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300000004

第4章 创造孩子受挫折的机会(1)

你是否有这样的观念

在温室里锻造不出伟大的品格。只有经过艰难困苦,你的灵魂才会变得更为坚强,你的观察力才更加敏锐。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激发你的雄心壮志,你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佚名

孩子承受力差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所以小心地呵护。孩子当然需要呵护,但家长若过度保护却只能让孩子的能力出现退化。

为什么家长会出现过度保护呢?

一是反映了家长缺乏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的必要了解。他们不知道1岁的孩子能独立行走时,就不需要大人时刻抱着:不知道2岁的孩子能够独立自已拿勺子吃饭,就不需要大人喂他;不知道3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增长见识,就不需要家长的制约和保护……一般来说,家长总是低估孩子的能力,惟恐他们出问题,对孩子的爱达到了忘我的境地。殊不知这样的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是“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在作怪。全家只有一个“宝贝疙瘩”,自然要娇宠一些,不仅爸爸妈妈要围着转,爷爷奶奶也推波助澜。有时,父母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但面对强大的老人攻势,不得不就范于“过度保护”。

三是“损失补偿”的驱动力。许多父母自己在童年时条件艰苦,认为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于是爱的天平出现倾斜——把孩子当做惟一的行动准则,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

长期以来,家长都认为,孩子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只能接受快乐教育,而挫折教育只能使孩子紧张、焦虑、麻木、性格扭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提出挫折教育法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认为,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以及怎样操作。对孩子来说,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关键在于孩子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而这又取决于成人的教育和影响。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应该懂得,只有让孩子经风雨,见世而,战胜挫折,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敢于胜利的人。

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从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培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孩子一点挫折,对孩子的一生将是大有裨益的。放开手脚让孩子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闯荡闯荡,并适当地给以小小的“刁难”,让其自己解决,孩子几经如此“折磨”,将来就不会像温室里的豆芽一碰即断。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孩子来说,挫折可以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有着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这正是孩子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壮骨剂”。但是,家长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应注意:

一、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意识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被挫折所吓倒。必须使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看到挫折难免。家长首先排除“怕”的干扰,勇于放手,不怕孩子碰壁、撞钉子,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二、是面对挫折的态度。一方面,挫折使人产生失望、沮丧、退却等不健康心理,会扭曲人格。另一方面,挫折也让人经历克服困难的考验,取得人生经验和教益、推进和加速其社会化,锻炼出更为坚强的人格。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就在于消除或限制前者,发挥后者的积极作用。如果发现孩子陷入严重的挫折而不能自拔时,父母应予以疏导,防止孩子产生冷漠、忧郁、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

孩子还小,不能多劳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务劳动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是教育中的朋友和助手。”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还小,怕累着孩子,于是不让孩子干家务,多劳动。

曾有报载,一学校放学了,老师留下几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做值日,过了一小时,地还没有扫干净,原来,这几个孩子不会使用扫把。孩子们说:“家里是地毯,妈妈用吸尘器做清洁。”某中学组织学生去部队军训,衣服脏了,学生们到处找洗农机,他们报怨道:“没有洗衣机,怎么洗衣服呀?”真是既可笑又可叹!这都是父母不让孩子干家务劳动的结果。

不少家长在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懒”之后,仍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陈旧观念的影响,乐于为孩子“当牛做马”。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劳动有另外的想法:孩子学业已经够忙的了,再做家务太辛苦。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常常用“心灵手巧”来夸赞一个人,说明人的双手与大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对应关系。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腩中都占有一个相应的区域,区域的大小与部位的功能有关。如大拇指在大脑中相对应的面积相当于大腿的10倍。因此,手指活动越多,动作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的兴奋程度。反过来,大脑发展快又能更加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因此,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对大脑的发育有好处。动手和动脑是相互促进的,老是埋头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而让孩子做点家务,虽然学习时间相对少了,却是另外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让大脑得到松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据了解,我国学生每天的体力劳动时间是平均0.5小时,而美国为2小时,韩国为1.5/小时,法国为1.2小时,英国为1小时。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孩子们不必再为生存和求学去劳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体力劳动就没有必要了,劳动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家长们要知道:孩子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有的父母说:“我自己做要比孩子做快得多。要孩子做一些事情还要向他解释,做示范,如果孩子做的不好,还要替他重做,太麻烦了。”毫无疑问,教孩子做事需要花费时间,但家长们有没有考虑过所投入的劳动和所取得的收益?孩子学到许多东西,长大后就不会因为没有学到应该会的东西而埋怨父母。

