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25200000002

第2章 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论辩的话要会说

在法庭上不会辩护,那么注定会失败;在面试时说不出要点,也注定不会被录取;不懂得用道理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会惨淡。论辩是思想的交锋,是逻辑的碰撞;辩辞必须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技巧10:严肃的问题,风趣地说

在论辩中,幽默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会让对手丧失论辩抵抗力,也会让自己充满风趣与自信,从而赢得论辩的主动权。一句风趣的话语会感染着论辩场中的每个人,让你获得论辩的成功。

当论辩即将引发一场冲突时,幽默有助于使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

有一次,英国有位善辩人士在街上演讲,当他讲到社会种种问题时,激昂地说道:“为使这些老爷们清醒,我们唯有把宫殿和众议院烧光。”由于听众越来越多,几乎挤得水泄不通。维持秩序的警察向群众说:“各位请散开吧。要烧宫殿的请到左边来,要烧众议院的请到右边来。”群众爆笑起来,自行散开了。

论辩中运用幽默手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制胜术,它能直接体现辩手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运用幽默来阐述或批驳对方观点,会产生极好的论辩效果。在论辩中运用幽默艺术,有很多方法,不论是请君入瓮,还是暗度陈仓以及旁敲侧击、以守为攻等,都可以使用幽默。

在辩论赛中,幽默常常可以发挥巨大威力,能巧妙地表达观点,控制场上气氛,不仅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也给评委和观众留下良好印象。例如:

在一次大专辩论会上,反方为了驳斥正方的“温饱决定论”,反方三辩对裴多菲的诗作了如下的改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这一幽默的驳斥在场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又如,在辩论艾滋病问题时,反方三辩又幽默地说:“如果哪个人给艾滋病‘爱’上的话,恐怕会‘此恨绵绵无绝期’吧!”在批评对方把艾滋病局限于医学领域,必然会延误治疗,从而给全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时,反方三辩又机智地引证了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而生动地刻画出对方在理论上孤立无援的窘态,为反方赢得了长时间的笑声和掌声。

语言的幽默当然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之诗化上,也表现在机智的应对上。在辩论“温饱”问题时,正方的第四辩手一口气向反方提出了三个问题,可是,他在讲话中错误地称李光耀为新加坡的“总统”,反方第四辩手站起来,立即指出了他的这一常识性的错误,引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把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上辅助动作)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幽默以其巨大的力量被论辩家们称为“幽默炸弹”。“幽默炸弹”在赛场上轰炸,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生活中,也处处存在论辩(或争辩),如果你善于幽默,就会钝化攻击,淡化矛盾,避免尴尬。

有一次,海明威在一个晚宴上遇到了一个喜欢吹嘘而又无实力的作家,他借故走开,但是这个作家缠住他不放,对他说:“我老早就很想为你写传,希望在您百年之后,我有这个荣幸。”

海明威不喜欢对方的为人,但又不便当面拒绝,于是风趣地婉拒说:“既然我知道你想为我写传,我就不得不设法活久一点了。”

海明威出名之后,除获得大多数人的敬仰之外,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妒忌,当然也有不少富人来附庸风雅,海明威对此非常反感。

一天,纽约的一个靠炒房地产发了大财的富翁来拜访海明威,并一再要求海明威给他签名留念。

在一再推托无效的情况下,海明威便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挺客气地对那富翁说:“请您收下我的签名吧!”

这就是海明威的智慧,他用幽默的方式委婉地拒绝他人,既没伤害到别人,也让自己显得很有体面。

“在公司里我是头。”一位公司经理对他的朋友说。

“这我相信,但在家里呢?”他的朋友问。

“在家里我当然也是头。”

“那么您太太呢?”

“她是脖子。”

“为什么?”

“头想动弹的话,将先服从于脖子。”

如此幽默,一笑之后,双方距离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许多事情都是误会造成的;或者由于把问题看得太死,不懂得通融和幽默,而把人际关系闹僵了。一笑解千愁,善于幽默者常常逢凶化吉;一笑泯恩仇,善于幽默的人总是把问题引向良性的轨道。

技巧11:破解悖论,巧妙地说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悖论常常会出现在论辩中,某些辩手的辩辞往往有意无意会含有悖论,此时,论辩者如能慧眼明察,加以利用,并以此为突破口,巧妙地予以破解,必使对方辩手难以自圆其说而被击败。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发了大水,淹死了郑国富户家的一员。尸体被别人打捞起来,富户的家人要求赎回。然而捞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富户的家人不愿接受,他们找邓析出主意。

邓析说:“不用着急,除你之外,他还会卖给谁?”捞到尸体的人等得急了,也去找邓析要主意。邓析却回答:“不要着急,他不从你这里买,还能从谁那里买?”

同一个事实,邓析却推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每一个听起来都合乎逻辑,但合在一起就荒谬了。

在论辩中,要学会破解悖论,须掌握下列3种方法:

(1)用“自我涉及法”使对方无言以对

一般的悖论,如果不涉及对方自我,往往不易发现其悖谬,而一旦把对方牵涉进去,则悖论立现。用对方自我涉及的方法来使对方作茧自缚,是破解对方悖论的绝妙方法。

河南大财主金泰来是个有名的刻薄鬼。袁世凯称帝时,他也想趁乱世之机,克扣长工的工钱。某日,他摆了几桌酒席,把长工奴仆都叫来,说:“今天请大家只为袁大总统当了皇帝,咱们喜庆喜庆。”

“为了庆贺皇帝登基,我想赏在座各位每人二百两白银,只是有条件,每人说一件我从来没听过的事就行。说对了有赏,说错了受罚,罚他一年的工钱。”

大伙儿一听,心想,这哪是请客?分明软刀子杀人,想扣工钱啊!一个个只好皱着眉头想对策。

一个小丫头说:“老爷,从前我家养了一只鸭,一天下七个蛋,三个‘双黄’,四个……”

没等小丫头说完,金泰来一摆手说:“听说啦,我家的鸭子,一天下过十个蛋哟!哈哈哈……把工钱抹去!”

