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8700000004

第4章 大处着眼的智囊(4)

刘邦于是给义帝发丧,全军都穿白色孝服,宣告诸侯,说:“我要统率关中全部大军,编纳三河之地的壮士,沿长江和汉水南下,愿与天下众诸侯共伐杀死义帝之人。”董公此说,实际上就是判断刘邦与项羽谁是谁非的标志。

即后,随何招降英布,郦其食游说齐国,不用一兵一卒,使齐七十余城归反,他们的说法大都与此同出一辙。许庸斋认为,刘邦成就功业,关键是激发了天下所有的能人,张子房虽号称帝师,也未有这一大计。我朝的进士卢廷选,在楚地做按察史,一次突然昏死过去,好久才醒过来,回忆说,他刚才在梦中见项羽在阴界告发刘邦,便给他们评判。高祖刘邦派遣九江王黥布暗杀了义帝,却推罪于项羽,且假意为之发丧,欺骗天下后世之人。卢廷选在汉朝就是九江王黥布。此事也颇为奇巧。

智囊

“明其为贼,敌可乃服”,这是一句古训,意思是说,将对手的罪行公布于天下,这样才可以战胜他们。项羽恃勇自傲,将自己摆在了霸王的位置上。董公抓住了项羽这一为天下人所共愤的不义行为,向刘邦献计,最后,不仅使刘邦出师有名,又可与各诸侯组成统一阵线,联合抗敌,变军事上的劣势为优势。

古往今来,社会都非常重视舆论的巨大力量和导向作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新闻媒体已成为传播文化、推销商品的主要宣传阵地。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管什么形式的报道,都必须以争取民心、获得支持为前提。

蔺相如、寇恂不记私仇

赵王从渑池归来,认为蔺相如功劳最大,拜相如为上卿,官位居廉颇之上。廉颇觉得自己功勋卓著,蔺相如仅以口舌之劳,却位居他上,实在难以服气,便对人说:“我如果遇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后,就不肯与廉颇相见。每天上朝时,蔺相如都假称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颇相争。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就看见廉颇,马上叫人驱车避开廉颇。这样,蔺相如的门客们劝谏他,甚至想离开蔺相如而去。蔺相如再三极力劝说他们:“您们认为廉颇比得上秦王吗?”门客们都说:“比不上。”蔺相如又说:“以秦王的威武,我都敢在大庭之上叱责他,并侮辱他的大臣。我虽愚笨,难道还畏惧廉颇将军吗?我所挂念的是,强秦之所以不敢对我赵国用兵,是因为有我二人俱在。如果我二人相斗,势必不会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个人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非常惭愧,便赤裸着上身,背负着荆条,由宾客陪着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以后,他们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东汉时,大将军贾复的部将在颖川杀人,颖川太守寇恂便将此人逮捕归案,并把他处死。贾复认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耻辱,后来,贾复的兵路过颖川时,对手下人说:“我要是见到寇恂,必要亲手杀了他。”寇恂得知贾复的预谋后,便有意不与他碰面。寇恂的外甥谷崇此时请求带剑在身边保护寇恂,以防万一。寇恂说:“不必这样。当年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他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那样做的。”于是命令所属各县要盛情接待,一人可吃两份伙食。寇恂堂堂正正地在途中迎接贾复部队,但接着又假称自己有病在身而返回。贾复想带兵追赶寇恂,可将士们都喝醉了,只好让过寇恂,大军就这样离开了颖川。寇恂派人把真实情况禀告给了光武帝,光武帝把寇恂召进宫中,让他与贾复和好结为朋友,再到颖川去。

汾阳王郭子仪在堂上与李光弼在对拜,想法和蔺相如的一样。寇准以蒸羊迎接丁谓,用意和寇恂一样。安思顺统率朔方郡时,郭子仪与李光弼都是牙门都将,但是两人互不相让,即使在一起吃饭,也常常怒目而视,连一声招呼也不打。等到郭子仪接替了安思顺担任统帅之后,李光弼打算离开朔方郡,但犹豫不决。过了十天后,玄宗皇帝下诏书命令郭子仪领兵杀进赵魏之地,李光弼闻讯后,进堂拜见郭子仪,说:“我个人死不足惜,只求您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快步过来,抱着李光弼,流着泪,说:“现在国家正处于动乱,皇上被迫迁都,在外避难,除了您还能有谁能东征呢?难道是报私怨的时候吗?”于是两人紧握着双手,连连相拜,当即共同商讨破敌之策。

北宋大臣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途经雷州。早先丁谓曾将寇准贬为雷州司户。此时,寇准派人送来一只蒸羊给丁谓,以示地主之谊。丁谓很感动,想见见寇准,寇准回绝了他。寇准听说家僮们都想找丁谓报仇,寇准立即关上门户,不让他们出门,直等到丁谓走远后,才放人进出。