还有的家长反对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理由是:“孩子笨手笨脚的,如果让他参加劳动,肯定会损坏一些东两。有些事还很危险,如开煤气做饭”对这种情况的担心其实很没必要。孩子劳动最多只是打破几个杯子和盘子,而为了让孩子取得参加家务劳动的经验,增加自信心,付这点“学费”是值得的。自信心只能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实践,他知道今后怎么做。如果父母总是不放手,那孩子就永远没有经验,永远不会树立起自信心。至于开煤气危险,你只要教他规范操作一般就可以杜绝事故。如果要求绝对安全,根本不可能。

还有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祖辈,有意无意地护着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力劳动,怕累了孩子,怕耽误学习,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再说。对于祖辈的这种爱心,孩子们大多都感到难为情,有的甚至要反过来做家长的工作。其实,孩子非常乐意当小帮手,他对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如果家长分给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们会感到被信任,感到很高兴。

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做起。当孩子参加了一项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会更加深厚,他们会更加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治家的难处,与父母的共同语言也会多起来。毕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一名小学生利用暑假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了淘米、摘菜、包饺子、洗碗等家务活,心里感到十分自豪。她说:“通过劳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劳动能力,培养了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还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使我更加尊敬他们。”你看,这有什么不好呢?

当然,让孩子做家务要掌握适量的原则。如果能做到一不紧张,二不疲劳,三不厌烦,这定会让孩子在浓厚的劳动兴趣中激发出一些智慧来。

孩子需要我扶他起来

许多家长都有非常感人的奉献精神。他们常说的话就是“为了孩子,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呵是,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试想,如果孩子事事都抱着有父母帮忙的心理,那他将会有怎样的生活?

日本的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广州一位王先生在日本研修的时候,结识了毗邻而居的一对日本青年夫妇。男的叫太郎,女的叫铃子,膝下绕行的是一对宝贝儿女,9岁的儿子正雄和5岁的女儿由田子。

铃子太太是个很温柔的日本女性,她平时对待孩子总是和蔼、耐心,处处体现着日本妇女特有的母爱。两个孩子中她似乎更疼爱小女儿,每灭把她打扮得像一只可爱的小蝴蝶,但王先生也看到了她的另一种爱儿方式。

一个初春的黄昏,王先生下班后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小院,铃子太太正在洗衣服,由田子淘气地追逐着一只红蜻蜓。由田子看到王先生,不由喊了一声:“赦叔!”并张开两只小手朝王先生扑来。由于由田子只顾跑,没有注意脚下,被一块小石子绊了一下,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

“呜哇……”由田子疼得大哭起来。王先生慌忙想上前搀扶,谁知却被铃子太太一把拽住了胳臂。

“由田子,不许哭,自己站起来!”铃子太太对着女儿大声嚷道。见女儿仍然哭泣着不肯起来,再次怒喝一声:“不许哭,站起来!”

铃子太太神态严肃,与往常笑眯眯的样子削若两人,王先生惊异地望着这位“狠心肠”的母亲,感到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由田子终于止住了哭声,一双大眼睛委屈地望着母亲,自己慢慢地爬了起来。

可是,这时铃子太太却一把抱起女儿:“我的宝贝,真乖,听妈妈的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

懂事的由田子搂住妈妈的脖子奶声奶气地道:“妈妈,我听你的话,再也不哭了。”然后瘸着小腿一拐一拐地又去玩了。

见到此番情景,王先生无限感慨。相比较,如果在中国,母亲可能早已跑上前去说“宝贝,别哭,都是石头不好,妈妈打石头”这类的话了。这种现象不是少数。王先生的领导就是一位传统的母亲。一次他们在隅中谈天,母亲让孩子自己去玩了。由于孩子没站稳摔倒了。孩子大哭起来,而母亲马上跑过去,扶起孩子,不停地说:“宝贝,别哭,摔着没有,都怨地不好,让宝宝摔倒了,妈妈打地,宝宝乖!”于是,孩子不哭了。