一个长工说:“老爷,我见过一只狗,两只眼睛朝前,两只眼睛朝后,两只眼睛朝左,两只眼睛……”

“唉,别说啦!这算啥,一边长六只眼睛的狗,我都见过!哈哈哈,把他的工钱抹掉!”

金泰来一口一个“听说过”,把长工们的血汗钱都给吞了。这时,一个当奶妈的仆人站起来说:“老爷,奴家姓赵,我家祖父说,他与你家曾祖父有八拜之交。论起来,你还得叫我姑奶奶呢。这事你一定听说过吧!”

“胡说!”金泰来眼睛一瞪,吼道:“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奶妈哈哈笑了起来,说:“老爷,既然你没有听说过,那就快拿二百两银子赏我吧。”

金泰来半晌才转过弯来,在众人面前,不好赖账——再说,他总不能凭空认一个姑奶奶吧。如此,金泰来只好无言以对了,只好拿出二百两亮光光的白银给了奶妈。

(2)用“悖论假定法”使对方无话可说

凡是悖论,都隐含着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破解对方的悖论,可以运用逻辑中的二难推理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自相矛盾,对方悖论构成夹击钳制之势,使对方陷入进退两难,难以自圆其说之境地。

在论辩中还可以利用“悖论假定法”,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将对方逼进“死胡同”,无话可说。悖论假定法是以假定的内容为前提,再利用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使对方无论作出怎样的回答,其结果总会自相矛盾,从而达到讲话者的目的。

包拯年少时聪明过人,甚受大家喜爱。有一次,他的好友公孙策跟一个同伴到郊外游玩,不料迷路了。转来转去,竟然闯入了军营之中,按当时的条律:擅闯军营者当斩。公孙策百口莫辩。危急时刻,包拯闻讯赶到,证明公孙策等人的身份并陈述事情原委,请求放人。可都尉执意处罚,并且刁难包拯:如果能回答出他的一个问题就可放人,否则就要连包拯一同治罪!

都尉双眼一翻,一个怪题就出来了:“你若能猜出我此刻心里所想,那么我就放了你们。”问题一出,周围的人都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人的心思变化多端,又有谁能猜得出?况且即使猜出来,他也可以说是没猜对啊!这不纯粹是逼人送命吗?公孙策更是叫苦连天,心想这回老包也不行了,我们是死定了。大家都静静地注视着包拯。只见包拯沉思了一会回答说:“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了,你心里就是想如何给我们治罪。”此话既出,四座皆惊。大家都怪包拯这样说,心想若说别的,也许还能再求求情,现在你出言尖刻,得罪了都尉,哪还有活路?

可包拯不慌不忙继续解释:“都尉大人若说我猜对了,那么就应该放了我们;若说我猜错了,那就是你本就无心治我们的罪,那也应该放了我们。都尉大人,你说我说得对吗?”大家一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都尉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只好免了他们三人的罪。

这里,包拯所用的说话技巧是论辩中的“悖论假定法”。包拯通过一句假定的“你心里就是想如何给我们治罪”,使都尉陷入了“两难回答”的境地:如果都尉说是对的,那就正好符合了前面自己所说的“你若能猜出我此刻心里所想,那么我就放了你们”,却与他内心的想法相悖,包拯也就达到了救人的目的;如果都尉说是错的,那么又正好与包拯所说的“你心里就是想如何给我们治罪”相反,从而得出“你心里本来就不想给我们治罪”这个结论,那当然也应该放人。因此,无论都尉的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其结果只有一种:都应该放了他们几人。

(3)用“揭悖反驳法”使对方言行相悖

与辩者行为相矛盾的论题,就是不符合辩者行为的论题。一个辩者的论题如果不符合自己的行为,就犯了“言行相悖”的立论错误。《吕氏春秋·淫辞》云:“所言非所行,所行非所言,言行相诡。”所谓“言行相诡”,即这里所说的“言行相悖”。《墨辩》中说:“非诽者悖,说在弗非。”该书《经下》篇又说:“非:诽非,己之诽非也。不非诽,非可非也,不可非也。是不非诽也。”

这两段话是说:反对批评的人是言行相悖的,原因在于不能反对。如果说进行批评不对,那你这种说法本身也就不对。不反对批评,别人有错误才能批评,这样才能无可非议。所以,我们不能反对批评。墨家学派阐明,如果“反对批评”(即非诽),那么,由于“反对批评”本身也是一种批评,这种“反对批评”的批评也应该反对。只有不反对批评才能批评别人的错误,因而不能“反对批评”。实际上,这种“反对批评”的批评是言行相悖的。因此,这种“反对批评”的言论,也是与辩者行为相矛盾的论题。

一切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里不一的人们的言辞,都与自己的行为不符,其言行是相互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冠冕堂皇,然而其所作所为,离其所讲的差距很大,这也是一种言行相悖的悖论。在论辩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极力肯定、赞美对方所说的美言,再以其美言反衬其丑行,达到揭露其心口不一、言行相悖的目的,使其不得不收敛自己的丑行。

进行反驳,如果发现对方的论题与其行为相矛盾,即可揭露出来予以批驳。揭露出论敌的言行相悖之处,就会使论敌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他或者承认自己的论题错误,或者承认自己的行为失误,总之,只有认输而已。

