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1100000001

第1章 哲学心理学的产生发展(1)

西方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并非偶然,是有其自身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科学文化背景的。古希腊是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一百五十多个城邦的总称,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就是在这些城邦活的。他们既是善于思辨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他们猜测,一切物体都是由某种东西构成,最初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这些东西是一切物体的始基,而动的物质、灵气则构成生命。那么,不变的物质怎能产生动的、有灵气的生命?于是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和种种设想。泰勒士、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等认为,世界是特质的,凡是有生命的物质就有灵魂,历史上称之为物活论者;另一些人如苏格拉底等则以为,精神、抽象的概念产观念才是世界的始基,历史上称他们为唯心论或观念论者。最初的西方心理学思想就是在这些古希腊思想家和哲学家的争论中产生并发展起来。我们从保留文献资料较多的柏拉图开始讲起。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柏拉图(前427~前347)

柏拉图出身于古希腊奴隶主贵族世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年轻时是个摔跤手,体姿强健,相貌严肃而文雅。他喜欢以诗剧形式创作,这为他后来以文学形式撰写著作奠定基础。柏拉图一生可分为28年学习、12年游历和40年的学园讲学生活三大阶段。学习期间,接受唯心论者苏格拉底的8年教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他将老师的抽象概念高于一切的观点,加以继承发展而形成自己的理念论。他认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第一性的,它先于物质世界存在。游历期间,柏拉图在南意大利吸收了毕太戈拉斯关于数是一切存在物始基的唯心论思想。在那里他试图建立理想国失败后,曾被当作奴隶出卖。幸亏被友人赎回,才得以回到雅典。32岁开始,柏拉图在雅典的世袭领地——一小块公园里办校讲学和写作,历史上称之为学园。他的著作经常用苏格拉底和别人谈话形式发表,其中最著名的有《理想国》等。

在心理学上,柏拉图把灵魂看作来自天国的理念世界,灵魂进入人体后即支配身体活动;人体死亡,灵魂又回到理念世界。所以他和毕太戈拉斯一样,认为灵魂是永生不死、轮回转世的。灵魂进入人体后,肉体的欲望成为灵魂的牢狱,使 灵魂忘记了理念世界的知识。灵魂通过感觉经验引起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唤起理念世界的知识影子,重新回忆 起理念。例如,一个人走到陌生地时有一种熟悉感,就是灵魂对生前世界的回忆。历史上称之为柏拉 图的理念回忆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奴隶除外)分成三种等级,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和人的等级相应,在心理分类上也是三个等级:最高级是理性,在头部,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勇气意志在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最下者是肉欲,在横 膜之下,相当于劳动者的情欲。理性命令意志,管辖情欲,相当于哲学王命令武士,统治人民。正直、健康的人就是能按灵魂等级各司其位,安分共事的人。这是欧洲史上最早的知、情、意心理现象的三分法。在联想记忆方面,他也通过比喻做了解释。例如,一个人从看到七弦琴而想起琴的主人;看见一张肖像画,想起画上的本人。他说:“所有这些例子,都可以说明回忆可以由相似的东西所引起,同时也可以由不相似的东西所引起。”后人认为,这是关于联想的接近律和相似律的最初描绘。当代的英国心理学家M·艾森克在他的《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2001)中提到联想规律时说:“柏拉图以前也曾提到,接近性和相似性是决定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但直到亚里士多德才发展了这种想法。”割与斧,灵魂整体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马其顿王国全盛时期国王亚历山大幼年的宫廷教师,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利用自身所处的这些优越条件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著书立说,形成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他著的《论灵魂》就是欧洲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著。他采用了当时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心理现象,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他认为理念世界是虚构的,它和现实世界矛盾,现实世界才是真实的。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两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割”之于“斧”;没有“斧”,“割”也不存在。不过,他把灵魂看作是生命的本质,身体只是灵魂的工具,只有灵魂才能使身体的动作得以实现。这样,在身心关系上,他是灵魂形式决定身体质料的唯心论者。

在心理分类上,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知、情、意三分法,强调灵魂是整体的,不能分为部分。他按生物的不同等级加以划分,提出植物具有营养和消化的灵魂,动物具有感觉灵魂,人具有理性灵魂。高级灵魂包含所有低级灵魂,人是最高级的,因此同时具有三种灵魂。它们在人体中是统一不可分割地起作用的。此外,他还按灵魂的功能进行分类,提出人的灵魂有两种功能: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功能是被动的,与肉体同生死;灵魂的理性功能是主动的,肉体死亡,灵魂复归于纯粹形式。这样,亚里士多德又一次回到他的形式决定质料的唯心论观点上来。

