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7400000003

第3章 书前赘语(2)

词的兴起与隋唐时流行的一种叫“曲子”的音乐密切相连,词就是曲子的歌辞。曲子词首先盛行于民间,后来也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一些文人也有意识地模仿曲子的节奏写了一些曲子词,并运用了有关近体诗的韵律,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于是曲子词这种俗文学也就变成雅文学。不过词在晚唐五代,大多是风格柔婉的艳词,只能算是“小雅”或者说还是小道。后来经宋代词家的努力,题材范围逐渐扩展,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应有尽有。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于是词与诗一样,具有了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从而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

元曲的前身,也是流传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当这些俗谣俚曲经过文人的加工,并与唐、宋、金、元时期流行的曲调、词调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元曲中的散曲。散曲是传统诗歌中的一支新秀,它和唐诗、宋词一起,被称为我国传统诗歌的三座高峰。散曲的出现和发展也促进了戏曲特别是元明清杂剧的发展。被奉为杂剧精华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使用了大量的散曲。从体裁上说,这些都是戏剧,但其中的唱词,却多是诗歌,并且不少都可以称得上是优秀之作。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孟称舜在《古今名剧合选》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曲体(剧中的唱词)似诗、似词,而白(剧中的念白)可与小说、演义同视之”。由于词曲大量入剧,也自然提高了大众对传统诗歌的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似乎可以这样说,传统诗词发展的道路是:俗——雅——新俗——新雅——更新的俗——更新的雅。这应当也是我国诗词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弘扬这个传统。

就我国当前诗词创作的状况来看,依然是雅俗并存的,这不仅表现在诗词作品中既有正统的诗、词、曲,也有非正统的打油诗、顺口溜之类,也就是既有所谓的“阳春白雪”,也有所谓的“下里巴人”;同时还表现在一些被视为高雅的作品中,也含有不雅的成分,而被视为浅俗的作品中,也含有雅的成分。试分析之。

以语言来说,诗词应该使用的是雅言,孔子说过,“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雅言就是“官话”,就是“共同语”。不同时代,“共同语”是不同的,在今天来说,也就是普通话。纵观现在的诗词作品,不少被视为“雅”的作品,使用的却是古代语言,如古声古韵以及现代语言中已很少用的古代词汇,这就是“雅中之不雅”;而一些被视为“俗”的作品中,用的却又是今声今韵和现代词汇,这就是“俗中之雅”。以表现方式说,那些含蓄的作品属雅,但其中也有不少过于含蓄因而晦涩的,就不属雅。那些直白的作品,看来有点俗,但直白的作品也有不少清新、鲜活、质朴乃至妙趣横生的,则属于不俗。再从情调来说,有高尚的,也有低级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高尚的、健康的可以谓之雅,低级的、不健康的可以谓之俗,甚至可以说是庸俗、鄙俗。总之就当前诗词状况看,确实是雅俗共存。既然如此,也就需要雅俗互补,雅俗融合,进而使“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准是能够雅俗共赏。这方面需要做的很多,只讲两点。

先说语言。现代人写诗填词,要用现代的语言,即现代汉语,包括音、韵和词汇。在词汇方面要尽可能使用大众化的词汇,少用生僻的字词。否则就会有很多人看不懂,就会失去读者。没有读者,诗词就会衰落。这方面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先例。词在宋代,达到高峰,但到南宋后期却出现衰落现象。原因之一是当时有不少词人刻意追求高远,讲究词法,琢磨字句,排斥俗语、大众语。他们中的沈义父在《乐府指迷》里就说过这样的话:“炼句下语最为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这样就使词成为少数人玩弄技艺手段,填词成为一种高深的专门学问,非一般人所能染指,当然很难为大众所接受。

现在不少人提倡口语入诗,提倡明白如话,要“以我手写我口”。大方向是对的,但也要注意,诗词是语言艺术,口语词汇入诗,不等于完全口语化。不能像写小说那样。诗词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意象性、精炼性、音乐性。诗词的语言也叫诗家语。诗家语的语法和生活中的语法是有区别的,诸如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颠倒词序等。丢掉了诗家语,就失去了诗词的特色。还有,我们提倡的是通俗,不是粗俗、低俗。诗词的语言还是以文雅为好,那些不文雅的“屁”类词汇还是少用或不用为妙。

第二是情调要健康,要高尚,要克服那些庸俗的低级的情调,也不可搞媚俗,更不可搞恶俗。

此外,还有一点要说及,不少作品缺乏个性、缺乏新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口号堆积,无真情实感等也是“俗不可耐”的表现,应在克服之列。