有个人盖了座新房子,房子四周修了一堵雪白的围墙。他怕别人在墙上涂写,便在墙上写了“此墙不许涂写”几个字。有个旁观者问:“既然‘此墙不许涂写’,那为什么你还写?”房主人说:“我自己的墙,我愿意写,你管不着。”旁观者说:“你的墙,我固然管不着,可是,既然你在墙上写了字,‘此墙不许涂写’这话还有什么用呢?”房主人听后愣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旁观者指出,房主人要求“此墙不许涂写”,而他自己却在墙上涂写,这是言行相违的。旁观者揭露了房主人的言行相悖之处,房主人难以自圆其说,就被辩倒了。

这种“揭悖反驳法”很有论辩力,揭露出对方的言行相悖之处,就使之处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论他承认自己的论题错误,还是承认自己的行为失误,总之是认错了,也就将他辩胜了。

技巧12:对付诡辩,错误地说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往往会构设诡辩来向对方发难,陷对方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诡辩在论辩中固然厉害,但诡辩自身存在着语言模糊、内容矛盾、逻辑错误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反驳诡辩可从以下这些方面打开突破口:

(1)以诡辩反诡辩

论辩中,我们的种种努力,不过就是找出或者制造出对方的错误。对方以诡辩作为武器,那很好,省得我们麻烦——立即抓住诡辩的小辫子,以诡辩进行毫不留情的反“诡辩”。

对方抛出荒谬的观点,那就还给他一个同类的观点,对方便会欲辩无辞。

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算计完下人就喜欢喝酒。这一天,他拿出一个空酒瓶,叫一个聪明的长工去买酒,却没有给长工一钱银子。

长工莫名其妙,问道:“老爷,没有银子,怎么能够买到酒呢?”

财主生气了,大声诡辩说:“你不是很聪明吗?花银子买酒,哪一个不会?不花银子买到酒,那才算本事呢!”

长工听了,没有反驳,跑到外面小睡了一会儿,然后揉揉眼睛,就举着空酒瓶回来了,恭恭敬敬地对财主说:“酒来了,请老爷品尝!”

财主一看是个空酒瓶,不禁高声喝道:“没有酒,喝什么喝!”

长工却笑着说:“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要是您从空酒瓶里喝出酒来,那您才是有本事呢!”

一个长工,就这样将错就错地把为难自己的大财主给制伏了。

对方的立论本来就有显而易见的谬误,再层层引申出其更多的荒谬,对方便会败得惨不忍睹。

(2)就错解错,以正驳反

对方诡辩的语言如果含糊不清,那我们就可以将错就错,通过判断、分析、解释,淋漓尽致地批驳他的荒谬观点和不实之词,恰到好处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一天,重利的老张和重义的老刘论辩了起来。老张为了给老刘脸上抹黑,构设了一个以模糊语言为核心的诡辩以嘲讽老刘,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思索地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辩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

老刘知道老张诡辩的关键词语是“缺少”,而“缺少”这个词的含义在特定语境中是很模糊的,即包含了“缺得很多、缺得不多、缺一点点”等方面的意思,他立即反驳说:“你的话只讲对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要选道德;万贯的家财,你已有九千贯,但你还缺少一千贯,所以你要选金钱。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因为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因为你贪图金钱。”

老张终于没有了言语。

(3)恣意发挥说开去

恣意发挥,是论辩的自由之境,是不易到达的层次。和许多精彩的方法一样,它可以让我们战胜对手,同时享受论辩的过程。

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善于在论辩中恣意发挥。

一天,乾隆皇帝问纪晓岚“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乾隆皇帝立刻叫纪晓岚马上去死。纪晓岚领旨,乾隆皇帝又问纪晓岚打算怎么死。纪晓岚说跳河。乾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去死,于是就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着问他为什么没有死,纪晓岚答道:“我走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你在跳河之前应该先回去问问皇帝是不是昏君,如果不是昏君,你就不该投河而死;如果说皇上跟当年楚王一样地昏庸,你再死也不迟啊!’”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纪晓岚不愧是雄辩之才,当然也不叫纪晓岚去死了。

对方如果进行诡辩,那我们就可以将错就错,恣意发挥,反衬荒谬的立论,先指明矛盾所在,然后再点出问题的实质。

对一些貌似正确而实则错误的说法,正面进攻不易,那就先肯定歪理,将错就错,从另一面说开去。

一个烟民和一家商店的售货员争辩没有结果。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个烟民入商场买烟,点燃便抽,售货员以不许抽烟的店规予以阻止,烟民非但不听,还责问商店为什么卖烟。于是,这个烟民和售货员之间发生了争辩。正在两不相让之际,商店经理闻讯而至。问明情况后,经理笑着拍了拍这位烟民的肩膀说:“你的意思好像并非无理。是啊,商店不让抽烟,为什么要卖烟呢?不过,我们商店还卖手纸呢。”在围观者的大笑声中,烟民听出了经理话中的意思——你总不至于认为在我们商店可以大小便吧——不由得脸上发红,于是掐了烟头,讪讪离去。

(4)就着错误打圆场

在某些场合,我们如果说错了话就改口,往往反而不美,甚至可能把错话越说越黑。就着错误妙打圆场,以下可以借鉴。

如果因为说错了话而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么也可以索性顺着错处接下去,自找台阶,为自己也为对方打个圆场。

婚礼正在进行中,一位来宾为新人的祝福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当时,这个婚宴上的来宾正在争先恐后地祝福新人。一位先生激动地说道:“……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一对旧机器……”

举座哗然。一对新人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是各自离异后又重新组合的一对,自然以为那位先生的“旧机器”之说隐含着讥讽。那位先生更是后悔不迭——原来,他的本意是要将一对新人比作新机器,希望他们能够少些摩擦,多些谅解,没想到却在脱口之间说错了话。

