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0900000009

第9章 史笔如刀(1)

“办共和"有什么错?

羽戈

陶菊隐先生《政海轶闻》录有“办共和”一题,批评袁世凯:

……袁氏每与人谈办共和之成绩如何,对各省大吏来京请训者亦以是为询。夫共和政体,信誓旦旦,岂容冠以“办”字?其蔑视共和可知,其以此为试办性质可知。然闻者初无以应,盖反对共和即为叛国行动,虽元首言外有物,亦无人敢宣之于口也。

这一节史料后来流传甚广,后人每每批判大独裁者袁世凯对民主共和制的虚情假意,窃国盗权的狼子野心,多半引用“办共和”的逸事加以论证。

如傅国涌先生撰《共和如实业》(载《南方都市报》2003年3月15日),除了依此立论行文之外,还提到一些细节:袁世凯邀请孙中山、黄兴北上会谈,相当融洽,袁称赞孙“光明正大,绝无私意,所恨相见之晚”,孙称赞袁“雄才大略,当世无可与代之人”。其中有一个别富意味的插曲,被民国另一位名记者黄远生嘲讽为“二君不为总统之竞争者,而乃相竞争为实业家”:孙中山表示自己此后只想从事社会事业,并认为自己扮演这一角色比袁更适当,言下之意不愿竞争第二任总统,好让袁安心,可是,袁当即表示抗议:“我虽系历来做官,然所办之事,却以实业为第一大宗。”

傅先生结论道: “确实,袁把共和看成是当初办洋务一般,只是用老办法‘对付’着办而已。难怪他的心思终被夏寿田、杨度等人窥破。不光是袁,当时举国上下真懂共和的,又有几人?”

“对付”之典故,出自黄远生《袁总统之徒弟》:“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日: ‘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着‘对付’者,此辈盖以为共和时代之不二法门也。‘对付’之思想普及如此,袁总统之教育宏远矣。”——由此可知,“办共和”、“对付”共和等,已经不仅是禁锢袁世凯等上流人物之头脑的观念,还蔓延至巡警所代表的公务员阶级。想来那时并没有网媒纸媒的疯狂炒作,不知令黄远生所慨叹的“袁总统之教育”何以如此深入人心?

我一度对“办共和”持鄙弃态度,可回头一想, “共和”不是“办”出来的,还会是怎么出来的?自然生长吗?外力强加吗?显然都不是。“共和”终归是“办”出来的,而且要依靠能办事的人“办”出来。 “办共和”正如我们平曰办事情,并不丢人,不会办才丢人呢。

民国肇建,世风大变,时人比照前后两种政制的特点: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对勘之下,可以看到,民国之于清朝的进步,有多少表现为纯粹的形式,有多少表现为伤筋动骨的实质?而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共和国”。如果仅仅满足于此等表象的变迁进化,那么“共和”确实不需要绞尽脑汁、积累跬步的“办”,而由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一次和谈,一纸约法出台,一场总统就职,皆一蹴而就,一夜之间即可实现翻天覆地的良辰美景。

但这毕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国。正如笑蜀在对袁伟时的访谈当中所指出的那样: “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宋教仁还是其他革命党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民主共和的追求,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信念,一种热情,而不是出于一种实证的、理性的研究,缺乏坚实的心理基础。”(《回望百年共和路》,载《南方周末》2006年11月16日)——他们是将共和作为一个梦想,而不是一次实验;他们奉行的是眼高手低的理想主义,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实证主义;甚至说,他们过于注重理念的革命,而不是制度的进化和利益的博弈。这些高调、空泛的特征,在孙中山身上呈现得尤为显明。1912年,孙袁北京会晤,孙即表示,练兵百万以强中国,由袁来施行;修中国铁路十万公里,则为他的专职。后来他果然风风火火干起来,出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设立总部于上海,乘坐豪华花车到全国巡视演讲,连黄兴亦受聘任汉粤铁路督办以襄助孙先生。可结果,直到孙袁关系破裂,乃至孙一生一世,他构想的铁路仍是构想。

