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跳槽的人,往往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一旦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很容易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于是,他们视跳槽为最好的解脱办法。但是,新公司、新工作还是有许多让他们感觉不满的地方,最让他们感觉失望的是,老板和上司并没有把他们当成重要的人才来对待。当在新公司遇到挫折后,跳槽的念头便又重新浮现出来。
人常说,凡事总得有个度。跳槽也是一样,有人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一辈子死守在一个单位,不符合“人挪活,树挪死”的训条,久而久之会养成惰性,不利于自己接受外界新鲜事物,不利于挖掘自身潜力,不是好事。”
但是如果一个人频频跳槽,哪儿也待不住,那么他的下场将是越跳越不值钱,越跳越糟。
有一位大学生,名校毕业,先是分到一所中学教英语,勉强干了两年,觉得教师工作又辛苦又不来钱,看着原来的同学在外面见的世面多,交际广,挣钱多,因此就不想在学校干了。学校还挺重视他的,不让他走,他整整折腾了一年多,总算从学校辞职出来到一家合资公司干文秘。开始时热情挺高,干得不错,多次受老板的表扬,但没有一年就觉得干秘书工作挣钱不多管事不少,没有奔头。背着公司,骑马找马又到人才市场登了记。
又过了半年多,一家保险公司聘了这个大学生。他觉得每天出动跑业务很适合自己的个性,而且干得好一个月可挣五六千块。所以他当机立断,辞掉秘书去当保险推销员。谁曾想保险也不好干,培训一段时间上了岗,头三天就碰了好几个钉子,还吃了不少闭门羹。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一张单子都没签到,一气之下他又另谋新就了。
总算他的运气不错,一家外企公司看中他外语好,能言善辩,性格外向,聘请他做公司代表,推销产品。在这家外企公司,他干的时间最长,一年零3个月。
后来他结识了一个小老板,想聘请他去做公司副总经理,他从自己的前程考虑,抓住这个机会又跳了槽,本来想过一把当官的瘾,尝尝指挥别人是什么味道,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想搞好一个小公司没点真本领还真不行,干了一段时间不见起色,自己便丧失了信心,打了退堂鼓,又到人才市场转悠。
当他选中一家公司并慎重地填写了“求职登记表”后,招聘单位人事主管看着登记表上“丰富”的经历,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他没有被聘请。他现在后悔,从学校出来没有脚踏实地地工作,失掉了好多好机会。
改革开放打破了人才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冲击了一次分配定终身,给人才以择业自主权,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如上述的这个大学生,频频跳槽,以至于跳得哪个单位都不敢要了,年龄一大,只有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去喝。
频繁跳槽,越跳越糟。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人的一生中,掐头去尾,实际工作的时间只有三四十年。在这段时期内,谁都希望干成几件事。但是如果我们在年富力强的时候频频跳槽,在哪里也扎不下根,那成就从何谈起呢?过去提倡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果我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对那些频繁跳槽者真算得上是金玉良言了。其二,频繁跳槽会使人滋长投机取巧,华而不实的心理。其三,频繁跳槽会引起聘用单位的反感,认为我们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在哪里也干不长久。
事实上,很多老员工都知道,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跳槽都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是万不得已之时才会做出的举动。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这个不应该轻易使用的方法,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了。
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跳槽不是好办法。很多问题需要沟通,需要协商解决,关键是我们必须主动。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给上司和老板,以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如果我们工作兢兢业业,甚至重付出、轻回报,那么不用我们说,老板也会给我们提高待遇,给我们相应回报,因为老板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不能说不跳槽有多好,也不能说跳槽有多不好,只是我们心里要有个标准,那就是我们找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如果适合就不要轻率放弃。掌握好这一条,跳与不跳我们的心里就有了底。
据资料统计,在人才市场机制完善的发达国家,专业技术人员一生跳槽的平均数为4次多一点儿,有些行业的人很少流动。在一些发达国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那是人人都求之不得的。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应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既然选择了一家公司,我们就应该为做好工作而努力,而不能总计较自己的付出是否与收入对等。要知道,那些被认为最差劲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于我们成长的东西,而大家公认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企业。
