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1100000017

第17章 认知心理学(1)

认知模型的特点

认知革命后的认知模型比原来传统上的认识过程要复杂得多。如下图的认知过程模型是按信息加工的处理方式绘制的,下面是以记忆过程为例的信息加工流程图。

图中每一方框指向另一方框的箭头方向均表示信息的流程取向,即从前一过程流向后一过程,因而称为信息加工流程图。图中左侧的刺激输入箭头表示外来刺激输入到某一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身等进行感觉登记。感觉器官对于外来的刺激进行信息选择编码,即将和已有经验相关的刺激编成有用的信息,然后按箭头通道输入短时记忆。再经过短时记忆的加工处理将有用的信息输入长时记忆中存贮起来,以备需要时提取和输出反应,而所有这些过程都受中央处理器控制过程的控制。当然,以上所说只是流程图的一个概貌,其中的每一方框内的信息都有更复杂的加工处理过程,而进行选择性加工处理的主体是支配注意的意识。关于受意识支配的注意有其特定的选择性加工理论和模型。注意的选择性加工

我们已经了解到,注意和意识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有意识的注意选择性中表现出来。当外界的刺激输入感觉器官时,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是人们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势必加以择取,将其和已有经验和谐的信息编码成为知识理论或行动机制,然后做出反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的注意发挥着选择性的作用。然而,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能持续的时间和容量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心理学家们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三种互相有联系的理论假设。

起先是1953年E·c·谢里提出的注意的过滤器理论。他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同时输入被试的两耳,但只要求被试注意听一只耳朵中的材料,这叫追随耳。实验后要被试作检查是否听清楚了。另一只耳朵没有这些要求,叫做非追随耳。实验结果表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以后,用其他材料进行重复实验的结果也是如此。这项实验说明,被试得到的信息是受意识的注意功能控制的,进入追随耳的信息由于为意识所注意而得到加工、处理;非追随耳的信息则得不到这样的注意处理,就难以为人们接受。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D·E·布罗德班特对上面的实验情况强调了注意的选择性作用,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假设。他认为,注意的选择作用因注意的容量有一定限度,注意就如同一个狭长的瓶颈,要将水倒入瓶内,如果水流量超过瓶颈入口的流量,那么多余的水就一定白白地流失在瓶外。这是说,外来的信息虽然很多,但由于允许进入意识的容量是有限的,这样受意识支配的注意就必需选择其最有用的信息进入意识阈,为此这一理论又称为瓶颈理论。但是,这一理论有它的缺陷。1960年心理学家J·A·格雷给被试的左耳输入ob-2-tive;给右耳输入6-jec-9。要求被试听一只追随耳的信息,实验后被试要立即报告。可是被试报告的是“objective”这样一个单字。这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是进行了加工的。1964年A·M·特瑞斯曼对上面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注意的衰减理论,他认为,当信息通过感觉通道时,关于追随耳的一定容量的信息可以得到全部接纳,关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是可以部分地得到加工接纳的,只是那些和经验无关的信息要被削减,因而在上述的实验中被试报告了“objective"’这样一个英文单字。

1978年约翰斯顿和亨兹提出了主动加工的理论。它的实验结果是追随耳获得的是比较完全的加工信息,最少也能获得信息的87%,而非追随耳只能获得信息的8%。这就是说在意识的控制下,注意是依据经验的需要对于外来信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的。那么,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又放到哪里去了,它能存贮的信息是多少,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这就涉及记忆的存贮问题。

记忆的存贮

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1885年艾宾浩斯进行记忆实验后,关于记忆心理的研究工作就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后来行为主义放弃了内在心理的研究工作,且长时间占主导地位,这样记忆的研究就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先后提出各种记忆的模型和理论。其中包括两种重要的理论: 记忆的多存贮器模型和理论 1956年心理学家米勒经过多次实验后,认为在注意支配的时间内记忆能记住的数量是7加或减2,即5~9之间。正如找到一个电话号码,然后遇上占线,得重新再找到号码才能拔号的容量和时间。米勒称之为神秘的7,它的过程叫瞬时记忆。再经过继续研究后米勒发现:如果将零散的信息组成组块,就能增加记忆的总量。