在感觉心理上,亚里士多德有许多建树。首先,他把感觉看作动物生存的必要手段,提出感觉的第一特征是辨别力。例如,视觉能辨别黑与白,味觉能辨别甜和苦。动物有了这种天赋的感觉能力,才能在一定距离内知觉对象,做出趋避的动作,以保持生存和繁殖种族。其次,他承认,外部物体的作用是引起感觉的原因,没有外部事物的作用,感觉就不能产生,物体是先于感觉存在的。第三,感觉过程产生的印象是真实的,不会犯错误。他把外物作用感官产生的感觉印象或痕迹,比之于金戒指印在蜡块上的印纹一样,是真实的。第四,他把感觉分为特殊感觉和共同感觉。特殊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5种。每种感觉都有特殊的对象:视觉的对象是颜色,听觉的对象是声音,嗅觉的对象是气味等。每一种感觉和对象之间都有自己的媒介物:透明是视觉的媒介物,空气是听觉的媒介物,身体是触觉的媒介物等。他对各种感觉都给予了一定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是生物是否活着的标记。味觉具有营养作用,听觉、视觉、嗅觉都是距离感觉。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动物的生存,而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感觉所接受的对象是有一定范围的:声音过小了固然听不见,过大也是听不见的。感觉和两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比率有关:比率适当就感到愉快;不适当就感到痛苦或者有害。感觉的程度是相对的。例如,尝过强烈味道的味觉器官(舌),就不能辨别轻微的味觉;受过强烈响声刺激的耳朵就会暂时变聋;一只手接触到比手硬的物体就觉得硬,接触比手软的物体就觉得软。

在解释了特殊器官的感觉后,亚里士多德还对共同感觉加以说明。其实,他的共同感觉就是知觉。例如,他认为共同感觉执行着想象和记忆的功能,指的也是知觉。对于共同感觉和特殊感觉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图解来表示。

亚里士多德把记忆看作是感官知觉留下的意象的再生或重新活跃。他认为记忆有两种特性:(1)记忆的对象是过去的东西,一切记忆都会有逝去的时间。凡是能知觉时间的动物都有记忆。(2)记忆对象总是和当前的知觉对象有关的东西相联系:看到一张画,当他从这张画本身而不是从与画有关的东西——相似的东西进行联想时,这就是思维。当他把这张画作为与某物相似的东西或作为肖像时,那么,那个被作为肖像想起人物来的过程就是记忆。因此,记忆过程常和思维过程交错在一起。例如,想要记起一件事情却记不起来时,如果改变观点就能突然记起。他以为,这是把有关的相似的东西同要求的东西联系起来了。他还指出,记忆也常和想象相混淆:神经错乱的人,常常把纯粹的幻想当作记忆的事实,这就是因为把不相似的东西当作相似的东西看了。在他看来,记忆和回忆不同。记忆是被动的再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回忆是主动的,要求有思维的推理起作用,所以只有人类才有。关于记忆的条件,他总结出三条规律:(1)联想有助于回忆,如相似的、相反的和邻近的事物都有助于想起要回忆的东西。(2)情绪对回忆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情绪激动时会妨碍记忆。因为激动会失去意志的控制,使回忆不能按照要回忆的方向进行;相反地,愉快的情绪会增加人的记忆效果。(3)组织得好的材料,比组织得不好的材料更有利于记忆。

亚里士多德还说到情感、欲望、需要、动作和意志等心理现象。他以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例如,滋味本属于营养性质的,但气味常常和一定食物的性质相联系,即和动物所需要的食欲相联系。动物需要这种食物时,它的气味就使动物产生适意之感,从而迫使动物行动。他还描述了动作的产生过程:首先,动物的缺乏之感引起对所缺乏事物的需要,然后产生需要的意象,意象引起追求的欲望,迫使动物做出动作。不过,他认为,像饥渴欲望得到满足的行动是本能动作,而高级行动则有理性思维参加,是意志行动。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史上对心理现象做出最为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个人。他的著作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还有现实意义。美国某大学一位教授让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某些章节后,有学生询问,这是哪个大学教授的著作?当教授哈哈大笑地回答,它是2300多年前的哲学家的著作时,学生们都惊讶地赞叹不已!心理学小辞典 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体液-气质希波克利特(前460~前370)

