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8700000023

第23章 明辨是非的智囊(1)

汉昭帝善辨是非

汉昭帝即位不久,燕王刘旦心中怀恨,图谋反叛。而上官桀对司马大将军霍光又很妒忌,于是就和燕王刘旦暗中勾结,趁霍光休假时,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说:“霍光在出离都城时,那些见习的御林军官们在路上用对待天子的礼仪,戒严、清道来迎送他;他还擅自调动幕府校尉,专权放纵,怀疑他有图谋不轨之心。”但昭帝迟迟不肯下令处理。

霍光听说这件事后,在他上朝时就停留在书画室中,不入金殿。昭帝问道:“大将军在哪里?”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行,不敢上殿。”昭帝召见霍光,霍光摘下自己的乌纱帽,叩头谢罪。

昭帝说:“将军把帽子戴上,朕知道这封奏书内容有假,将军是无罪的。”霍光问:“陛下是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将军调幕府校尉还不到十天,燕王离此很远怎么会知道呢?”当时昭帝年仅十四岁,尚书及左右大臣都很惊奇,而那个上书人吓得逃之夭夭了。

智囊

人,寓强于智,智在善辨是非。有是非之鉴,才能正确处事,果断行事;人,行高在洁,洁于不忘廉耻,有廉耻之鉴,才能立身不污,持行不鄙。因此,善辨是非之智和不忘廉耻之洁,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所在,是持行为业,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是与非、正与误、善与恶、曲与直、优与劣同寓其中。任何事物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其存在和发展都是纷繁复杂、交织多支、杂芜多质、曲折多变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处理任何事情,都不是简使易从,信手可举,一蹴而就的。只有善于观察、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曲直、鉴别善恶优劣、明察正误利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正确而果断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李泌杜患于微

唐德宗贞元年间,张延赏在西川,与东川节度使李叔明有仇。德宗入骆谷时,正逢雨季,道路又险又滑,大部份术士都逃走,朱泚、李叔明和儿子李升等六人,恐怕有奸人危害天子,于是互相立誓,护卫圣驾一直到梁州。

回到长安后,德宗任命六人皆为禁卫将军,宠辛有加。张延赏知道李升常常进出郜国大长公主的府第,就秘密告德宗。

德宗对李泌说:“大长公主已经老了,而李升还年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泌说:“这一定是有人想动摇太子的地位,是谁对陛下说这些的?”

德宗说:“你不要管谁说的,只要为朕留意李升的举动就行了。”

李泌说:“一定是张延赏说的。”

德宗说:“你怎么知道?”

李泌详细说明张延赏和李叔明的仇怨,又说:“李升承受圣上恩典掌管禁军,延赏本来无心中伤他,而郜国大公主乃是太子萧妃的母亲,所以想以此陷害他。”

德宗笑着说:“说得极是。”

又有人上告大长公主淫乱,而且厌烦祈祷仪式。德宗大怒,将大长公主幽禁在宫中,并狠狠责备太子,太子因此请求与萧妃离婚。德宗召见李泌告诉他这事,并且说:“舒王近来已有很大的长进,孝敬、友爱、温良、仁义。”

李泌说:“陛下仅有一个儿子,为什么要将他废掉而另立一个侄儿呢?”

德宗怒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父子关系?是谁告诉你舒王是我的侄儿呢?”

李泌回答说:“是陛下自己说的。大历年初,陛下告诉我,今日得数子,我请问是何缘故,您说:‘昭靖诸子,主上要我以儿子对待。’您对自己所生的儿子尚且怀疑,哪里还能把侄子当儿子对待呢?舒王虽孝顺,可陛下应首先自己努力治国,不要寄希望于子侄的孝顺。”

德宗说:“你竟敢违背我的意志,为何不爱惜你的家族?”

李泌说:“我正是因为爱自己的家族,所以不敢不把话说完,如果怕陛下大怒而免强屈从,陛下将来反悔,必定怨我:‘我任你为宰相,竟不力谏,把事情弄到这个地步。’一定又要来杀害我的全家。我老了,残年不足惜,如果枉杀我儿子,立我侄子为后代,我不能欢喜这样的后代来祭祀。”于是痛哭流涕。

德宗也流着眼泪说:“事已如此,要我怎么做才可以呢?”