1975年西蒙用英文单字和词组检验了米勒组块假设的记忆容量,证实对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组块记忆量是7个组块。而5个单词组成的记忆量只能记住4个组块,8个单词的只记住3个组块。这些实验表明,组块的大小取决于一个组块的词的字母数量的长短。这样人们承认感觉登记的瞬时记忆容量是在7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2这一幅度内。那么,瞬时记忆的持续时间又是多长呢?这和不同的感觉器官有关,1968年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记忆多存贮器模型理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1)登记的感觉存贮器有几种相应的感觉通道,如视觉通道的图像登记、听觉通道的声像登记等均有各自独立的存贮器。每个存贮器保存的信息都极其短暂(1、2秒),称为瞬时记忆。如果此时稍加注意则信息就能转入短时存贮器成为短时记忆。(2)短时存贮器的容量很有限,经过复述的信息可以保存几秒钟,如重复单字或其他信息后可以记住几秒时间。(3)长时存贮器形成的长时记忆容量很大,信息能够长时间保存,甚至保持终身。图中还显示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外界环境发出的刺激,首先以信息的形式全部输入某一感觉存贮器,这些信息的少部分受到注意的选择后进入短时存贮器,成为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经过复述的信息则转入长时存贮器,成为长时记忆。以后的实验证明,在短时存贮器中经过复述的信息量和长时存贮器中所使用的信息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按意义复述的信息存贮的时间长些,而每种存贮器的遗忘方式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感觉存贮器的信息衰退得非常快,短时存贮器的信息为进入该存贮器的新信息所取代,长时存贮器的信息因受其他信息干扰而被遗忘。心理学家对这三种存贮器的差异总结出4点区别,它们是:(1)暂时的持续时间。信息在感觉存贮器中只能保存1秒钟(图像存贮器),或者是2~3秒(声像存贮器),在短时存贮器中可以保持几秒钟,在长时存贮器中可以保持几个月甚至许多年。(2)存贮容量。感觉存贮器的容量非常有限,短时存贮器的容量大约有7个组块,而长时存贮器的容量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限的。(3)信息进入过程。信息进入感觉存贮器不需要主体任何主动的过程;进入短时存贮器则是注意的结果;进入长时存贮器是复述的结果。(4)遗忘机制。信息从感觉存贮器中丢失是衰退的结果从短时存贮器中丢失是因为注意涣散和干扰;从长时存贮器中丢失主要是因为不能提取。多存贮器的模型和理论曾经得到多数心理学家的首肯,但认为它有些简单化了。因为人类的记忆十分复杂,在记忆方式上有图像记忆、数据记忆和语言意义记忆,它们的记忆容量和时间都不会是同一的。但是,这种多存贮器假设都只是一种单个存贮器,无论如何难以容纳人类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为此,心理学家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研究工作,试图从各个方面来弥补、扩充多存贮器理论的不足之处。但由于这些工作十分复杂,目前正处在积极的研究中,而且意见分歧,难以统一,下面只以语义网络的研究成果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语义网络模型 1969年柯林斯和奎连提出有层次的语义网络模型来表示长时记忆中的语义记忆。所谓“语义记忆”存贮,是指世界上各国语言中普遍通用的一般语言知识,它是高度组织化了的,可以很快地从中提取信息的一种记忆模型。例如,全世界有多少大小不同的城市,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中想起巴黎是法国的首都,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全世界最为时尚的服饰等特点。同样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想起麻雀、恐龙都是动物等等一些很有意义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事先具备有系统的语义记忆的贮备,要如此这般精确而迅速地做出反应是不可能的。语义网络模型的假设和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如图下所示。

同类推荐
  • 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为什么有的人光彩照人,有的人却委靡不振?为什么有的人人见人爱,而有的人却人见人嫌?为什么有的人路路畅通、事事顺利,而有的人却时时遇堵、事事碰壁?秘密是气场!气场决定心态,气场影响形象,气场左右成败,气场改变命运。气场来自你的身体与心灵,是一个人散发出的一种能量。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刻都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命运。你的气场是由你的精神创造的,你的命运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气场与内心相互支撑,相互映射,塑造一个强大的自我。
  •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汇集了牛津大学心理学经典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牛津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力图从人格、交际、职场、成功、爱情、健康这六大方面较详细地阐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阅读此书,广大读者将会在感受牛津理念的同时,极大程度地丰富心理学知识储备,快捷抓取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透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解读人们的心理活动,提高日常生活及交往技能。
  • 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家长说,青少年像云一样让人捉摸不定;孩子说,其实家长根本就不懂我的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和家长之间都存在着隔阂。家长认为孩子叛逆、不省心,青少年认为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无话可讲。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久而久之产生了误解。
  •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人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本书通过轻松易懂的心理学故事,揭示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心理谜团,并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并且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应用。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热门推荐
  • 毒妃在上:邪王请入局