雅俗互补,雅俗融合总的目的是提高而不是降低,不可以俗伤雅。要能够做到由俗到雅,再由新俗到新雅,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前提当然是大多数人能够懂。要做到这样,很重要的工作是解决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首先是普及,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提高又是在普及的基础之上。提高了还要再进行新的普及,借以达到新的提高。这样,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也就会实现由俗到雅,再由新的俗到新的雅,不断上升。对于广大诗词爱好者来说,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思想水平、技术水平和情感水平的问题。

(四)坚持两条腿走路

这里所说的“两条腿”是指格律体和非格律体。传统诗歌按格律可以分为格律体和非格律体两类。所谓格律指的是韵文所依照的格式和韵律。其中包括声韵、对仗、结构、以至字数等。凡是在这些方面有严格限制的就是格律体,没有严格限制的就是非格律体。诗歌的格律体成熟于唐代,当时形成了一种对格式和韵律都有严格限制的新体诗,为了区别以往的诗体,管它叫“近体诗”或“今体诗”,而把对格律方面没有严格限制的诗(包括唐以前和唐人自己写的古风、乐府等)称为古体诗。后人也延续了这个称呼。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称谓都是带有时代色彩的,今天不一定还这么叫。现在有个比较通行的叫法,格律诗和和非格律诗。本文也跟着这么叫。其实和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也不是完全不讲格律,只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而已。也许把它们分别叫做格律体和自由体更恰当。

既然要划分为格律体和非格律体,就要有个比较具体的界定。

最典型的格律体是近体诗中的正体。其特点是“篇有定句”(四句为绝,八句为律,十句以上为排律);“句有定字”(五言绝、律,必须都是五字句,七言绝、律,就都是七字句);“字有定声”(每个字的平仄都要依其在句中的位置而定);“韵有定位”(双句必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有定对”(律诗除首尾两联外都要求对仗);“句有定序”(讲究粘对)。具体请看本集正文第三辑之《近体诗的平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字有定声”和“句有定序”。前者构成律句,后者要求粘对。本人认为这两点,尤其是第一点,是划分格律体和非格律体的最主要标准。除近体诗的正体外,其他诗体中只要符合这两条,也都可以纳入格律体内,如乐府诗、竹枝词乃至打油诗等,虽然对格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唐人和唐以后诗人写的这类诗歌,也有不少符合格律的作品。这些合律的作品,也应视为格律诗。

词和曲在字数、句式、字声、押韵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不同的词牌、曲牌都有不同的要求,它们虽不要求一定粘对,但都具备“字有定声”这个特点,所以亦属于格律体。

其他凡不具备“字有定声”和“句有定序”的,都可视为非格律体。

格律体和非格律体各有千秋,不能厚此薄彼。

由于格律体对格律有严格的规定,熟练地掌握它和应用它都有一定难度,因而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人的思想,所以有人主张废除它。这是完全错误的。格律诗把传统诗词的音乐美发展到极致,是中华传统诗词中最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少有的瑰宝。只能弘扬,绝不可抛弃。有人提出,抛弃固然不可,改造还是必要的。这有道理。但要改造它,必须先掌握它。马凯先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诗人)提出的“求正容变”说,值得我们重视。所谓“求正容变”就是“尽可能地遵循‘正体’——严格的诗词格律规则,同时又允许有‘变格’”。说得更明确些,就是必须在熟练地掌握格律体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改造。所谓掌握,包括明白为什么要有那样的格律规定,其中哪些可改,怎样改,那些不可改。拿五七言格律诗来说,在声韵方面,古人用的主要是平水韵,现代也有不少人如此,但平水韵是隋唐时代的音系,早已脱离现代的实际用语了,必须改。现代人写诗要用现代的声韵。还有,近体诗要求押平声韵,对于一些押仄声韵的,只要符合字有定声和句有定序这两点,也应属于格律体。

字有定声是表现诗音乐性的最重要的成分,它使诗歌的音乐美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不能轻易改。不过,在平仄方面,古人也有“变通”和“词不害意”之说。今人也有“基本合律”的提法。也就是说,允许某些地方破格,而不一定全规全矩。特别要注意不能因为追求格律而伤害情思的表达。古人的律诗中,拗句也不少,但多为小拗。不过,这在一首诗中只能是个别的,不能多。

关于对仗问题。对仗除去能给人以较强的匀称美,音乐美之外,还具有很高的修辞效果。它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映衬、相互补充,能把思想情感表达得更为完美。所以不能不要对仗,但不一定都那么工整,也可使用宽对、流水对,甚至也可半对半不对。律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原则上都要求对仗,但亦可放宽,古人也有这么做的。

