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2300000036

第36章 韦斯利·克来尔·米切尔(1)

(1874—1948)

1948年10月29日,米切尔逝世。他一直到最后都保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死于工作中”。我们哀悼的是一位纯洁的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同时又和蔼可亲的同志;一位全心全意尽忠职守的人民教师;一位真理的虔诚信徒。他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诱惑,即使是由热情而高尚的社会同情心所催生的那些微妙的引诱。他是一位通过示范和行为来引导大众的领袖,他从来不诉诸他的权威或的确属于他自己的任何权利。但凡接触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人格魅力,却难以用语言来加以描述,就像很难用语言描述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他为所献身的事业付出的努力一样。我们爱戴他,深知将不会再遇到像他那样的人。

这是我关于这个人所要说的一切。除此之外,这篇纪念文的重点在于研究他的著作,并描述它们对当代科学经济学的意义,如果真能把他的研究工作与他本人区分开来的话。作为一位学者,他的最大贡献是在他的每一页著作的字里行间包含的道德启示。

一个人在连续“几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由他在二十几岁时受到的影响决定的。这一理论是否有道理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应当从1903年米切尔搬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之前的十年中去寻找原因。在作为科学青春期的十年当中,米切尔一直在芝加哥工作,并于189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是一个刚强的人,不会轻易被影响:他自身的性格特征也许太强烈,因而不会受到老师的很大影响——这一点可以归因于他的新英格兰背景和在他父亲的农场中所养成的洒脱不羁的性格——尽管英国经济史的精品课程和J·劳伦斯·劳陵在货币和通货政策问题方面的指导的确给他留下了一些清晰的印象。凡勃伦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1857—1929),伟大的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译者注更适合于生来就脱俗不羁的人的口味,他们才思敏捷,最反对死板教条和墨守成规,偏爱放牧的围场胜过马房,绝对欣赏讽刺和反论但不会刻意制造。但是不久后米切尔也开始衡量凡勃伦的优缺点,并且即使在以后的一生中他继续强调生产商品和取得收益之间的差别,他也很快地就对凡勃伦本质中模棱两可的东西感到了厌烦。可是约翰·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译者注和雅克·洛比开辟了永远不会失去吸引力的新天地。他们为社会科学所开辟的林荫大道比他所流连忘返的专业经济学广泛得多。如果试图理解米切尔的经济学和他个人贡献的性质,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为了比较详细地加以叙述,让我们在这里停留一下。

19世纪90年代是被称为马歇尔时代的三个十年当中的第一个。但是因为不是每位读者,特别不是每位美国读者,都会同意这一说法所包含的意义,所以我要首先加以阐明。有三个趋势在那时走向了成熟,并产生了1900年的新经济学。第一个是人们对社会改革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观点和态度,最好的例证就是德国的社会政治学。第二个是经济史在惊涛骇浪的学院经济学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第三个是经过25年的斗争,一种经济理论的新研究方法诞生了——尽管在最常提及的“边际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名词中选定适合这一方法并且不会引起误解的名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除了英国这一由于马歇尔的领导而在某种程度上成功的将以上三者统一起来的特殊情况之外,这三个趋势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互相冲突着,不仅是在它们彼此之间,而且与前一时期的全国同行的大部分所墨守的观点和方法也相抵触。特别是在美国,虽然经济学这一学科已突飞猛进,但回顾过去,看到的几乎只有过时的教科书——虽然F·沃克等人的研究无疑已经改进了这些教科书,但它们依然落后、过时——其他方面则只有杂乱无序了。这么说并不是不尊重被遗忘的或正在被遗忘的名人,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一个青年在1886年左右进入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之后,却发现在那里并没有人能知道他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光滑表层之下所存在的丰富的观念和研究方案时的心情。在那时,《经济学原理》是一部可据以学到马歇尔学说而不必去到剑桥听他讲课的唯一著作。而且在1886年或更晚一些时候,一个极有能力的教师才能以实际有用的方式,来介绍J·B·克拉克的学术思想。因此,《社会政治》始终没有遇上敌手,经济史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新的理论“边际主义”或“新古典主义”被随便地弃置一旁。而极其乏味的教科书——或多或少是按照穆勒的典范形成的——成功地把思想比较活泼的人驱逐到“制度主义者”的叛变当中去。

米切尔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曲线图,我相信可以毫不勉强地解释为两个平面的交叉线:一个代表这些环境条件;另一个代表他自己的心理倾向。像他这样有能力的人注定不会满足于他所眼见的事物的状态,必定要到社会现实的浩瀚海洋中去寻找补救的办法。而在他看来,经济学家似乎只注意到了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他要的是无限畅游而非浅尝辄止;是对不毛之地的深度探索而非边缘的徘徊。再有两点就可以完成这一阐述。第一,他总是对逻辑的严密性保持怀疑,就像马驹对缰绳和马鞍感到疑虑一样。他仔细观察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耕作的人们的工作,并很快发现它们不仅只是出于方法论上的考虑可以任意抛弃的不现实“假设”,而且是一种“空想”,它束缚了研究者而不是为他们服务。第二,除了这点以外,他的思维方式不是“游戏设定”:政治偏见或形而上学信仰毁损了建筑在这一不毛之地之上的作品;而且即使它没有被毁损,对他来说它仍然是没有用的。

