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生日那一天,我好孤独,好寂寞。没有一个人为我祝福,没有一个人为我唱生日颂歌,没有蛋糕,没有红烛……什么也没有。我把自己独自锁在自己的小屋里,隔窗望着外面飘飞的雪花,心里好静,又好乱。翻开粉红的日记本,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我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个可怜的在冰冷世界里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她毕竟还做了美丽的梦,而我,连做一个美梦的机会都没有。我的心碎了,外面的世界好冷,我的心一定更冷。处于彷徨中的我,就像一个迷失方向的小孩走在冰雪覆盖的森林中,又像一个落水的小孩不知道该怎样呼救,怎样挣扎。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原来十六岁是那么可怕,漫漫岁月我该如何应付呢?原来一直可亲可敬的母亲变了,或许是岁月的无情,或许是生活的操劳,给她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我不再问寒问暖,更多的是责备和怨言。这是为什么呢?噢,我明白了,这里面的原因一定是因为我长大了,已不再是那个小乖乖女了,我已经十六岁了,十六岁已是大女孩了。不管我多想回到那个小小的我-那个迷路了可以喊妈妈,伤心了也可以喊妈妈的小女孩,但愿望代替不了现实,我的眼泪,我的孤独,我的担心……都不能再转交给母亲,只有自己勇敢地承受和忍耐。因为我已长大了。
我是多么不情愿这样做啊!但我必须学会去面对:因为十六岁的花朵只开一次,无论如何我都要珍重这生命中最烂漫的季节。
照亮别人。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万一有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怎么助你一臂之力?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并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
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外,视觉难免调适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万一有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怎么助你一臂之力?
假如能学学这位提灯笼的盲人,在自己有生之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与关怀别人,将会获得善报,也正符合“为善至乐”的道理。
春雨。
追上去!追上去!给我,给爸爸,给全家撒下一片希望的种子。
春天也有阴雨连绵的时候。那密密斜斜的小雨渐渐沥沥地下着,阴沉的天气正如我这几天的心情,少了一份阳光和温暖,多了一份沉重和凄冷。
自从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以后,我的心一直沉沉的。我始终不敢把成绩-那也叫成绩-告诉家里。
几天来放学回到家,总是提心吊胆的,害怕爸妈问及我的成绩。但他们对我关怀备至,这就更使我增加了内疚。总是急匆匆吃完饭,便逃跑一样地去上学。这种精神上的压抑,使我透不过气来。
终于有一天,当我坐在桌边埋头吃饭时,最担心的事发生了。爸爸平和地问:“你们考试成绩还没公布?我们的高才生?”我一惊,脸顿时像火烧一般。纸毕竟包不住火,再瞒也没有用了,只好硬着头皮说:“早公布了!”爸爸半开玩笑地说:“早公布了,也不回家通报一声?”我沉默着。“考了多少?”“没有一样及格的。”我的声音如同蚊子叫一般,“哼,怎么回事?别人考得怎样?”“都比我好。”“亚杰考得怎样?”“他挺好,进了前十名。”“唉!怎么连个及格都攀不上了。”听着爸爸的叹息,我两眼模糊了。
强迫自己就着眼泪咽下几口咸咸涩涩的饭,心如刀绞。我还配吃爸妈辛苦挣来的饭吗?我还有脸面对关心我的亲人吗?过去,我曾有过让爸妈感到辉煌的日子,那时我们是多么的快乐呀!爸妈从来不对我提出过分的要求,即使在我中考落榜时不仅没有对我失去信心,而且还花钱把我又送进了市重点中学。而我却是怎样学习的呢?
我再也无脸面对这一切,飞也似的向学校奔去,只觉得两耳风呼啸,两眼雾茫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争!要争!争回已失去的时光,争回属于我的一切。
晚上,上完自习课回到家,弟弟问:“路上没碰见爸爸?”我惊问道:“爸爸去接我了?”见弟弟点点头,便转身冲出家门向学校跑去。怎么也想不到,以前即使自己学习好,下大雨,爸爸也从未接过我。可是,今天下这么小的雨,而且是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女儿,爸爸竟来接我了。爸爸哟,你在我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来关怀我,你不正像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吗?
我满脸是水-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任凭它流淌。只盼早些飞到爸爸身边,不能让雨凉透他那颗企盼的心。当我赶到校门口时,只见校门口的路灯下,一个孤单的身影站在那里。我颤抖地喊了一声:“爸爸!”爸爸“嗯”了一声向我急步走来,把一件衣服披在我身上。我抬头望着爸爸,啊!他发丝上的雨滴映着灯光,就像晨露一样晶莹透明。我们父女俩并排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我惊奇地发现,爸爸竟然没带伞。我任那斜风细雨吹打,心里有一股热流在涌动。似力量,似希望。追上去!追上去!给我,给爸爸,给全家撒下一片希望的种子。我相信,秋天决不会阴雨连绵,定然是金色灿灿、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
走自己的路。
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人生是要走许多路的。
虽然我年龄不大,却走路不少,并且很喜欢独行。一个人走在旷野里,走在街道中,走在柳岸旁,走在林荫下,一边欣赏路旁的景观,一边静静地思索一些事,思念某个人,或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也许路上有风。好啊!轻风拂面,是一种享受;大风飘衣,那更有趣;若是狂风,也好,任它暴躁地吹乱黑发,吹糙我的皮肤,吹出一副刚毅的脸孔。
也许有雨,那更好啊!
