认识了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嘉和她的姐姐塔吉雅娜。天真纯洁的塔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她放下少女的矜持,鼓起勇气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求爱信,但是却遭到奥涅金的拒绝,令她十分伤心。

在舞会上,为了发泄的奥涅金故意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嘉大献殷勤,使得连斯基非常生气,两人争吵起来。最后,连斯基向奥涅金提出决斗的要求。虽然两人都知道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意气之争,是一种莽撞的赌气行为,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枪声响后,连斯基中弹死去,而懊悔不已的奥涅金也远走他乡。

数年以后,奥涅金与塔吉雅娜再次相遇。这时,塔吉雅娜已经是格列明公爵的夫人。高贵美丽、仪态万方的塔吉雅娜让奥涅金燃起了爱情之火,他向塔吉雅娜表白了爱慕之情。塔吉雅娜拒绝了他,就像当年他拒绝塔吉雅娜一样。

剧情欣赏

第一幕

第一场景 拉琳娜家族庄园的花园

拉琳娜夫人和保姆菲丽普叶维娜闲坐在花园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塔吉雅娜和奥尔嘉在屋内,她们梦想得到爱情,唱起了一段二重唱。但是,对她们的母亲拉琳娜夫人和保姆来说,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她们也加入了歌唱,四人唱起了一段四重唱。

一队农民在唱滑稽歌曲,影射塔吉雅娜姐妹已经过了应该结婚的年龄了。塔吉雅娜正在阅读一本浪漫言情小说,但她母亲告诉她,现实生活大不相同。

奥尔嘉的未婚夫,年轻诗人连斯基,带着朋友、厌世的彼得堡名流叶甫盖尼·奥涅金到访。奥涅金对连斯基选择外向的奥尔嘉,而非浪漫的塔吉雅娜感到惊讶。连斯基唱起了热恋奥尔嘉的咏叹调。塔吉雅娜为奥涅金所迷倒。

第二场景 塔吉雅娜的睡房

塔吉雅娜向菲丽普叶维娜坦承自己陷入热恋,奥涅金就是她理想的爱人,她唱起了这部歌剧中最重要的一段咏叹调,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有焦急和不安。在对奥涅金的疯狂迷恋下,开始写信给他。信写完已是天亮,牧场上传来了优美的笛声,早晨的大自然,一片清新。塔吉雅娜怀着羞怯和喜悦的心情,请菲丽普叶维娜把信送给奥涅金。

第三场景 拉琳娜家族庄园的某一部分

清晨,采摘草莓的少女们唱着愉快的歌。

奥涅金来和塔吉雅娜相见,面对充满憧憬和含羞的塔吉雅娜,他毫不留情地唱起了咏叹调,他冷冰冰地教训塔吉雅娜,说自己不是一个轻易坠入爱河的人,而且自以为结婚不适合自己而拒绝了塔吉雅娜。塔吉雅娜顿时情绪崩溃,无言以对。

采草莓的少女又唱起了合唱,歌声渐渐远去。

第二幕

第一场景 拉琳娜家的宴会厅,塔吉雅娜的命名日舞会

奥涅金无法忍受当地人对他和塔吉雅娜的闲言闲语,迁怒于怂恿他来参加舞会的连斯基,于是开始挑逗奥尔嘉,并和奥尔嘉跳舞。连斯基表现得相当忌妒,但奥尔嘉毫不察觉。虽有拉琳娜家邻居法国人特里盖先生的献唱转移视线,但连、奥二人的争吵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连斯基当众宣布与奥涅金绝交,还要和奥涅金决斗。奥涅金虽然并不愿意,但最终还是接受挑战。

第二场景 林间小溪畔的清晨

连斯基在等待奥涅金时,他唱起了一段特别优美的咏叹调,担忧自己未卜的命运和表达对奥尔嘉的爱。奥涅金抵达现场,两人皆不想刀枪相见,但却无勇气阻止决斗发生。枪响后,连斯基应声倒下。

第三幕

第一场景 彼得堡某贵族家的舞厅,数年后

奥涅金流亡海外,反思自己空洞的人生和为连斯基之死而自责。格列明公爵偕同夫人到场,而公爵夫人正是昔日的塔吉雅娜,如今已是一位雍容高雅的贵妇人。优雅的圆舞曲配合了这个场面。格列明公爵赞颂塔吉雅娜带给他的幸福,并把塔吉雅娜介绍给奥涅金。奥涅金这次反被塔吉雅娜深深迷住,热情如火地渴望重新获得她的爱。塔吉雅娜离开后,他唱了一段深情的咏叹调。