在体有定句方面,原则是四句为绝,八句为律。如果由于表达的需要,绝句可否多至六句,五律、七律可否多至十句,可以探索。因为只要成对增加而又符合粘对原则,是不会影响诗篇的音乐性的。至于六句是否还叫“绝”或“小律”,十句是否叫“排律”则不是原则问题。不标明就是了。

此外,有一种被称为“入律”的古风,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可以换韵,类似多首绝句的组合。如王勃的《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前四句是仄韵的绝句,后四句是平韵的绝句。像这样的诗,属于格律体还是非格律体呢。我认为,只要都是律句,又符合粘对原则的,就是格律体,或准格律体。

非格律体(或者说自由体)的队伍比较庞大,它不仅指唐人所谓的古体诗,也包括五四以后的新诗以及各种诗体中不合格律的作品,甚至还包括拗体律诗。总之无论什么时代的,什么体裁的诗歌,只要是不具备“句有定声”和“句有定序”的作品,都应叫非格律诗。

这里说一下拗体律诗。拗体律诗是专用拗句写成的律诗体式,也叫拗体诗。一般多把它视为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本人认为,这种诗如果整首诗中拗句是个别的,还属于格律诗,如果整首诗多数是拗句,就是非格律体。试看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楼》:“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这首,被认为是杜甫成熟拗律的代表作品。其中除第三句外,都是拗句。应属于非格律体。

非格律诗最大的特点是格律相对自由(像杜甫上首那样拗律,当属例外,因为故意写拗律更不容易,无自由可言)。表现为句数、字数等不限;押韵自由,可平可仄,可一韵到底,亦可转韵,长篇作品,还不避重押;平仄方面没有任何死的规定。尽管如此,许多优秀的非格律诗吟诵起来依然能给人抑扬顿挫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清人王渔洋说过:“毋论古、律、正体、拗体皆有其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所以“唐、宋、元、明诸大家,无一字不谐。”(转引自林正三《诗学概论》)正因它有“吐言天拔,出于自然”的优点,诗人可以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还有,非格律体篇幅可长可短,容量可大可小,既能长篇叙事,又可容纳情感奔放驰骋。

因为非格律体有这些特点,所以一直长盛不衰。我们也不能放弃这条腿,要根据所写题材内容、抒发情感的需要以及个人的能力,适于用格律体表达的就用格律体,适合用非格律体表达的就用非格律体。总之,要用两条腿走路,这样诗路才会宽。当然,关键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空洞无物或思想感情不健康,缺乏诗味儿的作品,格律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有了非格律诗这条腿,诗歌创作的路就宽松多了。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创作新的诗体,如已经出现的“新古体”、“仿古体”、“自由曲”等。至于这些名称是否合适,那是另一个问题。

以上各点,本集中都有涉及,但愿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作者2010年11月

同类推荐
  • 韩愈文集1

    韩愈文集1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豆瓣超人气、嘴最贱、毒毒教大当家“毒舌奶奶CC”最辛辣观点。豆瓣上从未发表过的8万字内容首度面世。生活中的女汉子,写书时却是玻璃心,对于爱、背叛、受伤、柴米油盐霸气解读。言犀利却用轻轻的笔触修复你在社会丛林生活中遇到的伤。拒绝神秘主义,拒绝哄你开心,掏心窝地直言隐秘的生活真相,如果不能训练你内心更强大,至少给你安慰。天下万物来和去都有它时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只是需要自己慢慢等待。读这本书能静下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 江上抗倭

    江上抗倭

    这本绘图本《江上抗倭》(江上,江阴别称),描绘明朝江南(以江阴为主)抗倭的历史,着重描述嘉靖江阴知县钱錞率领兵民抗击倭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本书分主体和附属两部分内容,主体内容图文并茂,适合所有读者阅读;附属内容(褐色文字)是抗倭历史资料,和主体内容基本对应,适合爱好、研究明朝抗倭历史的读者阅读。这是一本老少咸宜、俗雅兼备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读物。
  • 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南京的日子

    蒋家王朝从建立到稳定是一部血腥的征伐史。蒋介石宋美龄镇压工农运动、消除内部政敌、荡平地方军阀、“围剿”工农红军、打击进步势力,一切皆有案可稽。蒋介石宋美龄从重庆还都南京,是被拥为“民族英雄”的,殊不知三年多时阔,便江山易主,蒋宋只落得个栖身孤岛的下场。南京的辉煌是瞬间的,而心结却是永恒的。
热门推荐
  • 隔墙有男神:99次说爱你!