其实你不去扶他,可能孩子会自己爬起来,接着去玩。而父母的这种马上去扶,还埋怨石头、埋怨地的行为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出了事都是别人的错的观念。

我们应借鉴一下日本母亲,告诉孩子:别哭,自己站起来。

孩子就该听话

很多人回忆起父母对自己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时都不约而同地会有像下面这位女上同样的感觉:“小时候,姥姥看护我,妈妈每天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等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有没有听姥姥的话。3岁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要昕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工作了,又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事。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听话’这两个字是妈妈对我讲的次数最多的。”

是啊,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最常听到的教导莫过于“听话”二字。爷爷、奶奶、爸爸,不停地说“乖!听话”,“听话!好孩子”,“听话!给你买玩具”,“听话!我们就喜欢你”。“听话”教育几乎成了家庭教育的中心内容。据调查显示,有70%的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得听”。同样,在学校里,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有的甚至把是否“听话”当作评判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为什么孩子的周围都用“听话”当作评判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为什么孩子的周围都是“听话”的要求呢?因为听话的孩子好管教,可以省去大人好多麻烦。殊不知,挫折教育怕的就是孩子太听话。

孩子过于听话,很有可能会发展为问题儿童。

为什么呢?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所谓“听话”儿童一般不提问题,更不与长辈争论,总是规规矩矩,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实际上,家长一味地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致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

这样的孩子,该会的事不会,该做的事不想做,遇事总要依赖大人,产生对他人心理上的“依赖病”。而这种心理上的“依赖物”表现为懒惰,没有精神,不喜欢参加活动,总爱依偎在成人的怀抱里,胆小怕事,缺乏主动热情,缺少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不敬尝试。如果孩子果真这样,我们义怎能指望他有什么抗挫能力呢?

相对于“听话”的孩子,那些顽皮的孩子总会时不时遭到父母的训斥。孩子的大胆创造常常不被父母所理解,因为父母的心中有太多条条框框,他们经常用这些条条框框去扼杀孩子的刨造力。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创造力之所以如此大胆丰富,就是由于他们的脑袋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倘若爱迪生小时候非常“听话”,我们人类就可能在黑暗中待得更久。庆幸的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破坏者,这位天才在只有6岁的时候就想一点小小的火星是如何烧掉一座房子的。于是他开始了“试验”,他用一点火星点燃了父亲的仓库。“试验”成功了,但其代价是父亲损失了一座仓库和仓库里的东西,爱迪生受到一顿痛打。

很多“坏”孩子,动不动就把家长买的玩具拆坏了,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孩子把玩具当成心爱之物,拆开玩具并非破坏玩具,而是想知道玩具为什么成为玩具,想叫白其中的道理。这说明孩子在思考,而且有动手能力,这是宝贵的财富啊。父母若能明白这一点,在再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完全可以帮他找工具,出主意,甚至当他的助于。如果孩子要用锤子砸碎玩具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虽然不排除他有好奇心,但是破坏性就严重了,父母应该支持他的好奇心而且诱导他用更好的办法去达到目的。

具有“破坏力”的”坏”孩子一般聪明灵活,能力强,所以遇到挫折时就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创造力,这一点要比所谓“听话”的孩子强很多。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十分精辟,他提出: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即使陶行知先生只字未提挫折教育,但不可否认,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将有较强的承受力,不会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

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

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拉·乔万尼奥里

同类推荐
  • 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

    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

    “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时候礼仪的重要性高过学问,高过能力。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就会因为处处失礼而遭人耻笑。不仅如此,还会四处树敌,招致各种危机和损失。相反,只有懂得礼仪并能遵守礼仪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的欣赏和信任,从而更易获取机遇,成就自己,因此,让我们的孩子掌握一些礼仪知识,是他们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也是畅行社会的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礼仪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处世交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是否顺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国家里,礼仪已经如血液一般渗透在……
  • 好父母好方法:孙晓云23年家教精华

    好父母好方法:孙晓云23年家教精华

    天下父母都想成为好父母。好父母都想寻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以现代成功教育理念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告诉你,找到好方法,成为好父母,其实并不难。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成果结晶,共分为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心理三大部分,15章,从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出发,以大量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生动鲜活的个案,深入浅出的文字,科学的分析和理性归纳,为天下父母亲讲授如何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是一本适合广大父母和教师阅读的优秀读本。
  • 下奶书