倘若雨不大,便把雨具抛开,拉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踏入雨幕中。在小雨中我不乱跑,相反我是以一种从容、热爱的心态来接纳那些坠落尘世的雨滴的。小雨中,脚下无泥泞,也无衣服被淋透之虞,可以坦然地走,慢慢地行。如果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更令我心旷神驰。如果是大雨,我当然要打伞。打着伞走在雨中,会感受到世界焕然一新,感受到荡涤一切的快意。
我想我是与走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的。
但是许多人是不喜欢走路的,因为他们一是怕累,二是不会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社会发展很快,交通工具很多,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都可以乘坐,何必要两条腿走路呢?大自然中有美景,但也有丑陋,也有脏乱差的环境,为什么要欣赏它们呢?他们不想想,人类若不行使两腿走路的功能,岂不要退化了吗?大自然中没有丑陋,还需要我们的鉴赏能力干什么?
许多人无法理解或者根本就不愿去理解习惯走路的人,但走路人仍然要走下去,根本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鲁迅先生这样说过: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这是一种清醒的固执,是在看清自己前途后的决断。不禁想起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为何非要到西天去取经呢?这条千辛万苦的路太难走了呵!一路上山高水险,妖魔鬼怪不计其数,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值得吗?他们是为了取得真经,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
九九归一,八十一难的尽头,正是路的尽头,那就是成功!
鲁迅有一副铮铮铁骨,所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唐僧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我也会清醒地认识自己,执著而顽强地走自己的路。
学会放弃。
放弃那些不属于你的过去,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放弃,是生命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失去追求,我们就像飘泊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失去了灯塔一样,不仅毫无目的,而且还具有随时可能触礁的危险;失去追求,我们的思想将褪去绚丽的色彩,在庸庸碌碌中,在随波逐流中,变得苍白;失去追求,我们的人生将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的生命将在世俗的洪流中白白耗尽。
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加选择的盲目追求势必让我们精疲力竭。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我们曾经煞费苦心追求的东西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而我们有能力得到的却没有得到。这时,我们的青春已在风尘中辗转消磨得不再有往日的色彩了,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无法重圆的旧梦。所以,在追求中,我们要留给自己一点交流空间,想一想,我们曾经获得了什么,我们其实应该获得什么,为什么无法拥有的我们却执著不已,而能够把握的我们却让它从我们身边溜走,我们是否把有限的精力无限地投入到了我们自身根本无法逾越的人生困难苦境之中,而我们在另一方面的才能却在岁月中被磨钝了。
所以,在我们执著追求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不属于你的过去,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放弃,是生命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放弃不意味着不追求,而是为了让我们的价值用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得以体现。放弃也不意味着自我信心的丧失,而是为了让我们的信心用另一种更完美的形式得以展示。放弃更不意味着意志的懦弱,而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洒脱的取舍,摈弃我们无法达到的,拥抱更加真实的自我,让生命之火在自己最完美的限度内发光发热。
学会放弃,可以排除生活的忧愁,为你开拓出一片绿草地,使你的生活增添绿意。学会放弃,就能轻装上阵,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学会放弃,就会抛开满腹的犹豫,让我们亮丽的色彩掩盖我们无法克服的弱点。我们要像树懂得自己的四季一样,冬天来了,我们默默积蓄,放弃苍翠的盛装,等春天来临时,爆发出更绿的生机,在夏天展放出更浓的风采,在秋天收获更多的喜悦。学会放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更高要求和承诺,也是对人生所持的肃穆和庄重。
为青春整枝。
我们必须为青春整枝,去除那些无益的侧枝和旧枝,只有这样,青春的白桦才会长成栋梁之材。
这是一个独守仲夏的夜晚,翻开《大地的事情》这本书,默默地读着散文家苇岸的一段话:“在白桦树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生长,它们总是果断地舍弃那些侧枝和旧枝。我想,我的一生也需要这样,如果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走向更远的地方……”
读至此处,我的心猛然一颤,像触动了我的灵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纷繁芜杂的春天。
新学期伊始,由于我眼睛近视,老师把我调到了前面,与一个叫云的女生成了前后桌。我一向少言寡语,对女生更是敬而远之,所以我们同班近半年,我却对她了解很少。只知道她学习很刻苦,也不苟言笑,举止挺自然大方。
我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所以同学经常找我问问题,而她此时更是“近水楼台”,一遇到难题,便转过身来向我请教,我则不厌其烦地讲给她听。她很聪明,常问到一些我也不太清楚的问题,于晚我们便共同讨论。时间一长,除了讨论问题之外,我们还聊一些诸如诗歌、小说之类的话题。我惊讶地发现,她对诗歌也颇感兴趣,还常常练笔,作文写得也很棒,从里到外都透出一种热情。有一次,她让我给她改一篇叫《谈谈勇气》的作文,我看完后,不禁愕然了。不仅谋篇布局天衣无缝,修辞和文采也非同凡响。文中她还举了一些我所景仰的伟人的例子,有理有据,论证透彻。我一向很自负,自认为还没发现哪位同学的作文能与我的作文相媲美,可现在我折服了,她的作文的确出色。
接下来,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朋友式的默契。我一写点什么心得之类的东西都先请她过目,而她也总是倍加赞赏之后又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我则欣然动笔修改。我们有什么好书,也必让对方浏览,继而交流对书中的人物的看法。有时她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我就抄一首普希金的小诗送给她。无忧无虑的日子一如欢快的小溪,在我们的笑语声中轻轻地流淌着。
然而,年轻幼稚的我却没有把握好男女间友谊的“度”。渐渐地我感觉她正在悄悄地叩击我心灵深处的一扇紧闭的门扉,是那么温柔,那么不可抗拒,叫我坐卧不宁了。她一举一动都牵引着我的视线,她的一颦一笑都对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变得烦躁不安,心不在焉,上课常常走神,总想同她交谈点什么。
直到有一天晚自习,我将我写的小诗《清清纯纯的你》交给她后,我知道我已经启开了一扇不该启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