加纶(132~200)

希波克利特是西方的医学始祖。他从医学实践出发,认为医学判断的出发点是身体本身。人体各部分联系起来的统一整体影响各个部分,各个部分也影响整体。身体的任一部分哪怕是最小部分的感觉,也有一定作用,因为各部分是互相联系着的。他很注意地理环境、气候、季节和生活方式同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希波克利特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两件事: 首先,他著有《论圣病》一书。“圣病”是当时人们对癫痫病的称呼,认为这种病与神有关,或说是魔鬼附身。希波克利特在书中指出,病因在脑,不在神。他解释说,脑是知识的场所,由于脑,我们才能思维、理解、看见、听见,知道丑和美、恶和善、适意不适意。也是由于我们的脑才变得疯狂,发谵妄,为害怕和震惊所侵袭。当时人们都认为心理活动在心脏,如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说的。希波克利特则认为在脑,这是由他的医学经验所得到的结论。

他还著有《论人的本性》一书。书中提出人体中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它们来自不同的器官:脑有黏液,有冷的性质;肝有黄胆汁,有热的性质;胃有黑胆汁,有渐温的性质;血液出于心脏,性质干燥。由于这四种液体结合的比例不同,构成人的不同体质。体内的某种体液过多或过少,或者比例不适当,人都会感到痛苦。后来,希波克利特的四体液说,被古罗马时期的医生加伦继承发展为气质学说。

加伦,古罗马时期的名医和自然科学家,对解剖生理学有很大贡献。他通过活体解剖和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发现肌肉中的神经分支,在脊椎的实验中看到脊椎的部分和动作有关。在观察神经和感觉有病的人时发现神经由感官传到脑,因而断定心灵位于脑,指出脑、脊髓和神经分支形成系统是感觉和动作之间互相联系的生理基础。

加伦的最大贡献是把希波克利特四体液说和人的气质联系起来,指出气质类型的各种表现。他发现:多血质的人,血液最多,这种人的行动表现为热心、活泼;黏液质的人痰液多,这种人的心理表现为,冷静、善于思考和计算;神经质的人,黑胆汁多,有毅力,但表现出悲观;胆汁质的人,黄胆汁多,易发怒,动作激烈。到目前为止,心理学教科书中还经常提到这一气质学说。我思,故我在笛卡儿(1596~1650)

古希腊-罗马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中世纪宗教统治一切,出现了为神学服务的官能心理学。到了17世纪笛卡儿提出了身心交感论,提倡人的理性思维,反对神学教条。

笛卡儿生活在西欧资产阶级早期革命时代,当时,荷兰在16世纪60年代、英国在17世纪4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成功。笛卡儿所在的法国,却仍处于封建君主制盛期。作为资产阶级的先进人物,为了避免遭受迫害,他长期侨居荷兰等国著书立说,对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儿出身于法国的次等贵族家庭,父亲是法官。1604~1612年间他在耶稣教会学校学习,喜欢人文主义和数学,反对教会的教条和权威。由于身体孱弱,校长准许他可以不参加每天的早晨祈祷。他就利用这段时间躺在床上思考问题,从此养成他的终身习惯,并且在这种时候进行很好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取得人生经验,1617~1619年间他在军队服役。以后,又变卖了贵族的世袭领地,周游欧洲各国长达9年。在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到巴黎想研究数学,均因不得安宁未能遂愿。1629年开始,他侨居荷兰长达20年。为了避免干扰,在这20年间他曾住过13个不同的城镇和20处不同的房子。除了最亲密的少数亲友外,他的住址一概保密。笛卡儿的一些重要著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但是,他的著作被说成是无神论的,他本人也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于1649年被迫迁居到瑞典。到了瑞典之后,瑞典的皇后慕名请他讲哲学,约定每周讲课三次,每次在早晨5点左右开讲,这就破坏了他每天晚起床的习惯。皇后又不是一位好学生,加上冬天早晨在寒冷的图书馆里授课,笛卡儿坚持了4个月后,终于患上肺炎,于1650年2月11日病死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笛卡儿在心理学思想上的最重要贡献是:站在反对神学权威的立场上,采用理性怀疑心理学小辞典