见改口反为不美,那位先生马上又补了一句:“已过了磨合期。”见举座称妙,那位先生于是乘势而上,继而又充满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里一时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

论辩中出现语言失误,马上巧释词义,可以妙渡难关。

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指什么,一个女学生过于紧张,匆忙之间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在哄堂大笑中,这个女学生意识到自己答倒了,于是接着说道:“我说的是新‘三纲’。现在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人,而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所以‘臣为君纲’;当前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里成了小皇帝,这就是‘子为父纲’;如今许多家庭里妻子的权利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流行,这就是‘妻为夫纲’。”

“三纲”被她赋予了新的含义,满堂的嘲笑于是变成了热烈的掌声。

被误会,或者被污蔑,申辩争吵往往无济于事。将错就错,巧释对方的词义,往往可以很快平息风波。

某学校举办作文竞赛,获一等奖的小丽在颁奖大会上宣读作文。就在她满怀激情地朗读作文的时候,忽然有人高喊了一声:“抄的!”

在同学们的交头接耳中,小丽同学却大声宣布:“是抄的!”

全场哗然!作文朗读也停了下来。老师一惊,低声却又不乏严肃地对小丽同学说道:“作文比赛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不允许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假如你的文章是抄的,核实后将取消评奖资格。”

声音虽小,但全场又是一阵骚动。这时,小丽同学却坦然地说:“请允许我把话说完。我说的抄,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打好腹稿之后,再抄到草稿纸上加以润色,最后定稿抄到规定的稿纸上。我抄的正是我自己独特的思想,难道这种‘抄’不对吗?”

一阵静默之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技巧13:针对谬论,正确地说

想指出对方的错误,不妨先假定对方错误的论题是正确的,然后顺着这个论题引申,推导出更为荒谬的结论,让人一看就明白,毋庸置疑。例如,“如果有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样山羊也可以上讲台了”,显然,山羊不能上讲台。可见以胡子来判断学识水平是荒谬的。

楚庄王特别喜欢养马,有匹马因过肥而死了,楚庄王要以“大夫”的葬礼为该马办丧事。大臣们纷纷劝阻,楚王不依,并声称:“谁敢再劝,杀他的头!”于是谁也不敢开口了。优孟得知此事后,闯入王宫,仰天大哭。楚庄王惊诧不已:“优孟,你为何哭得这样悲伤?”优孟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用‘大夫’的葬礼太不够排场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用玉石做棺,以佳木为椁,让各国使节都来送葬,给它造一个富丽堂皇的祠堂。用金牛金羊祭祀,封它最高的封号。”优孟见楚庄王疑惑不解,便接着说:“这样,人们就都知道了,大王把马看得比任何人都高贵万倍。”楚庄王听出话里有话,问道:“难道我的过错有这么严重,我该怎么办好呢?”优孟笑道:“依我说,用铜锅做棺椁,使炉灶做棺套,用葱姜上供,给它穿上火做的袍子,埋进人肚里,这是最好的葬礼。”

聪明的优孟,正是巧用了“归谬法”。他开始虚张声势,为死马大哭,撩人眼目,绕着弯子进入正题,然后一步一步引申到了荒唐不过的境地,终于让楚庄王醒悟,应允了把死马烹食。试想,如果优孟一开始直接批评庄王的错误,恐怕早就“人头落地”,还谈得上烹马而食吗?

谬论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过,在归谬中,辩者不是“打老鼠”,而是“喂老鼠”,让老鼠贪婪地吃,直至胀暴其身。归谬常常机智地使对方自相矛盾,束手就擒,让对方自己陷入自己挖的“坑”中,埋葬自己。

谬论犹如肥皂泡,美丽的外衣掩盖着其空虚的本质。归谬不是用手拍破肥皂泡而是用嘴吹破肥皂泡,愈吹愈大,直到“啪”的一声破灭,暴露其内在本质的空虚,获得喜剧效果。在这“啪”的破灭声中,人们顿悟式的惊喜交集,看到了谬论美的外衣掩盖下本质的空虚、可笑,从而获得一种对于谬论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一位旅客面对火车误点,生气地对列车员说:“既然不能正点,你们何必费事印时刻表呢?”这位旅客的观点是:不必印时刻表了。列车员就以此归谬:“要是我们当真不印时刻表的话,你就无法说出火车究竟误点没有,误了多久了,对吗?”

这位列车员设假为真,顺“吹”下去,风趣幽默,轻松愉悦,使那位旅客由愤怒突然放松,情不自禁地爆出笑声。我们为列车员的机智赞叹、欢欣。

认识归谬的论辩魅力之所在,可进一步加大反驳力度,增强反驳的艺术性,在“哈哈”声中捍卫真理。

技巧14:发现对方矛盾,快说

论辩中发现了对方话语的矛盾,那真是极好地驳倒对方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时候反应要快,语速要快。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在企图说服对方时,往往采取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矛盾并予以反驳的方法。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常用也比较便捷的方法,它可以让对方在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不得不认输。下面就如何利用话语中的矛盾辩驳对方介绍几种方法:

(1)将谬论推演下去

我们在表述观点时,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推导出一般的、普遍的道理,比如,下雨之前,天空大多是阴沉沉的,我们就可以概括出这样的看法:下雨天总是先要阴天的。但这种推断方法并不总是正确,许多时候有些东西往往是根据我们经验得出的,因此难免会留下漏洞,这个漏洞就是我们在辩论中的一个切入点。

(2)进行正面交锋

情理,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由此而形成的处世原则。辩论时如果我们听出有悖于情理的漏洞,自然就掌握了出击的炮弹。