李泌说:“这是一件大事,愿陛下审慎行事,我始终认为陛下要树立自己的圣德,应当使海外蛮夷都能对您爱戴如父。这样怎么能无端地怀疑自己的儿子呢?自古以来,父子相疑,没有不亡国覆家的。陛下还记得过去在彭原时,建宁为何被杀的吗?”

德宗说:“建宁叔实在冤枉,肃宗性急,进谗言者的诡计太骗人了。”

李泌说:“我过去,因建宁被杀的缘故辞去官爵,发誓再不到天子左右当官,不幸得很,今日又当了陛下的宰相,又亲眼看到这些事。我在彭原时,深得皇恩,竟不敢说建宁之死是个冤案。直到辞去官职时才说这件事。当时肃宗也后悔流泣。代宗先帝自建宁死后,常怀危惧。我也曾为先帝诵黄台瓜辞,以防止有人用谗言制造事端。”

德宗说:“这些我都知道。”此时德宗的神色已稍微安定些了,说:“贞观、开元时,也都曾换过太子,为什么没有灭亡?”

李泌说:“从前承乾多次监督国事,依附他的人很多,又私藏很多兵器,与宰相侯君集关系密切。谋反的事被察觉,太宗派太子的舅舅长孙无忌和数十位朝中的大臣一再勘问,谋反的事迹都很明显,然后集合百官商议。当时还有人进言,希望太宗不失慈父的本心,使太子能终其天年。太宗答应,一起废了太子和魏王泰。陛下既然知道肃宗性急,认为建宁王是冤枉的,微臣非常庆幸。希望陛下以此事为前车之鉴,暂缓三天,仔细想想事情的来龙去脉。陛下必然可以发现太子没有异心。如果真有叛逆的迹象,应召集两三名知义理的大臣,与微臣一起勘问事情的真象,陛下如果实行贞观的方法,弃舒王而立皇孙,那么百代以后,拥有天下的人,还是陛下的子孙。至于开元时,武惠妃进谗言,害了太子瑛兄弟,全国人都同感冤枉愤怒,这是后代所应警戒的,怎么可以效法呢?而且从前陛下曾命令太子在蓬莱池和微臣见面,微臣观察太子的容貌仪表,并没有凶恶之相,反而担心他过于柔顺仁慈。而且太子从贞元年间以来,曾住在少阳院,就在正殿旁边,未尝接近外人,干预外事,从何产生叛逆的谋略呢?那些进谗言的人,用尽各种欺诈的手法,虽然像太子瑛带着兵器入宫,尚且不可相信,何况只是因为妻子的母亲有罪而受到连累呢?幸好陛下告诉微臣,微臣敢以宗族的性命来保证太子不会谋反。今天如果是杨素、许敬宗、李林甫这些人承接圣旨,已经去找舒王计划立太子,告宗庙的事了。”

德宗说:“为了你这番话,我就把事情延缓到明天,再仔细想一想。”

李泌取出大臣见皇帝所持的手板,叩头跪拜而哭着说:“如此,微臣知道陛下父子慈爱孝顺如初。然而陛下回宫后,自己要留意,不要把这件事透露给左右的人,如果透露出去,那些人想在舒王面前立功,也许会有新的诡计使出来,太子就很危险了。”

德宗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隔天,德宗命人开延英殿,单独召见李泌,泪流满面,抚着李泌的背说:“没有你一番恳切的话,今天朕后悔都来不及了。太子仁慈孝顺,的确没有异心。”

李泌跪拜道贺,立刻请求辞官归乡。

李邺侯保全广平太子,及劝德宗与回纥和亲,都显露出回天的力量;只有郜国公主这件事,在初露征兆时就予以防范,宛转激切,使猜忌的君主也不得不相信,强悍的君主也不得不柔顺,真是让人采纳忠言的万世不变的好方法。