同类推荐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虽有华丽的外表,却不懂得与人交往,将是一个寂寞的人;虽有聪明的头脑,却不懂得控制情绪,将是一个危险的人;虽有缜密的思维,却不了解自己,将是一个迷惘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缺少的决不是物质和身体上的关怀,而是心理上的呵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就是引领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指南,帮助他们打造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教会他们掌握人生成败起伏的法则,增加他们傲然立足社会的资本。
  •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因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高兴、悲伤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但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能力却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只有学会并提高自己表达、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够自由地体验不同的感受,并将它融入我们心理的不同层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探梦手记1:揭开我们梦里那些人生的真相

    梦境是一种真实。梦境的真实是基于我们潜意识层面的,是一种体验的真实,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于心灵世界,并且真正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无法感知心灵世界的真实,我们就无法完整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性,认识世界。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半夏时光

    守护甜心之半夏时光

    亚梦,她到了期待已久的中学,面对了这么多的事,可她还是······(此文完全是按照守护甜心续写,比较真实,不夸张,不是复仇文)
  • 十阳魂帝

    十阳魂帝

    傅长夜对天发誓,他只是凑巧经过了女生宿舍,喷鼻血更是纯属意外,而且哥也很倒霉的好吧,当场就晕了呢……长夜对上帝发誓,当见到第一丝紫光的时候,他幸福得只想仰天长啸,但可怕的是,只有一口腥红的鲜血狂飙而出……当紫气东来,一切从日月山脉开始,长夜如虹贯日,傲战神宇八荒,坐拥江山美人……
  • 告别上火的生活

    告别上火的生活

    中医用“火”来形容人体内的一些热性症状,所以,人们常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本书针对人体出现的不同上火症状,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书中详细讲解了人体上火的各种症状和解决方案,帮助您制订正确的养生方案,从而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 大小姐的妖孽兵王

    大小姐的妖孽兵王

    秦天曾经是狼牙特战队的一员,现在却是某大小姐的贴身保镖。为了保护大小姐,秦天不得不重新走进校园,一次次意外的遭遇,使得警花,校花,商业奇花,杀手之花蜂拥而至,面对这么多花,秦天也感到举步维艰?而各大势力的猛烈袭杀,使得秦天承担起护花使者的岗位!
  • 神兵于天

    神兵于天

    横剑立天谁为主,剑走天涯何为家江断杖横是为狂,天地苍穹独我尊与天斗,与已斗。
  • 极品魔魂师

    极品魔魂师

    一个连自己也不信任的女子;一片波澜不惊,却暗流汹涌的土地;没落的世族,争夺的凡物;神秘而又可怖的趋势力量;一切都如此合理,一切却又如此出奇。在这只修练三魂七魄的魔魂师的世界,且看她如何步步登顶,层层揭开,那宏伟而浩瀚的天荒秘辛!
  • 魔兽世界之诅咒与大冒险

    魔兽世界之诅咒与大冒险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本书内容移至《魔兽之恶魔进化论》,请喜欢本书的朋友去新的页面观看。已经更新到这里没有的章节。
  • 天尸录

    天尸录

    千千水月,淡淡清思星际洪荒传说;渺渺凝雾,悠悠执念前生今世情缘;三分侠骨,七分傲气历数生前生后,风流独自扬朔风起,旗飞扬纵横苍宇天上天下,谁堪与敌!。。。。。。。。。。。。。。。。。。。。。本人已完成百万字VIP全本《异世之古武圣皇》,全本保障,大家放心看。
  • 独爱哥哥:并蒂孽缘

    独爱哥哥:并蒂孽缘

    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无奈本是同根,祝福别人却终究牵绊自己的一生。南海圣境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莲花池内万年金莲并蒂含苞待放。观音菩萨到此游玩欣赏,见花开并蒂好事成双,撒甘露于并蒂莲之上。千年后,并蒂莲终成正果,幻化为一对兄妹。哥哥蕖觅云,妹妹蕖问凝。哥哥法力高强,奉菩萨之命在人间救苦救难,累积公德。妹妹普陀之上修炼。相隔千里,分别百年,却依旧难逃命数。妹妹爱上亲哥哥,别说是西方净土,就是在人界平凡人家也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 梦界仙尊

    梦界仙尊

    梦灵界,可以通过梦境获取能力的世界。有些能力终可排山填海,有些则让人哭笑不得;凡获得能力的幸运儿,为觉醒者;其中之佼佼,为天赐者;而天命者,仅见传说。梦灵界亿万生灵生活在什么阴谋穹顶下?谢风由一开始的瘦弱,逐渐崛起!不为一国君,却为盛世举!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