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3100000024

第24章 不要难以负重的压力(2)

关键的问题是,在一个失衡的社会里资源和机会的分布是高度不均衡的。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中积聚

有时闲着没事的时候,经常到一个距我至少十几公里的社区网站去浏览,这就是回龙观社区网。好像过去叫回龙观文化社区网。早在几年前,我就写过一篇短文《网络与社会生成》。回龙观不仅是亚洲最大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社区,而且主要的居民是以年轻白领为主,其中从事“挨踢”(IT,他们的自称)业的就有不少。几年的时间,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网站,在一个过去被称之为“睡城”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鲜活的网络社会。甚至几年前的一次维权活动也是以网络为基础的。

现在,市民化的话题仍然在持续着,房奴的焦虑,婆媳的矛盾,感情的纠葛等等,都是不会缺少的话题。但在最近一两年里,叹息之声似乎多了起来:加班后夜里归家的疲惫,节假日被工作占用的遗憾,面临工作不稳定的焦虑,甚至是一条短信不合时宜地误发到顶头上司手机上的懊悔。当然也有庆幸和欢快:节假日休息的愉快,领导出差没有压力的轻松等。而这所有的一切,又都与工作或职场有着直接关系。

由此就想到近几年经常被议论的一个话题:白领职场的压力。

去年底,央视《时空调查》与智联招聘网联合进行了一场“人在职场”的系列调查,短短几天,就吸引了14000多人参加。而调查的结果更是耐人寻味的。比如加班,14000人中有52%的人回答自己经常加班,而回答自己基本不怎么加班的人只有4%。上班有点,下班没点,已经成了许多上班族的常态。有人已经将过去形容上班族的朝九晚五改成朝九晚“无”。调查同时还显示,73%的人根本得不到加班费,是属于无偿加班。而《劳动法》对于加班费早有明确规定,正常工作日、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加班,都应该享有本人工资150%以上的加班费。但如果你对这个规定真的认真起来,结果可能还不如不认真。中央电视台一个相关节目曾经采访了一位饱受无偿加班之苦的王先生,为了讨回公司拖欠自己的加班费,把公司告上了法庭,最后却是告了东家,丢了工作。

普遍而无偿的加班只是职场压力的一部分。实际上,压力下的紧张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有一位白领这样讲述自己的生活,“有时老板规定三天完成的工作,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为我所在的公司,大家做事的效率都很高。如果你做得比别人慢,你的位置就不保,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才得到了部门主管的职位,岂能给后来者可乘之机,所以我必须更努力。”“我总是在加班,有时要到很晚,基本上每天如此,连周末也不例外。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间。”“有时我就像一个陀螺,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除非灭亡。我已记不清何时逛的街,何时和朋友一起出游过,何时享受过泡澡,何时睡个好觉、吃顿好饭,甚至连给家里打电话都由从前的一周一次改成了现在的一月一次,脑子里有一根弦始终绷得很紧。有一天这根弦断了,我也就完蛋了。”

有人用这样的特征来形容他们的状态:这群被称为“白领”的人,都有很强的成功欲,常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回家之后,拿起电话习惯性地先拨“9” 或“0”;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从不去参加同学聚会;鲜少和朋友联系;甚至忘了大学时代最常听的电台节目的名字。

这一切的压力来自何方?笼统地说,是竞争;更明确地说,是位置或职业的竞争。如果看看这些档次或高或低的写字楼外无数渴望进入这些写字楼的眼睛,你就知道这种竞争的压力是来自何方了。

这背后,无疑就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大学扩招。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只招收本专科生108.4万名,各类高等教育招生总数只有215. 8万人。1999年,“扩招”这个新词浮出水面,从此,大学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数达到400万,2005年达到504万,2006年达到530万。于是,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不断传来。去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就承认,2006年高校毕业生比2005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2006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即使是能够实现当期就业的大学生,也不得不降格以求。团中央、北大政策研究所联手推出的涉及全国6000多名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而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

大批扩招期间进入大学的毕业生以低廉的工资和谦卑的姿态陆续进入职场的时候,他们原来的师哥师姐们不能不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威胁,而后者本来是刚刚坐稳现在的位置,或是刚刚获得提职或提薪。最早的威胁是发生在对专业和经验要求不高的位置。但只要假以时日,当这些低薪进入的小师弟小师妹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获得初步提升之后,对师兄师姐的冲击就会更加强而有力。对薪金待遇相对较低的要求,较新的专业知识,以及他们特有的年龄优势,都会使得这些小师弟小师妹成为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至少就目前而言,这个因素对原有白领阶层职业稳定性的冲击,使其薪金提高面临的条件的改变,就已经不能熟视无睹了。