    下奶书

    《下奶书》由作者亲手执笔,写下了关于母乳喂养的各个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对母乳及母乳喂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及介绍,并针对如何下奶,从饮食、日常生活、锻炼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是一本围绕下奶非常详尽且简单的指导书。
  • 情商系列培养方案

    情商系列培养方案

    为了帮助广大年轻父母提高儿童素质,增强儿童情商,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儿童情商培养特点,特此编写了《情商系统培养方案》。本书包括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艺术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体质体能培养、生理卫生培养内容。相信本书能够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高情商的新世纪人才。
  •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请认真阅读这本书!
热门推荐
  • 征伐与血玫瑰

    征伐与血玫瑰

    孤女,幼女,萝莉,巾帼,他在痛失爱人时,她回到了他的身旁,伴随他征战天下,凤舞九天就是她的名号
  • 江山行

    江山行

    万里江山行,至此不回头“跟我走好吗”“好”地上的字刚毅俊秀“从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此生定与你纠缠不休”“至此终年,不羡天仙”地上的字少了几分刚毅,多了几分柔情......“江山为局天作牢,众生为子我为棋,莫让红尘乱事扰,此去人间不留仙”
  • 龙兄鼠弟——钟表国奇遇

    龙兄鼠弟——钟表国奇遇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重生一指风华

    重生一指风华

    她是一代琵琶国手,与名家刘德亥一起被赞为“南落北亥”她用一把琵琶行走天下,让世界聆听中国华音她是第一个明星演奏家,以一己之力挽回民乐衰败的现状她的演奏让世人惊叹为“必须站着听的音乐”她就是琵琶国手——白落这一世,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畅游,可是为什么一个两个总让她不安生?某段男:“我讨厌你,你关心的从来不是我。”“我一直都关心你,你是我弟弟。”某硕男:“乖”摸头。“滚”
  • 天机阁:女皇候选人

    天机阁:女皇候选人

    她是村上一枝花,一朝认父成六公主竞选女皇,发现皇家公主个个后台外挂满满,带得了兵力大无穷的女汉子有之,靠颜值爆表刷好感度有之,现代穿越玛丽苏有之,不行还有蛇精病戏精和重生来凑……萧月笙泪了:苏先生我不当公主了,快放我回去当村姑!苏折卿淡定:不行,不能让你砸了我天机阁的谋士招牌!简单粗暴的说,这就是个各类女主竞选女皇的坎坷之路。
  • 成神新世界

    成神新世界

    成神在即,还在等什么?是,我怕死,但是我只是想证明,我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我现在死了,那么就证明我的人生,只能在到这个程度。
  • 灵魂驯养人

    灵魂驯养人

    预言中的世界末日,世界没事,却成了他的末日,他被灵魂驯养人带来地下世界,一路从一无所知走上维护天下安宁的至尊王者之路。
  • 综不当炮灰女配

    综不当炮灰女配

    于曼曼死了,又活了,活在各种不同的世界里,虽然每个世界都能活到老死,可是,这种活着,又是没有尽头的,似乎是另一种的长生,但又是不同,至于什么情况,于曼曼也不清楚,只是活着,无穷无尽的活着……
  • B青春

    B青春

    苏夏在一次练习生选拔赛中,无意去奥地利进修三个月。而在别人的陷害中,又迫不得已退出选拔。但她遇到了明星少年路辰,两人成为朋友。而妹妹苏暖却成为了新星娱乐公司的练习生,成为了明星。与路辰并称为“暖辰CP”。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姐姐苏夏在背后默默付出。可在一次谈话中,苏暖无意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与苏夏断绝了联系,离开了苏家。而苏夏父母所经营的集团破产,苏夏重新变成了普通人。还好有青梅竹马易子言帮助,使苏夏重新恢复了信心。可更大的危险还在身后……
  • 金沙沙的傲娇人生

    金沙沙的傲娇人生

    等了我几千年???你真当我是傻子呢?我叫金沙沙,不是叫做金傻傻。你是电视剧看多了呢,还是小说看多了?孽缘,你当年的一份执念,让我在几千年后找到了你,你要房子,车子票子我通通都给你。只求你跟我回去化解那不该有的诅咒。从此我们两不相欠。扯蛋,滚……金沙沙与苏冰的千年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