20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威尔斯向香港茂隆皮箱行订购3000只皮箱。没想到在交货时威尔斯声称皮箱内层有木材,不能算“皮”,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15%的损失,这是明显的强词夺理。茂隆皮箱行的老板无奈之中找到著名的华人律师罗文锦,请他出面为自己主持公道。当时英国商人在香港享有特权,很明显,法院会偏袒威尔斯。但罗文锦依然决定出庭为被告辩护,他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杀一杀英国佬的嚣张气焰。

法庭上,罗文锦和威尔斯,针对皮箱中使用了木料还是不是皮箱进行了论辩。

威尔斯出于想敲诈茂隆皮箱行的目的,提出了“皮箱中使用了木料就不是皮箱”的谬论。他想以此作为论证茂隆皮箱行“不按质量交货”的论据。

罗文锦以威尔斯说的“皮箱中使用了木料就不是皮箱”为依据,引申出了“金表中使用了非金质器件就不是金表”的荒谬结论。这样,威尔斯无理取闹的荒唐之处就非常明显,连法官也无法为他辩护。

罗文锦的批驳用了归谬反驳法,这是归结谬论直接反驳的情况。威尔斯无端滋事,制造谬论提起诉讼,蓄意敲诈他人,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罚了5000港币。

(3)诱敌深入法

在辩论中,当发现对方语言中有“失真”的嫌疑时,如果我们只是据理辩驳,一般难以获得胜利,但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抛出一些对手感兴趣的话题,巧妙地将他一步步地引向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迅速反击,将对手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让他不得不认输。这种辩论技巧,我们称其为诱敌深入法。

老王喜欢钓鱼,但技术不好,常常是空手而归。有一次,他没钓到鱼又怕难为情,于是上街买了几条鱼,放在桶里,装作是钓来的。回家路上,碰到喜欢和他开玩笑的邻居老张,两人唠了起来。

老王:今天总算有收获了。

老张(不相信):这么多鱼?啊呀!全一般大呀,是你钓的吗?

老王:瞧你说的!怎么不是钓的?不是钓的能有脑袋吗?

老张:哟!要是钓的可不容易,这足有两斤多啊!

老王:两斤多?足足三斤三两!

老张:三斤三两?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老王:怎么不清楚!我给他十元钱,剩下一毛钱我也没要他找!

老张:你这鱼怎么给人钱?刚才你不是说是自己钓的吗?

……

在这里,老张用的招数,就是诱敌深入法。老张知道,这场辩论的要害之处,就是让老王自动承认他的鱼是买的。和他正面交锋,这是行不通的,于是老张采取了与朋友唠嗑,步步深入的方式,待其说得高兴,说漏了嘴时,马上收网。这样,老王就说不出话了。

(4)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有的人爱耍小聪明戏弄人,你可先假装顺从的意思,套住对方的思路,然后抓住对方话中的矛盾予以巧妙的反击。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生活极为俭朴,尤其是对自己的衣着从不刻意修饰。一天,安徒生像往常一样戴着他那顶破帽子在大街上行走。这时,有个不怀好意的贵族青年走过来问安徒生:

“安徒生先生,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东西?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有心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在街上,那样做有失自己的身份。于是安徒生忍住怒火,淡淡一笑说:“先生,在我回答你之前,你可以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贵族青年不知安徒生用意何在,但也很爽快地说:“当然可以。”

安徒生接着说:“你能告诉我,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脑袋吗?”那个贵族青年一时目瞪口呆,只得灰溜溜地逃掉了。

贵族青年用一个毫无道理的问题来嘲笑安徒生,安徒生巧妙地用同样的问题回击他,这样的如法炮制看似缺乏创意,实则犀利无比,使贵族青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5)事实质疑法

事实质疑法指的是,人对某种事实的陈述与这种客观事实之间发生了抵触,我们只要追击不舍,让其在事实真相与谎言之间做出选择,就能逼其认输。

唐朝初年,庐江王李瑗谋反,唐太宗李世民杀了李瑗,把李瑗的爱姬留在了身边。一天,侍中王珪与李世民谈话,见他身边侍立着一位美女,便问是谁。

李世民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子,李瑗杀了她丈夫娶了她。”

王珪对李世民的做法不满,问道:“陛下认为,庐江王纳姬是对还是不对?微臣心中弄不明白,所以大胆请教陛下。”

李世民说:“杀了人,又抢了人家的妻子,是非已经十分明显,卿何必还要问呢?”

王珪说:“庐江王杀人夺妻,陛下认为他不对。可是,庐江王因谋反被杀,他的姬子却留在陛下身边,陛下不是明知故犯吗?因此,我觉得陛下肯定认为李瑗做得对。”

李世民听了,明白了自己的做法不对,便虚心纳谏,立刻把美女送出宫去了。

技巧15:情况不明时,慢说

通常来说,在论辩中,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紧咬对方不放,快速取胜。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中,快攻速战反而会使自己陷于被动,而缓进慢动却能“克敌制胜”。论辩学上,这叫“以慢制胜法”。它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也就是说,在情况不明时,或力量弱小时,不急于说,而应“慢说”。慢是一种计谋,其过程充满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

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拖延时间,以慢制人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需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都会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府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2)回避问题,反问对方

为难我们的问题,我们巧妙地将这一问题接过来反投向对方,使难题转移到对方的头顶,这样战局立即就会得到扭转,将问题抛给对方。例如,有这么一次论辩:

某单位举行关于婚姻、家庭、夫妻关系问题的辩论会。

甲方代表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问题,一言难尽,多言未必有益,不如以巧取胜。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令对方感到棘手的问题,要求对方回答:“我想向乙方提出个问题,请立即回答。你是如何正确对待你的妻子的?是作为私有财产呢,还是作为公有财产?抑或是公私合营?”