至2007年,新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才达到7.8万公里,距离孙中山先生的预算仍有不小的距离。而至今日,民主共和发展的程度是否达到孙先生制定的政治指标呢?尽管我们听不到来自天堂的回音,可低下头颅,扪心自问,我们依然不能昂首挺胸,乐观起来。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审视以袁世凯为主线的这一段民国史,我们理应切实认识到: “办共和”并没有什么错,与办洋务、办实业一样,共和就是一次纠错的实验,一项铺路的工程,如果前途不通,那就尽快拆除障碍,实在不行则改道行进;如果未来有阵雨风暴降临,那亦不妨停工片刻,我们不至为视线以外的虚幻正义舍弃现存的正义,尽管现存的是残缺的,未来的是整全的。我们只需明确一点,共和是永恒的路标,无论怎样“办”,必须以不偏离大的方向为前提。在此一前提之下,我们可以认同那位被唐德刚先生赞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大心细,做事扎扎实实,有板有眼,极有效率的行政专才和标准的中国法家”的袁世凯;可以认同他在中国第一次立宪运动当中的成就:“废除科举、发展新式教育、创办中国近代公、检、法体系、推行基层自治和三权分立、整顿吏治,创办商会,发展实业、修铁路、练新军等。”

还是那句话, “办共和”并没有什么错,错误可能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办共和”,最后办出了什么样的共和国。古人常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种举重若轻的心态实在不值政治家效仿。我们不妨换个现代的说法,治理国家如开办公司。在专制国家,公司的股东为一个阶层、一个家族,乃至是一个人,即所谓的大独裁者。在民主国家,普国之民都是股东,哪怕你是淘粪的,我是拾垃圾的,我们拥有的股权并不比英明神武的国家元首低几分;而且,这一份股权,只要我不主动让渡,任何人、任何权力都无法剥夺。是否占有这份股权,以及占有权的安全度,正是判别一个国家是专制还是民主,以及民主成色浓淡的重大标尺。

基二于二此,再来审视“办共和”的迷雾,就清晰多了。袁世凯所犯的历史错误,不在于他以办洋务、办实业的手法来“办共和”,而在于他把中华民国的共和公司,本属于全体国民所有,最后却办成了家族企业。他不仅通过操纵议会选举,强行掠夺国民的股权;还通过修改《临时约法》,涂掉了股权所有者的名字。设立终身总统制,意味着他可以做一辈子董事长,而不必担心受股东弹劾;现任总统在退职之时有权指定接班人,意味着中华民国作为袁氏家族企业可以子子孙孙传无穷匮矣。

可从本质上讲,中华民国还是一个国有公司,袁世凯可以侵吞国有资产,但他终究没有胆量公开宣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不敢在已经模糊化的股权所有者一栏填上他袁某人的大名。最后,他还是忍不住,搞起了短命的洪宪王朝——这相当于私人企业。追索其因,大概就是对股权的“必也正名乎”。

“办共和”办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走上绝路。中国文化的歪曲从清朝开始◎杜车别 1.礼教吃人么? 比如五四时期批判吃人的礼教,也即所谓在礼教的约束下,妇女只要有稍微违背礼法之处,就可能遭受羞辱,甚至被剥夺陛命。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描绘了祥林嫂因为嫁了两个丈夫,而遭受种种歧视,以至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

可实际上,这种现象真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吗?事实上,同样是封建统治,也有制度上的差别,与清朝相比,至少明朝还算得上开明专制,这种制度上的开放,直接影响到了明朝人的生活态度,稍微看一些明人的记载以及当时通俗小说中所描绘的情形,就可以发现。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此语虽得罪于名教,亦格言也。父子之恩,有生以来不可以移易者也。委禽从人,原无定主。不但夫择妇,妇也择夫也。谓之人尽夫,亦可也”“即今国家律令……妇再适者,无禁焉。淫者,罪止于杖而已。岂非以人情哉?抑亦厚望于士君子,而薄责于妇人女子也?”