    毒妃在上:邪王请入局

    她上辈子瞎了眼,跟了个24K纯金渣男,害死柳家满门,自己也落得个剖腹取子的下场。如今,重来一世,她决心致力于灭渣男踩绿茶,走上人生巅峰的伟大事业。可是……柳浅染一脚将每到半夜就莫名出现在自己床上的男人踹下床,“王爷,我可是下过地狱的恶鬼,你就不怕我弄死你!”某男迅速翻身上床,躺好,“娘子,求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色公子笨丫头

    绝色公子笨丫头

    意外穿越,她在地府被告知可以投到一个好的人家,结果却被一个鬼陷害,错俯身到一个因为吃饭噎死的丫头上。再世为人,她告诉自己要坚强勇敢,活得活色生香幸福快乐,可老天却偏不让她如愿,派了个兰洛晨这个克星来跟她作对!整她,气她,欺负她……可他明明有了喜欢的人,为什么还要来招惹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决斗王

    末世决斗王

    作者:这是一个名为刘芒的学渣,凭借一款小众手游,和一部热门漫画的男主角相爱相杀的基情故事。读者: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介绍……
  • 不朽修神传

    不朽修神传

    当一个百世童男被雷劈死了,在异世界重生到一头猪身上,他不是猪二哥,他还没有享受仙子、圣女、萝莉的滋味,立刻遭遇道士斩妖除魔的追杀!人有人格!神有神格!神界神人具备神格,神格是神人的标志。仙界仙人,从无仙人练就——仙格!修真位面,更不会听闻修真者拥有灵格!季林以低级修真者之身凝聚——灵格,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神话超人!有灵格的修真者,才算合格的修真者!有格者,才为人、为仙、为神!灵格是超级作弊器!炼器可将灵器变成先天灵器!炼药可将丹药炼成丹药生灵!……
  • 玫语高校:冷面学霸被融化

    玫语高校:冷面学霸被融化

    她是因学习超好而新转来的特别优待生,冷眼观世界,家境一般来到玫语私立高中学习。这个满是少爷、千金的地方,会有她的立足之地吗?他是高二(2)班的班长,学习成绩优异,人称“玫语校草”,明恋、暗恋他的人一抓一大把,却偏偏喜欢冷漠、寡言的她。“十三,圣诞节想要什么礼物?”“一本你亲手选的书,加一个拥抱。”
  • 峨眉十九剑

    峨眉十九剑

    韩潇湘作为峨眉山第一万零八代传人,只因打扫山路不小心跌入峨眉山的一道悬崖下,就穿越了。穿越成了谁?我的天哪,她穿越成了峨眉山创始人温雪庭!另一个时代,另一个身份,韩潇湘报灭族之恨,习天山武艺,拉拢丐帮,俘获一群大侠,称霸江湖,问鼎皇权!一统朝堂和江湖!千秋万载,光耀峨眉!
  • 神君

    神君

    神医白帝的爱徒,偷偷修炼神荒第一奇功,他靠着出色的炼丹术和阴险的赤火神兵,平定天下,拍人板砖,在中土活的是风生水起,最终成就大道。
  • 青春是一杯茶

    青春是一杯茶

    青春里能有你相伴,心再痛也无悔!若你无我,我无你,那,将会怎样?
  • 时光,浓淡相宜

    时光,浓淡相宜

    就在10月10日夜间10点,徐陌淇这个传说中的神话竟然开了微博,光这点就已经让所有崇拜男神的女粉丝们抓狂了,更让人惊悚的是,男神的第一条微博就是“只为你而来。”哇!太不可思议了!男神竟然有喜欢的人了!凌晨一点的时候,男神发了第二条微博,微博很简单,“我暗恋你三年了。”男神,你究竟是要干嘛涅?
  • 听灵的虫子

    听灵的虫子

    他是驱魔家族的继承人,他身体里流淌着家族特有的血液,他生而带着“虫子”纹身,当魔鬼降临时,他身上的“虫子”会化作“卡申夫鬼美人凤蝶”,一种美艳与诡异,欣喜与恐惧共存的圣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