乙方代表是个大学生,面对这一令人尴尬的问题,如果立即回答,显然必进对方的圈套。乙方于是不作正面回答,而是采用返还制敌术,答道:“我对待自己的妻子采取众所周知的正确对待法。甲方代表,你呢?是把妻子当做私有财产呢,还是当做公有财产?或者是公私合营的呢?”

这个事例中,甲方代表想将乙方代表压下去,但乙方不急不躁,将问题“回敬”给甲方,致使甲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只能是哑口无言。

(3)以静制动,消除怒气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

在某商场里,一位女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

商场售货员一声不吭,一直没打断她,耐心地听她把话说完。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售货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

听到这番话,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售货员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她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称赞售货员给她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定做的一样。”售货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售货员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可见,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对方才能顺利接受。

技巧16:反驳,借对方的证据说

辩论者面对对方的攻击,巧妙地从对方方面取得反驳的证据,借对方之箭再回射对方,反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使对方欲辩无辞,只得认输。这是一种“借兵之计”的论辩谋略。例如:

张某因“抢劫罪”被送上了法庭,为了给自己开脱罪名,特意从某知名律师事务所请来了李律师。在该案件的开庭审理中,李律师提出,被告张某在该案件中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理由是张某并没有实施暴力,而仅仅是扬了一下拳头,被害人就吓得放下物品逃走了,故被告人的行为充其量也只能构成抢夺罪,而并非抢劫罪。

公诉人认为,此案的关键是被告人是否使用暴力,抓住这一实质性问题一说即明,因而直接反驳道:“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可见暴力手段并不是构成抢劫罪的唯一条件,采用语言、用某种动作或示意进行威胁的手段同样也能构成抢劫罪,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扬了一下拳头,是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质是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这就是一种用暴力胁迫进行抢劫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特征。”

由于公诉人巧妙地从李律师提出的证据中抓到了要点,合乎逻辑地进行反驳,有理、有利、有节地驳倒了被告方,使李律师哑口无言,欲辩无词。

在论辩中运用“因敌取证”谋略,有以下3个特点:

(1)因利趁便,取证于敌

当论敌进攻时,如果疏于防范,暴露出证据不够严密的破绽,论辩者要善于搜寻战机,因利趁便,取证于敌,借力制胜。由于证据来自对方方面,对方如果要反驳,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这就势必要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2)换位寻理,借势反推

当论敌以某些事实为证据发起进攻时,论辩者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探寻事理,并借敌之势,进行反向推论,利用对方的证据,推出相反的结论,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使对方难以辩驳。

(3)顺手一击,置敌死命

运用“因敌取证”的论辩谋略,还要注意对论辩态势的把握和利用。当对方进攻时,如果自己能够因敌取证,为己所用,就应该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借敌之力,顺敌之势,狠狠地一击,置敌于死命,一举获胜。

技巧17:询问,将对方往难题引

只要时机得当、方式得当、内容与措辞得当,询问也能变成一颗颗“软钉子”,在论辩中起到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特殊作用。

(1)另生枝节,问出破绽,乘胜追击

谁都希望自己的论辩能做到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然而欲破其“竹”,必先找到对方的破绽,撕开口子,方能抓住先机,进而乘胜追击,直捣敌“巢”。这里,破“竹”的第一刀,最好是在窥察到对方薄弱环节时,以询问的方式“砍”下去,就可以收到突然袭击的效果。在一次题为“联合国是否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的论辩中,甲方队员突然向乙方队员“询问”:“请问,联合国究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谁知乙方队员竟愣住了,一时答不上来。一个枝节性的、常识性的问题对方居然支支吾吾,甲方由此窥探到了对方的虚弱处,于是立即由此撕开口子,乘胜追击道:“对方辩友连联合国的生辰八字都没搞清楚,怎么能够断定联合国是否有存在下去的必要?”询问“砍”开裂缝之后,一下子被紧跟而来的反问扩大成决口,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2)声东击西,问出蹊跷,真相大白

如果能在提问对象与方式上有所变化,它所起到的作用就非同小可了。通常说来,这种询问,问的是乙,针对的却是甲;问的是问题B,针对的却是问题A。一日,列车到达上海站,在检票口,检票员发现一妇女携一小男孩,而小男孩却没票,便要求补票。那妇女却说:“这小孩刚进站,是来接我的。站台票给他弄丢了!”那检票员觉得蹊跷,怎样才能问出真相呢?忽然,他蹲下来,对小男孩亲切地发问:“小朋友,今天午餐你是在哪儿吃的,都吃了些什么呢?”那小男孩脱口回答说:“我在火车上吃的盒饭,里边有鸡肉、有粉条……”短短两句询问,便问出了事情真相,对方无法再狡辩了。这种询问的关键是声东击西,突然改变了论辩对象,表面关注的是另一个人的另一问题,实际上却万变不离其宗,目标依然对准论题和论辩对手,因此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巧抓尾巴,问出老底,趁机撤离

论辩中,尽管自己处于守势,只要沉住气,也是可能抓住对方小辫子的。有一对夫妇到市场上挑选了一袋“荔浦芋头”,就在付钱的一刹那,丈夫发现那袋子底部的芋头大都已腐烂了,于是提出退货。岂知那水果商贩全然不理睬,反而强调自己的荔浦芋头是正宗货。妻子见状,便对商贩声明不要了。这时,商贩霍地站起来,大声嚷道:“想走?没那么便宜!这荔浦芋头称好了你就别想溜!”商贩愈嚷愈厉害,引来大批围观者。就在双方坚持的时候,那妻子灵机一动,问道:“请你说说荔浦在什么地方?你又没去过荔浦,你用什么证明这芋头是正宗货呢?”那商贩愣住了,一时间无言以对。“不是正宗的,谁买?”那丈夫一边应和,一边拉着妻子匆匆离开了市场。这对夫妇在对方的无理面前,一时处于守势,但他们沉着冷静,巧妙地抓住了“荔浦”这个辫子,以正宗与否去询问对方,态度不卑不亢,语调不疾不徐,却在无形中为自己撑起了一柄安全撤离的保护伞。在突如其来的询问面前,对方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在询问的“烟幕”下迅速撤离了。