然而,可以将这一切归咎于扩招吗?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如果仅从数字上看,400万、500万当然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呢?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每年有四五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折算一下,这相当于一个一亿三千万的国家每年有四五十万的大学毕业生,相当于一个一千三百万人口的国家每年有四五万个大学毕业生,而一个一千三百万人口的国家在世界上按人口规模排列,差不多可以排到60位左右。一个在世界上按人口排名60位左右的国家,每年有四五万的大学生毕业,多吗?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处于粗放型的阶段,也决不算多。

问题出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失衡的社会。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市高校已就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在校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实际收入低于期望值,六成高校毕业生即便毕业时在北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正如有论者所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之所以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其原因也不过于此。但是能就此得出这些大学生害怕艰苦的结论吗?问题显然不是这样简单。

关键的问题是,在一个失衡的社会里,资源和机会的分布是高度不均衡的。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中积聚。各大城市房价畸高的现象就与此有直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集中在这些地方。因此,大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去,更不要说到农村中去了,与其说是他们的意愿问题,不如说是失衡的社会缩小了他们选择的空间。在美国,即使是一流大学的博士能在排位百名左右的大学找到教职,也会当作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但北京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当中的原因不仅是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学术资源和机会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地方。

从上述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职场的压力是在整个社会高度失衡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消除社会结构的失衡,是造就一个正常工作场所的前提条件。

三、人生心理压力最大的15件事

西方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其中令人感到心理压力最大的有15件事,根据其影响力的强弱依次为:

1.配偶的死亡。

2.离婚。

3.家庭成员的死亡,尤其是亲生儿女的夭折。

4.严重受伤,特别是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不可弥补的创伤,如造成破相、残废等等。

5.结婚,尤其是新婚前后。

6.失业和退休。

7.怀孕和生孩子。

8.职业的改变、变换工作单位。

9.被迫抵押或丧失赎取权。

10.孩子离家或分居。

11.参与重大的比赛和竞赛。

12.开始上学或临近毕业。

13.与上司发生不和。

14.乔迁新居。

15.度假。

四、压力不用为癌症“负责”

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克里斯蒂娜·考尼科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当时她才39岁。3天后,她自认为找到了患癌的原因。“我问实施乳房瘤切除手术的医生,肿瘤在那里有多久了。他们告诉我,5到10年。我马上想起,这个时期我刚巧离婚,当时压力很大。”4年前,克里斯蒂娜离婚了。她不禁想,这会不会是一个巧合?不仅仅是克里斯蒂娜,许多其他患乳腺癌的妇女都这么想。她们问:是不是压力导致癌症?压力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使肿瘤在人体内生长,这是真的吗?

1.“压力和癌症”引人猜想

癌症和压力是不是有联系?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研究者和病人们很多年。他们试图通过研究了解,是不是在被诊断患癌以前的几年里,病人受到过比常人更大的压力?反过来,是不是经历过极端压力的人更可能得癌症?

研究者们也探索可能的机理,举例来说,是不是压力也许会抑制免疫系统,使得人体无法消除危险的癌细胞?或者:是否人体的保护神———免疫系统能够先一步挺身而出保护人体不受癌细胞损害?

似乎压力和免疫系统以及癌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这使研究者惊讶不已,这还改变了研究的方向:有可能癌细胞会产生蛋白质,“劝”免疫系统不要进攻它们,甚至帮助癌细胞生长。至于到底压力会不会引发癌症,还没有定论。

2.初步调查:压力和癌症无关

美国一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预防项目领导人泡利·纽康母决定得到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女病人给她的一个感觉,她们对压力会引发癌症深信不疑。她研究哪些因素会引发癌症。她让调查者询问患癌的妇女,以及有医疗纪录的健康妇女,了解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曾经服用过药物。

当调查者问那些妇女还有什么要说的,患癌的人会说:“为什么你不问我,在我看来是什么真正原因让我得癌症?”那么是什么呢?这些妇女会说,是压力。但是纽康母不置可否。

接下来纽康母用一些标准问题调查1000名左右的妇女。她们有没有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去世?她们结婚了还是离婚?她们丢掉了工作还是退休?她们的经济条件变化过么?接受调查的妇女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调查者们也不知道哪个人患过癌症。调查的结果很清楚:在5年中会产生压力的事件和被她们诊断乳腺癌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可仍然有人不信压力和癌症无关。持批评意见的人说,纽康母调查的只不过是有压力的人,而不是压力本身。纽康母也承认。要测量一个人经历过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是很不容易的。即使要看他们会不会得癌症,也不那么容易。