智囊

能否作到不计恩仇、纳贤荐才、驭将以德,是衡量和反映领导者能否具备谋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与自己斤斤计较的人,要有宽广的胸襟,用真心和实际行动来包容他、感化他。不能说优秀人才就不能有过失,相反,要像对待一个普通员工那样平静地对待他们的过错。

吕夷简办事得体

宋仁宗久病不能上朝理政。有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坐在便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二大臣紧急进宫。

吕夷简被召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大臣催他快点走,而昌夷简却象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们就说:“我病了这么久,非常想见见你们,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吕夷简从容禀奏皇上:“陛下身体不适,朝廷内外都很忧虑。一旦突然召见大臣,我们如果慌忙奔跑进宫,恐怕会被人们误认为出了什么不幸的大事,引起不安。”宋仁宗听后,认为吕夷简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李太后死后,仁宗的丧服还没脱掉,吕夷简就马上劝谏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范仲淹不同意吕夷简的见解,马上去晋见皇上说:“吕夷简又教陛下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过了几天,吕夷简对韩琦说:“这件事外人不知,圣上年事已高,郭后和尚美人都双双失宠被废,后宫以姿色进御的,数不胜数,如果不立即册立新皇后,就无法平息后宫进御之风。”吕夷简每做一件事都寓有深意。

智囊

吕夷简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每做一件事都寓有深意。

得体是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不是太难,知道不要去做,不能做好,难。不自量力的时候,总是太多,换个角度,也不一定是错。但如果错了,大半是在不自知。所以,从来就是失意易,得意难。

一个人,要说话好,合理,得体,得当,到位。是不太容易。回顾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一半都挂在他的脸上,枯涩,骄横,自矜,狡诈,一举一动当中,藏无可藏,也无可躲。所谓阅历生活,不过是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些,不至于太过自惭形愧。而其中得到什么,失去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这话切中要害,但这样做的人,大半可能已经在惭愧和自卑当中。生活是无数场搏弈,每一个棋子都想在棋盘里面存活,以证明自己的重要,哪怕结局只是仅能站稳脚跟。可惜多数只能暗淡离开,被吃,拿掉,死去。最后的大局大多和你无关。可是哪一粒棋子无足轻重,哪一个可以甘于冷落?都争一口气,在期盼,张望,都不甘心。

说好自己能说好的话,做自己能做的事,努力,沉静,不骄妄,不自卑。争取,也懂得应该不要太在意,就好。不执着,可以得自在。

李渊论功行赏

高宗李渊攻克霍邑后,要论功行赏,军吏中有人认为那些以奴仆身份应征为伍的,不能和良家子弟享受相同的待遇。李渊说:“箭矢弹丸之中,没有贵贱之分,论功行赏之时,为什么又搞等级差别呢?应当一视同仁才行。”于是,他在西河会见霍邑的官吏和老百姓,犒劳赏赐他们,从中选拔壮丁,让他们从军。关中军官士兵想回家,都授予五品散官,让他们返回故乡。对他的这些作法,有人进言劝谏,说他把官授得太滥了。李渊便向他们解释说:“隋炀帝舍不得给官行赏,以致失去人心,我们为什么要仿效他呢?况且用官职收买人心,不是比用兵力去征服他们强吗?”

智囊

这就是效仿了高祖刘邦封四千户士兵,以犒劳赵国子弟的作法。论功行赏而不是论人行赏,李渊的做法体现了诚信与公平。在1000多年前李渊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特别难能可贵。

诚信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诚信,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古人那里,“诚”与“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可以互相训释的名词概念。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以“诚”释“信”,又以“信”释“诚”,所谓“信,诚也”、“诚,信也”,都是“真实无妄”之意。诚是指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诚实、诚恳、真挚、真情实意、童叟无欺等含义。信是指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信守承诺、笃守约定等含义。

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精神就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在“诚信”这把精神标尺面前,一切虚情假意、欺瞒诈骗的言行都会无所遁其形,遭到彻底的揭露、批判和唾弃,同时“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李愬恭迎裴度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节度使李愬率领军队讨伐淮西,雪夜入蔡州,活捉了叛军首领吴元济,将他押往京城长安。出发前,他屯兵在踢球的鞠场,等待宰相、淮西宣慰处置使裴度的到来。裴度进城时,李愬披挂弓箭出来迎接,行礼跪拜。裴度不敢接受他这样的大礼,连忙朝旁边退避开,说道:“蔡州人数十年来顽固不化,不懂上下尊卑之礼,希望裴公能以你我之间的礼节向他们示范,使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裴度这才接受了李愬的拜见。

