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8700000045

第45章 果敢识断的智囊(4)

吕端为相,的确没有辜负宋太宗的期望。他不虑风波之言,对名位谦让,不计较小事,但他大事确是不糊涂。在朝奏廷议中,吕端往往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赞许。宋太宗得了重病。当时,宋真宗为皇太子,吕端每日都伴随太子到宋太宗病榻前问安。等到宋太宗病危的时候,宫廷内侍王继恩忌恨太子英明,怕太子继位后于自己不利,就暗地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密谋立楚王元佐为帝。宋太宗死后,李皇后命王继恩传召吕端。吕端知道事情有变,就把王继恩扣锁在阁内,命人看守,自己进宫去见李皇后。不惮当面回驳皇后,坚持奉真宗即位。皇后说:“皇帝已经去世了,立太子应当立长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去年的今天。现在天子刚刚离去,难道可以马上就违抗天子的命令,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提出别的不同说法吗?”于是就拥戴太子继承王位。

宋真宗即位后,垂帘召见群臣。吕端站在殿下看不清垂帘后面的皇帝究意是谁,不肯下拜。为了确认垂帘后的入究竟是谁,他不但请求把帘子卷起来,还登上殿去,亲眼察看清楚新皇帝确实是真宗,这才走下殿来,带领群臣朝拜、呼万岁。因而受到真宗敬重。

事后,吕端把那伙阴谋废立的人都赶出朝廷去。将李继勋派往陈州;贬李昌龄为忠州司马;将王继恩降为右监门卫将军,发往均州安置;把胡旦除名流放到浔州,抄没他的家产。

如果不是吕端在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明辨事非,行动果决,势必造成边境战乱和皇子争帝的宫变。吕端所为,不失为“大事为糊涂”之举。正是吕端在荣辱乔迁、利害得失所谓小事上的“糊涂”,才能在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上“明白”。

智囊

矛盾具有多样性,在矛盾的变换中要用足够的指挥来权衡利弊和后果。吕端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处理矛盾的范本。

聪明和糊涂时人际关系的范畴里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裨益。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于一些琐碎之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聪明时天赋的智慧,糊涂有时也是聪明的一种表现,人贵在及聪明与糊涂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时且糊涂,随机应变,不妨试一试。

辛企李智惩宦官

参政辛企李曾作福州太守。有一个主管应天府启运宫的宦官武师说,平时郡里对待他就同对待监察地方官员的监司一样尊重。辛企李刚刚任职,州里的官员们来府拜见,辛企李对掌管接待客人的说:“武师说这个人不过是个宦官罢了,用对待通判的礼节来对待他,这已经是超过札仪规定了。”就让武师说跟通判一齐入见。第二天,郡里的官员朝拜启运宫内的帝王遗像,辛企李脚有病,必须由别人架扶着才能下拜。入宫以后,到了庭中,武师说忽然阿斥随行的士兵退下,说:“这是供帝王遗像的神御殿!禁止随行的士兵入内。”辛企李不为他的言词所动,回来对搀扶他的士兵说,“只管扶,我会亲自向皇上禀奏全部情况的。”他按应有的礼节,温文从容地行完了礼。

退下殿后,就弹劾自己,并表示等待皇上定罪。朝廷为了这件事降了宦

官武师说的官职,让他到泉州去当一名小军官。

智囊

激情是精神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存在于掩饰之中。亮出自己牌的人可能会输掉。不要让别人的关注战胜你的谨慎和小心。当你的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你的思想时,你要像乌贼喷墨一样掩饰它,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的意图,不要让别人预见到它,也不要别人阻碍或夸耀你的意愿。

世间的事物,其表象与真相往往不同。很少有人透过表象看真相,多半只满足于浮光掠影的表象。要做正人君子,而脸上又凶相毕露,岂能奏效!

限定皇室分封范围

王安石裁减了皇族成员中接受皇恩的人数,皇族子弟相继前来陈说情况说:“我们都是皇帝宗庙里的子孙,你怎么能不看祖宗的面子呢?”王安石厉声说:“祖宗要是隔的代太远了,神主也是要迁出宗庙,移到祭祀远祖的祧庙里去的,何况你们呢?”

王荆公的议论多有片面性,只有这一句话可以作为万代宗室分封的依据。

智囊

勇敢的骨子里隐含着智慧,智慧的灵魂当以勇敢作为支撑。没有经过大脑分析的勇敢,当然只能称其为愚夫行径,没有勇气付诸实践的智慧,也只能算是一堆虚幻的泡沫。而深思熟虑之后选择舍生取义,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大智慧。

令人失望的是,这种“大智慧”正渐渐被这个物质时代所淡忘。勇敢者的壮举成为“愚蠢”和“傻瓜”的代名词,已经被识时务的人群弃如敝屐。在身处的这个时代,一些人崇尚的是比尔盖茨打造的每秒数十美元的IT神话、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夜暴富的秘籍以及诸如“厚黑学”之类的为官之道、经商之术等等。这种智慧的核心便是维护自我、保全自我或美其名曰成就自我。在这个生活样式日趋多元化的世界,部分人思想观念的天空只是飘着自我的旗帜,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读到一篇短文,讲的是蚂蚁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如何逃生吗?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平淡的文字读来让人惊心动魄。在汹涌的山火中,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我的心灵为这最外一层的蚂蚁而震颤: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敢!又是一种何等的智慧!