智囊

防微杜渐,指在坏人坏事或坏思想刚刚冒露头的时候,及时防止,消灭,免得其逐渐发展,到最后无法收拾。俗语道“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说一定要当心,要谨慎,千万不可忽视它以至麻痹大意。

其实,近年来“防微杜渐”也经常出现在报端抑或某个领导人的讲话之中。然而腐败仍在进行,“前腐后继”大有人在,不时就有一个“大人物”被提溜出来,大有“野火烧不尽”之势。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很难道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小瞧了“防微杜渐”,忘记了“谨不可忽”,如此,让某些人尤其是一些长字号人物的贪心财欲不断发展,加剧鼓胀,最后不但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也给国家和他人财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到头来身陷囹圄,怨天尤人,悔之晚矣。

寇准除暴

楚王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因为援救赵廷美失败,于是得精神病,性情变得很残忍,左右的人稍有过失,就用箭射杀。太宗屡次教训他都不改过。重阳节时,太宗宴请诸王,赵元佐借口生病初愈不参加,半夜发怒,把侍妾关闭于宫中,并纵火焚宫。

太宗大怒,想要废了他,另立太子。这时寇准恰巧到郓州当通判官,被太宗召见。太宗对他说:“你试着替我决断一件事。东宫的行为破坏了王法,日后必然会做出象桀纣那样的恶行,我想废了他,但东宫中也有甲兵,恐怕因此招来乱子。”

寇准说:“请陛下在某月某日命令东宫到某处举行礼节仪式,并要他的左右侍从一同前往。这时再派人搜查他的宫中,如果真有违法的罪证,等东宫回来拿给他看,那么废除太子,只须用一个太监的力量就可以了。”

太宗采纳了这个计谋,在东宫出外后,搜出许多凶残的刑具,有剜肉、挑筋、摘舌等物。元佐回来后,拿给他看,东宫认罪,于是被废。

搜查太子东宫,如果没有违法的事情,东宫太子的地位不变,如果不是这样,也不能令他心服口服,而江充李林甫不懂这个道理,又怎能与他共商这种事呢?

智囊

证据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客观依据。司法机关要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必须从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本案的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办理案件的司法人员对与本案有关的各种情况,原来并不了解,即使有所传闻,也不过一知半解。他们在承办案件以后,要全面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对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就只能依靠证据,借助那些反映了案件事实的痕迹、物品、文件记载和知情人的陈述。

虽然对于众所周知的事实,法律推定的事实以及其它依法不需要当事人举证的事实,司法人员可以不依靠证据而直接认定,但就任何一个具体案件来讲,它们都是局部的。要查明整个案件的事实真相,不仅仍然需要证据,而且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所以司法人员办案的首要工作,就是采取各种法定措施收取证据,依靠证据进行推理,以便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为依法处理案件奠定基础。

司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只要有了充分的证据作根据,所作的结论就是建立在客观依据之上,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经得起检验。如果没有证据,就根本无法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不能完成证明的任务。

隽不疑智辨假太子

汉昭帝始元五年的一天,长安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中年男子身穿黄色短衣,头上戴着黄色小帽,乘着一辆黄色小牛拉的车子来到皇宫门前,并打算进皇城,被侍卫们拦住。只见那中年男子在车上大喝:“大胆奴才,敢拦我的车驾,你们可知罪。”守门的人不禁哈哈大笑,说:“呵呵,你是何许人也,我们在皇城门口站了这么多年的岗,还从没看到你啊,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田野村夫?你再不走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了!”那男子厉声说道:“大胆奴才,我乃是先皇的儿子,卫皇后乃我亲生母亲。我是前朝太子,现在的皇帝还得管我叫哥哥!”