可见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其实已经提出妇女恋爱婚姻选择自由的观点,和现代的认识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谢肇制特别提到国家律令,并不禁止妇女改嫁,对通奸的行为,处罚也很轻微。

明代民间对妇女贞洁的问题看得很淡,风气相当开通。甚至有些在现在看来都不能容忍的事情,在明代的社会里却表现出非常的宽容。

比如《喻世明言》里的第一个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的老婆王三巧在丈夫外出经商时,和别人勾搭成奸,蒋兴哥回来得知,并没有因此对王三巧打骂吵闹,只是自己伤心之余,写了休书,听凭王三巧改嫁。王三巧的父母也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她说“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姻,图个下半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后来姓吴的知县聘王三巧为妾,蒋兴哥顾念夫妻情深,把家里的十六个箱笼连钥匙送到吴知县船上,交与三巧儿当陪嫁。

再后来蒋兴哥不慎误伤人命,打官司,审理案件的恰好是姓吴的知县,王三巧得知后,哭求知县从宽处理。知县在处理案件完毕后,为两人之间真挚感情所动,就主动提出让二人重续前缘。

这个明代社会里发生的故事,弥漫的温情与宽容,即便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很难看见的,现在如果丈夫发现老婆在外偷情,那还不恩断义绝,夫妻彼此视为仇敌?

三言二拍里描绘的这类故事不少,总的来看,当时的社会不鼓励守节而鼓励改嫁;如果妇女被动失贞,亲人的态度也很宽容。

比如《初刻拍案惊奇》的第六卷中说贾秀才的老婆巫氏,被人用药迷昏后奸污,贾秀才安慰她说“不要短见,此非娘子自肯失身。这是所遭不幸,娘子立志自明。今若轻身一死,有许多不便”。后来夫妻两人设计报仇成功,“那巫娘子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这是妇女尽管失贞失节,但其亲人并不因此对她心生嫌弃,反而“越相敬重”的例子。

凌漾初在《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四卷中更是说, “男女大欲,彼此一般,一人精力要周旋几个女子,便已不得相当;况富贵之人,必是中年上下,娶的姬妾,必是花枝也似一般的后生,枕席之事,三分四路,怎能够满得他们的意,尽得他们的兴?所以满闺中不是怨气,便是丑声。总有家法极严的,铁壁铜墙,提铃喝号,防得一个水泄不通,也只禁得他们的身,禁不得他们的心。”

这也可以看出明人在男女问题上通情达理的态度了,远不是后人所污蔑的那种森严苛酷。

同类推荐
  • 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三国的乱世从谁开始?董卓站在乱世的门口,左边是寒门,右边是世族,退一步是待宰的羔羊,进一步是跋扈的军阀,穿越当董卓的骆威发现,原来缔造乱世的不是魏蜀吴,不是那白脸的曹操,长耳的刘备,闭眼的孙仲谋,而是隐匿在帷幕之下的世家,一伸手把他们一一拔出,累了,如推积木般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背后一个个美女接踵而至,本书本着风流但不下流的原则,唱一曲三国乱世的写意风流。
  • 穿越百事通: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

    穿越百事通: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

    本书是一本讲解明朝史的历史普及类读物。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家庭”,主要介绍明朝皇族事迹,第二部分为“众阉群像”,主要介绍明朝一个特殊群体宦官的故事。第三部分为“君臣之间”,主要介绍了明朝君王和大臣间的特殊关系。第四个部分为“铁马冰河”,介绍了明朝的军事情况,军事将领等。第五个部分为“世态万千”,从明朝老百姓的角度观察明朝世情世态。
  • 五味楼

    五味楼

    自古只知寒山寺,谁人又识五味楼,以美食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重振五味楼的故事,
  • 两世不倒翁

    两世不倒翁

    乐天就像是偷时间的贼,偷了二十多年,却发现回到了原点。于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想安逸,却不得清闲。久违的海阔天空,他追寻神秘的江湖。不论是朝堂绿林,杯弓蛇影,尔虞我诈,他像一个不倒翁,随势摇摆,却脚下坚定。于是,偷来的时间,混合着老酒,咽下去都是和命运摩擦的焦糊味儿。
  • 大明随风

    大明随风

    打,打,打!打败一切觊觎中华的入侵者,打出民族融合,打出百年江山和平!杀,杀!杀!杀尽所有祸害国家的贪官污吏,杀出政治清明,杀出万里丝绸之路!
热门推荐
  • 上古神章