如果这确定了他的制度学派的地位,则米切尔过去是并将永远是制度主义者。我并不希望参与讨论这一难于捉摸的概念的确切意义。这种讨论会时不时地突然爆发,而结果都是产生这样的论调:凡勃伦根本不是制度主义者,或者他是唯一的一位。这样反而会更无益。因为参加上面所提到的“叛变”的每个人,都会用自身积极的计划填补基本上是消极的批评留下的空白。但对米切尔的方法论的地位必须加以细致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因为人们一再地(甚至在最近)以一种在我看来似乎是不完全令人满意的方式对它加以评论。我们必须考虑三个不同的问题:米切尔关于科学经济学家对于“政策”的正当态度的观点,关于保护科学结论免于被观念形态所毁损的正当方法的观点,以及关于“理论”的观点。在他的整个成年时期当中,关于这三个问题的观点他很少改变。现在我们可以方便地通盘考察它们。

关于第一点,他的做法给我们大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像其他学院主义者一样,他憎恨自己的性格形成时期的经济学与放任自由主义之间的政治联盟。但他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这样做的少数人之一。虽然放任自由主义计划在实践中不完善却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谅解这一点可能和他厌恶这一特殊联盟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经济学家是没有进入任何这种联盟的权利的。在米切尔看来,经济学应当是客观的科学,它把大量实践中慎重确认后的事实和推论提供给愿意使用它们的人自由支配和处理。这并没有使他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与此相反,他总是随时准备着在有必要的时候为公众服务。1908年他在移民委员会里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劳动统计局和战时工业局里的工作,以及后来他作为胡佛总统的社会趋势委员会主席(1929—1933年)的工作,作为国家计划局、国家资源局、联邦紧急公共工程管理局成员(1933年)的工作,以及作为生活调查委员会主席(1944年)的工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米切尔的这些工作的性质有助于证实我的论点:它们总是和他关于他的科学使命的概念相一致,始终在观察和解释一种形势中的事实,并客观地陈述实际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有可能想当然地做出决定时,他通过广泛接收切实可行的建议,考虑各种情况,做出决定,并非毫无保留。但他从来不超越一定的限制,对于像他这样埋头于分析工作,并且从来不传播任何秘诀,从来不为“政策”辩解的人,我认为这种限制是恰当的。

关于第二点,对于意识形态的危害,他认识到这种危害,这本身就必然可以被看成一个显著的优点。在这一点上所能引起的仅有的问题是:一方面,他对于在方法和结论上他不同意的那些著者,是否过分倾向于怀疑其意识形态(“先入之主”);另一方面,他所采用的补救方法是否正当。在李嘉图的分析中有许多缺点,但如果不考虑他的政策建议而考虑他的分析的抽象程度,我们就找不到其理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缺陷——像卡尔·马克思毫不犹豫地承认的那样。米切尔的补救方法——对事实的谨慎的和“客观的”研究——的确会摧毁许多但并非全部的先入之见;但是即使再小心,也难以防止存在于研究者灵魂中而且从来没有为他所察觉的那些罪恶精神,对于研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这没有什么关系——这不能变更这一事实:米切尔是极少数彻底地看透了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们认识到在我们领域中的先入之见仅仅是政治偏见或只是为了保证某种特殊的利益。

第三点,“米切尔和经济理论”这一主题所引发的难题比另外两点都大得多。这些问题部分是由其模棱两可的含义所引起的。在关于商业周期的主要出版物中,米切尔列举了大量的关于这一现象的理论,宣布他乐意利用可能传达给他的任何建议。他明确表示,他不打算与其中任何一个结盟或是为建立同样的模式而受其束缚,他显然用了“理论”一词的“解释性假设”的意思。他的意思可以用这一无可争辩的说明表示出来:这样一个假定应当是具体事实研究的结果或根据具体事实的研究而得到的启示,而不是在这种研究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公正地说,这种主张是站得住脚的,特别是不能以这样一种方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为理由而加以反对;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确认要研究的现象,这样做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一些对实证研究产生指导性影响的因素。换句话说,没有“理论”,就必然不会存在实证研究或“测量”。这也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提到它时,我们就会理解到这一事实:我们用的是“理论”的另一层意思,即“理性工具”。在这一意义上,米切尔肯定并不愿意把“理论”排除于他自己的或其他人的工作的任何阶段之外。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予以说明。

虽然米切尔从来没有犯过在原则上反对使用概念工具或图式这种荒谬的错误,但他却曾反对过在“古典”文献——他把在他的成长时期里有采用价值的古典著作以后的文献也包括在内——里实际上使用的“概念工具”。这有两个理由:一是这和他作为经济思想的一位领袖的个人成就密切相连;二是指出了阻止他成功地把他的领导地位扩展到更广大的范围的一个限制。