当年,汉武帝刘彻晚年,曾发生了遗祸无穷的蛊惑之乱。那时长安流行瘟疫,死者极多,人心不安,民间及贵族皆信巫术。武帝突然生病,方士传说宫中有巫蛊,并牵涉到卫皇后及太子刘据。武帝病重下变得昏聩,怀疑皇后、太子不忠,因此搬去甘泉别宫居住。巫蛊一事,牵连极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因巫蛊获罪处死,京师三辅连及郡国,前前后后共数万人受牵连被杀。武帝更是听信方士谗言,说是 宫中有蛊气,所以他才害了重病,下令水衡都尉江充入 宫,四处掘地求蛊。江充带人一直挖到皇后、太子宫中,卫皇后和太子刘据 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太子忍无可忍,忿怒之余杀了江充。于是长安纷称太子谋反。原来武帝严刑峻法,太子刘据仁慈,常有平反 。执法大臣深怕太子一日嗣位,对他们不利,所以在武帝面前多有诽谤。武帝在别宫养病,即皇后和太子想给皇帝请安,也是不得见。太子担心父皇遭了毒手,矫诏起兵,要诛奸臣方士。武帝听说太子谋反,开始并不相信,派人去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城,回去向武帝谎言说太子要杀他。武帝大怒,令左丞相刘屈牦与太子战于长安,因之两方都召集军队,保皇党与太子党在京城大战了五日,死者数万。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

听说是卫太子,这些守门的侍卫一时都糊涂了,他们听说当年“蛊惑之乱”时,卫太子已经自杀了,难道说,卫太子又复活了?于是,他们慌忙向昭帝禀报。昭帝下诏命公卿以下的官员都去城门口辨认此人的真伪。文武百官赶到后,看那自称卫太子的人信心十足,颇有几分当年太子的神情,于是他们都站那里低声议论,不敢说明其真假。

京城的隽不疑听说了这件事,慌忙赶来,他看了一眼那个人,当即命令随从将那人捆绑了起来。文武百官对他这一突如其来的行动感到迷惑不解,纷纷问:“真假尚未分出,是不是先别抓他啊!”隽不疑解释说:“就是真太子来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当年卫国的蒯聩逃往国外,晋国派人把他送了回来,卫公拒绝接受他。这在史书《春秋》中是受到称赞的;卫太子得罪了先帝,亡而不死,还来此招摇,理应擒获问罪。况且卫太子已死,死人又怎么能够复活?”说着就把他关进了监狱。

昭帝与辅政大臣霍光听说了这件事情后,都称赞隽不疑说:“公卿大臣,应当用那些懂得经学而深明大义的人来担任。”自此以后,隽不疑在朝廷中的声名大振。后来,在廷尉的审讯下,那个自称卫太子的人承认自己是假冒的。于是,他被宣布犯了欺骗朝廷罪,将他腰斩于闹市。

一国不能有两个君主,此时欲要统一人心,杜绝各种议论的流传,如此断决是正确的。有的说春秋史书有不足之处。然而推重经术,不断章取义,也不足以取信。公羊以卫辄拒父为尊祖,想当时的儒生,也是这种观点。

智囊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自称是太子的人,因为谁也无法证实他的真假,就必须采取某种措施,使事情真相大白。如果他是真的,因为卫太子当年是被汉武帝判为有罪的,那么现在隽不疑抓他就是明证言顺了。而如果他是假,冒充皇亲国戚,当然是要问罪的了。所以,隽不疑不问他真伪,抓了就是,反正不管真假,都是有罪。

当你不知道一件事情该如何办理的时候,最好从其它方面想想,看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不要总用一种思维去考虑问题,试着用多种思维,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该不该处死刑

同类推荐
  • 照世杯

    照世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禽经

    禽经

    《禽经》作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部文献,虽然不免略嫌简略,仍然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动物学奇书,对人们研究和玩赏鸟类都有参考作用,它所提供的早期鸟类信息,更是无可替代。
  • 恨海

    恨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娇梨

    玉娇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神医药妃

    神医药妃

    她,上官紫嫣,21世纪倾城绝世的神医,一手医术起死回骸,救人无数,却死于爱人的背叛;他,东方逸,人人敬畏、冷酷无情的战神冷王,可有人能看出他的孤独。一朝穿越,当活宝遇上冰山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同时,机缘巧合下她也牵动了他,他,他……的心。欢迎加入离身自洁,群号码:610942727
  • 天境之回

