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26500000037

第37章 农家——君民共耕的追求者(1)

“亚圣”孟子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然而有个与他同时代的人却极力主张“君民共耕”,统治者应该与老百姓一样自食其力,他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许行。坚持这一主张、反映农民思想、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学术派别,就是“九流”中的“农家”。

■ 农家起源——神农与后稷的传说 ■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神农是农耕文明的开启人。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采不到野果、野菜或捕不到动物时,就只有挨饿受冻了。为改变这种状况,神农砍来木料,制作了耒、耜等农具,向大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并与大家一起耕作。他因此被奉为农家之祖,并与燧人氏、伏羲氏并称“三皇”。

神农此人是否真实存在,现在尚难以断定,但神农教耕的传说,确实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原始农业的情况。同时,这一传说也体现了当时人人劳动、平等互助的社会现实。

感应受孕生神农

传说神农的父亲是少典部落的首领,而他的母亲名叫安登。有一天,安登在华阳游玩时,感应神龙之气而受孕,在姜水河畔生下了神农。神农生具人面龙额,下地三个时辰便能说话,五天便会走路,七天便长全了牙齿,三岁就会做稼穑的游戏了。

神农同情百姓疾苦,以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开创了华夏农业文明,这就孕育了后来的民本主义思想。而且,在有关神农的神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探讨了农业技术的起源,包括制作农业工具、考察土地状况等,也包含着技术层面思想的发展。所以,人们又将后世的农家称为“神农学派”。

后稷是继神农之后,中国农业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官。因为他出生时的情况比较怪异,家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便将他抛弃在田野里。没想到,动物们纷纷来保护这个小男孩,一些雌性的动物还给他喂奶吃。人们索性又把他放在冰上,可是人还没走远,天上的鸟都飞下来,用翅膀给这个小男孩遮挡寒气。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个孩子不一般,就又把他抱回来交给他的母亲抚育,并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学着大人的样子采集植物的种子,并学种麻和大豆。长大后,他对种植各种庄稼的兴趣更加浓厚,不仅懂得因地制宜种植作物,还精通选种、拔草等农田管理技术。此外,他还能从作物成熟的早晚及外观性状,来辨别作物的类型。

经过长期的耕作实践,弃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他种的庄稼横竖成行、整齐划一,大豆茂盛、谷粒饱满。附近的人们听说他很会种庄稼,便都跑来学习,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农耕知识和经验都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粮食连年丰收,进一步减弱了人们对渔猎和采集的依赖。

神奇的大脚印

据说,后稷的母亲名叫姜螈,属于有邰氏部落。一天,她到郊野去求神,在路上看到一对很大的脚印,便好奇地用自己的脚去比试这双脚印。她的脚刚踏上脚印,便感到全身一震,回到家就发现自己怀孕了。不久,姜螈就生下了后稷。

弃的事迹很快传遍整个部落,尧帝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农师”,指导部落群众进行耕作。到了舜帝时,弃又被请来担任最早的农官——后稷,主管部落联盟中的农事。此后,人们便都称他为“后稷”了。

后稷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把他安葬在“都广之野”。那里不仅风景秀美,而且土地肥沃,各种农作物都长势极好。传说,通往天上的梯子就位于它的附近,因此每到收获季节,还会出现凤凰率百鸟起舞的奇景。

战国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农业生产正由奴隶制转化为地主制。诸子百家中各家的学说几乎都包含了重农的思想,都涉及农耕的问题,而它们又都是为政治主张服务的。这种对农事的广泛争论,为许行的农家思想体系的创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许行——“君王亲耕”的希冀 ■

许行,著名的农学家、思想家,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他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以打草织席为生。

他与孟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是先秦时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留下姓名的农家代表人物。他没有留下关于自己学说的专著,有关他生平的资料也极少,只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存有他见滕文公之事,从中略可窥见其思想主张之一斑。

据载,对神农学说颇有研究的许行从楚国到了滕国,主动拜访滕文公并对他说:“我从远方而来,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在您这里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做您的百姓。”滕文公便收留了许行和他的几十位弟子。

许行和弟子们身穿粗麻布衣服,亲自耕种,并用收获的谷物、织的席子和草鞋来换取农具和生活用品。不久,儒家弟子陈相和陈辛兄弟二人也背着耕田的犁锄从宋国来到滕国。他们拜见滕文公,并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王的百姓。”于是,陈氏兄弟也在滕国住了下来。

反对不劳而获

许行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不劳而获。他认为,“仓廪府库,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国君设仓库储存米谷,以及设府库积聚财货,都是伤害人民来供养自己的行为。同时,他还一并否定国君对仓库、府库所存之物的拥有权。另外,他还主张依据产品的长短、大小等数量、质量规定价格,不赞成商人居中剥削,反对抬高物价的欺诈行为。

一天,陈氏兄弟与许行不期而遇,许行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平等劳动、分工互助、等量交换等学说,陈氏二人大为悦服,便抛弃了以前所学的儒家的那一套,跟着许行学习起神农学说来。