推崇勇敢,并非不叫人珍爱生命。但珍爱个体,是要以整体的和谐健康为保证的。不积涓涓细流,何成江河海洋?如果任由生命流向自私的角落,世界终将干涸成一片愚蠢的沙漠。任何社会和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付出代价。你逃避了这种代价,别人就要替你付,人人都逃避这种责任,那就要由这个逃避的社会和民族整体来付,变本加厉地付。

通达公正的祝知府

南昌祝知府以清廉和有能力闻名。宁王府有一只鹤被老百姓的狗咬死了,府里的士兵打官司时说,“鹤带有金牌,是皇帝御赐的。”祝公判决说:“鹤带金牌,狗不识字。禽兽互相伤害,哪能牵扯上人事?”竟把那狗的主人放了。

又有两家的牛相斗,一头牛死了,两家打官司。祝知府判定说:“两牛相争,一死一生。死了的牛两家煮熟了共同享用,活着的牛两家共同用来耕田。”

智囊

廉洁公正的祝知府,不需要多加笔墨,简简单单两件小事就可见其高风亮节。祝知府的判词写得合情合理,又富有幽默感,读起来真是脍炙人口。

和平的前提是仁义,而不是利害关系。如果用利害关系去换得一时的和平,早晚也会失去和平,不仅失去和平,而且还会失去国家,失去天下。因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实际上隐藏着很多不利于和平的因素,这就是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峙,一旦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矛盾双方懂得妥协和退让,则会保持长久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因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相互对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仁爱正义。哪里还有解不开的结,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勇敢的姜绾

御史姜绾被贬官到桂阳府任判宫。后来得到提升,转任庆远知府。庆远府周围有强盗,前几任太守大多靠让强盗在境外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来确保自己境内无事。姜绾到任后完全改变了各种政务,当地的仡佬族人民的民风有了改观。当时,庆远府府外都是强盗的老窝,姜绾打算先消灭他们的大头目,于是他选拔了一批壮士,教给他们攻战之术,没有多久,这些人形成了清剿盗匪的精锐部队,于是强盗就渐渐被平定了。

在这以前,商贩们乘船从柳江到庆远,柳州、庆远两府充当哨兵的官兵,表面上保护客商,暗底里借此谋取私利。有一天姜绾从省里逆江而上,要回到庆远去,哨兵门借报告敌情匆匆前来谒见,喧暄嚷嚷地说强盗已埋伏在江边树林里,劝姜绾还是从陆路上走更保险。姜绾说:“我是管辖这个地区的知府,要是我在这条江上走也要躲避强盗的话,那么这条江什么时候能通行呢?”在他经过这条江时,百姓和军队左右簇拥着进行护卫,他打开伞盖,树起旗帜,把自己的船和商船连结起来,从从容容地在江上航行,强盗竟不敢出来。从这次以后,在江上航行的人都可以不必借助于哨兵的保护了。

下决心在江上走,为百姓在水路上当先驱开道,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也必须有他平日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作后盾,使他的威名足以压倒敌人,所以才能在江上平安通行而不遇到什么阻拦。要不是这样的话,他的尝试必定没有好结果。

智囊

姜绾有勇有谋,凭借他平日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作后盾,使他的威名足以压倒敌人,所以才能在江上平安通行而不遇到什么阻拦。由此可见,任何勇敢行为的背后,既有智慧的思想做铺垫,更有刻苦的训练做支撑,精神和思想的双重保障,才能有利于顺利地克敌制胜。

公元前230年,易水河畔,荆轲应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饯行完毕,荆轲提着樊于期将军的人头,踏上刺杀秦王的不归之途。

公元前280年,蔺相如手捧和氏壁,在秦国王宫义正辞严,痛斥秦王恃强凌弱,背信弃义,誓与玉壁共存亡,最终以非凡胆识完璧归赵。

三国时期,司马懿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诸葛亮净手焚香,于空城之上悠然抚琴,上演了“空城计”。

勇敢让生命高大,智慧令生命深厚。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勇敢和智慧,算处上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种品质了。但细细探究这些古人的品质,突然发现其中沿袭了很多的曲解。

常常,我们在品评一个人的时候,将勇与谋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品质对号入座有勇无谋,有谋无勇,或智勇双全。殊不知,勇与谋并非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勇气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荆轲慨然应命,担起刺杀秦王解救国难的重任,除了张扬勇敢的血性,又何尝没有彰显一种超人的智慧?如果勇敢不是智慧,那为什么又将勇敢作为解围救困的最好方式?再说,蔺相如智斗秦王,诸葛亮坐演空城,其前提正是勇敢。没有直面杀身之祸的凛然之气,又如何能在刀枪如林的虎狼之穴里巧妙周旋?没有正视灾难的无畏和勇敢,又如何能生发以不变应万变的过人胆识?