3.反作用:减压无助于疗癌

丹麦做过许多有关癌症和压力的大型研究。因为丹麦有全国人口的疾病记录。在11380名子女罹患癌症的父母中,美国某癌症中心的主任医师凯西莱特博士并没有发现他们比其他子女正常的父母更容易得癌症,尽管人们都认为,子女患癌症对父母来说会增加非常大的生活压力。

在对21062名子女死亡的父母进行了最长18年的调查后,研究人员也没有发现这些父母癌症患病率升高的现象。第三次在丹麦的研究针对的是19856名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父母,结果同样如此。

同样不清楚的是,减轻癌症病人的压力到底是不是能够加快他们的康复。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谢尔顿·科恩研究了治疗癌症过程中,对病人的支持和减轻病人的压力是不是对康复有作用。他说:“如果你问我:‘是否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我的回答是‘不’,如果你问我:‘将来会不会知道,’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

4.自找病因:压力成了替罪羊

为什么人们对压力和癌症的关系如此关心?凯西莱特博士说,因为他们经常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担心这会对他们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有一些病人在得知自己患癌以后,经常会想起他们在以前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段充满压力的时间。他们因此得出结论,这就是他们患癌的原因。“人们需要答案,为什么我患癌?”凯西莱特博士说。

对许多人来说,确诊患癌不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们本来以为自己健康得很,每天都锻炼,注意饮食。为什么癌症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们往往不知所措。

最后要提的是,只要他们去想,都能够在以前的生活中找到一段充满压力的日子。“我告诉这些病人,不是他们的压力导致癌症,完全不是。”凯西莱特博士说。

五、压力也是一种营养

人体的各个系统只有得到锻炼,才能强壮。如为了适应气候要自觉接受冷热的锻炼,为了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有意吃些五谷杂粮。为此,人们提出一种“吃苦”养生法。

饥饿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法。我国民间早已流传有“养生八分饱”的秘诀。《红楼梦》中说到,每逢公子、小姐得了疾病之后,贾母便经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饥饿,二是吃粥。这样便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得到良性的冲击,从而消除疾病。

紧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一个人如果一点压力也没有的话,必然是荒废精神又荒废身体。有的人称压力为“营养素”,没有一个懒人是长寿的。曾经有一位外国学者断言:“人彻底摆脱了压力就是死亡。”他还认为,人经常保持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可以促进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增强免疫力。一个人一生难免会受到伤害,从锻炼的角度来看,伤害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一个人偶尔有点小毛病小灾难,在大病大灾来临时,便不至于临阵怯场。而且受了小伤害之后,可以得到教训,能够避免更大的灾祸。曾经有人做过调查,长期不患感冒的壮汉,得癌症的几率会比经常患感冒的人要高出3倍。只有经过吃苦锻炼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不仅可以战胜疾病与困难,还可以把其变成一种很好的营养素。

§§§第三节 压力管理的原则

一、压力是可以管理的

压力对人的伤害来源于人们对压力不恰当的心身反应。“减压”让人产生“压力过大”、“压力不好”的联想,而“压力管理”就比较中性。

同类推荐
  • 呼吸疾病诊疗与健康指南

    呼吸疾病诊疗与健康指南

    本文主要内容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扩张等。
  • 身体健康枕边书

    身体健康枕边书

    本书让您了解真正的健康是怎样的状态,你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心态、运动以及饮食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本书重点讲述了家中的少儿、男人、女人和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此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和儿童及成人的急救知识以及身体发出的一些健康警读。拿起这本书,您会发现,它涵盖广、信息量大,而且条目详细又切实可行。那么现在您还犹豫什么呢?请拿起这本《身体健康枕边书》吧,试着翻翻它,觉着可以读一读的话,再试着把它置于床头案牍,时常翻阅。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健康是与它结伴而来!
  • 生命在我不在天

    生命在我不在天

    本书主要讲述了朱德的保健医生胡伟德,毕生治病救命的养生精华。他首次系统的公开了他的红墙养生保命方法。抽烟、喝酒、熬夜、操劳、饮食作息不规律、亚健康、重疾缠身?没关系,80岁的红墙名医,用50年的行医心得告诉你,健康是有道可寻的。只要保养得宜,一样可以健康长寿。生命在我不在天!
  • 残疾人员常见病自我保健