毫无疑问,他试图扩大经济学的范围,以便把“经济社会学”这一领域包括进去,经济社会学是指分析社会制度或分析“盛行的社会习惯”的学科。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是作为来自其他学科的论据——虽然是可以改变的论据——加以接受的,而是作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材料的一部分。最根本的一点是,他没有把这种材料看成对传统理论的补充,而是以它取代了传统理论。经济过程理论本身仍然是一种理论,但它将成为一种根据仔细观察实际行为和动机的结果而建筑起来的理论,因为他在原则上没有排除反省或由反省而得到的心理解释。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这一理论会使得米切尔把经济生活看成一个变化的过程,为什么在他看来,对商业周期的分析是对整个经济过程进行现实分析的第一步。我们不应当质疑,而应该赞扬他总是强调事物的连续,这自始至终都是他的独特的思想特点。并且我们还应该把1913年以前的米切尔看做现代动态经济学的先驱者而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称赞了他的前提之后,我仍将怀疑他根据这些前提而得来的结论之一,即他和别人都同意叫做新古典理论的经济理论必须被抛弃。

同类推荐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销售女神徐鹤宁

    销售女神徐鹤宁

    一个持续不断刷新世界销售纪录的奇女子。如果您是一位老板,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用人留人并激励人才疯狂创造绩效的经典案例;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通过这本书,可以学到最顶的销售技巧和最绝妙的销售话术,您的业绩可能因此而上升十倍、百倍、千倍……
  •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在莫泊桑短暂的一生中,疯狂的工作和放荡不羁的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但他还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小说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他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书客观记录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莫泊桑笔耕不辍的创作过程、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泊桑作品的巨大价值。
  •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唐朝始于李渊618年建唐,止于天祐四年梁王朱温篡位,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而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鼎盛时期连中亚的沙漠地带都受其支配,中华民族步入了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的美德以及他的言行。
热门推荐
  • 落入红尘凡间的你

    落入红尘凡间的你

    一个顶级的校花,一个冷漠无情的神秘校草,在学校里相遇,偶然还是必然?自己的哥哥竟然认识他!神秘校花的身份竟然是..............
  • 踏歌官道

    踏歌官道

    沧海人生,独倚高楼无语问苍穹,壮志何酬?苍穹无语,踏歌仗剑斩风云。草根出身的张天皓,踏歌官路,先从人事局一小科员做起,在官路上踏歌仗剑,纵意人生。
  • 樱皇学院三公主

    樱皇学院三公主

    她,冰冷无情;她,邪魅腹黑;她,活泼可爱;他,同样冰冷无情;他,同样邪魅腹黑;他,同样阳光开朗。当三个同样性格的人撞在了一起,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 网游之终极主宰

    网游之终极主宰

    生活,是一场盛大而华丽的利用于被利用。为了所想,我们一点点沦陷。刘羽是个很特殊的人,因为他有病,一场可以被利用的病。因为这场病,他与自己心仪的产业巨头,言云公司失之交臂,却碰巧进了神州公司的运行测试部。不过,不久之后,刘羽发现,似乎整个运行测试部,都卷入了一场漩涡。这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阴谋的博弈。简单的游戏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惊天秘密。是怎样的一步步,让他从颓废,走到了主宰整个终极世界。网游之终极主宰,让我们一起来破解谜团……
  • 我青梅,你竹马

    我青梅,你竹马

    摊上一个阴魂不散外加桃花乱撒的青梅竹马,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身材,恩,很不错,但是性格有点暴躁,扑倒大计任重道远。于是这是一个青梅竹马的JQ故事,也是调教与反调教的恋爱斗争史~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仙荒界

    仙荒界

    凌凡身世悲苦,英年早逝,意外进入天界成为天人。岂料大劫来临,为了活命,又堕入轮回,降生在仙荒界陇山妖族。这是一个神奇诡谲的世界。人道日昌,万族并立,妖魔隐现,仙灵显世,更有修士历三灾九劫,终得长生的传奇……而凌凡崛起于微末,开始了重生之后的逆天之旅……
  • 拿什么超越自己——工作那些事儿

    拿什么超越自己——工作那些事儿

    你是否在求职中也时常承受各种压力?面试、工作难题、人际关系。那就看看书中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并成为成功的职场新鲜人。
  • 长情书

    长情书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可是不同的是,竹马有意,青梅无情。
  • 秦陵情咒

    秦陵情咒

    何蔚最近总会被同一个梦境惊醒——一个身着古装的女子,声称自己叫作夏玉房,请她帮一个忙。何蔚问她是什么忙,她并说自己来自两千年以前的秦朝,还说何蔚的姐姐跑到秦朝占了她的身份,让她无法转世投胎,所以她才来找何蔚让她到秦始皇的墓地去把墓内夏玉房的名字改成何轶,这样并不会再影响她真正的夏玉房再世为人了!
  • 爱情炼金术

    爱情炼金术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两性之间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分析,从相识、到相爱、直至走进婚姻的殿堂,及再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痛苦,都做出了深入人心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