同类推荐
  •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四库全书——难经

    四库全书——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武极丹香

    武极丹香

    貔貅崖,焚火葬,骨屑灰飞……一执念,再世生,借由此躯三生命——前世,今生,此间少年。我不再是那个药圣白子期了,而是这不幸离世的少年,这身躯不幸离世的新主人——另一个“殷杉”。一个拥有巨量医药知识的少年;一个在理论上到达了药圣水准的少年;一个潜力骇人的少年;一个背负前世仇怨的少年……我是要悬壶济世,成就大医。不过,怎么能不报仇呢!救该救的人,灭该灭的人!这乱世,要的是持剑匡天下的君王!看我这一世,乱世为王,普度众生!
  • 本源法则

    本源法则

    没办法选择世界,但我可以选择未来!!!悟本源之法,修斗战之道,凭手中之剑,登荒域之巅,即使历千万劫难,我亦一往无前!(普通的书名,不一样的精彩,敬请关注)
  • 扶风雨

    扶风雨

    也许他只是为了折磨曾经的仇人而当时留下她的命,也许她是为了杀掉自己的目标才会和他相识,也许他们只是为了不被别人所杀才聚在一起……然而,当他们开始践踏别人的生命,也许只有死才能让他们的生命恢复平静,也许只有绵延的仇恨结束之后一切才会停止……
  • 晨曦之光明

    晨曦之光明

    简介:喜欢看轮女神,干掉帅得掉渣的钻石王老五坏老板的,请点击请收藏请指教。晨曦,代表着光明、希望、快乐,又有多少人有多少黑暗、绝望、痛苦?看一个秀丽八零后出生的女孩到嫁作人妇的故事。在这个年代普通又不普通心理人生路程,怎样普通?怎样不普通?经历着真实、惨忍、无奈又带着小快乐,怎样由漫漫无际黑夜寒冬走向明媚春天的晨曦。她经历怎样的友情、亲情、爱情、同事情、痛并乐的一条路????等待夏天的到来...缤纷的色彩生活充满了...属于我们的回忆...
  • 幻灭的泡沫

    幻灭的泡沫

    相识、相恋、相爱,他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本以为会白头到老永相依,却不想命运的噩耗降临。一切的希望,都像这泡沫一般幻灭了……她又该何去何从?
  • 邪魅天下之邪王妖妃

    邪魅天下之邪王妖妃

    娘亲早逝,爹爹不疼,庶姐和姨娘勾结陷害,最爱的相公竟然亲手杀了她的孩子?逼得她喝下毒药之后,他竟是大办婚礼娶了她的庶姐?可笑她到了最后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他们联手设计的阴谋,热闹非凡的婚礼上她冷笑着点燃了四周挂满的火红绸缎,就算是死她也要拖着他们下地狱!意外重生,她惩庶姐,治姨娘,斗渣男,,,,,这一世,她不会再轻信任何人!
  • 修仙之重生复仇

    修仙之重生复仇

    修炼天赋极佳的杨逸,在冲击结丹之时却因为一场意外肉身被毁,修为也降至低谷。之后他的元神偶然的重生到了一名被众人鄙视的修真界废柴的身上,此时的杨逸一方面要想办法尽快恢复自己的修为,另一方面,他还要考虑如何为这个修真界的废柴“正名”
  • 轮回劫仙

    轮回劫仙

    我不会流泪,我不会伤悲,我甚至感觉不到伤悲!我的道就是无泪!破金丹,辗元婴,浴火涅槃,吾让千万劫难都烟消云散,强渡轮回!谁主沉浮!我的道就是世间至强之道……
  • 奇竹之缘

    奇竹之缘

    她是青竹仙子,竹西,自盘古开天地就一直存在,看遍天下情与恨,却还是栽在情之一字上,他是天狼星君,在她还是种子时,便是他来照顾,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她天真,他利用他伤她两世,却犹不自知;他以为爱的是别人,可到头来爱的还是她.....她被他伤的遍体凌伤,可笑的是她爱的还是他,一世,为他弃去仙骨,弃去本源,可却迎来了一杯毒酒,最后跳下南天门转世二世,为他大闹地府,众叛亲离,可却迎来了一枚消魂箭,失去了唯一的朋友...自此,她曾天真的脸再无笑容,她想忘了他,可是连忘川水都遗忘不了的情与恨,又怎是说忘就忘得了的?
  • 余不语

    余不语

    一个考古专业的毕业大学生,一步步走向怪力乱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