    残疾人员常见病自我保健

    本书内容包括:残疾基本概念;神经系统常见病自我保健;骨关节疾病与损伤自我保健;内科致残疾病的自我保健;其他残疾自我保健。
  • 肥胖症心身自疗法

    肥胖症心身自疗法

    本书两位作者从饮食调理、运动、认知调整和自信心训练等多个方面,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了可以在生活中自我施行的治疗方法。
热门推荐
  • 灵神道

    灵神道

    强者,灵神道,一飞冲天!傲立群雄!(求收藏!)
  • 不灭武灵

    不灭武灵

    一个平凡少年,被青梅竹马的恋人抛弃后惨遭奸人所害,锒铛入狱,在暗无天日的监牢中巧遇神秘老人,见惊天大战后认识到弱者只能被掠夺的可悲现实,从此心立凌天之志,踏上了一条复仇和追寻武道极致的旅途。我不要再如此卑微!如此的无能为力!我要凌驾于九天之上,俯视所有视我为蝼蚁的人!天要压我,我便翻天!地要灭我,我便覆地!非是我叶羽欲化狂魔,而是这世道竟对我如此的赶尽杀绝!
  • 诱宠小逃妃:呆萌王爷很腹黑

    诱宠小逃妃:呆萌王爷很腹黑

    初见,她压他!再见,她坑他!可是……等她回过神来,她却成了被压被坑的那个。初登穿越宝地,搞不清楚情况的某人,得了便宜不想负责,狡黠奔逃!呆萌书生翻手为云,变身腹黑冷血番王,霸气追爱!睨脾山下,他说:“如果那是你要的……我给你整个天下!”愣住,回眸。她小声道,“天下太远了,还是别去了,不如……”到山下找个小茅屋办事比较急。
  • 如果你听到

    如果你听到

    一夕夜雨,空气湿暖。不透光的黑暗,雨声绵密,沉闷的雷声不时滚过。一面薄墙背后,似有吉他弹唱的声音,隐约是熟悉的语言,却听不懂在唱什么。有闪电划过,仅在一瞬间照亮房间,他看到侧卧在身旁的人,那张几乎遗忘的面孔。她望着他,伸出手,合上他的掌心。她对他说话,但他听不到。琴音雷雨,嘈嘈切切,唯独她唇齿间吐出的字,他听不到。
  • 无上帝尊

    无上帝尊

    无上至尊雷诺,转世成为凡间废太子,觉醒太古神族血脉,开启变异孽龙武魂!血脉神通,治疗、吞噬皆可升级!武魂狂暴,龙瞳破虚妄,龙爪碎虚空!这一世,雷诺携无尽神通、无上威能,斗苍穹,御万界,成无上帝尊!
  • 现实诱惑

    现实诱惑

    现实中总是充满了诱惑,当脱去诱惑那华丽的外衣,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现实!
  • 等待只为与你重逢

    等待只为与你重逢

    如果相亲对象是自己大学校友,你会怎么处理?宁露的回答是直接不见。为啥?怕是认识的,见面尴尬;不合适的话连朋友都做不了了。所以,宁露果断表示拒见。但流年不利,她这次拒见的后果很严重,严重到她把自己的一辈子都赔进去了!
  •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很早就事业有成,有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差距就是有些事他懂你不懂。人生没有草稿,唯一能让你躲开成功路上的磕磕绊绊,避免失败打击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掌握必备的人生智慧。本书围绕生活、工作、修养、人脉、境遇、婚姻、幸福等人生的方方面面,阐述了行走于社会、打拼在职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涵盖了最经典的人生案例、最实用的处世技巧和最深刻的生存法则。年轻人若能很好地加以学习,有助于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找准前进的方向,少走弯路,顺利地迈向成功的人生。
  • 城里的田鸡

    城里的田鸡

    一个少年在捉田鸡时与老总的偶遇,少年姓王,老总姓张,本都是固城张王村人,却引出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复仇”故事时……
  • 首长大人,我饿了

    首长大人,我饿了

    首长大人,我饿了》她是他的新兵,他是她的丈夫,他爱她,宠她,却忘了对她说我爱你。她爱他,任性的爱着他,却忘了跟他说我爱你。几年后,某宝宝看着父母那别扭样,“你俩相爱却不说,我看的都心累。”于洛看着某宝宝,这娃一定是抱错了的。于是晚上欧阳澈一直对于洛说我爱你,于洛被压在床上,用脚踢他,“滚开,老娘不需要你这样爱我,”妈蛋,一晚上了,有完没完啊!“老婆,我们错过了几年,好不容易可以说爱你,当然没完了,”然后继续爱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