    天境之回

    十年网游路,潇洒走一回。这里没有穿越,没有高科技,没有神秘的家世,更没有千篇一律的成王之路和终究会逆转的天下废材。我只是想把这十年来在网游中经历的一些难忘的事,以小说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游戏虽然是虚拟的,但故事却是真切的,谨以此书献给曾经在游戏中有过通宵达旦、日夜坚守的你们。
  •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本书摒弃了市面上大部分博弈书那种枯燥的说理和说教,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剖析来讲述那些能够带你走出迷津的博弈论的“诡计”,告诉读者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适应并利用世界上的种种规则、怎样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格和世界观,并因此改变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使读者以理性的视角和思路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事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取得真正的成功。阅读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那些令人叹服的社会真实轨迹,还可以学到如何运用这些博弈论的“诡计”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
  • 民企江湖

    民企江湖

    本书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以编年体的形式详尽还原了十年来一批典型民企从起家、生存到发展的全过程: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柳钧和国内做外贸的好友钱宏明,一个投身实业,一个投身金融,各自开启了商业上的征程。柳钧是市场经济的信徒,坚信唯有实业才能创造价值,将制造和科研奉为信仰,一心一意搞科研开发,却迎面撞上山寨模仿、技术剽窃、恶意抢单、黑社会威胁、税务查账、环保穿小鞋……在宏观调控的大手和无数的江湖小手共同翻转下,柳钧和钱宏明身不由己,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艰难前行。翻开本书,了解民企发展史背后的江湖规矩和市场逻辑。
  • 轮回道之自学成仙

    轮回道之自学成仙

    丹阳子本是天庭的一位上仙,因与孙悟空打赌输掉家中美酒,这一日他元魂出窍想去猪八戒那里捞点损失,谁知半路上异变突起
  • 天色总微青

    天色总微青

    青春是匆忙翻过的忧伤书页,那一年天青色携着烟雨让他们踏入高中的校园,从此缘分的绳绕成团,暖人的真诚友谊,以及懵懂的爱恋逐渐展现。他撑起一把青色的像撑起一片天,然而烟雨后总会迎来阳光,也不是每一把伞都能撑到尽头,三年时光匆匆流过,唯有淡青天色如旧......
  • 返古归真

    返古归真

    四方五行八面卦,天地两极分阴阳。潜龙离海游苍穹,雨生返古己归真。
  • 地元纪

    地元纪

    九洲乱世起,阎王命格出!善恶双生现,太古焚仙出!半妖少年受困血脉十八载,一朝脱困,究竟是天意,还是有人在刻意布局;真相大白之时,他会怎样选择,是听从天命的召唤,还是逆天改命,从此笑傲天地间。
  • 木折亲雨

    木折亲雨

    我坐在她的边上,她靠着微微开着的窗。风卷着她的发香,溜进我的鼻道。很香,很香。我微微站起身,左手撑着椅子,低下头看着沉迷在手机里的她。“喂。”她懵了,盯着我。我眼明嘴快,吻了她。她的双目微微放大,顿了几秒。她低下头,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我看着她。她细声道:“这么多人,你也好意思。”“我怕啥,反正你是我的。”
  • 篡夺者游戏

    篡夺者游戏

    十九世纪是西方文明到达巅峰的关键时期。工业革命的隆隆声在全世界响彻!当车间开始制造武器、军校开始输送军官,从造船厂中推出新的战舰,似乎可以预见,新一轮的瓜分狂潮即将上演!黑非洲早已坠入水深火热!在远东——印度次大陆也成了殖民者口中的饕餮盛宴!南亚各小国随之相继沦陷。美洲新大陆——殖民战争还在继续,但无论印第安人如何抵抗,富饶的大草原都将沦为殖民者的玩物!然后就在西方君主们狼吞虎咽,疯狂扩张的时候,一群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篡夺者悄然降临,他们贪婪、大胆、无视一切法规!深藏在世界的阴暗之下,一点点的蚕食着本该属于西方君主们的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