    隔墙有男神:99次说爱你!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他是一个万众爱慕的“冷酷无情”少年。她是一个普通的新手设计师,他是一个首席设计师又是公司的CEO。当她遇到了他,她认为他是她生命中的“扫把星”恨不得把他给KO了,但经过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他发现了他爱上了她,爱上她不能自拔。偶麦家!女孩最终命运如何?请敬请期待!
  • 特工王妃升职记

    特工王妃升职记

    卧底特工穿越唐朝,斗得过文武权臣,讨得好高冷太宗,平定得了江山社稷,城府后宫又如何,倾国倾城一帘幽梦。
  • 黑鷲

    黑鷲

    一個技術通神的殺手-楊海笑,在一年前已被所屬的殺手組織抹殺,然而在某一天,同名同姓的男性出現在一所大學之中。
  • 上世妖尊

    上世妖尊

    天神与恶魔并存的世界,彼此都因为本质的趋势常年征战,人类开化并建立秩序,其中开始不断涌现强者,为了结束征战,天神开始聚集人类的信仰,而恶魔也在暗中进行着。
  • 爹地来了

    爹地来了

    此文名五界无神非常抱歉,作者大大实在没有办法该名字简介你是谁,你是否还记得?他是谁?哪个是他?一者冰冷狠辣,一者嬉笑无厘她是谁?哪个是她?一者随性无害,一者无情心深亦或,这些都不是?罢了,只要你懂我,只要你识我,这便是我。与你携手的我。五界无神,暗烽四起,执子之手,与你并肩。仇深似海,恶意暗起,屠尽满门,倾城一笑。嗜血奇賦,入怀轻眠,山巅一览,俯视众生。
  • 开着武直闯三国

    开着武直闯三国

    军区秘密培养的特种兵王,在完成绝密任务后,驾驶着武装直升机在归途意外穿越到三国时代。然后开始一段传奇之路...
  • 恋恋不忘,总裁,别惹我

    恋恋不忘,总裁,别惹我

    五年前,莫兮高调的在校园里追慕锦御。五年后,慕锦御满世界的追着莫兮。某天,莫兮被慕锦御骗到床上,事后,莫兮怒吼,“慕锦御,我们已经结束了!”男人慵懒的眯起眸子,淡淡的说,“乖,再来一次。”第二天,莫兮扶着酸痛的腰,大骂,“混蛋!说好的再来一次呢?!”“我本来也是想的,可是没想到事后你又中了再来一次。”......
  • 万蛊独仙

    万蛊独仙

    罗云是一个普通人,一生注定过得平平淡淡,一次夜巡过后,他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世界里的另一个罗云身上重生了,原因是一个精通蛊术并且的老魔头施展了禁法让他重生,而且这个罗云尽然还是一个国家的亲王世子。大魔头的召唤,贵为亲王的爹,听起来罗云就是要逆天了,但事实是:老魔头施展禁法,是因为自己深受重伤,只能夺舍罗云,但是出了岔子,导致罗云灵魂重生。亲王的爹儿孙满堂,只有一个儿子是白痴,那就是重生前的罗云。老魔头不过是用了一些法术和丹药向罗云的亲爹要了个白痴儿子夺舍罢了..........
  • 风华传说之上古圣器龙啼

    风华传说之上古圣器龙啼

    千年前,龙族的祖先跟勇者的祖先是很要好的朋友,而某天勇者却拿走了龙族的上古圣器‘龙啼’并以保护公主为由杀害了龙族的祖先,从此两族势不两立永不往来。可失去了圣器的龙族逐渐开始远离了人类并与外界隔离创建能让龙族生活的环境,从此便有了——卡塞尔。千年后,龙族出现了背叛者并被长老流放出卡塞尔,如今他却回来了并且企图要消灭卡塞尔而唯一能拯救卡塞尔的只有龙族的圣器‘龙啼’,传说只要吹奏龙啼,死去的生物就会起死回生恢复成以往的样子,在得知‘龙啼’的下落就在人类世界的勇者手上时,龙族的长老们都一致决定由龙族的公主殿下铃兰以及护卫夜罗欣以及竹马金夜辰去人类世界把‘龙啼’从勇者手中拿回来拯救卡塞尔……
  • 时梦

    时梦

    我是一朵除曼珠沙华以外,生长于冥河旁的花,听尽、看尽众鬼的一世又一世,渴望那所为的自由与幸福。一场相遇,离开冥河,追寻幸福,得知身世,却自堕第十八层地狱……再次的离开,我掌握命运的“镜子”,看尽世间百态,我停下脚步,开了一家奇怪的店,时光不停,命运不断,时光如梦,一梦一生。