■别给自己使绊子
职场如战场,职位之争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残酷的淘汰赛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在潮起潮落、更迭不息的职场上,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淘汰。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稳操胜券,获得上司赏识的目光,首先得避免给自己使绊子,让自己自陷职场危机。
1.工作时间闲聊
在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地闲聊。闲聊,会影响其他同事办公,即使同事碍于情面口头上不说你,也会在心里对你表示不满,甚至讨厌你。再有,海阔天空地闲谈,容易给同事造成一种你非常清闲的感觉。久而久之,你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工作态度有问题。如果有一天,老板想升迁你,也会因同事们的“集体谏言”而打退堂鼓。试想,哪个老板会让一个整天闲扯的人来尸位素餐?如此一来,好机会自然不会轮到你。
2.趁老板不在偷懒
老板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所以不要趁老板不在而偷懒。否则,你那打了折扣的绩效迟早会将你的所作所为暴露无遗。一个有竞争力的员工的表现常常是:无论老板在不在,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即使单独一个人行事,他做事的态度也慎重得像整个世界都在监视他似的。因为他知道,工作不能仅仅是做出样子来给老板看,老板要的是实际业绩和工作效果。
事实上,无论是趁老板不在而偷懒还是谨慎无奈地继续工作,都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尽管后者仍然“努力”,但那也只是防止有人打小报告而已。被动地工作,习惯于像奴隶一样在主人的督促下劳动,缺乏工作热诚,那么可以确定,这样的员工是不会有什么突出成就的。记住,老板不在决不能成为你偷懒或放松自己的理由,恰恰相反,你应该将之视为一个机会,一次考验,同时,锻炼一下自我鞭策的能力。
不要只是一味地等候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觉得自己不用负责任,因此出了错也不用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并永不将你列为升迁之列。
工作发自内心,积极主动是员工增强竞争力的必备素质。自动自发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只有当自律与责任成为习惯时,成功才会接踵而至。
3.两边传话,抬高自己
某公司一位很被器重的小伙子陈某,整天游走在主管孙伟和老总之间,面对其中任何一个人时,他都说对方的不好,还成为一个“传声筒”,把双方的牢骚话传来传去。但双方并不知晓个中奥秘,都以为他忠诚无比。结果是两位领导的隔阂越来越深,互有怨言。主管孙伟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自然处于下风,伤痕累累地离开了公司。接下来,老总让陈某接替了孙伟的主管一职。
半年后,孙伟跟这个老总在一家大饭店偶遇,通过交流,这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初那个两面派的陈某自然是被老总坚决地解雇了。
两面派的收益在于在不同的利益群面前暂时性保全自身利益,之所以说“暂时性”,是因为两面派意味着欺骗,至少是骗了一方也可能是两方,“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迟早有一天会露馅;是谎言就一定会被戳穿。一旦露馅,或谎言被戳穿,失去的不仅是之前妄图以谎言、欺骗等卑劣手段自保的利益,还会失去既得利益及名声。
4.时间意识淡薄
大家都知道,上班不能迟到早退,但整天掐着点来公司报到,下班时间一到又立马消失不见也不好。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当天该解决好的问题处理完毕,那你必须让主管知道。当事情确实是很棘手,出于种种原因,你又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时,你应该到家后打电话回公司询问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即使是平常的日子,在离开公司之前,向你的主管打声招呼也有助于提升你的个人形象。
5.贪占公司便宜
没有哪个老板会重用一个中饱私囊的员工。因此,不要贪占公司的小便宜,哪怕是一只废弃的鼠标垫或仅仅用过一面的A4纸,都不要带回家。否则,一旦被老板察觉,你在他心目中就会大大掉价。
媒体曾报道过一起“贪小便宜惹祸”的案例。
据报道,由于利用公司的100美元iPhone返还计划牟利,至少800名苹果专卖店店员被炒了鱿鱼。事情起源于2007年6月,当时苹果向所有员工包括专卖店店员发放了人手一台的免费iPhone,作为活广告来宣传自己的首款手机产品。之后在2007年9月,苹果宣布iPhone降价200美元,引起不少用户不满。随后,乔布斯表示之前购买iPhone的用户可以得到100美元的购物券返还。于是,不少苹果店员用自己免费的iPhone号码骗取了这100美元的购物券,此次占小便宜的后果就是,店员被辞退,职位竞争自然更无从谈起。
再有,冒领功劳等于制造敌人,若你因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成绩而受到领导表扬,你应该及时坦白地讲出来。除此之外,没有夸张的装扮,工作场合远离夸张的发型、半尺厚的松糕鞋、有孔的牛仔裤等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