智囊

司马迁认为:“礼是人际关系亲近疏远分辨区别的最高标准,是促使国家富强的根本办法,是皇帝威行天下、四海归心的唯一途径,也是功业声誉集大成的重要因素。天子诸侯如果能够尊礼行治,就能因此而一统天下,使万国臣服;如果不能遵守礼治,必然会因此而毁灭社稷。”

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大可不必再恪守古代社会的繁文缛节,但是,要维护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也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礼仪规范。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有互助互爱的善意。礼节更多的是一种形式。

冯谖买“义”

战国时期,齐、楚、魏、赵四国都有一位仁德贤明的公子,他们广招门客,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其中尤以齐国的孟尝君以礼贤下士着称,据说,他手下门客不下三千人。冯谖也孟尝君的门客之一。

公元前301年,孟尝君出任宰相,他的封地之一薛邑连年受灾,派去收租的人往往收不回田租。传舍长见冯谖能言善辩,就建议孟尝君派他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主公,收完债后,可希望我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不在意地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地,见百姓们的确穷苦,根本就无法还债。于是冯谖把百姓们集中在一起,将债券一一核对完毕后,就假借孟尝君的名义,说是要把这些债券赐还给这些百姓,并当场把所有的债券烧掉了。百姓都称颂孟尝君贤德,无不欢呼雀跃。

冯谖就这样两手空空回来复命。孟尝君问道:“债都收上来了吗?”冯谖回答:“全部收完了。”孟尝君又问:“那你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呢?”冯谖说:“我私下盘算,您府上珍宝无数,宝马成群,美女歌姬更是数不胜数。您现在所缺少的,只是义而已。所以臣下不才,为主公您买回了义。”孟尝君一听大觉新鲜:“这义如何买得?”冯谖继续说:“现在您的封地不多,薛地虽偏远却是您最大的一块封邑。但是,您却不爱护那里的百姓,反而除了田租外还要收取债利盘剥他们。所以这次,我以您的名义把债款都赐还给那里的百姓了,债券已经被我当场全部烧毁。这就是臣下为您买回的义啊!”孟尝君听完十分不高兴。

后来只过了一年,齐王因为听信谗言,中了秦王的离间之计,很害怕孟尝君的声望超过自己,于是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邑薛地去。孟尝君一路走来心情都十分悒郁,没想到距薛地还有百里之遥,薛地的百姓们就已经扶老携幼争先恐后的在道旁迎接。孟尝君见后大为感动,他对仍然随侍在身边的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我终于看到了啊!”不久之后,孟尝君就以薛地为根基,加上冯谖为他奔走周旋,很快又再次获得齐王的信任,重返朝廷。此后,孟尝君除了礼贤下士之外,还很重视对百姓宽厚仁德。这样,齐公子孟尝君的贤名更是传走于诸侯之中了。

【智囊】

民为国本,治国之道在于得民,而得民有三种方法:以德,以财,以力。以德兼民最为高明。统治者通过施恩于民,以德行感化百姓,使百姓衷心拥护。

冯谖买“义”之举,正是通过放弃眼前小利,为百姓解困,而换来了长远的利益,即百姓对孟尝君的拥戴,为孟尝君积累了人望,深得儒家谋略思想的精髓。

孙觉为民造福

宋神宗时,孙觉出任福州知府,当地老百姓中有不少人因在市场交易中拖欠官债而被关进监狱。当时正好有许多富贾商人要出500万贯钱来修葺佛殿,并请示孙觉。孙觉缓缓地说:“你们施舍钱财,为的是什么呢?”富人们说:“希望得到福啊!”孙觉说:“佛殿并未有大的损坏,菩萨也是好好的,也没有哪个和尚坐在露天的。如果你们用所出之钱替牢中囚犯尝还国家的欠债,使数百名囚犯免受枷锁之苦,那样所得的福不是更大更多吗?”富人们不得已,只得答应下来,当天就把500万贯钱交给了官府。于是,关在监狱里的人全部放出来了。

智囊

古训说:“法不徇情。”但是,人们千万不能错认为法即无情。当然,法中情,不能理夺,只宜智取。像孙觉那样,第一,不违犯法律,事事得理;第二,不违背情理,处处见义。如果孙觉没有这样的大智慧,以“苛政太猛,民不胜堪”而冲冠一怒,青史上可以留下英名,但是老百姓的痛还不是依然如原样?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只知道钻法律的漏洞,而真正聪明的人才懂得“用足政策”的奥秘。所以,我们称赞孙觉的大智慧,决不是提倡“以情代法”,而只是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苦干加巧干,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法理情相结合。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史记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史记

    本书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医学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淮南子