(4)智创话题,问出苦衷,隐喻实情

事实上,一般人所争论的问题,常常是模棱两可、见仁见智的,或者是难以准确度量、分清青红皂白的,这时候,要使自己的话有说服力,不如巧设话题,循循提问,将论据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汉高祖刘邦给萧何封侯之后,一些战将很不服气,有的人说,自己的战功是拼杀来的,而萧何只是耍耍嘴皮子、弄弄笔杆子而已。刘邦听说后,召来那些议论者,一开场便是一句平和的询问:“请问诸位,你们见过打猎的吗?”将领们一愣,不约而同地回答:“见过。”刘邦这才娓娓道来:“见过便好。你们一定注意到了,撒腿猛追,逮住野兽的是猎犬,而指挥猎犬的是猎人。说句笑话,诸位只能逮住野兽,所立的不过是猎犬之功,萧丞相立的是猎人之功呀!大家想一想,猎犬之功能够同猎人之功相比吗?”刘邦用的不是生硬的驳斥,而是一个自然的询问,为后边的比喻论证作了铺垫。

技巧18:正面难说,就从侧面说

在论辩中,如果对方固执己见,正面突破难以实施时,我们不妨避开正面进攻的路线和目标,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些情况,从侧面进行突破。为了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其失误、疏漏,我方应暂避锋芒,先绕个弯从一些看似与辩题不相干的话题入手,瞅准出战时机后,再突然发兵,切入正题,直捣对方要害,从而巧妙战胜对方。这就是“侧面突破”的论辩术。

例如,甲乙二人就“能不能预料未来的事”展开了论辩:

甲:以往的事可以知道,未来的事却不可预料。

乙:我们知道,人们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可以预料未来的事。

甲:事物的发展规律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未来的事是不可预料的。

乙:那么我问你:飞机速度快,还是火车速度快?

甲:飞机速度快,火车比不上它,这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的。

乙:假设你在上海接到电报,要你在一天之内赶到北京去参加紧急会议。你是坐飞机去,还是坐火车去?

甲:当然坐飞机才赶得上开会。

乙:那么,你现在还没有去北京,怎么能够预料坐飞机才能赶得上开会呢?

甲:这,这……(无言以对)

在这里,乙方并没有从正面直接去反击甲方观点,而是用生活常识设问,从侧面进行突破,诱使甲自己作出坐飞机才能赶得上开会的预料。这时,乙瞅准了出战时机,迅速转入正题,反问一句:“你现在还没有去北京,怎么能够预料坐飞机才能赶得上开会呢?”使甲无言以对,不得不接受乙的观点。

由上个例子可见,“侧面突破”的论辩术具有以迂为直、旁敲侧击、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的特点。在论辩实践中灵活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打破论辩中正面交锋的僵持局面,而且还能从侧翼开辟出一条克敌制胜的捷径。

当然,我们在运用“侧面突破”的方法时,还得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以迂为直,旁敲侧击

在论辩过程中,当正面交锋难以奏效时,就应该另谋制胜之道。可以先避开敏感的实质性问题,从侧面选择突破口,旁敲侧击,由远及近,由此及彼,逐渐接近目标,切入论辩的关键性问题,迫使对方就范。通过迂回的形式,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2)持之以恒,击之有方

我方实施侧面突破时,并不是对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的纯试探,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论辩切入角度,打破论辩的僵持局面。如果对方进行顽抗狡辩时,要适时出示证据,堵其退路,使其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低头认输。同时,实施攻击的方法要巧妙,选择用于侧面突破的话题,表面上看起来与正题毫不相干,实际上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

技巧19:把“球”踢还给对方

所谓的“球”就是指对方的话题。当需要反驳时,我们不妨先接过对方的话题,然后,用某种与之相似的事物或情况来打比方、作比较,并依照对方的语言表达形式掷还给对方,从而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一天,一个水手准备出海,他的一位朋友问他:“你的祖父死在哪里?”水手答道:“死在海里。”朋友又问:“那你的父亲呢?”水手答:“也死在海洋的风暴中。”朋友大声说:“天啊!那你为什么还要当水手去远航呢?”水手笑着反问道:“那么,你祖父死在哪里?”朋友回答:“死在床上。”水手又问:“那你的父亲呢?”朋友答:“也死在床上。”水手笑了,说:“朋友,那你为什么晚上还要睡在床上呢?”