后来,陈相去拜访孟子,传达了许行的一些言论和思想。如:“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库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听后大为光火,当即对许行口诛笔伐,许行的思想却也因此幸而得以留存。

许行认为,滕文公施仁政,可算有德,但还没有达到圣贤的境界。真正的贤君,应该“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也就是说,要亲自下田与人民一起耕种,自食其力;要一面自己做饭吃,一面治理国家。许行这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反对不劳而获的主张,体现了其消除阶级差别、追求社会平等的朴素的社会理想,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遗憾的是,他没能看到职业分工是生产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君民共耕”是不切实际的。

这就难怪孟子一听到许行的主张,就大力反驳了。孟子还通过陈相了解到,许行除了吃的粮食是自己种的外,戴的帽子、做饭的锅、耕田的农具等,都是拿其他东西换来的。于是,孟子指出,由于分工不同,人们的生活用品不可能全部自产,国君更不可能一面耕种田地,一面治理国家。

孟子由对许行的评判,得出了一个影响千古的著名结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其实,“君民共耕”或许原始社会的氏族首领真正实行过,但到了后来,帝王们每年正月搞的“亲耕”——亲自扶犁耕田,只不过是一种仪式,只是为了劝课农桑而已。如《谷梁传》就记载:“天子亲耕,以共粢盛。”很显然,这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 氾胜之——西汉农业技术专家 ■

氾胜之,氾水人,西汉农学家。其先人本姓凡,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往氾水,因此改姓氾。氾水是济水支流,位于今山东曹县北20公里与定陶县分界处。

氾胜之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在汉成帝时,出任议郎、劝农使者。他曾在包括整个关中平原的三辅地区推广农业,教导种植冬小麦,而且颇有成效。许多热心于农业生产的人都前来向他请教,关中地区的农业因此取得了丰收。

他本人可能因为推广农业有功,由议郎提拔为御史。他总结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区田法,另外还有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等。他著的《氾胜之书》共2卷18篇,是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

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是古代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尧、舜的农师,周人的祖先后稷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以后重农一直为周王朝的基本国策。战国末期,秦国便是凭借关中雄厚的经济实力完成统一大业的。

西汉建立以后,非常重视关中地区的农业,兴修了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先是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冬小麦,后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在关中地区推行代田法和改良农器。约60年后,氾胜之踏入了赵过曾经为之努力的领域。

搜粟都尉赵过

赵过,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古书记载,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按“三犁共一牛”即三脚耧。又《汉书·食货志》记载:“过能为代田……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他主持创造了三脚耧,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氾胜之继承了前人的重农思想,认为粮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谷帛是统治天下的根本。他主张备荒,把稗草和大豆列为备荒作物倍加注意。氾胜之不仅在思想上重农,而且还身体力行,进行了区田法的试验,列入此项试验的主要作物有禾、黍、麦、大豆、胡麻、瓜瓠等农作物,目的就是为了既扩大耕地面积,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氾胜之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人多地少。关中地区经过数千年的开发,良田沃土早就被利用殆尽,余下的那些荒地,多位于山地、丘陵、陡坡地带,一般倾斜坡度较大,利用起来困难重重。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突显。一些农民无地可耕,被迫转而从事工商业。这直接导致了农业的异化,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西汉政府曾经多次将由政府直接管理的苑囿、公田、池田等借给贫民,但这个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十分有限。为此,氾胜之创造了“区田法”,“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这就提高了荒地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农田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少人多的问题。

在区田法的基础上,氾胜之还总结了一系列的作物栽培技术。他将自己收至亩40石的试验结果上奏到朝廷,冀望有助于解决当时关中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出于同样的原因,氾胜之还提出了桑、黍混播的集约栽培法。

此外,氾胜之还提出了耕作的总原理和具体的耕作技术,并列举了十几种作物的具体栽培方法,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作物栽培总论和各论的基础,其著作《氾胜之书》的写作体例也成了中国传统综合性农书的重要范本,这些足以证明氾胜之对中国农学的贡献。

■ 出发点——以民为本,重农抑商 ■

尽管许行这位农家的真正开创者并未留下专著,但“神农学派”的传人却很可能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过学。传说由稷下学宫中的讲师编撰的《管子》(托名管仲所著)一书,包罗各家思想学说,农家学说自然也列于其中。

一般认为,《管子·地员篇》就是农家的著作,而《牧民》《权修》《五辅》《八观》等篇也大篇幅记述了农家的思想。由于当时的平民绝大多数都从事农耕,所以“重农”也就是“重民”,重农倾向必然会发展为民本思想。《管子》中有关农家的内容,着重体现着农家的民本主义思想。

在农家看来,“顺民心”是一切统治的基础,民心是不可违背的。贤明的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管子·牧民篇》提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由此可见,农家通过“民心”这个概念,初步感觉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儒家的民本主义还要进了一步。

忠爱民,是农家关于治天下的基本主张。他们看到农民耕种田地很辛苦,因而要求统治者体恤百姓,不可巧取豪夺。《管子·权修篇》提出“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就是要求统治者约束自己的行为,减轻赋税,轻徭薄役,不对百姓剥削太重;同时要注意节约,不能穷奢极欲。这虽然已经打破了许行的人人平等参加劳动的主张,但这样的改变无疑更易为统治者接受和施行。