第二场景 格列明公爵府第的会客室

塔吉雅娜收到奥涅金的来信。奥涅金前来乞求她的原谅和表达对她的爱。塔吉雅娜质问为什么现在奥涅金要对她求爱,甚至怀疑奥涅金因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起色心。奥涅金坦承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塔吉雅娜感动落泪,大叹幸福本是唾手可得,但随即命令奥涅金离开。其后塔吉雅娜坦承自己依然深爱奥涅金,但要对自己丈夫保持忠贞。奥涅金再次恳求,但最后塔吉雅娜离开房间,留下绝望的奥涅金。

音乐欣赏

塔吉雅娜的咏叹调

这一段咏叹调是第一幕第二场中,塔吉雅娜在给奥涅金写信的时候唱的,把她对幸福和爱情的幻想、怕得不到爱情的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它的几个主题中,爱情主题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前奏以后,是塔吉雅娜的独白主题,bD大调,4/4拍,情绪激动。此后转入C大调,2/4拍,表现了不安的心情。然后转入f小调,再转入A大调,刻画塔吉雅娜想到奥涅金时的娇

羞与心跳。最后,又回到bB大调,慢板,这个主题是塔吉雅娜最重要的爱情主题。这个主题在后面的旋律中多次出现,最后在爱的咏叹中结束。

版本推荐

莱文指挥莱比锡广播乐团合唱团、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版,EMI公司,片号:EMI423959-2

莱文的指挥乐感极强,富有热情,演员阵容也相当出色,是值得推荐的版本。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

    电影是大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门艺术,用影像建构起来的电影时空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电影的制作与接收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一方面,编码人基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视角而对电影文本进行意义的生产;另一方面,解码人则基于自身的“前结构”而对电影文本进行意义的解读。当我们尝试对电影文本进行多重意义的解读时,方法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因为,方法不同,由解读而获得的意蕴也就不同。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远处,少年轻笑正好

    远处,少年轻笑正好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专给我的笑,恰好只我看到。
  • 末世基地降临

    末世基地降临

    主角王皓在丧尸横行的末世之中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红警主基地车还可以召唤大秦朝的各路英雄。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 钗外集

    钗外集

    本书内各自诗词,长短皆宜,婉约朦胧,欲说还休,淡淡道来,却又回味无穷,格近少游。其诗作不多,近词味,典雅纤巧,情思细腻。纵观蓝烟诗词,辞虽清浅,意却深婉,不用崛僻字,不涉晦涩典。
  • 万匪之王

    万匪之王

    民国,军阀混战,游兵散勇、恶霸良民纷纷落草,被外媒称为“万匪之国”。且看穿越回百年前1915的吕行,如何从一个小小土匪喽啰崛起壮大,和各路巨匪军阀过招掰腕,又如何混迹于这黄金时代的才子佳人间,摆弄现代才情,在民国肆意快活的活着。作品微博:http://www.*****.com/?feiwang2015
  • 祁生天缘奇遇

    祁生天缘奇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墓之鬼馆

    盗墓之鬼馆

    神秘的古墓、传说的财宝、绝命的咒语、充满智慧的盗墓与反盗墓较量,就如至今深藏的秦陵地宫,谜团无数。一代奸雄曹操缘何薄葬?成吉思汗陵寝为何仍未被找到?乾隆的棺椁会走动,自己“看护”自己的陵寝?
  • 指人

    指人

    一群生活在南极冰川极地的奇特指人,由于对世界的认知和掌管看法不一,分成两个村落。还有一神秘的组织,在对村落的信息传递上起到桥梁的作用。最终谁能掌控这片冰地的未来?是五指人还是六指人?自认为弱小的番还有他的小伙伴能为五指村未来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 落雷修仙

    落雷修仙

    富家公子惨遭灭门,雨夜逃至悬崖边,前有深渊后有杀手,绝境中又被落雷击中,大难不死竟使体内含有雷属性灵根。对仇人屠刀相向,争霸三界主宰,傲视苍穹,一剑击出,谁与争锋!雷震三界,吾乃落雷仙!
  • 爱在来临之际

    爱在来临之际

    生活本来就是一瓶药,而爱情就像一个空瓶子,总之,所有的快乐悲伤,酸甜苦辣都会被装在里面,只不过有差别的却是所经历的事,它可以是毒药,也可以是救人性命的良药,而这里有的或许只有泪,很累。
  • 我和我的鬼朋友

    我和我的鬼朋友

    世上本没有鬼,信的人多了,便有了鬼。鬼却真的出现了,而且出现在主人公的生活中,闹了很多笑话,帮他搞定了搞不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