不用说,水手的回答非常精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用了人们所熟悉的类比的表达方式,将“球”踢还给了对方,才轻而易举地占了上风。当然,在踢还“球”的时候,我们既可以将对方的话题、表达方式原封不动地使用,也可能只触及对方话语中的部分字词或表达形式。但是,无论用哪种方式,只要所说的事物有可比性,那么,就都有可能做到将“球”踢回去的同时,也封住对方的口。这种反驳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形是“完全性仿造”的类比反驳。

英国一家电台采访作家梁晓声,采访中间记者要求他:“下一个问题,请你用‘是’或‘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答应了。那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是好还是坏?”面对如此狡黠的提问,梁晓声没有犯憷,他灵机一动,答道:“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二战而出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二战是好还是坏?”此言一出,那位英国记者顿时无话可说了。

不难看出,梁晓声在反驳时,无论从话题内容到表达形式,乃至语气上,都完全“模仿”了对方,同样产生了某种似乎矛盾的语义表达,所以这“球”踢得非常准确、有力,与上述水手的辩驳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种情形是“局部性仿造”的类比形式。它指的是在反驳时,紧扣住对方话语中的部分关键词语或者概念,用另一种事物或情况来加以对比,从而使之形成反差,暗示出某种既矛盾又荒谬的结论来。

德国女数学家艾米·诺德获得了博士学位,可是要经过教授会的讨论才能批准能否有授课的资格。在哥廷根的大学教授会上,因为诺德是女性而对其任教资格起了争论。某教授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突然发现自己拜倒在女人的脚下读书,会作何感想呢?”资深数学家希尔伯特听罢,立即起来反驳:“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当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毕竟,课堂不是洗澡堂!”

这里,希尔伯特在接过对方的“球”(课堂)以后,巧妙地用“洗澡堂”来做替换词,从而形成了强烈反差,在某种荒谬的类比中巧妙地将“球”踢回给了对方,把对方的“性别区分”论批驳得体无完肤。总之,在需要反驳别人时,无论用“完全性仿造”还是“局部性仿造”的方式,都有可能做到在类比中将结论推向荒诞不经的极致,从而达到将“球”踢回并封住对方之口的目的。

同类推荐
  •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

    成为优秀男人的9种资本,对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等做了详尽的阐述,通过诸多事例。生动的刻画了成功者的艰辛历程,对读者有较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 激励青少年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激励青少年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者都曾从励志故事中获得人生启示,激发无限潜能:拿破仑从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带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和上进的力量,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产生高远的志向,孕育奋发的力量,在确定理想后努力去拼搏,在遇到挫折时积极去面对。
  • 强势竞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强势竞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打造你的黄金人脉

    打造你的黄金人脉

    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人脉之道,掌握了人脉之道就好比掌握了扭转命运的黄金罗盘。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热门推荐
  • 遇见你,真的很好

    遇见你,真的很好

    高冷大男神遇李沫儿秒变‘小宫女’两年前,林聿,李沫儿两人感情敲订后,林聿留了张名信片,就杳无音讯两年后,林聿突然回来,天天出现在李沫儿眼前,撒娇卖萌,样样精通,李沫儿终有一天忍不住了,喊到:“林聿你是不是贱!!”...
  • 娱乐之新时代

    娱乐之新时代

    一本清新,温暖的娱乐小说!--@.@--
  • 幸福日志

    幸福日志

    希望读过本书或者错过本书的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新时代的同居生活,富家子弟对事业以及爱情的打拼,商场的博弈,郭子黎会自己的故事中,继续着追寻幸福的旅程。这是一个一个富家子弟寻找幸福的故事;一个偏执男人守卫幸福的故事……郭子黎的故事会告诉你,幸福不是镜中月,也不是指间沙……也许你会说,茫茫人海,想要得到幸福,太难了……可是郭子黎要说的是,看看他的幸福日志,一个偏执的人都可以得到幸福,更何况你呢?其实,幸福的代价很简单,只要停下脚步看看身边,你就可以发现……春天到了,可以和朋友踏踏青;夏天到了,可以和女友游游泳;秋天到了,可以和家人聚聚会;冬天,蒙头大睡,不也很幸福么?幸福的过程,不只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难道不是这样么?
  • 佛说邪见经

    佛说邪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云禄

    风云禄

    神界破灭...仙界动荡...天道破碎...无人成仙...
  • 王者强势归来:花落无情

    王者强势归来:花落无情

    千年前的王者强势归来。那一次,她忍痛把他一人丢下,他发了疯全世界找她,可是,她留下的只是一棵枯萎的梅花树。她说过:我死梅树死。从那以后他时时刻刻想忘了她。他说她无情无义,为何让他爱上她之后而她又离开他。千年后,她带着四人强势归来,而她的心已死,记忆已被抹去。他终抱得美人归,还是落得那千年前的结局。一生一世一双人,半梦半醒半浮生。
  • 水经

    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母仪天下之飞燕重生

    母仪天下之飞燕重生

    我是赵飞燕,西汉王朝的皇太后,汉崇帝刘祯的亲生母亲。不错,从前,我的丈夫汉成帝刘骜过世后,是他的侄儿刘欣即位并被尊为汉哀帝,我的妹妹投水自尽,我也在六年后被贬为孝成皇后自杀身亡。对我来说,那是一段悲惨的经历,我仍旧记得当时所发生的一切。我偶然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我决定改变命运,改变历史,我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上境为仙

    上境为仙

    身为嫡系真传弟子的周奕自小便胸无大志,最大的愿望无非是混吃混喝,顺便为祸齐云宗上下。岂知一场修行界相互间的联姻打乱了他平静的日子。不甘下嫁它宗的周奕,起身反抗,不料却一脚深陷师父的谋划中,成为齐云宗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入赘它宗的弟子……上境为仙之路,至此拉开序幕……
  • 醉若梦仙——情为何处

    醉若梦仙——情为何处

    前世,她是世界第一杀手兼情报专家,用毒高手,却被那所谓的朋友,一刀断情。怀着满腔的冷意与讽世闭上了双眸…呵,这就是世道上那所谓的情…今世,她是月璃宫的掌控者,更是凌月家族的未来家主,一国之师!她谓世再无可恋之情,对身边的爱慕者无动于衷。可当他纤细无尘的手抚着她绝美冷傲的脸颊,她的心能否泛起一丝涟漪?他,注定是自己人生中的过客,还是自己,永无可避之处的情劫……如此倾世红颜,他能否牢牢的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