    淮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毒后归来

    重生之毒后归来

    他曾经许诺,我若是成了帝王,便会将这江山捧到你的面前。登基之后她等来的不是三千宠爱,而是一纸废后诏书。七年相随患难与共出谋划策她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就是为了铺就他成皇之路。朝堂之上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一罗列她的“罪状”龙椅旁的贵妃美目含笑高傲又嘲讽地望她姐姐你也有今天?柳氏出生卑微将门庶女不配为后这是其一。柳氏心狠手辣,诛杀忠良扰乱朝纲这是其二。柳氏高居后位,却勾结朝臣淫乱后宫这是其三。三条罪状颠倒黑白,字字诛心将她逼到了绝路。废黜后位赶出皇宫,她被天下人唾骂。荒野之间她活了十年,苟延残喘。而等来的却是亲妹妹母凭子贵将要封后的噩耗。冷皇毒后,血洗朝堂,搅动天下风云。我既得重生,你们就该下地狱!
  • 特工神尊

    特工神尊

    唯美浪漫的海上婚礼,却是温柔的陷阱。她,史上最年轻的神帝巅峰。认贼作母十八年,口蜜腹剑十三年!她,叶羽舒究竟是个多么傻的傻瓜?一道闪电凌空而下,带着坚韧的灵魂降生异世。再度睁开眼睛,懦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唯我独尊的王者气息!
  • 我的傻瓜相公:比翼双飞

    我的傻瓜相公:比翼双飞

    她爹大寿那天,意外得知自己将要嫁出去,还是嫁给一个傻子!好吧,嫁就嫁吧!反正嫁给谁不都一样嘛……不过,没想到嫁过去之后,却每天都要为自己的脑袋担惊受怕……咦?她这个相公,好像有点儿奇怪呢?什么!?原来他不是一个傻瓜啊?那难道是在暗处弄着什么事情不成?结果,啥都不是啊!他没什么暗地的势力,也没有那腹黑的心思,有的,就只有那单纯与善良!而那单纯,恰巧就让他这个小傻瓜装傻装的很成功……
  • 仙雄

    仙雄

    人中豪杰为枭雄,仙中霸者为仙雄。历经万难,沧海桑田,至此时,谁与争锋!
  • 玄黄赤血

    玄黄赤血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然而,玄黄之血却并不是神龙之血,神龙弥留之际留下一道赤血血脉,与玄黄二血共为上古时期隐秘的三大血脉,三大血脉流传至今,早已经隐匿于世人之中,稀释的不再纯正,如今,经过磨练而身负赤血的张震横空出世,终将笑傲世间,再战玄黄!!
  • 梦诞

    梦诞

    梦启关于梦,梦有很多种,梦是荒诞的,是真实又虚假的,日有所思的梦,清醒梦,梦魇,白日梦以及预知梦等,梦境多是破碎的光怪陆离的,有时候能做到非现实的事,能给予人灵感,也能回溯往事。梦的碎片难以拾回拼凑,难以准确的复述,用生硬的语言,呆板的单词叙述未免无趣,所以拼接部分就交给大脑了。朋友的梦,自己的梦,家人的梦,多半是戛然而止令人万般不是滋味。那么这看似短篇的故事,其实也只是对于未能明了结局的怨念吧。别人所告诉我的加上自我改编,于是原梦的模样也只能依稀分辨了。梦的诞生本身就是件趣事,而我不太喜欢将这样梦幻的事加上太过理智的阐释,就当是梦里的自己是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我罢。2015.8.27
  • 修炼之道

    修炼之道

    本书讲的是一名从凡界飞升到灵界之后的一名修炼者的故事。。。这是一个等级制的世界,法术一至九级,二级攻击火属性法术,流火术;灵丹一至九级,五级灵丹回元丹;灵果一至九级,六级灵果,神魂果。。。修魔者,修妖者,修仙者,修佛者,修鬼者,金丹,灵石,灵器,妖兽,法术。。。望书友们也能多多支持,新书前期真的很是需要你们手中的推荐票与收藏(加入书架)。。。本书特点:不同以往的修炼写法,内容越是到后面将越是精彩。修炼世界的各种奇妙会一一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让大家知道修炼到底该怎么去修炼成道。。。如要给定论,请看完十万字以后再决定本书好不好。。。本书讨论群:97182111,书友请加。。。
  • 重生之锦绣娇妻

    重生之锦绣娇妻

    叶锦月蒙了,这是哪里?!自己在皇后的宫殿睡了一觉怎么醒来一切都变了?!这圆圆的发亮的东西怎么比夜明珠还大还亮!噫?那方框框里怎么有人!什么武器怎么强大!…面前这一脸不怀好意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动不动就说要生一窝小猴子!
  • 再生足球梦

    再生足球梦

    足球是我永远的梦想本已暗淡无光的人生上帝给了我契机梦想开始飞舞本故事纯属虚构,人名、和学校名只是借鉴,各位看过就过去了
  • 直到世界崩坏的尽头

    直到世界崩坏的尽头

    暂停更新中万分抱歉望各位谅解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