修饥馑,救灾荒

农家认为,水灾、旱灾、风雾雪霜、疾病、虫灾等“五害”,严重地危害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他们强调,君主要想巩固统治,就必须扫除“五害”,要“修饥馑,救灾荒”。在农家看来,水灾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尤应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在农与商的问题上,一方面,农家力主“农本商末”,推动统治者将其确立为基本国策,并促进社会认同这一价值观念。农家认为,农业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富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首先,农业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国家以百姓为根,百姓以谷为命;如果百姓无谷,国家就会失去根基。因此,必须将发展农业生产摆在首位。

其次,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在先秦时于军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军粮和稳定的兵源,而这两项都要通过发展农业来提供。

同类推荐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宁海故事精选

    宁海故事精选

    宁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宁海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本书分为名胜景观、名人贤士、乡间风情三部分,展现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最高次元

    最高次元

    玩转穿越,无限轮回,各种同人,尽在其中……一拳打爆一个星球,一个冲击波毁灭一个星系,多样的宇宙,不一样的平行空间.战五渣们!颤抖吧!
  • 霸道王公戏娇妻

    霸道王公戏娇妻

    她二十一世纪当红歌手,造人陷害穿越到古代。这一切只为完成她的使命,身为曼珠沙华的后人。她以为这一生不会再爱了,却没想到遇到了他。黑暗中生长的玫瑰,永远不及在极地生长的曼珠沙华
  •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许多扭转乾坤、叱咤风云的宰相。在皇权社会里,作为最高行政首脑,宰相的地位非常特殊,堪称是整个国家的“二把手”,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角色,在整个皇权社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穿越前世缘之红尘妃歌

    穿越前世缘之红尘妃歌

    一朝穿越,两重身份,一道圣旨将他们绑在一起。同样倔强的两人面临重重困难会有什么结局呢?江湖血雨腥风,四国鼎立,战争硝烟滚滚。温婉淡然的空谷幽兰,紫竹般的出尘气质的女主。残忍冷酷的王爷乃至天下至尊。风流倜傥,英俊洒脱的红叶山庄庄主。淡然温和,飘然的神医谷主。一个是她以前爱的人,一个是至始至终爱着她的人,一个是后来她爱上的人。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她到底该何去何从?战争,掠夺,误会,生死抉择、中毒。在经历了这些后她是选择和他母仪天下?还是选择和他相爱于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铠甲勇士刑天之精灵灾难

    铠甲勇士刑天之精灵灾难

    100年后的希望市,路法重生,神秘的精灵星系灾难来袭,未知身份的刑天铠甲,铠甲勇士与精灵星系的两大守护者连手,保卫和平的宇宙抗战正式打响……
  • 此处花开,你是否还在

    此处花开,你是否还在

    在青葱时光里,或许迷茫,或许疑惑,或许忧伤,或许甜蜜。但他们终将会奏成美好的乐章。因为他们记录了我们即将或已然逝去的青春。这本充满纠结,憧憬,朦胧的书,献给处于花季的你们。希望你们用心读完,体会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 邪魔妖道

    邪魔妖道

    六道轮回星际时代,主角重生于一偏远落后星球。看主角如何运用六道轮回,走入巅峰。邪魔妖道者,邪魔妖道也。另外申明,本书主角和书名一样,请胸怀浩然正气者,谨慎入内。
  • 青莲破天

    青莲破天

    千古第一女大帝武则天;末法时代的年轻道士;二十一世纪的传奇杀手;来历不同的三人在“金星凌日”异象下,三魂居然诡异融合,附身一个修真异界的失魂男童。此处为何与上古神话时代有着似是而非的相同之处?却又有截然不同之处?此处有着广阔无边的大陆、海洋,有着形形色色的修仙者、修佛者、修魔者,还有妖修、鬼修等等。在这个光怪陆离、强者为尊的世界,看这个补全三魂的少年走上自强不息,通往至尊巅峰的道路!沿途又将留下无数精彩的传说!玉匠人小说交流QQ群:498328023。欢迎各位好朋友前来
  • 天净杀

    天净杀

    “世上真有这么一个人,不用气运,不需机缘,不要巧合,只靠一缕因果,踏入无上大道,寻得我们追寻了一生的……无上存在!”染血的八卦光阵旁,一名老者捡起染血的白色羽扇,这样说道。“避开了天地大势……摆脱了机缘巧合……太公,这样的人,真的存在?”老者旁边,一个朦胧的女性这般问道。“卧龙以生命为因,杀玄武取甲,用最古老的占卜术,才得到这样的果。无论是否为真,我们都得探寻一番。否则,卧龙就白死了。”老者遥望星空,道:“卦象的始终,都在我们的起源之地……古老的华夏!”“只有追随那人的步伐,才能找到所有长存者的追求——无上的存在!”
  • 洪荒之玉帝传

    洪荒之玉帝传

    混沌不知其大,洪荒不知其始,玉帝亦非昊天,莫把寻常作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