    上古神章

    精灵妹子太傲娇,猫女兽灵很妖娆。李栋梁一觉醒来,世界全变了,没有了汽车尾气,没有了喧嚣雾霾。只有一群拿着刀枪棍棒整天嚷嚷着要成为‘神’的原住民,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哦,对了,现在大家都叫他哈里。哈里*奥利维拉,太阳的子民!
  • 大魔导师在异界

    大魔导师在异界

    一个玩网络游戏的玩家,因为运气好被好朋友开了一句玩笑话,结果离奇的穿越了。。。本人第一次尝试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主角张山[刘晓雅]、刘虎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江郎才尽”的故事启示我们学无止境,“孟母断织”中的孟母让我们由衷敬佩,“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使我们惊叹智慧与才气的魅力……这些历史经典故事向你静静地诉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带你品味智慧与愚昧、生与死、盛与衰……本书精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经典故事,叙述忠于史实,并说明每个故事的出处,揭示其具有的启示意义,图文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让读者轻轻松松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 白魔

    白魔

    一念成魔,为你斩天断地。第二本新书,欢迎大家前来点评。
  • 夕阳笙微凉

    夕阳笙微凉

    我们都不像从前那般了,我们少了当时的轻狂,不再像当初一样不顾一切,我们也不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应为我们经受了岁月磨练,经受了被爱情伤的版体鳞伤的感觉了,我们也以为我们之间不剩什么了,却发现,我们的爱情依然存在,它没有变,依旧像以前那样变化多端,时而给我们甜蜜,时而让我们体无完肤。爱,就是放手
  • 怪怪小千金

    怪怪小千金

    一个是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古怪小千金,一个是帅气多金的企业大总裁,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呢?看古怪的小千金如何恶整大总裁,在众多的动物监视下,大总裁是否可以抱得美人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听说我们深爱过

    听说我们深爱过

    起初,她对他不屑一顾,他对她厌恶鄙夷,两人却不得不捆绑在一起;之后,她和他在最深最暗的夜里互拥取暖,在偌大的城市里牵引着彼此;最终却落得他追她逃,相思不相见……洛瑶一直在想,如果她和江城两个人彼此都出的早一点,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亦或者相遇再晚一点,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历中慢慢地学会包容与体谅、善待和妥协,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放弃,任性地转身,放走了爱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是太难得的缘份……
  • 玺术记

    玺术记

    这片大陆是由无数的铁渣和火种构成,血力和玺术的迸发,印和铁的斗争。。承载黑色历史的背誓人,背负铁之主信仰的负碑者,企图将大陆重新构造的火毒师与火药师之间700年那不为人知的血腥历史。南方诸岛里那可以令神州陆沉的铁树一家,北方大陆令诸城忌惮的无监者监狱和魔鬼的传闻传闻那历史永远篆刻在无数乌桑木上的海上大城邦。女子都城阿佛拉亚,海洋里数不清的历史和湮灭了一个世纪历史的鲛龙一族。而那条传闻自中古纪元就存在的那头鲸盘踞着。货币的改革,历史的重演,风后后裔的无数屈辱,种族之间的歧视,奴隶与贵族的制度,信仰与王权的结合,构建了这篇宏大浩瀚的史诗!
  • 穿越之绝色逍遥芳华绝代

    穿越之绝色逍遥芳华绝代

    为什么你跟墨尘说我跟兰馨知道你们太多秘密要杀我们灭口,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吧?只是我们幻听而已。紫曦拉着程瀚的手伤心的问着。程瀚无情的甩开紫曦的手。“真的,是真的,你们不过是我们的棋子,利用完之后没什么用,而且没准还会有威胁,你觉得我们会对你们这两个蠢女人动情吗?别做梦了,来人将她们就地处置了。”说着这个男子嗜血的笑容,阴狠的嘴脸。这将是我们永远的痛吧馨,女主一朝穿越沦为囚犯,可叹这是什么啊!谁穿越就坐牢坐囚车的呀!更奇怪的是一个糟老头扯着衣服哭哭啼啼地说;“女儿,我好想你。”唉,我都快死了。你能不能让我干净点走呀!说这给那人看裙子上的鼻涕和眼泪。伤不起啊!更有更多逃婚戏码。美男众多美不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